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战略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已经换了打法,美国却还在抱残守缺!
搜狐财经· 2025-07-18 17:46
中美战略态势分析 - 守成大国美国在战略上显得保守且落后于时代步伐 中美之间的战略被动状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延续至今 [1] - 2018年以来美国不断失去重要战略阵地 关税战正演变为其滑铁卢之战 中国在贸易战中已退居幕后未受实质影响 [3] - 美国策略被中国全面洞察 中国逐步掌握主动权并按自身计划出牌 例如英伟达H200芯片入华计划被中国反制 [5] 中国技术管制措施 - 中国将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纳入出口管制 目标直指美国科技及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围剿 [6] - 中国此前稀土管制已令西方手足无措 后续可能扩展至无人机材料、医药材料等技术领域 [6] 中美经济影响对比 - 1999-2007年中国冲击1 0版本导致美国近25%制造业岗位消失 当前2 0版本冲击更为猛烈 [7] - 美国仍在沿用过时对抗策略 而中国已开辟新战场 使美国陷入"跟或不跟"的两难被动局面 [6][7]
埃文·费根鲍姆:美国老想让亚洲国家都怕中国,好体现自己的价值
观察者网· 2025-07-18 08:50
亚洲经济一体化趋势 - 亚洲正在经历经济金融和战略整合 回归历史上的自然格局 这种整合更接近亚洲历史上的模式而非冷战结构 [3] - 中国已成为中亚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和投资伙伴 反映了中国在中亚前俄罗斯时期的历史角色 [5] - 亚洲内部资本流动显著增加 投资回报机会远超二十年前 表明亚洲正回归更自然的经济模式 [5] 美国在亚洲的经济角色变化 - 美国贸易额在亚洲各国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普遍下降 与中国二十五年前和今天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8] - 美国越来越被视为关闭自身市场提高壁垒 不愿参与规则制定协议 与以往提供经济公共产品的角色截然不同 [9] - 亚洲国家正倾向于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制定自己的规则 如RCEPCPTPPDEPA等协定美国均未加入 [12] 科技与产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硬件生态系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深圳能快速进行原型设计制造和产品迭代 这种能力难以被复制 [43] - 中国在电动车供应链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14亿人口基础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自有创新体系 [44] - 美国对华科技政策过于安全化 可能错失生命科学等领域的跨国合作机会 即便中国取得突破性医疗成果也可能被美方质疑 [47] 贸易与供应链博弈 - 中国已建立完整的经济战工具 包括不可靠实体清单对等制裁等 形成与美国OFAC类似的政策架构 [52] - 在印刷电路板等不引人注目的产品领域 中国拥有绝对主导地位 供应链断供将带来重大调整成本 [50] - 中美在伦敦达成的协议显示中国已准备好应对经济对抗 而美国高估自身筹码低估中国反制能力 [50] 区域规则制定动态 - 亚洲规则的制定过程正在加速 但美国要么隔岸观望要么主动退出 导致其在该地区的定位模糊 [12] - 印太战略存在名不副实问题 三个主要贸易协定CPTPPRCEPDEPA均未包含美国和印度 [57] - 亚洲国家核心关切是增长就业可持续发展 不愿与中国脱钩 美国单纯强调安全竞争难以获得支持 [14]
冲着中国稀土来?美日印澳四国齐聚华盛顿,中方早有应对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7-10 10:06
稀土出口管制与四方关键矿产倡议 - 中国自4月4日起对7种关键稀土元素(钐、钆、铽、镝等)及其衍生磁铁实施出口管制 [1] - 美国财长贝森特承认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仍未恢复到4月初水平" [1] - 美日印澳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核心目标是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1][3] 中国稀土管制政策机制 - 中方采取"六个月宽限期"动态评估机制,每半年调整出口政策 [3] - 企业需提交生产数据、最终用途说明、厂房照片等核心信息才能申请出口许可 [3] - 政策将商业信息申报与许可证审核挂钩,形成"商业机密换通行证"的反制策略 [3] 四方合作的内部分歧 - 日本不愿接受美国"毒丸条款"(牺牲对华关系换取关税优惠) [3] - 印度更关注市场开放与技术引进,对联合围堵中国兴致有限 [3] - 30至40家四国企业代表在美国国务院商讨供应链多元化,暴露倡议与现实能力的鸿沟 [3] 稀土供应链的技术壁垒 - 美国十多年前提出供应链多元化目标,但受限于中国稀土精炼技术优势 [5] - 建立替代供应链需3至5年,短期内各国仍依赖中国供应 [5] - 中国拥有难以复制的分离提纯工艺,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5][7] 稀土博弈的战略意义 - 中国通过出口管制精细化管理展现对关键资源的掌控力 [7] - 动态评估与信息申报机制表明中方已筑起战略应对体系 [7] - 稀土之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拥有全产业链优势的一方手中 [7]
中国反制后,3名美上将罕见承认美国已受阻,美国局势还在恶化
搜狐财经· 2025-05-31 19:06
中美贸易战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发展,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极大冲击 [1] - 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导致美国国内物价大幅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压力,最终迫使特朗普政府主动提出谈判 [3] 高科技与芯片领域 - 美国在芯片领域实施出口管制,禁止高端芯片及相关技术流向中国,并组建"芯片联盟"试图孤立中国芯片产业 [3]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超过90%的稀土生产和加工能力,稀土对军工和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 [4] -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对美国军工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军工体系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高达80%以上 [6] 军事与造船能力 - 中国造船能力远超美国,达到美国的200倍,每年能建造十余艘主力舰艇,包括航母、驱逐舰和核潜艇 [7] - 美国造船业衰落,7000吨级星座级护卫舰首舰开工两年后进度仅为10%,远慢于中国同类舰艇的建造速度 [7] - 中国在055型驱逐舰和新一代核动力超级航母等先进舰艇的研发和建造上迅速提升,削弱美国海军的技术优势 [7] 美国军事困境 - 美军高层承认美军在对华军事战略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且衰落趋势难以逆转 [9] - 美国军费使用效率低下,各军种争夺预算导致资源浪费,装备质量和训练水平不足 [10] - 美国长期低估中国的发展潜力和韧性,忽视中国在关键领域的积累和发展 [10] 战略竞争与多极化趋势 - 美国试图通过霸权手段压制中国发展,但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难以得逞 [11] - 中国应继续坚定发展自身实力,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以巩固国际地位 [11]
经济学家宋清辉:全球战略焦点转向 中东市场举足轻重
搜狐财经· 2025-05-26 13:11
香港与中东关系发展 - 香港与中东关系处于积极拓展阶段 香港正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和专业服务优势 成为中东资金进入内地及亚太市场的"门户" [1]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商贸代表团访问卡塔尔和科威特 此举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企业寻求多元化市场的重要举措 [4] - 香港希望通过拓展中东市场减少对传统西方市场的依赖 为自身经济寻找新增长点 同时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4] 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 - 中东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地 对中国确保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多元化至关重要 [7] - 中东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地缘战略枢纽 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及全球贸易重要通道 [7] - 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 中东成为两国影响力较量的舞台 美国维护传统盟友体系 中国通过经济合作拓展影响力 [7] 中国与中东合作领域 - 中国与中东合作从传统能源贸易扩展到基础设施建设、高新科技、数字经济、可再生能源、航天等多个领域 [8] - 中国秉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 提供务实经济合作方案 在中东国家中获得较高信任度和合作意愿 [8] - 预计未来双方将实现深度融合 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加强 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更广阔落地 [8] 香港的未来角色 - 香港应继续成为中东资金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户" 以及内地企业投资中东的"跳板" [9] - 香港与中东可在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专业服务等领域展开更多合作 [9] - 李家超认为中东之行成果丰硕 为香港带来更多商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