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效应

搜索文档
银行业的“内卷”与“反内卷”|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3 16:55
银行业"内卷"现象分析 - 银行业"内卷"表现为定价战、业务同质化和考核体系失灵,部分银行贷款利率低至2.6%,逼近亏损边界 [7] - 产品创新乏力导致服务高度趋同,标准化信贷产品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相互效仿,难以形成排他性竞争优势 [7] - 2024年四季度监管警示银行业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导致与政策利率产生显著偏差 [7] "内卷"成因与影响 - 供需错配与利率市场化深化是主因,信贷需求萎缩与LPR收窄双重挤压银行净息差 [8] - 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收缩至1.43%,较历史高位回落75BP,国有大行低至1.33%,低于1.8%的审慎要求 [9] - 长期"内卷"导致信贷资源错配和风险积聚,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9] 行业应对措施 - 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建立"1+3+N"治理框架,宁波、浙江禁止房贷返佣,宁夏建立竞争行为监测台账 [11] - 平安银行构建合规审查机制和精准分层经营,工商银行强化风险防控和客群精准对位 [11] - 专家建议搭建行业级定价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数据透明化解信息不对称 [13] 破局路径建议 - 健全法律监管体系,强化《价格法》《反垄断法》执法穿透性,建立快速处置机制 [13] - 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通过产品创新和定制化解决方案重塑竞争优势 [13] - 优化考核机制,增加客户满意度、创新贡献等指标,激发基层创新势能 [14]
信“心”心理问答|被升学焦虑困住的妈妈,如何打破"剧场效应"的魔咒?
经济观察报· 2025-04-27 17:42
教育行业现状 - 重点高中升学竞争激烈,某重点高中每年有3%学生保送清北 [1] - 课外培训市场活跃,AMC数学竞赛培训费用高达3万元 [1] - 补习班渗透率高,某班级70%学生参加冲刺班 [1] 家长行为模式 - 家长普遍存在升学焦虑,表现为过度规划孩子学习时间,周末也被补习和作业占据 [1] - 家长对成绩波动敏感,孩子数学月考退步5名引发强烈情绪反应 [1] - 教育投入存在矛盾心理,既心疼孩子压力又持续加码课外培训 [1][2] 学生状态 - 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书包里永远塞满试卷,形容自己"像被装在罐头里的沙丁鱼" [1] - 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对刷题产生迷茫感,对兴趣探索表现淡漠 [2] - 存在补偿性行为,完成作业后沉迷游戏2小时进行心理补偿 [2] 教育理念冲突 -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目标冲突,家长既肯定孩子2小时解出压轴题,又否定同等时间观察自然的行为 [2] - 快乐教育实践受阻,减少补习班直接导致成绩下滑并被学校约谈 [2] - 教育专家建议与执行落差明显,虽提倡发现兴趣但学生自称"对什么都没兴趣" [2] 社会环境因素 - 剧场效应显著,家长因周围人参与补习而被迫跟进,形成"不起立就落后"的心理压力 [4] -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重点高中被视为获取优质资源的关键通道 [3] - 媒体影响深远,《小舍得》等影视作品真实反映家长抢跑焦虑 [4] 解决方案探索 - 建议调整教育目标,参考《窗边的小豆豆》案例,重视非学业素养培养 [5] - 提倡家庭会议机制,通过平等对话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并制定阶段性目标 [5] - 强调父亲参与育儿的重要性,建议形成教育合力缓解母亲单方面压力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