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安全大模型

搜索文档
ISC.AI 2025:360 安全大模型深耕 “深水区” 实战路径引领行业进阶
环球网· 2025-08-11 12:17
安全大模型行业发展趋势 - 安全行业对大模型的探索已从初期快速集成模式迈入"实战化"纵深阶段,要求深耕底层技术创新,打造安全领域专属垂直大模型[1] - 行业从"通用大模型+安全知识库+安全工具"的快速集成模式逐步向专业化纵深发展,初期模式在报告生成、数据分类分级等场景取得初步成效[3] - 安全领域独特性对技术提出更高要求:高价值专业数据需深度转化与吸收,安全专家经验需在用户本地深度落地,对精准性、无二义性提出新挑战[3] 360安全大模型技术路线 - 公司自2023年起以人脑"快慢思考"方法论为核心,锚定安全场景任务特性,构建差异化技术路线[4] - "快慢思考"方法论将安全场景子任务划分为"快思考任务"与"慢思考任务",针对性处理后再综合应用[5] - "快思考"依赖海量训练形成直觉判断,大模型擅长通过标签数据挖掘统计规律[5] - "慢思考"对应多步推理任务如复杂威胁溯源、多维度关联分析,现阶段主要通过安全智能体解决[5] 360安全大模型实战突破 - 公司经历三级跳式效能跃升:第一阶段聚焦单个安全任务,定制专用模型并开展专项训练[6] - 终端行为多模态研判模型将EDR日志转化为"终端行为监控录像",研判与归因准确率达99.42%[6] - 第二阶段推出"多专家协同(CoE)"大模型架构,解决多模型协同难题,实现集约化应用[6] - 第三阶段主导推出RL-LoRA训练框架,显存和带宽开销数量级降低,训练效率翻倍[7] 安全智能体发展路径 - 第一阶段利用Workflow精准落地复杂安全专家经验,整合终端狩猎、APT威胁溯源等专家经验[8] - 第二阶段构建"蒙特卡洛联想树智能体",具备自主规划、试错、纠错能力,推理路径清晰可查[8] - 安全大模型是安全智能体高速发展的基础,公司将持续创新并与业界共享成果[8]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打造安全智能体 推动安全与AI深度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8:44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安全+AI双主线发展,以安全与AI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行业变革 [1] - 安全是数字化的底座,AI是数字化的顶峰,公司将继续用安全守护时代,用AI定义未来 [2] - 公司推出360安全大模型和360安全智能体,致力于解决AI带来的新安全挑战 [1][2] AI与安全结合 - 公司认为安全的大数据需要AI能力进行分析,因此进军人工智能赛道 [2] - 公司在搜索引擎研发中积累了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并推出AI搜索产品 [2] - 安全智能体基于安全大模型,复刻人类高级专家的能力,实现安全能力质的突破 [1][5] 智能体技术发展 - 智能体是大模型的进化,解决了大模型推理能力不足和独立做事能力的问题 [2] - 公司提出智能体未来六大趋势,包括通用智能体难以实现、专业智能体更具生命力等 [3] - 公司将智能体划分为五个级别,其中第四级是多智能体蜂群,任务成功率达95.4% [4] 多智能体蜂群 - 多智能体蜂群能够调动多个智能体灵活组队,共同完成复杂任务 [4] - 公司打造的蜂群式调度中心通过协作机制实现高性能,例如用一句话生成10分钟完整视频 [4] - 公司推出360智能体工厂,提供8项基础设施,帮助企业打造推理型智能体和多智能体蜂群 [4] 安全智能体应用 - 安全智能体可作为安全运营专家的替身,弥补企业人才缺失 [5] - 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的安全元年和安全智能体的诞生之年 [1][5] - 公司用智能体工厂打造安全智能体,提供开箱即用、定制和重新组队等多种使用方式 [5] 行业挑战与应对 - 智能体可能成为黑客帮凶,改变网络战形态,需"以模制模"应对 [5] - 公司致力于用智能体驱动安全,重塑数字安全 [5]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打造安全智能体 推动安全与AI深度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5:16
公司战略 - 公司坚持安全+AI双主线发展,以安全与AI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行业变革 [1] - 公司推出360安全大模型和360安全智能体,致力于用智能体驱动安全 [1][5] - 公司将AI与安全结合,解决AI带来的新安全挑战,安全是数字化的底座,AI是数字化的顶峰 [2] AI技术发展 - 大模型在企业应用效果不佳,主要问题为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做事能力 [2] - 智能体是大模型的进化,解决了自主理解任务目标和使用工具的问题 [2] - 智能体需要多个基座模型协作、专业知识和数据支持、专业工具准备 [3] - 智能体发展趋势包括从单智能体向多智能体发展,推动人机交互范式转变 [3] 智能体技术 - 智能体分为五个级别,第三级为推理型智能体,第四级为多智能体蜂群 [4] - 多智能体蜂群通过协作机制实现复杂任务,任务成功率达95.4% [4] - 公司推出360智能体工厂,提供算力网络调度、基座大模型等8项基础设施 [4][5] 安全智能体应用 - 安全智能体复刻人类高级专家能力,可实现安全能力质的突破 [1][5] - 2025年是智能体安全元年和安全智能体诞生之年 [1][5] - 安全智能体可弥补企业安全人才缺失,部署虚拟安全专家 [5] 行业挑战 - 智能体可能成为黑客帮凶,改变网络战形态,需以"以模制模"应对 [5] - 公司提供开箱即用、定制化及重组安全智能体的多种使用方式 [5]
打造安全智能体 推动安全与AI深度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5:03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安全+AI双主线发展,以安全与AI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行业变革 [1] - 推出360安全大模型和360安全智能体,旨在实现安全能力质的突破 [1] - 将AI与安全结合,解决AI带来的新安全挑战,安全是数字化的底座,AI是数字化的顶峰 [1] AI技术发展与应用 - 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存在推理能力不足和不会使用工具的问题 [1] - 智能体解决了大模型的两个核心问题:自主理解任务目标并规划分解任务,以及使用工具的能力 [1] - 公司已研发智能体两年,提出智能体未来六大发展趋势,包括从通用智能体转向专业智能体、多基座模型协作等 [2] 智能体技术架构 - 智能体分为五个级别,第三级为推理型智能体,第四级为多智能体蜂群 [2] - 多智能体蜂群通过协作机制实现复杂任务,任务成功率达95.4% [3] - 公司推出360智能体工厂,提供算力网络调度、基座大模型等8项基础设施,降低企业使用门槛 [3] 安全智能体的价值 - 安全智能体可复刻人类高级专家能力,弥补企业安全人才缺失 [3] - 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的安全元年和安全智能体的诞生之年 [1][3] - 安全智能体可能被黑客利用,网络安全对抗形态将演变为算力和算法的对抗 [4] 行业影响与解决方案 - 智能体黑客可能成为网络安全新威胁,需以智能体对抗智能体 [4] - 公司用智能体工厂打造安全智能体,提供开箱即用、定制和重组服务 [4]
三六零累投231亿研发拐点隐现 三年半亏逾40亿市值蒸发3100亿
长江商报· 2025-07-14 07:0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2亿元至-2.4亿元,扣非净利润-3.4亿元至-2.5亿元,均为亏损但同比减亏[1][4] - 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4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16亿元,同比增亏47.82%和102.44%[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8.64亿元(同比+8.39%),归母净利润亏损2.73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82亿元[5] - 2024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85亿元,2025年二季度有望扭亏或大幅减亏[5] 历史财务数据 - 2017-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33.72亿元、35.35亿元、59.80亿元(同比+69.19%),扣非净利润2019年仅增3.10%[6]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37.9亿元(-22.04亿/-4.92亿/-10.94亿),2025年上半年预计再亏超2.4亿元,近三年半累计亏损逾40亿元[6] - 2024年投资净收益亏损6.4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亏损2.63亿元(同比大幅扩大)[7] 业务结构 - 2024年四大业务收入:互联网广告及服务41.66亿元(-7.85%)、智能硬件10.14亿元(-35.44%)、互联网增值服务13.79亿元(+25.51%)、安全及其他12.87亿元(-27.06%)[8] - 2021-2024年销售费用率从20.51%升至26.98%,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8.04亿元(同比+72.08%)[5][8] 研发投入与战略转型 - 2017-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231.11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32.02亿元(占营收40%)[2][8][9] - 2021-2024年连续四年研发投入超30亿元(31.29亿/33.14亿/31.04亿/32.02亿)[8] - 践行"AI+安全"双主线战略,推出360智脑大模型、纳米AI搜索、360AI办公等产品,大模型解决方案覆盖近20个垂直领域[10][11] - 数字安全领域打造360安全大模型,捕获境外高级持续性威胁[11] 市值与市场表现 - 自2017年回A后市值较巅峰蒸发约3100亿元[2] - 2018年借壳江南嘉捷登陆A股,作价504亿元[6]
三六零:二级市场的股价和公司市值受多种因素影响
证券之星· 2025-06-20 16:18
公司股价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股价和市值受多种因素影响 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增强投资者回报 同时不断做大做强主业提升整体投资价值 [1] - 公司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增强长期持有的吸引力 重视以企业价值为核心的长远发展 致力于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1] 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股东总户数为451,678户 数据来源于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2] 网络安全业务部署 - 公司依托"看见威胁"的数字安全能力 持续捍卫国家网络安全 捕获境外高级持续性威胁(APT) [2] - 公司通过"云化、服务化"方式为政企机构提供网络攻击解决方案及参考指引 [2] - 公司打造"360安全大模型" 为购买标准产品的用户免费提供安全大模型能力 致力于实现大模型普惠和安全行业新质生产力变革 [2]
三六零(601360.SH):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39%,“AI+安全”布局成效初显
格隆汇· 2025-04-28 12:38
文章核心观点 在数字经济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 三六零凭借技术投入和战略布局形成“攻守兼备”的生态闭环 AI战略布局正释放长期价值 其产品矩阵重构提升毛利率 安全业务筑牢数字经济“免疫屏障”[14] 分组1: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4亿元 同比增长8.39% [1] - 2024年销售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0.76%提升至66.1% 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大幅增长9.22个百分点 达到71.79% 创十年来一季度毛利率新高 [1] - 2024年 公司研发费用达32.02亿元 同比增长3.16% 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0.29%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15% 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约300亿元 [2] - 2024年 公司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13.79亿元 同比增长25.51% [8] 分组2:业务战略与发展 夯实AI底层能力,拓展C端与B/G端多元业务 - 公司坚持“AI + 安全”双轮驱动战略 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领域技术积累与创新 不断夯实AI底层能力 迭代自研千亿参数的认知型通用大模型“360智脑” [3] - 2024年底发布的推理模型“360zhinao2 - o1”在综合能力上位居国产大模型第一梯队 在深度推理等方面竞争力强 获2024年度测评金牌 [3] - C端业务以大模型能力重塑业务 推出增值AI服务 升级业务结构 推出“纳米AI搜索” 采用CoE技术架构 整合多家大模型厂商的模型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自发布以来广受认可 web端位居全球三大AI搜索引擎之一 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超1900万 [7] - 以AI技术为支点 拓展多元化增值服务 基于产品矩阵推出系列增值服务 形成会员制订阅收入 优化收入结构 从传统广告收入为主向增值服务收入转变 [8] - 2024年成立三六零数智化集团 聚焦To B/To G领域 发布企业级AI大模型解决方案 构建企业级垂直大模型 助力产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 360大模型行业解决方案已在近20个垂直领域完成模型训练与交付 [9] AI安全风险凸显,三六零构建新一代数字免疫系统 - AI大模型的开放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黑客攻击目标 攻击者手段多样 可能导致服务中断和数据泄露 网络安全成为数字经济必备“免疫系统” [10][11] - 公司依托领先的APT攻防知识库与安全大模型技术壁垒 构建新一代数字免疫系统 [12] - 2024年累计捕获1300余起针对中国的APT攻击 捕获两个全新APT组织 累计发现57个APT组织 占国内所有发现APT总数的98% [12] - 2024年推出360安全大模型 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证 成为首家获该认证的安全企业 获多项权威机构认证和荣誉 已在多个行业的头部客户和中小企业环境中完成测试应用与交付 [12]
三六零“啃老本”三年亏38亿分红14亿 周鸿祎40%营收投研发力推AI+战略
长江商报· 2025-04-28 08:3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8.64亿元,同比增长8.39%,归母净利润亏损2.73亿元,同比增亏149.16% [1][6] -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37.9亿元,扣非净利润合计亏损38.01亿元 [2][8] - 2024年营业收入79.48亿元,同比下降12.23%,归母净利润亏损10.9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8][9] 业务板块 - 2024年四大业务板块收入:互联网广告及服务41.66亿元(同比下降7.85%)、智能硬件10.14亿元(同比下降35.44%)、互联网增值服务13.79亿元(同比增长25.51%)、安全及其他12.87亿元(同比下降27.06%) [8] - 核心业务互联网广告及服务收入占比最高,但连续三年下滑 [8] 研发与战略 - 2021年至2024年每年研发投入均超30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32.02亿元,占营业收入40.29% [4][5][14] - 公司践行"AI+安全"双主线战略,推出"360智脑"大模型及行业解决方案,覆盖近20个垂直领域 [13][14] - 数字化安全领域推出"360安全大模型",免费向标准产品用户提供安全能力 [14] 历史与承诺 - 2017年借壳上市时估值502亿元,市值一度达4500亿元,承诺2017-2020年累计扣非净利润130.5亿元,实际完成137.52亿元 [2][10][11] - 2020年后业绩转向,营收连降,2022年起连续亏损 [11] 分红与薪酬 - 2023年、2024年各分红7亿元,2025年中期拟再分红7亿元 [3][14] - 董事长周鸿祎2024年薪酬880.42万元,2021年起薪酬显著提升 [15] 费用分析 - 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8.04亿元,同比增长70.34%,主要导致净利润亏损扩大 [6][7] - 2024年销售费用21.44亿元,同比增长5.67%,同期营业收入下降12.23%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