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富锂锰基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中伟股份(300919):钴系磷系材料出货快速提升,三元前驱体领先地位稳固
国信证券· 2025-09-10 15:53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营收213.23亿元(同比+6%),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15%),毛利率12.10%(同比-0.67pct),净利率3.30%(同比-2.46pct)[1] - 2025Q2营收105.35亿元(同比-2%、环比-2%),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12%、环比+38%),毛利率12.27%(同比+0.15pct、环比+0.33pct)[1] - 四氧化三钴营收14.52亿元(同比+30%),产量1.60万吨(同比+34%),毛利率25.88%(同比+16.21pct)[2] - 三元前驱体营收74.91亿元(同比-15%),毛利率18.05%(同比-0.26pct),产量9.17万吨(同比-20%)[2] - 磷酸铁营收6.70亿元(同比+172%),产量7.18万吨(同比+388%),毛利率-7.34%[3] - 新能源金属产品营收92.73亿元(同比+44%),毛利率7.44%(同比-3.06pct),产量10.47万金吨[3] - 印尼镍原矿粗炼总产能近20万金吨,采用OESBF+RKEF双技术路线[3]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7.23/21.33/25.86亿元(原预测19.37/25.03/31.13亿元),同比增速+17%/+24%/+21%[4] - 2025-2027年预计EPS为1.84/2.27/2.76元,动态PE为24.5/19.8/16.3倍[4]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E营收488.89亿元(同比+21.5%),2026E营收555.18亿元(同比+13.6%),2027E营收604.70亿元(同比+8.9%)[5] - 2025E归母净利润17.23亿元(同比+17.4%),2026E归母净利润21.33亿元(同比+23.8%),2027E归母净利润25.86亿元(同比+21.2%)[5] - 2025E毛利率12%,2026E毛利率12%,2027E毛利率12%[5] - 2025E ROE 6.0%,2026E ROE 7.5%,2027E ROE 8.7%[5] - 当前总市值422.58亿元,收盘价45.05元[6] 业务进展与战略 - 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推动四氧化三钴需求增长[2] - 海外新能源车及核心客户需求回暖,三元前驱体出货有望环比改善[2] - 深耕固态电池领域,开发适配固态电池的定制化前驱体[2] - 推进富锂锰基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等前沿技术预研[2] - 推动3代、4代磷酸铁快速量产,材料压实密度达行业先进水平[3] - 加速磷酸铁锂量产进程,深化磷系资源开发效率[3] - 镍价疲软影响新能源金属盈利能力,但公司可通过自供或外售电解镍实现价值最大化[3]
中伟股份(300919):系磷系材料出货快速提升,三元前驱体领先地位稳固
国信证券· 2025-09-10 15:39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营收213.23亿元(同比+6%)但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15%)[1] - 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稳居全球榜首但受海外需求波动影响 营收74.91亿元(同比-15%)[2] - 钴系产品受益消费电子回暖 四氧化三钴营收14.52亿元(同比+30%)且毛利率大幅提升至25.88%(同比+16.21pct)[2] - 磷系材料快速放量 磷酸铁营收6.70亿元(同比+172%) 产量7.18万吨(同比+388%)[3] - 新能源金属营收92.73亿元(同比+44%)但镍价波动致毛利率降至7.44%(同比-3.06pct)[3] - 印尼镍产能近20万金吨 具备双技术路线和多产品通道优势[3]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至归母净利润17.23/21.33/25.86亿元(原预测19.37/25.03/31.13亿元)[4]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12.10%(同比-0.67pct) 净利率3.30%(同比-2.46pct)[1] - 2025Q2归母净利润环比+38%至4.25亿元 毛利率环比+0.33pct至12.27%[1] - 预计2025年营收488.89亿元(同比+21.5%) 2026年营收555.18亿元(同比+13.6%)[5] - 2025年预测EPS 1.84元 动态PE 24.5倍[4][5] 业务进展 - 三元前驱体产量9.17万吨(同比-20%)但全球领先地位稳固[2] - 推进固态电池定制化前驱体及富锂锰基材料等前沿技术[2] - 磷酸铁业务通过三代/四代产品迭代推动减亏至扭亏[3] - 镍业务可灵活选择自供或对外销售实现价值最大化[3]
速方新能源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琢石投资出手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19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琢石投资独投 见微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1] - 本轮资金将用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系列产品研发和产线建设 [1] - 公司已开启新一轮融资计划 以推进研发进度和千吨级产线建设 [5] 公司背景与技术突破 - 公司成立于2023年 致力于研发全球超低电压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1] - 创始人刘奇为香港城市大学终身教授 拥有10余年锂离子电池研究经历 曾参与华为消费电池正极材料研发 [1] - 公司突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电压衰减难题 百吨级产线已投入运营 [1] - 采用多级精准掺杂方法 稳定富锂锰基材料的蜂窝结构 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Energy》并申请专利 [1] 产品与技术指标 - 高压纯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向多家电池头部厂商送样 [1] - 循环200圈电压降控制在特定指标以内 达到作为主材应用的技术门槛 [3] - 同步推出富锂锰基正极补锂剂产品 瞄准中低压混掺应用商业化突破 [1] - 产品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并根据客户需求持续优化性能 [3] 量产与供应链 - 设备工艺可重复性为量产核心挑战 当前放大设备与三元材料生产线高度兼容 [3] - 持续引进具备正极材料投产经验的技术人才 核心团队来自国内头部一线厂商 [3] 行业前景与战略 - 富锂锰基材料可将电池能量密度提高30%以上 是行业公认的下一代高比能量正极材料 [5] - 公司采取两步走策略:长期研发高压纯用材料 同时推出补锂剂产品加速商业化落地 [4] - 目标开发4.5V电压下容量媲美高镍三元的富锂锰基材料 价格预计便宜30% [4] - 已向无人机、航模等低空经济领域客户送样 预计2026年产生销售收入 [4] 技术瓶颈与挑战 - 富锂锰基材料在高电压下对电解质体系的适配性尚未解决 传统液态电解液无法支撑4.5V以上高压稳定工作 [4] - 固态电池发展受"木桶效应"制约 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等研发进度影响大规模应用进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