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

搜索文档
《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5)》指出——广州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激发教育创新发展活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13:41
教育政策与改革 - 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进家校标准化建设,畅通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1] - 颁布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建立五方协同的"普查、筛查、预警、干预、转诊"一体化心理养育机制 [1]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入选广东省第四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8个,列全省首位 [1] 教育成果与排名 - 100%完成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工作调度指标,各项指标数据在广东省排名第一 [1] - 入选省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38项教改成果入选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排名全省第一 [1]
校企协同 共启新程|外研社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
搜狐财经· 2025-07-23 20:55
校企合作交流会概况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举行校企合作交流会 围绕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1] - 双方在多个领域达成新的合作意向 为后续深化协作奠定坚实基础 [12] - 未来将持续发挥各自优势 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创新模式 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3] 外研社战略布局 - 公司以"记载人类文明 沟通世界文化"为使命 在专业出版 国际出版 数字出版及精品出版等领域有显著发展成果 [3] - 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已构建覆盖教材研发 数字平台 师资培训 学术出版及国际合作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积极布局职教出海等新兴业务 [6] -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基地 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实施单位 公司具备专业服务能力 [6]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发展成果 - 学校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 在专业特色及国际合作方面取得实践成果 [4] - 高度重视与外研社的战略合作 希望在教材开发 教师培训 职教出海 VETS测评 外研国际智慧教育平台应用 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等领域实现协同创新 [4] 合作具体方向 - 双方将在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共建职教出海示范项目 打造产教融合标杆基地 开展师资专项培训等方面深化协作 [3] - 会谈期间外研社向校方赠送"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国别研究丛书等精品出版物 [8] - 会前校方参观外研社图书展区 了解教材 读物 工具书 学术出版及数字资源建设进展 [10] 参会人员 - 外研社由党委副书记 副董事长 总编辑刘捷带队 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社长李淑静等多名业务负责人参与 [3][6][10]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由党委副书记 校长张英带队 科研处处长 外语学院院长等多名教学管理人员参与 [4][5][10]
2025名校之约|云南大学:扩招450人,新增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和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
央视网· 2025-06-27 18:57
云南大学概况 -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 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拥有4351亩校园面积和两个校区 下设29个学院和7个研究机构 [1] - 学校设有85个本科专业覆盖12个学科门类 拥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在校本科生近18000人 硕士生17000人 博士生2200人 [1] - 教职员工3700余人 其中专任教师2300人 高级职称1300余人 博士学位1700余人 拥有国家级人才87人和省部级人才897人 [2] 科研实力与成果 - 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 在阳宗海砷污染治理 多年生稻技术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胡凤益团队成果入选《科学》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2] - 1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包括化学 植物与动物学 环境生态学等 形成以民族学 生态学 统计学为优势的学科体系 [5] - 科研成果直接服务国家战略 如"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等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 [3] 人才培养模式 - 实施三阶段培养模式:通识基础教育(1-2学期) 专业教育(3-6学期) 拓展教育(7-8学期) 支持跨专业选课 [3] - 提供多次转专业机会 实行"转出无限制 转入达条件"政策 第2/4/5学期均可申请转专业 支持主修+辅修模式 [4] - 开设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包括"大气科学+AI""金融学+计算机"等 2025年新增3个AI交叉专业 实行小班化导师制 [7] 拔尖人才培养 - 生物科学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 全国仅33个 设置7个专业方向均由院士或杰青领衔 [5] - 拥有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历史学 数理基础科学等)和4个省级拔尖项目(生态学 统计学等) [6] - 与中科院合办7个"菁英班" 前三年在校学习 第四年进入研究所 已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重要研究生生源 [8]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与27国100多所高校合作 开展"1+2+1"中美人才培养等项目 10个非通用语专业与对象国高校联合培养 [9][10] - 2025年新设云南马来亚学院(QS60) 开设人工智能等3个专业 计划招生300人 颁发双学位证书 [9] - 牵头组建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 [10] 招生与就业情况 - 2025年招生计划增至5550人 新增450个名额 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按"成绩优先"原则录取 [12] - 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90% 2024届就业满意度91.78% 用人单位满意度99.7% [13] - 国内升学本科生中92.05%进入"双一流"高校 彰显人才培养质量 [13] 创新创业教育 - 构建"教育-参与-培育-孵化"四阶体系 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 75%本科生参与大创项目 [11] - 2024年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400余项 省级奖1000余项 显著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11] - 每年分两批次开放大创项目申报 新生第一学期即可参与 促进科教融合 [11]
“入学即入职、毕业就上岗” 三所高校这样实现精准就业
央视网· 2025-06-27 10:50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立48个订单班,定向输送近1500名高技能人才,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6] - 该校构建"实习岗位前置、技能培训嵌入、职业发展贯通"的全链条就业实习体系,与海康威视等企业共建6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掌握70%以上岗位技能[4][6] - 毕业生陈永胜通过订单班学习智能传感、智慧物联等实用技术,实现工作内容与所学无缝对接[1][2] 行业需求融入教学 -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2.0"计划,与25家船员管理公司合作,前3年由企业导师讲授实践课程,第4年安排顶岗实习[10] - 企业导师张成桥将船东用人要求搬进课堂,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8] -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推出"优才工程",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将金融产品设计、风控模型开发等实战项目融入教学[11]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通过专业需求调研报告,精准匹配企业岗位与学生职业规划[15] - 合作企业导师提供实践指导与就业指导,提前储备潜力人才[13] -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规划讲座,帮助学生提升求职能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