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转债信用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部分资金抛售低价可转债 机构称市场反应过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8
可转债市场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在6月19日至6月24日期间持续调整 全市场533只可转债中有492只下跌 [1] - 广汇汽车可转债累计跌幅超30% 股票收盘价首次低于1元 岭南股份股票收盘价0.93元/股 首次低于1元 [2] - 中装转2、东时转债、三房转债、鹰19转债等正股价格滑落至1元关口附近 [2] 可转债基金影响 - 易方达鑫转招利混合A6月24日单日净值回撤2.47% 华富可转债债券6月24日单日净值回撤2.3% 博时转债增强债券A6月24日单日净值回撤2.22% [2] 调整原因分析 - 小微盘风格调整、信用评级下调、正股退市风险、资金面担忧导致无差别抛售低价可转债 [2] - 退市监管趋严 个股退市担忧发酵 正股退市可转债将跟随摘牌转板 [2] 可转债信用风险 - 可转债信用风险主要包括本息无法兑付带来的偿债风险、正股退市风险以及重整风险 [3] - 华锋股份、山鹰国际、雪榕生物等公司的可转债评级被下调 原因多为2023年度业绩亏损 新客户开发不达预期 [3] - AA-评级以下的可转债数量占绝大多数 评级下调导致相关品种价格下跌 [4] 风险排查建议 - 低价可转债价格突破债底是市场过度反应 存续期较长且具备下修转股价格可能 [5] - 发行人积极运用可转债条款可改善投资者预期 实现"双赢" [6] - 需评估个券信用风险 关注净资产为负、连续亏损且营收规模较低并连续下滑的公司 [6] - 密切关注交易所关注函、问询函、信用评级公司发布关注事项等关键信息 [6]
★7只转债评级遭下调 信用风险需警惕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转债评级概况 - 2024年年报披露结束后评级公司集中对转债进行评级展望 今年以来已有72只转债更新评级情况 其中65只评级未变占比9028% [1] - 7只转债评级遭下调 包括东时转债 富淼转债 裕兴转债 普利转退 华宏转债 宏图转债和雪榕转债 [2] - 评级下调主因包括公司业绩亏损 债务压力攀升 征信状况恶化 股票退市等基本面瑕疵 [1] 评级下调案例分析 - 富淼转债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 主因公司化工品生产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 2024年净利润亏损 产能利用率下降 资产负债率同比增幅较大 有息债务增长 [2] - 东时转债信用等级从B下调至CCC 因公司个体信用状况恶化 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3] - 普利转债信用等级从BB下调至B+ 因公司股票及转债被终止上市 2021-2022年虚假记载利润总额669亿元 占两年披露利润总额7383% [3][4] 转债信用风险特征 - 高评级转债对应发行公司信用状况好违约风险低 低评级转债违约风险相对较高 [1] - 非正常退市转债分为两类 一类因正股退市导致转债丧失流动性 另一类因转债到期偿付压力引发实质性信用风险 [5][6] - 2024年下半年A股市场回暖缓解市场对转债信用风险的担忧 但广汇转债 岭南转债等案例仍影响机构风险判断 [5] 评级调整机制 - 存续期超1年的受评证券需每年出具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且在年报披露后3个月内(7月30日前)完成披露 [1] - 发生影响债券信用评级的重大事项时 评级机构需及时调整并公布 [1]
基于24年年报和25年一季报的研究:可转债信用风险观察
光大证券· 2025-06-20 14: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基于24年年报和25年一季报对可转债市场进行研究 指出24年可转债发行规模下降 25年1 - 5月增长 存量以民营企业为主 信用评级较低占比高 近年信用风险事件增加 25年进入回售和兑付高峰期 发行人24年盈利和现金流不佳 债务负担加重 偿债能力弱化 煤炭、钢铁等部分行业发行人信用风险需重点关注 [1][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可转债市场发展概况 - 可转债发行和存量情况:24年可转债发行规模同比降72.78% 为387.57亿元 25年1 - 5月同比增156.40% 达259.23亿元 截至25年6月13日 存量可转债484只 余额6683.43亿元 民营企业发行的可转债数量和余额占比高 信用评级较低的可转债数量占比较高 [11][12] - 可转债信用风险研究的重要性:近年可转债信用风险事件增加 2023年以来搜特转债等陆续出现风险事件 24年3月搜特转债实质性违约 随着25年起进入回售和兑付高峰期 研究重要性凸显 [20] 可转债发行人财务表现 - 盈利情况:24年发行人整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 25Q1整体盈利改善 分行业看 各行业表现分化 如农林牧渔行业24年和25Q1扭亏为盈 电力设备等行业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较多 [23][29] - 现金流情况:24年发行人整体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降6.97% 25Q1净流出规模缩减 24年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规模缩减 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入规模同比降75.56% 各行业现金流表现不同 [2][3] - 债务负担和偿债能力:24年末发行人整体资产负债率60.93% 较23年末增1.29个百分点 债务规模增长 短期债务占比下降 整体偿债能力弱化 [3] 存续可转债信用风险现状总结 当前煤炭、钢铁等行业部分发行人经营压力增大 盈利下滑 现金流承压 债务负担加重 偿债能力弱化 需重点关注其信用风险 [4]
再次违约!鸿达退债最新宣布
证券时报· 2025-02-26 16:43
鸿达退债违约事件 - 鸿达退债于2月25日公告因流动资金不足无法兑付回售本息9165.17万元(含利息及税),涉及回售申报数量90.83万张 [1][4] - 公司此前在2024年12月和6月已两次因相同原因违约,涉及利息支付和回售本息兑付 [2][4][5] - 违约主因包括大额债务逾期、银行账户/资产被冻结、经营困难及现金紧缺等系统性流动性危机 [4][5] 公司基本面恶化路径 - 母公司鸿达兴业集团2019年发生债券违约后,上市公司鸿达兴业股份流动性持续恶化 [5] - 财务表现显著下滑: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26.07%,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降幅扩大至42.04%,净亏损约8亿元 [5] - 2024年3月因股价低于1元触发退市机制,股票及转债从深交所转至新三板交易 [5] 转债市场信用风险特征 - 近年违约案例包括搜特退债、蓝盾退债、岭南转债等,风险根源在于正股资质弱化 [2][7] - 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本息兑付风险(占比较少)、正股退市风险(主要形式)、破产重整风险 [7][8] - 2020年后风险显性化:辉丰转债(2020年)、搜特退债/蓝盾退债/鸿达退债/汇车退债(2023年)等案例显示退市风险集中暴露 [8] 风险识别指标 - 财务预警信号:营收/净利润/现金流大幅下滑、大额资产减值计提 [8] - 公司治理风险: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存贷双高"现象 [8] - 监管信号:交易所关注函/问询函、信用评级公司关注事项、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