Workflow
全球经济下行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经济承压下行
财经网· 2025-07-10 22:50
全球经济展望 - 2025年和2026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量增速可能分别下滑至同比1.8%和0.6% [1] - 同期全球经济增速或放缓至2.5%(2025年)及2.3%(2026年) [1] - 关税政策走向不明朗及美联储降息节奏不确定性将加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1] 美国经济与通胀 - 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速环比萎缩,受"抢进口"因素影响 [2] - 就业和实际工资增速走弱可能压制私人消费支出增速 [2] - 美国核心通胀或保持粘性,2026年年底前可能维持在明显高于美联储2%目标的水平 [2] - 美联储在2026年年底前或仅累计降息75个基点 [2] 亚洲经济与政策应对 - 美国"对等关税"暂缓实施为亚洲出口商提供短期喘息之机,但趋势难以持续 [3] - 若美国下半年关税加码,亚洲整体出口增速或显著放缓 [3] - 企业因关税前景不明朗延迟投资决策,可能拖累经济增速 [3] - 亚洲经济体可通过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冲影响,包括降息和财政扩张 [3] - 亚洲经济增长或更依赖私人消费持续复苏 [3]
汇丰:2025年全球经济承压下行,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搜狐财经· 2025-07-01 14:06
全球经济展望 - 2025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量增速预计下滑至同比1.8% [1]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或放缓至2.5% [1] - 美国通胀将保持粘性,明显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降息空间有限 [1] - 亚洲地区出口及投资承压,但扩张性宏观政策可对冲部分影响 [1] 中国经济表现 - 2025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速预计超过5% [3] - 下半年出口增长或面临压力,但宏观政策将支持内需增长 [3] - 中国施策模式倾向于"行稳致远",关注"十五五"规划的结构改革方向 [3] 贸易与产业链变化 - 短期关税增加对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中长期引发产业链重塑 [4] - 2024年中国保持第一大出口国地位,占全球市场份额14.6% [4] - 2024年美国为全球最大进口国,占全球市场份额13.6% [4] - 中国最大出口目的地从美国变为东盟,墨西哥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4] - 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资本品及中间品出口比例上升 [4] - 中国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企业积极出海嵌入全球产业链 [4]
汇丰:全球经济承压下行,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快讯· 2025-07-01 10:58
全球经济展望 - 预期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或放缓至2.5% [1] - 亚洲地区出口及投资双双承压,但可通过扩张性宏观政策对冲影响 [1] 中国经济韧性 - 中国经济韧性依旧,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为内需增长提供有效支持 [1] - 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价值链升级,出口商品中资本品及中间品比例明显上升 [1] 中国制造业趋势 - 中国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企业积极出海获取更高附加值 [1] - 墨西哥和越南等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中来自中国的附加值明显增加 [1]
欧元区经济数据疲软,关注中东局势后续进展
华泰期货· 2025-06-24 13: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商品和股指期货整体中性,等待基本面验证;黄金逢低多配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5月经济仍待夯实,投资数据走弱、出口承压、消费有韧性,需关注财政进一步加码可能;中美经贸磋商有新进展,关税延后政策有灵活性;美联储按兵不动,美国零售销售额下降,欧元区综合PMI降低;以伊冲突加剧,或影响原油、商品、股指和贵金属价格;商品关注短期地缘冲突扰动,不同品类表现有差异 [3][4][5][6] 各部分总结 市场分析 - 国内5月投资数据走弱,地产边际压力增加或拖累财政收入和地产链条;出口略有承压,后续外需预计受影响;5月消费有韧性,后续以旧换新国补将继续下达;中美经贸磋商有新进展,关税延后政策有灵活性;韩国总统和日本首相因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不参加北约峰会 [3] 美联储动态 -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4.25%-4.50%不变,决议声明略掉失业率和通胀风险更高措辞,今年利率预测中位值不变、仍预计两次25基点降息,但预计不降息者增加;美国5月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0.9%,为2023年3月以来最大降幅;欧元区综合PMI降至50.8,服务业PMI创今年新低,制造业延续收缩态势,欧央行降息空间有限 [4] 以伊冲突情况 - 2025年6月13日起,以伊冲突加剧,双方激烈交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色列防空系统面临拦截弹短缺问题;美国袭击伊朗核设施,伊朗考虑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继续铀浓缩活动并拟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提出安理会决议草案,俄罗斯谴责美国打击并愿协助伊朗 [5] 商品市场分析 - 从2018年关税复盘看,加征关税先交易需求下行、后交易通胀上升,黑色、有色等工业品需警惕美股调整情绪冲击,农产品价格上行波动概率大;IEA预测2025年石油供应充足过剩或持续至本十年末,油价对中东地缘事件敏感,短期能源围绕事实博弈,中期基本面供给偏宽松;黄金关注低位机会 [6] 要闻汇总 - 欧元区6月制造业、服务业、综合PMI初值情况;伊朗议会考虑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将继续铀浓缩活动;6月23日伊朗向以色列发起多轮打击,以色列开展空袭;国际原子能机构审议伊朗局势,称福尔多核设施可能遭受严重损坏;中方呼吁推动冲突降级,支持安理会决议草案;俄罗斯谴责美国打击,普京愿为伊朗提供协助 [8][9]
硅锰市场周报:锰矿库存大幅下降,弱现实下基差收敛-20250509
瑞达期货· 2025-05-09 16: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宏观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关注中美经贸会谈结果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海外方面欧盟或购买美产品、部分汽车零部件免关税、公布终止进口俄能源计划;供需上供应端生产亏损、积极性不高,锰矿库存下降但后续到港或增加,下游铁水产量有回落迹象;技术上周K线偏空;操作上硅锰按运行对待[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要点小结 - 宏观:4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两月在50%以下收缩区间,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5月9 - 12日访瑞与美方会谈,关注会谈结果对市场情绪的影响[6] - 海外:欧盟或提议买560亿美元美产品结束贸易战,加墨制造汽车零部件免25%关税,欧盟公布2027年终止进口俄能源计划[6] - 供需:供应端生产亏损、积极性不高,本期进口锰矿石港口库存环比降9.47%,5月锰矿到港预计增加,下游铁水产量有见顶回落迹象,内蒙古现货生产利润 - 230元/吨,宁夏 - 410元/吨,关注钢厂5月钢招情况[6] - 技术:锰硅主力周K线处于60日均线下方,周线偏空[6] - 策略建议:宏观面板块承压、辅料止跌,成本端锰矿港口库存去库明显有成本支撑,硅锰运行对待[6] 期现市场 期货市场 - 截至5月9日,硅锰期货合约持仓量63.53万手,环比增加2.22万手;月差为68,环比下降10[12] - 截至5月9日,锰硅仓单数量119697张,环比下降4519张;锰硅硅铁主力合约价差为276,环比增加126[16] 现货市场 - 截至5月9日,内蒙古硅锰出厂均价5550元/吨,环比下跌50元/吨,基差为 - 208元/吨,环比下降150[22] 产业链情况 产业情况 - 本周(5.8)五大钢种硅锰(周需求70%)125861吨,环比减1.83%,全国硅锰产量(周供应99%)172025吨,环比减5.90%;全国187家独立硅锰企业样本开工率37.53%,较上周减3.21%;日均产量24575吨,减1540吨[26] - 本周(5.08)全国63家独立硅锰企业样本(全国产能占比79.77%)库存量207100吨,环比增25300吨[29] 上游情况 - 截至5月8日,天津港南非锰矿价格32元/吨度,环比持平;天津港澳洲锰矿价格40元/吨度,环比增加3元/吨度[35] - 截至5月6日,宁夏硅锰硅铁电价0.41元/千瓦时,环比下降0.01元/千瓦时;内蒙古硅锰硅铁电价0.42元/千瓦时,环比持平[35] - 2025年4月25日,进口锰矿石港口库存367.1万吨,环比下降38.4万吨;本期南非锰矿全球发运总量64.11万吨,较上周环比上升41.83%,较去年同期上升30.91%;本期加蓬锰矿全球发运总量6.07万吨,较上周环比下降61.04%,较去年同期下降82.06%[40] - 截至5月9日,硅锰北方大区现货生产成本为5770,环比下降40;硅锰南方大区现货生产成本为6190,环比下降70;硅锰北方大区现货生产利润为 - 290,环比下降130;硅锰南方大区现货生产利润为 - 690,环比下降180[47] 下游情况 - 截至5月9日,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245.64万吨,环比上周增加0.22万吨,同比去年增加11.14万吨[53] - 4月17日河钢硅锰招标价格5950元/吨,环比3月下降450元/吨;硅铁招标价格5900元/吨,环比3月下降280元/吨[53]
4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09.9点,环比下跌3.1%
快讯· 2025-05-06 18:51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表现 - 4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09.9点 环比下跌3.1% [1] - 环比跌幅远小于西方国家CRB指数(-6.6%)和S&P GSCI指数(-8.8%) [1] 价格变动原因分析 - 下跌主因包括美对等关税政策加剧全球经济下行担忧 [1]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输入性传导影响 [1] 市场韧性表现 -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展现较强韧性 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1] - 截至4月30日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和指数已止跌反弹 脱离月内低点 [1] 未来市场展望 - 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总体稳定 [1] - 国家系列稳经济政策加快推出将支撑市场 [1] - 国内需求稳定释放为市场提供平稳向好运行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