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建设

搜索文档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长江商报· 2025-09-17 11:35
"十四五"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出炉。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 李璟 农村发展活力不断焕发。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大力发展农业社 会化服务,全国现在有110多万个经营性服务主体,去年服务面积超过了22.9亿亩次。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健全,有力地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去年底农 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过 了96%。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 达到18万亿元左右,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全国平均达76%左右。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前景更加光明。将锚 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两个重要的目标,进一步强基础、补短 板、攻难题、提质效,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 ...
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
大众日报· 2025-09-16 11:09
国新办9月1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 撑。"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我国粮食产量迈上了新的台阶,去年全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亿斤。现在人均粮食占 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是有充分保障的。同时,棉油糖产能也是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 产品的供给是充足的,种类是多样的。 第二,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成色更足。我国2020年实现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 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推动相关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和帮扶体系,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 贫的底线。目前,已经累计识别帮扶600多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返贫致贫的风险,其他的也 ...
夯实大国粮仓的“营养”基石——解码磷复肥行业龙头新洋丰的硬核质量之道
中国经济网· 2025-09-03 17:22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作为全国磷复肥龙头企业 复合肥年销量突破430万吨 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 [2] - 公司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 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成为肥料行业典范 [1] - 公司拥有12座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九省 形成规模化生产布局 [2] 质量管理体系 - 制定超国标的内控标准 颗粒大小控制在2.00-4.00mm(国标为1.00-4.75mm) [6] - 建立三重检测保障体系:生产厂每4小时一检 化验中心每8小时一检 生产基地月度交叉检验 [3] - 坚持"绝不造一粒假肥"原则 确保养分含量真实不虚标 [2][4] 生产工艺创新 - 通过加装塔式冷却器降低包装温度 有效解决行业结块痛点 [7] - "洋丰至尊"系列产品在常温水中静置一小时溶解率稳定达92%以上 [7] - 采用自动化配料系统实现氮磷钾精准配比 告别人工经验估算模式 [8] 成本与品质平衡 - 通过筛分环节控制颗粒均匀度 回炉重造工艺增加生产成本但提升品质 [7] - 坚持不以牺牲质量换取产能 即使在产品供不应求时期仍维持高标准 [7] 数字化转型 - 实施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 实时监控荷重/瞬时流量等关键数据 [8][9] - 建立工段间自动连锁系统 参数波动时自动调整确保生产稳定性 [9] - 推进数字化升级试点 进一步减少人工操作实现极致稳定生产 [10] 市场认可与荣誉 - 荣获"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全国质量诚信先进企业"称号 [2] - 获得"农民心目中的好品牌"等市场认可奖项 [2]
夯实大国粮仓的“营养”基石——解码磷复肥行业龙头新洋丰的硬核研创之道
中国经济网· 2025-08-25 15:14
研发投入与战略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2.4亿元 较2023年1.6亿元增长50% 2015-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9亿元 [2] - 投资2.5亿元建设"一院四所"研发体系 包括新型肥料与绿色农业 新能源新材料 精细化工和固废四大研究所 [4] - 在北京设立研发前哨 2023年完成荆门与北京研发阵地整合升级 [7] 研发体系与创新流程 - 建立"实验室-中试-田间-市场"全链条验证体系 产品需经2-3年科学论证与市场检验 [8][12] - 单个产品需布置30个以上试验田 采集全周期数据 [12] - 两地研发协同:北京团队负责产品检测与实验验证 荆门团队负责工艺对接与创新 [11] 技术成果与专利储备 - 开发DCR双调双控等核心技术 从物理化学生物三维度提升肥料利用率 [13] - 拥有专利240余件 获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17] - 参与5项国家级研发计划 位列化肥行业首位 [15] 产品开发与市场应用 - 针对不同农作物开发16个序列专用型肥料产品 [17] - "高富专"ARC系列产品攻克黄曲霉毒素污染难题 被列为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 [15] - 参与制定7项国家标准和8项行业标准 [17] 基础设施与产能建设 - 新建研发大楼预计年底启用 配备1万平方米中试车间和田间试验基地 [4] - 2010年即布局新型肥料研发 率先开启行业转型 [4] 行业地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定位磷复肥行业龙头 致力于高效专用环保功能化肥料转型 [5] - 未来将聚焦土壤与肥料 土壤与作物 土壤与环境 肥料与应用四大核心关系 [17] - 计划开发区域专用肥料 实现养分供给与作物需求精准匹配 [17]
与世界共享中国风味!2025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将于12月20日在京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08-22 12:36
活动概况 - 2025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将于12月20日在北京举办 这是第八届年度盛会 主题为"与世界共享中国风味" [1][2][18][19] - 活动由《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主办 中国品牌杂志社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承办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提供智慧支持 南方农村报为战略合作媒体 [33][34] - 往届活动影响力显著 2024年系列活动影响力值达2.23亿 互动声量达72.83万 [26] 行业背景 - 区域农业品牌是我国农业品牌发展的重大创新 近年来品牌意识明显增强 品牌数量快速增长 品牌效益显著提升 [3][4][5] - 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农业品牌深入人心 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5][6][7] - 行业仍存在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问题 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待提升 [9] - 2025年是实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阶段性目标的关键之年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10][16] 活动内容 - 系列活动包括发布《2025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 举办品牌发展论坛 品牌价值评价发布 品牌展示推介与品鉴体验节等 [36][37][40][48] - 将发布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和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 该指数被视为区域农业品牌培育和打造的重要参数 [29][30][31] - 活动旨在梳理区域农业品牌发展的创新经验和先进模式 展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区域农业品牌的产业生态和消费市场趋势 [22][23] 市场机遇 - 中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 将为区域农业品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更大空间 [15] - 活动将促进全国区域农业品牌的交流合作与互惠共赢 强化标杆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千万工程"经验学习运用 [23][24]
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期货市场贯通联农带农新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8-13 01:41
期货市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解决"融资难、卖粮难、风险大"三大难题,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支持 [1] - "银期保"项目为农户提供从种到卖全流程保障,覆盖范围从黑龙江扩展至全国,点价期限由2个月延长至6个月,农户可通过二次点价机制分享粮价上涨红利 [1] - "订单+期货"模式显著提升农户风险管理意识,龙头企业推出"夏季一口价"与"增收宝"组合模式,农户支付小额权利金即可享受后期粮价上涨收益 [2] 期货定价机制重塑产业链价值 - 期货价格成为农业产业链价值分配关键枢纽,源发物流以远期期货价格为锚点制定销售合同,2023年农户姚玉柱通过锁定0.93元/斤玉米售价逆势增收20万元 [3] - 2024年姚玉柱再次增收11万元,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至6000亩,"卖粮前必看期货价格"成为经营准则 [3] - 企业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功能转移市场风险,基差走强时平仓获利,基差走弱时进行实物交割,解决"卖粮难"问题并为下游锁定低价优质粮源 [4] 交割库功能升级与资源整合 - 交割库从实物交收节点升级为资源整合平台,象屿农产以绥化、北安、富锦三地交割库为支点串联种植、收储、贸易等环节,年粮食经营量超350万吨 [6] - 源发物流依托交割库吸引陕西粮农集团、北大荒集团等进驻青冈县,打造"百亿玉米产业园",形成"龙头企业+交割库+合作社"产融结合新范式 [6] - 截至2025年6月底,大商所在黑龙江设38家交割库,覆盖大豆、玉米等主产区,促进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深度融合 [6] 金融创新破解农业融资难题 - 源发物流推出"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引入金融机构为农户等提供资金支持,协调农担公司和银行解决资金问题 [7] - 嫩江市科洛种植合作社通过"银期保"项目获工商银行、中信银行600万元低息贷款,种植面积从8万亩扩至15万亩,贷款利率从6%降至约3% [8] - 期货市场通过基差点价、收入保障、仓单融资等模式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与价值创造能力 [9] 期货工具推动农业强国战略 - 期货市场从风险管理工具升级为农业全产业链整合纽带,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战略高度契合 [9] - "银期保"和"订单+期货"串联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环节,成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生动实践 [9] - 期货价格成为农户卖粮决策科学参考,交割库串联南北产销市场,期权组合保障农户生产投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 [10]
夏粮稳产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18 05:45
粮食生产 - 夏粮产量2994.8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2] - 早稻已收六成左右,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 [2][3] - 全国3.4亿亩冬小麦中八成以上有水浇条件,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增强生产韧性 [2] 菜篮子产品供给 - 上半年肉蛋奶、果菜鱼等供给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97.9% [4] - 夏季可能面临阶段性高温多雨,将采取跨区域联动保供机制应对 [4] 农业科技装备 -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完成311万份土壤样品测试 [5] - 农机装备研发取得进展,高性能播种机保有量近18万台,出苗率提升5个百分点 [5]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三大主粮机械化率分别超97%、91%、88% [7]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83.3万人,累计帮扶680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 [8] - 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开展就业攻坚行动,但发展后劲不足问题仍存 [8] 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2% [9] - 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增长4.9% [9]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 [10] - 建成超1.6万家农村敬老院,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 [10]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落实资金超1000亿元 [10] 农村治理与资金监管 -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整治,追回资金6.98亿元,移交问题线索3.6万件 [11]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期货日报网· 2025-07-18 00:11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呈现七个特点: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持续改善 农民收入、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1] - 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强化措施落实 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1] 生猪生产情况 - 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8% 预示7-8月份生猪出栏量将减少 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 [2] - 农业农村部已提前释放市场预警信息 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 控制出栏节奏 [2] 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措施 - 调产能:加密发布市场预警信息 引导有序出栏 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 适应性调整产能 促进供需均衡 [2] - 稳政策:落实地方生猪稳产稳价责任 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 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 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2]
农业农村部: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证券日报网· 2025-07-17 20:50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夏粮稳产丰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1] - 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1] 夏粮生产情况 - 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两成多,主要是口粮小麦,25个有夏粮生产任务的省份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 [2] - 夏粮亩产375.6公斤,比去年增加0.1公斤,是第二高产年份,克服了局部较重旱情影响 [2] -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3/4,完成全年1.4万亿斤粮食产量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 [2] 生猪生产情况 - 生猪养殖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近期猪价存在下行压力,已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控制出栏节奏 [2] - 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中大猪存栏量环比降低0.8%,预示7、8月份生猪出栏量将减少 [3] - 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为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103.7%,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 [3] "菜篮子"产品供应 - 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供应总量充裕,价格运行平稳,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3] - 下一步将压实责任,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发布 [3] - 稳定生产,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抓好蔬菜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 [3] - 畅通流通,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推动产区和销区"点对点"对接 [3] - 加强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 [4] 下一步工作重点 - 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4] -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 [4]
农业强国建设步履铿锵(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 山东沂南县竹泉村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和传统手工艺品销售,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至4万元,实现产业兴旺和收入提升 [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2994.8亿斤,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1] - 我国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3] 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 - 山东博兴县庞家镇通过农机合作社联合社统一调度35台收割机,1.2万亩麦田不到一周完成收获,实现从粮田到粮仓一站式服务 [3] - 张庄村800亩耕地统一种管收后面积净增10%以上,村民亩均年分红超1000元,同时可务工增收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云南昭通市细沙河村从偏远落后山村转型为生态竹乡,新建宜昭高速和采笋道,引进竹笋加工厂,改善基础设施和产业条件 [4] -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14051元增长至2024年17522元,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4] 农业科技创新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启用,自主研发的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控制器已应用于国内外农场 [5] -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