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利用
搜索文档
锂价暴跌+小作坊搅局:新能源汽车电池千亿回收市场争夺战
贝壳财经· 2025-11-03 16:14
行业市场规模与阶段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已超30万吨,市场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1] - 市场正处在第一波回收爆发期的前段,预计三到五年内电池回收量会有巨大增长[2] - 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产能超300万吨,叠加非白名单企业,行业总产能远超300万吨[12] 动力电池回收模式与技术路径 - 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有两条路径: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4] - 梯次利用是将容量衰减的电池检测、拆解、重组后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市政路灯等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场景,成本比全新电池低50%左右[7] - 再生利用是将健康状况不佳的电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提纯,还原镍、钴、锂、锰等有价金属为碳酸锂等原材料[7] - 电池技术迭代如半固态/固态电池的出现,将倒逼企业升级现有的拆解工艺和破碎技术[15] 行业面临的挑战 - 正规回收渠道面临小作坊的“价格战”挤压,小作坊因无环保成本,回收价格可比正规企业高出10%-15%[12] - 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影响回收市场,价格从2022年11月60万元/吨的顶点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7万元/吨[8][11] - 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再生利用环节因废旧电池采购成本高及金属价格波动大,尚未实现稳定盈利[13] - 乘用车退役电池缺乏统一回收渠道,市场较难开拓,导致回收产能无法全部应用[2] 标准化进程与企业动态 - 截至目前中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再生利用等多个方面[1][18][19] - 2025年行业龙头格林美筹划赴港上市,全球最大第三方锂电池回收企业金晟新能源于同年9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5] - 部分企业面临财务压力,例如金晟新能源截至2025年6月末账面现金仅3661万元,短期债务高达18.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3%[15] 未来展望与改善路径 - 未来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盈利能力会随法规完善、监管严格、技术进步及场景落地而改善并趋于稳定[20] - 回收基数扩大后,回收成本会降低,经济性将不断改善[19] - 实现从回收到出货的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进行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可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15]
车圈圆桌派|正规军抢不过小作坊,动力电池回收亟待“疏堵”
贝壳财经· 2025-11-03 16:14
"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 刘洪生在日前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当前的 一项重要工作。 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审议通过的《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 标准体系,实现动力电池规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车圈圆桌派》,一同探讨如何有效、安全、环保地回收动力 电池?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还存在哪些痛点问题? 【圆桌嘉宾】 石昌毅 亿纬锂能ESG双碳部总监 时帅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 墨柯 真锂研究创始人 "僧多粥少",回收产能过剩 新京报贝壳财经: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 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高速发展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目前有哪些难题或瓶颈待解? 石昌毅:主要是投入产出失衡的问题,产品生产成本长期高于售价,导致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主要 原因包括市场竞争激烈,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白名单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大量废旧电池 流向不合规渠道,使得合规企业难以获得 ...
正规军抢不过小作坊,动力电池回收亟待“疏堵”
新京报· 2025-11-03 16:13
"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 刘洪生在日前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当前的 一项重要工作。 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审议通过的《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 标准体系,实现动力电池规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车圈圆桌派》,一同探讨如何有效、安全、环保地回收动力 电池?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还存在哪些痛点问题? 【圆桌嘉宾】 石昌毅亿纬锂能ESG双碳部总监 王德闯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时帅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 墨柯真锂研究创始人 "僧多粥少",回收产能过剩 新京报贝壳财经: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 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高速发展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目前有哪些难题或瓶颈待解? 石昌毅:主要是投入产出失衡的问题,产品生产成本长期高于售价,导致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主要 原因包括市场竞争激烈,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白名单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
瞭望 | 退役电池何以变废为宝
新华社· 2025-10-14 10:14
采访中,有业内专家介绍,动力电池含有锂、钴、镍等金属,以及电解液、有机溶剂和隔膜等化学物 质,在拆解、运输或贮存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易造成短路、热失控,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其所含 有毒电解质也可能逐步渗入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污染,对生态系统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2026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达到43吉瓦时,2030年将激增至171吉瓦时,体量庞大、增长迅 猛,回收处理压力日益凸显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胡旭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动力电池"退役潮"逐步显现,引发行业社会广泛关 注。 面对动力电池回收在技术、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挑战,我国在政策层与市场层持续发力,初步构建起全 生命周期回收利用体系。受访者认为,下一步还需持续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以实 现资源循环、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多重目标。 回收压力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年来的高速发展,首批大规模装车的动力电池正相继进入退役阶段,电池回 收处置的压力日益凸显。 2015年,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 ...
电投VS神火深度对比之电解铝行业投资机会
2025-09-26 10:2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电解铝行业,重点讨论了中国电解铝行业[1] * 纪要提及的国内上市公司包括天山铝业、电投能源、中国宏桥、中福、中铝和云铝等[8][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供给侧改革奠定行业基础 * 2017年供给侧改革锁定全国电解铝总产能上限为4,548万吨,清理了不合规产能,使行业供应端上限被锁定[2] * 严格监管使得超产现象几乎不存在,生产过程易于通过用电量监控,确保了行业规范运行[3] * 政策规范了市场秩序,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促进了技术进步与环保升级[7] 成本优势与供应格局 * 国内低廉且充足的煤炭和电力供应是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电解铝生产国的重要支撑,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1][4] * 国内电解铝当前运行产能为4,400万吨,距离产能上限还有不到150万吨空间[8] * 未来明确的增量项目主要来自天山铝业和电投能源,总计55万吨,其余项目进度较慢,年均增量预计在1%至1.5%之间,增长幅度有限[1][8] * 海外新建产能面临投资成本高、建设进度慢、盈利不确定等挑战,每年实际兑现的新产能可能在大几十万吨水平,对全球供需格局冲击有限[1][10] 供需关系与价格展望 * 短期来看,9月、10月传统旺季需求提升,库存拐点出现,推动去库存及价格上涨[1][5] * 长期来看,国内供应增速放缓(预计年增速1%-1.5%)与需求增长将加剧供需矛盾,支撑铝价上涨[1][5][8] * 未来两到三年,全球电解铝年新增供给约100万至150万吨,增速约1.5%至2%,难以显著改变行业供需紧张格局[11] * 铝水转化率提升至90%以上可能导致铝锭供应收缩,放大价格波动[9] * 再生利用和海外扩展需要更高的价格来保证盈利,高价位是推动这些措施的重要动力[1][6] 企业盈利与投资价值 * 行业成本端(煤炭、电力、氧化铝、阳极)趋于稳定,不具备大幅上涨条件[12] * 供需紧张推动价格中枢抬升,公司盈利仍有上行空间,当前高盈利水平可能只是一个起点[1][12] * 国外电解铝成本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国内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且有进一步提升空间[14] * 投资逻辑从关注周期性波动转向高盈利的可持续性和分红表现,全行业逐步走向提升分红,2025年以股息率定价逻辑更强[17][18] * 三季度可能是全年盈利最好阶段,因氧化铝、铝土矿成本下降,煤炭均价低于前两个季度,云南水电价格为全年最低[16] 其他重要内容 需求端表现 * 近期需求端表现优于预期,光伏领域7月至9月排产计划环比增长,汽车下半年抢量持续,电网施工增加[15] * 各个领域包括地产、出口、光伏、汽车、电网及消费包装等都有增量需求,库存去化方向明确[15] 资本开支与分红趋势 * 公司资本开支收缩,对资金需求下降,进入不太需要资金的状态,红利定价趋势更加明显[17] * 以中国宏桥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分红和股息率逻辑凸显[17][18]
宁德时代逾50亿元加码电池回收“背后”
高工锂电· 2025-03-02 16:46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 -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2018-2020年新车搭载动力电池约400万台,预计2025年退役量超104万吨,2030-2032年退役高峰规模或达350万吨 [1] - 对应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元人民币,政策层面《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已为行业指明方向 [1] 宁德时代产能布局 - 子公司邦普时代投资超56亿元建设年产45万吨磷酸铁锂回收项目,已进入环评公示阶段 [2] - 此前与宜昌市政府签署320亿元战略协议,建设覆盖磷矿-原料-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的一体化生产基地 [2] 回收技术路径分析 - 梯次利用适用于剩余电量50%-80%的电池,但当前锂价下行导致其经济性接近新电池成本,且CTP/CTC技术增加拆解难度 [3] - 磷酸铁锂电池因长循环寿命成为梯次利用主要对象,而三元锂电池经济性不明显且安全风险高 [4] - 再生利用针对容量衰减至40%以下的电池,可提取钴/镍/锂等金属,但磷酸铁锂电池需更复杂化学工艺,成本高于三元锂电池 [4] 行业技术标准与挑战 - 2024年新版行业规范将锂回收率从85%提升至90%,新增电极粉料回收率≥98%、铝杂质含量<1.5%等指标 [5] - 当前多数企业一次性回收率未达标,锂含量低(约4%)及蒸发浓缩技术瓶颈导致回收成本居高不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