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全智能体
icon
搜索文档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打造安全智能体 推动安全与AI深度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8:44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安全+AI双主线发展,以安全与AI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行业变革 [1] - 安全是数字化的底座,AI是数字化的顶峰,公司将继续用安全守护时代,用AI定义未来 [2] - 公司推出360安全大模型和360安全智能体,致力于解决AI带来的新安全挑战 [1][2] AI与安全结合 - 公司认为安全的大数据需要AI能力进行分析,因此进军人工智能赛道 [2] - 公司在搜索引擎研发中积累了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并推出AI搜索产品 [2] - 安全智能体基于安全大模型,复刻人类高级专家的能力,实现安全能力质的突破 [1][5] 智能体技术发展 - 智能体是大模型的进化,解决了大模型推理能力不足和独立做事能力的问题 [2] - 公司提出智能体未来六大趋势,包括通用智能体难以实现、专业智能体更具生命力等 [3] - 公司将智能体划分为五个级别,其中第四级是多智能体蜂群,任务成功率达95.4% [4] 多智能体蜂群 - 多智能体蜂群能够调动多个智能体灵活组队,共同完成复杂任务 [4] - 公司打造的蜂群式调度中心通过协作机制实现高性能,例如用一句话生成10分钟完整视频 [4] - 公司推出360智能体工厂,提供8项基础设施,帮助企业打造推理型智能体和多智能体蜂群 [4] 安全智能体应用 - 安全智能体可作为安全运营专家的替身,弥补企业人才缺失 [5] - 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的安全元年和安全智能体的诞生之年 [1][5] - 公司用智能体工厂打造安全智能体,提供开箱即用、定制和重新组队等多种使用方式 [5] 行业挑战与应对 - 智能体可能成为黑客帮凶,改变网络战形态,需"以模制模"应对 [5] - 公司致力于用智能体驱动安全,重塑数字安全 [5]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打造安全智能体 推动安全与AI深度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5:16
公司战略 - 公司坚持安全+AI双主线发展,以安全与AI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行业变革 [1] - 公司推出360安全大模型和360安全智能体,致力于用智能体驱动安全 [1][5] - 公司将AI与安全结合,解决AI带来的新安全挑战,安全是数字化的底座,AI是数字化的顶峰 [2] AI技术发展 - 大模型在企业应用效果不佳,主要问题为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做事能力 [2] - 智能体是大模型的进化,解决了自主理解任务目标和使用工具的问题 [2] - 智能体需要多个基座模型协作、专业知识和数据支持、专业工具准备 [3] - 智能体发展趋势包括从单智能体向多智能体发展,推动人机交互范式转变 [3] 智能体技术 - 智能体分为五个级别,第三级为推理型智能体,第四级为多智能体蜂群 [4] - 多智能体蜂群通过协作机制实现复杂任务,任务成功率达95.4% [4] - 公司推出360智能体工厂,提供算力网络调度、基座大模型等8项基础设施 [4][5] 安全智能体应用 - 安全智能体复刻人类高级专家能力,可实现安全能力质的突破 [1][5] - 2025年是智能体安全元年和安全智能体诞生之年 [1][5] - 安全智能体可弥补企业安全人才缺失,部署虚拟安全专家 [5] 行业挑战 - 智能体可能成为黑客帮凶,改变网络战形态,需以"以模制模"应对 [5] - 公司提供开箱即用、定制化及重组安全智能体的多种使用方式 [5]
三六零周鸿祎:应对“超级黑客”威胁 安全智能体成破局关键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16:25
AI安全智能体发展 -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ISC.AI 2025大会上提出"ALL IN AGENT"主题,强调AI时代需要安全智能体,以安全大模型为核心"大脑",结合实操功能复刻人类高级安全专家能力,实现安全能力质变[1] - 安全智能体可解决企业两大痛点:安全运营专家短缺且培养周期长,传统大模型难以处理复杂流程化工作;AI训练的"智能体黑客"可批量复制,人类黑客可管理数十上百个智能体,升级为"超级黑客"[1] 安全智能体的应用与价值 - 安全智能体是安全运营专家的数字替身,以安全大模型为"脑",具备工具调用和流程执行能力,能完整复刻高级专家的分析、决策与实操能力[2] - 部署安全智能体可快速弥补政企单位人才短板,通过算力拥有数十个虚拟安全专家,高效应对日常运营,适应"机器对机器、模型对模型"的新型对抗[2] - 360已实现全线产品智能体化,通过"智能体工厂"打造360安全智能体,为政企单位提供多元应用方案[2]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安全智能体不仅是对传统安全的补充,更是重构数字安全体系的核心力量,在AI定义未来的时代,主动拥抱安全智能体是筑牢数字安全防线的关键[2] - 360从免费杀毒模式到探索数字安全"中国方案",再到打造安全大模型,持续推动安全技术演进[1]
AI年度盛会本周召开,这一市场未来三年增长率或超200%
选股宝· 2025-07-25 07:27
行业动态 - 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显示政府对AI产业的高度重视 [1] - WAIC2025大会将汇聚800余家企业,预计发布50+AI终端、40+大模型、60+机器人及100+新品 [1] - 大会聚焦AIGC、AI搜索、办公协作等方向,Google、百度、商汤等头部厂商最新解决方案值得关注 [1] - OpenAI即将发布整合多模态与代码能力的GPT-5,Google将升级Gemini系列,大模型能力快速迭代 [1] - 产业盛会与模型升级双重催化下,AIGC、智能终端等赛道短期情绪提振 [1] - 中长期看底层技术突破将驱动AI应用商业化提速,板块估值提升逻辑明确 [1] - IDC预测到2028年中国安全智能体相关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30% [1] - 生成式AI为安全智能体提供能力支撑,2025年将成为安全智能体发展元年 [1] - AI将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安全能力融入AI是大势所趋 [1] 公司动态 - AI编程应用领域关注卓易信息、鼎捷软件、汉得信息等公司 [2] - AI办公应用领域关注金山办公、福昕软件、合合信息等公司 [2] - AI多模态领域关注万兴科技、虹软科技、美图公司等公司 [2] - AI教育应用领域关注佳发教育、竞业达等公司 [2] - AI医疗应用领域关注卫宁健康、嘉和美康、润达医疗等公司 [2]
财达证券每日市场观察-20250707
财达证券· 2025-07-07 11:17
市场表现 - 7月4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涨0.32%,深成指跌0.25%,创业板指跌0.36%[2] - 7月4日上证净流入147.02亿元,深证净流入1.76亿元[4] 市场分析 - 7月4日创短期新高,未突破前期高点,大盘收上影创新高,资金试探性上攻,月线偏离小周期均线,上攻进入去年10月量堆区间,或宽幅震荡[1] - 短期建议观察,长期围绕国家政策扶持产业投资,可借短期调整找机会[1] 政策消息 - 四川计划到2027年培育30家以上领军企业,打造5个千亿级、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明确23个重点突破方向[5] - 北京将研究适用生命科学的AI基础理论和算法,探索前沿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应用[5][6] - 多地将出台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政策,如湖南、江西、鄂尔多斯等地[7] 行业动态 - 预计2025年全球游戏行业收入达2340亿美元,技术供应商产值占比超30%[9] - 到2028年中国安全智能体相关应用市场规模将达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30%[10] 基金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境内ETF发展强劲,多个热门赛道涌现代表性单品[11]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7月7日起发售[12]
「AI黑客」来袭,Agentic AI如何成为新守护者?
机器之心· 2025-05-19 10:36
AI技术带来的网络安全威胁 - 生成式AI重塑网络诈骗精准度,利用公开社交数据训练模型生成个性化钓鱼邮件,模仿特定用户写作风格,绕过传统垃圾邮件过滤器[4] - 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可伪造公众人物或亲友身份用于诈骗,如上海某企业财务总监被AI换脸仿冒董事长诈骗380万元[4] - AI驱动的自动化攻击可自动扫描系统漏洞、生成动态攻击代码,实施无差别快速攻击,如DeepSeek官网遭遇3.2Tbps DDoS攻击导致服务瘫痪48小时,损失数千万美元[5] - 数据污染和模型漏洞威胁,攻击者通过训练数据植入虚假信息或利用模型缺陷诱导AI输出错误结果,可能引发自动驾驶误判或医疗AI误诊等灾难性后果[5] AI对抗AI的防御策略 - AI模型内生安全加固技术,如Anthropic发布"宪法分类器"使Claude3.5模型对高级越狱尝试的阻止率从14%提升至95%[9] - 行业级防御应用包括金融AI风控模型、开源生态智能化漏洞猎捕技术、企业AI驱动动态管控体系[9] - 政府与国际协作推进,如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发布《人工智能系统安全指南》,美英加启动"AI网络代理计划"[10] - 微软推出Security Copilot智能体,新增六个自研AI智能体用于钓鱼分类、漏洞修复、威胁情报等场景[11][13] 高阶安全智能体"无相"的创新 - 全球首个实现从"辅助型AI"向"自主智能体"(Autopilot)跨越的安全产品,采用"ReAct模式"和"Plan AI + Action AI双引擎架构"[15][16] - 在告警研判场景实现100%告警覆盖率和99.99%研判准确率,将人工工作量削减超95%[17] - 传统需数小时至数天的深度溯源压缩至几十分钟,如Webshell攻击分析可秒级确认攻击有效性[17][22] - 通过多智能体协作形成信息共享研判网络,模拟人类安全团队分工合作逻辑[15] - 实现安全思维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的范式跃迁,可预测攻击变种演化方向[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