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胁迫工具法案
icon
搜索文档
稀土后续来了!欧盟主席气急败坏,马克龙和默茨要启动“核选项”
搜狐财经· 2025-10-31 16:37
中国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努力,从遵守国际规则到逐步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 斗,现在的中国终于能够自信地宣布:"我就是规则。"中国在稀土出口方面的管制措施,也正在产生深 远的影响,欧洲的汽车、国防、人工智能等行业正遭遇稀土管制带来的巨大挑战。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在 德国举行的全球对话会议上对中国发出了威胁,声称欧盟正在与中国寻求解决方案,并表示如果有必 要,欧盟将和七国集团一起,拿出所有可用的手段进行回应。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更为强硬地表示,如果 中国与欧盟在稀土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欧盟将启用"核选项"进行反制,德国总理默茨也支持这一提 议。马克龙所说的"核选项"指的是欧盟2023年生效的《反胁迫工具法案》,该法案包括限制贸易、服务 交流、管控投资等多项强硬措施。由于其涵盖面广,力度大,很多人认为这是欧盟的"王牌"武器,是在 极端情况下的最后手段。 面对威胁和恐吓,中国并不畏惧。西方国家或许该换一种方式来应对,中国并不接受这种单方面的威胁 与施压。与此同时,西方还希望中国继续提供帮助,这种矛盾的态度显示出他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无力。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中国不同意或不参与,所有的制裁都不会奏效。反之,一旦中国 ...
欧盟与美国关税战妥协后,已经失去与中美同台博弈的资格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50
地缘政治与外交关系 - 中国宣布的稀土管制措施将于11月8日生效 [1] -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多次公开批评中国在俄乌战争等问题上的立场,导致其访华行程被取消 [3] - 德国外长原计划访华讨论稀土问题,并强调德国对一中政策的立场不变但解释权在德方 [4] - 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表示欧洲需克服与中国的贸易困境,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 [6] - 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威胁使用《反胁迫工具法案》等最强贸易工具应对中国稀土管制,获得德国等国支持 [10] 欧盟内部经济与产业压力 - 德国金属工业工会报告显示,高能源成本、订单不足及美国关税政策是德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7] - 欧洲汽车行业因安世半导体事件导致芯片短缺 [1] -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销量几乎翻倍,接近梅赛德斯-奔驰的水平 [7] - 德国是欧洲最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之一,但中国在汽车、高科技机械等领域已成为德国强劲竞争对手 [6] - 《欧盟竞争力报告》批评欧盟在多个关键领域竞争力远逊于美国和中国,急需根本性结构改革 [12] 贸易政策与应对措施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警告正考虑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应对中国稀土管制政策 [12] - 德国总理默茨证实欧盟已就《反胁迫工具法案》展开讨论,但各国尚未就是否使用达成一致 [12] - 欧洲企业难以在中国市场与中国本土品牌竞争,并受中国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管制影响 [8] - 欧盟面临经济疲软、天然气价格高企、制造业外迁等困境,且未有效反制美国加征的关税 [12] - 欧洲央行前行长德拉吉提出的383项改革建议仅有11%得到落实,实施进展缓慢 [14] 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 - 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西方即使加大投资,未来五到十年内也难以赶上中国的技术水平 [17] - 中国凭借稀土资源可以在全球大变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17] - 中国对欧盟的态度更为直接,稀土管制措施提醒欧盟中国已不再畏惧其威胁 [15]
马克龙:欧盟已忍无可忍,中国再不卖稀土,就该启动“核选项”了
搜狐财经· 2025-10-26 18:59
文章核心观点 - 欧盟(特别是法国)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表示关切,并考虑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作为回应,但这更多是法国为提升其在欧盟内部影响力的策略,而非欧盟的统一行动,且该法案的实际效果未经检验 [1][5][9] - 中国对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是基于国内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长期战略,旨在规范而非禁止出口,是依法管理的“管好家底”行为 [3][12][15] - 全球稀土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占比九成以上),欧盟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双方经济相互依存度高,对抗性举措可能先损害欧盟自身利益,合作与规范是更可行的路径 [5][9][17] 欧盟的立场与内部动态 -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提出,若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欧盟应考虑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这一“核选项” [1][5] - 《反胁迫工具法案》于2023年底生效,包含限制市场准入、加征惩罚性关税等措施,但尚未被实际使用过,其效果未知 [7] - 欧盟内部对此立场不一:德国企业(如宝马、大众)依赖中国稀土,持谨慎态度;东欧国家(如匈牙利、希腊)因受益于中国投资而不愿跟随法国行动 [9][10] 中国稀土行业的现状与政策 - 中国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稀土储量,但供应量长期占全球九成以上,处于主导地位 [5] - 出口管制源于过去低价出口导致国内土地千疮百孔、水土污染严重,现在加强监管是为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5][12] - 政策依据为《出口管制法》,强调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环境的资源出口依法审批,并非“一刀切”禁止,合规企业仍可获审批便利 [12][15] 全球稀土供应链的相互依存 - 稀土是制造电动车、高端芯片、导弹、风力发电设备等高精尖产品的关键原材料,被称为“工业的维生素” [3][12] - 欧盟长期依赖中国的资源、劳动力和高效产业链,但缺乏可替代中国稀土的大型项目,脱钩难度极大 [9][17] - 中国表明合作大门敞开,但要求按规矩办事,强调全球化不是单向通道,资源出口需更合理规范 [14][15][19]
中国给欧盟开稀土“绿灯”,马克龙拿到稀土后,对华反咬一口
搜狐财经· 2025-10-25 16:46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对中国摆出了"硬碰硬"的架势。中国刚给欧洲"开小灶"放宽稀土出口审批,转头马克龙就在欧盟峰会上放话, 要动用贸易界的"核选项"制裁中国。 一、稀土这点事,欧洲为啥急得跳脚? 先得说说"稀土"这东西。别看名字带"稀",它可不是普通泥土,而是造芯片、新能源汽车、战斗机的关键材料,堪称"工业维生素"。中 国作为全球稀土储量和加工能力最强的国家,对稀土出口进行合理管控,总得按需分配,不能谁要就随便给吧? 按理说,中国对欧洲够意思了。商务部长王文涛都明说了,对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稀土出口"特事特办",审批一路绿灯。这待遇,连 美国都羡慕得直搓手。可马克龙呢?转头就在欧盟峰会上放了句狠话:"中国要是继续管稀土,欧盟就用最强贸易工具反击!" 这"最强贸易工具",指的就是2023年底生效的《反胁迫工具法案》。简单说,这法案能通过限制投资、削减知识产权保护来"制裁"它认 为"搞胁迫"的国家,被业内称为贸易界的"核选项"——平时供着当威慑,真要用起来,那就是撕破脸的节奏。马克龙这话一出,不少网 友都乐了:"刚吃完中国给的糖,转头就举棍子?这操作有点迷。" 二、"磋商"是幌子?欧盟一边谈判一边制裁中企 但欧洲 ...
追加对美投资与采购!美欧达成15%关税协议,欧盟:严重损害利益
搜狐财经· 2025-07-29 07:41
美欧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方对欧盟多数出口产品(汽车、半导体和医药等核心产业)立即生效15%关税 [2] - 德国批发与外贸协会主席称该协议为"痛苦的妥协",可能威胁部分企业生存 [2] - 欧盟委员会主席承认15%关税是"当前条件下可接受的最好结果" [2] - 协议可能导致欧盟整体GDP增速下降约0.3% [2] 协议的不对称性 - 欧盟以未来巨额能源采购和投资承诺换取相对"宽松"的关税环境 [3] - 欧盟承诺未来数年采购美国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石油) [5] - 欧盟额外承诺6000亿美元投资 [5] - 这些承诺直接回应了2024年美欧2356亿美元贸易逆差问题 [5] 历史贸易争端背景 - 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威胁30%惩罚性关税 [5] - 欧盟4月曾计划对210亿欧元美国产品征收25%报复性关税 [5] - 美方同步加征20%新关税 [5] - 最终欧盟避免了30%关税但接受15%现实 [5] 欧盟谈判弱势原因 - 对等报复策略会损害欧洲消费者和成员国相关产业 [7] - 数字服务税和《反胁迫工具法案》等反制手段仍处于理论阶段 [7] - 爱尔兰等国因美国科技公司总部集中对启用ACI持谨慎态度 [7] -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瘫痪限制了欧盟国际裁决途径 [7] 协议执行风险 - 双方对钢铁和铝产品关税表述存在分歧(美方称维持50%,欧盟称会下降) [8] - 欧盟兑现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和6000亿美元投资承诺存在挑战 [8] - 执行偏差可能成为美国重启贸易争端的借口 [8] - 特朗普曾有放弃已达成协议的记录增加了不确定性 [8] 长期影响 - 协议暴露欧洲对单一贸易伙伴过度依赖的脆弱性 [11] - 为欧洲"战略自主"和贸易伙伴多元化敲响警钟 [11] - 可能推动欧洲与中国等其他全球经济力量发展关系 [11]
关税突发!美国、欧盟,重大变数!
券商中国· 2025-07-24 18:32
欧美关税谈判进展 - 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对930亿欧元美国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的措施[2][5] - 欧盟计划将210亿欧元和720亿欧元两份报复性关税清单合并为统一清单[5] - 反制措施涉及大豆、摩托车、牛仔裤、飞机、汽车及电气设备等产品[5] 欧盟反制措施细节 - 第一轮210亿欧元关税措施已获批准 针对大豆等农产品和消费品[5] - 第二轮720亿欧元清单主要针对高价值工业产品[5] - 若谈判破裂 反制措施将于8月7日生效[5] 美国谈判立场 - 特朗普提出对大部分国家征收15%-50%简单关税[6] - 美国要求欧盟向美企开放市场以换取较低关税[6] - 白宫否认与欧盟接近达成协议的报道 称其为臆测[15] 潜在谈判模式 - 美国官员暗示欧盟可效仿日本以投资换取优惠关税[16] - 日本通过设立5500亿美元投资基金获得15%优惠税率[17][18] - 美国希望欧盟"完全"开放市场作为协议条件[19] 欧盟战略转向 - 欧盟考虑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针对美国服务业[7][9] - 该法案允许对第三国采取广泛反制措施 包括数字服务领域[9][10] - 可能影响亚马逊、微软等美国数字服务提供商在欧业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