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安全格局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治理体系改革破局结构转型
证券时报· 2025-08-15 10:27
中国"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向 核心主线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与产业革命成为核心竞争焦点 欧美东亚等主要经济体均将AI列为未来5-10年核心发展方向 美国已发布"AI行动计划"将其定位为国家安全的全球竞赛 [3] - 构建新安全格局以应对大国博弈下的全球体系重构 美国正从收取铸币税转向同时征收关税和制造业收益 全球体系从单极向多元转换具有超预期性 [4] - 内部结构转型需完成三大任务:需求结构调整(实施内需提升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平衡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城乡结构优化(解决3亿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当前户籍城市化率与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相差20个百分点) [5] 治理体系改革 - 政府改革需转向中国式现代化精细化管理 地方政府考核应从工业化导向转为生产性服务业与民生消费导向 配套税制需从生产环节流转税转向消费绩效导向 [7] - 财政支出结构需从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拓展和统筹力度提升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8] - 消费刺激政策需结合收入分配改革与供给瓶颈破除 探索中国特色最优消费水平而非盲目参照西方标准 [9] 新兴产业产能治理 - 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需差异化治理 对具有规模经济与动态创新效应的行业允许适度垄断保障创新红利 产业补贴应均等化而非差别化 [12] - "反内卷"已进入政府主导实施阶段 2022年《反垄断法》修订和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明确禁止低于成本销售等行为 [13] -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治理周期约2-3年 但受全球产业链重构影响本轮新兴产业治理周期可能更长 根本解决方案在于推动产业政策从地方主导转向全国统筹 [12]
专访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 治理体系改革破局结构转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7:22
"十五五"期间三大核心主线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与产业革命成为核心主线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AI列为未来5-10年核心发展方向 美国已发布"AI行动计划"将其定位为国家安全和未来繁荣的全球竞赛 [2] - AI产业化政策有望密集出台 AI训练成本下降速度和应用场景拓展节奏远超预期 需制定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 [2] - 以新安全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第二主线 美国重构经济全球化制度体系 从收取铸币税转向同时收取关税和制造业收益 [3] - 内部结构转型是第三主线 涉及需求结构调整(内需提升战略) 产业结构调整(房地产困局与新兴产业产能过剩) 城乡结构优化(3亿农民工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 [4] 内部结构转型破局路径 - 治理体系改革是核心 需推进财税体制等改革 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府目标函数需从粗放式考核转向精细化管理 [6] - 扩大内需需通过收入分配改革 消费场景创新和供给瓶颈破除 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 [6] - 财政支出结构需从投资型向服务型民生型转变 探索中国特色最优消费水平而非盲目参照西方 [7] 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治理 - 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具有特殊性 需差异化治理 传统产业可压产关停 新兴产业需调整定价模式允许适度垄断 [8] - 产业政策应从地方主导转向全国统筹 规范补贴机制确保公平竞争 形成新纠偏体系 [9] - "反内卷"进入政府主导实施阶段 修订《反垄断法》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规范企业定价模式和平台压榨行为 [10]
“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 治理体系改革破局结构转型
证券时报· 2025-08-15 07:17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与产业革命已成为现实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AI列为未来5-10年核心发展方向[4] - AI训练成本下降速度和应用场景拓展节奏远超预期 相关产业化政策有望密集出台[4] - AI是大国竞争核心焦点 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和民族复兴的支柱之一[4] 新发展格局构建 - 需要围绕新安全格局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 应对大国博弈与全球格局重构[5] - 美国已对经济全球化制度体系进行战略重构 从"只收取铸币税"转向同时收取关税和制造业收益[5] - 全球体系正从美国主导向多元体系转换 这一转换具有不确定性与超预期性[5] 内部结构转型任务 - 需求结构调整需实施内需提升战略 扩大内需是解决产能过剩和经济下行的根本策略[6] - 产业结构调整需处理新兴产业与传统支柱产业关系 面临房地产困局和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双重挑战[6] - 城乡结构优化需缩小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差距 重点解决3亿农民工市民化问题[6] 消费提升路径 - 扩大内需核心是扩消费 需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消费场景创新和供给瓶颈破除来实现[7] - 需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从而提高消费率 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7] - 要探索中国特色的最优消费水平 而非盲目参考西方消费率[8] 产能过剩治理 - 产能过剩具有必然性和周期性 当前第三次产能过剩涉及部分新兴产业如"新三样"[10] - 需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实行差异化策略 允许适度垄断以保障创新红利[11] - 治理周期可能较传统产业更长 受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外需放缓影响[11] 反内卷行动进展 - 内卷本质是"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衍生的后遗症 需规范竞争并解决供需失衡[12] - 反内卷已从行业主导上升为政府主导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修订相关价格法规[12] - 明确禁止"低于平均成本销售" 规范平台企业和大企业"压榨供应商"行为[12]
专访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治理体系改革破局结构转型
证券时报· 2025-08-15 02:37
中国经济"十五五"规划核心主线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与产业革命成为核心主线 ChatGPT发布标志革命元年到来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AI列为5-10年核心发展方向 美国已推出"AI行动计划"将其定位为国家安全竞赛 [1] - AI训练成本下降速度和应用场景拓展远超预期 需制定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高端产业提升 [2] - 构建新安全格局作为第二主线 大国博弈导致全球体系向多元转换 需以更高安全观和全面开放观应对不确定性 [2] - 内部结构转型为第三主线 涉及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三大调整任务 [3] 内部结构转型具体任务 - 需求结构调整需实施内需提升战略 扩大内需是解决产能过剩和经济下行的根本策略 但过程漫长 [3] -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双重挑战 既要走出房地产深度下滑困局 又要解决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问题 房地产规模/金融依存度/地方财政依存度均处高位 [3] - 城乡结构优化需缩小20个百分点城市化率差距(户籍城市化率不足50% vs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近70%) 解决3亿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房地产问题出路和共同富裕关键 [3] 治理体系改革方向 - 政府改革需调整目标函数 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粗放考核转向中国式现代化精细化管理 税制需从生产环节流转税转向消费绩效导向 [4] - 扩大内需需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消费场景创新/供给瓶颈破除实现 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强消费信心 [4] - 财政支出结构需从投资型转向服务型/民生型 探索中国特色最优消费水平而非盲目参照西方 [5] 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治理 - 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具有特殊性 各省基于自身利益导致重复投资 "新三样"等产业通过成本降低快速占领全球制高点 不能简单压制产能 [6] - 需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实行差异化治理 新兴产业允许适度垄断保障创新红利 重构竞争政策使企业回归创新和规模经济获利路径 [7] - 治理周期可能长于传统产业2-3年 根本解决方案是推动产业政策从"地方主导"转向"全国统筹" 规范补贴机制确保公平竞争 [7] 反内卷政策实施进展 - 内卷本质是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后遗症 需规范竞争并解决供需失衡 2022年《反垄断法》修订和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标志微观调整开始 [8] - 202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修订价格法规 明确禁止"低于平均成本销售" 规范平台企业压榨供应商行为 法治与行政管控双管齐下 [8]
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写在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
新华网· 2025-07-01 17:31
国家安全法实施成效 - 国家安全法颁布十年来引领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订国家安全法律30余部 其中新制定20部 国务院制定修改60多部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近500部 [2] - 国家安全法推动执法司法水平提升 有效防范敌对势力渗透 维护重大经济利益安全 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强化生态安全风险防控 [3] - 法律实施促进经济安全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十年来经济总量翻番 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30% 粮食产量连续十年超1.3万亿斤 2023年突破1.4万亿斤 [4] 产业安全保障进展 -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水平 电力装机与天然气产量实现翻番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4] - 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持续巩固 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提升 [4] - 国家安全教育全面加强 每年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活动 针对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等重点群体创新宣传形式 [4] 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 "十五五"时期将重点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 [5] - 坚持大安全理念推进体系现代化 在法治轨道上提升国家安全工作水平 汇聚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力量 [5][6]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证监会发布· 2025-04-30 19:05
"十五五"规划战略方向 - 强调科学制定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重要经验 需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 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分领域确定任务[10] - 要求统筹谋划关键因素 巩固优势 突破瓶颈 补强短板 提高质量效益 与整体目标保持一致[10] - 需前瞻性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优化经济布局 扩大高水平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10] 产业发展重点 - 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战略重点 以科技创新引领 实体经济为根基 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布局[10] -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11] - 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筑牢新质生产力基础支撑[11] 区域与民生发展 - 推动共同富裕 优化区域布局 促进协调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11] - 研究均衡性民生政策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政策需务实有效 量力而行[11] - 各地区需精准定位 加强规划衔接 发挥比较优势[11] 实施路径 - 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结合 深入调查研究 体现地方特色[11] - 统筹发展与安全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10]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证券时报· 2025-04-30 17:09
核心观点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重要任务,需适应形势变化并把握战略重点 [1] - 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推动共同富裕和民生改善是"十五五"规划的核心价值取向 [2] 战略方向 - 需统筹谋划各领域发展目标,确保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目标一致 [2] - 前瞻性调整经济布局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 - 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以保障新发展格局 [2] 产业发展 - 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重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未来产业并举 [2] -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 [2] 区域与民生 - 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推进乡村振兴 [2] - 推出均衡性民生政策,重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 强调政策实效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 [2] 实施要求 - 各地区需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发挥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 [2] - 加强规划衔接,通过深入调研确定科学可行的发展举措 [2]
习近平: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
快讯· 2025-04-30 16:53
经济政策方向 - 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1] - 提出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稳住经济基本盘 [1]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1] 经济布局调整 - 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变化对经济布局的影响并进行优化 [1] - 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 [1] -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并增强维护安全能力 [1] 治理与安全 - 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1] -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