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富锂锰基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中伟股份:公司与境内外固态电池头部客户有合作,已陆续推出多款产品,并实现五十吨级以上供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1:01
公司技术布局与产品进展 - 固态电池前驱体主要使用高镍及超高镍材料 [1] - 公司研究方向从高镍向超高镍和富锂锰基方向发展 以提升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1] - 已推出9系单晶正极材料前驱体、超小粒径富锂锰基材料前驱体等多款产品 并通过认证实现五十吨级以上供货 [1] 公司市场地位与客户合作 - 2024年公司高镍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份额为31.7% 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份额为89.5% [1] - 公司与境内外固态电池头部客户均有业务合作 [1] 行业技术趋势与投资者关注 - 清华大学研究的固态电池采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其性能是三元正极材料的1.2倍 [3] - 投资者关注富锂锰基技术对公司现有三元正极材料的潜在影响及公司相关布局 [3]
瑞达期货碳酸锂产业日报-20250925
瑞达期货· 2025-09-25 17: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盘面走势上碳酸锂主力合约震荡偏强,持仓量环比增加,现货贴水,基差走弱;基本面上原料端矿价保持坚挺,供给量稳中小增,需求端节前备货临近尾声,成交活跃度下降,基本面或处于供给稳定、需求预期向好;期权市场认购持仓占优,情绪偏多头,隐含波动率略升;技术面 60 分钟 MACD 双线位于 0 轴上,红柱走扩;操作建议轻仓逢低短多交易,注意控制风险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主力合约收盘价 74,040 元/吨,环比上涨 1160 元;前 20 名净持仓 -167,185 手,环比减少 8304 手 [2] - 主力合约持仓量 261,141 手,环比增加 487 手;近远月合约价差 -260 元/吨,环比下降 80 元 [2] - 广期所仓单 39,749 手/吨,环比增加 300 手 [2] 现货市场 - 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 73,750 元/吨,环比下降 100 元;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 71,500 元/吨,环比下降 100 元 [2] - Li₂CO₃主力合约基差 -290 元/吨,环比下降 1260 元 [2] 上游情况 - 锂辉石精矿(6%CIF 中国)平均价 876 美元/吨,环比持平;磷锂铝石平均价 7,285 元/吨,环比上涨 75 元 [2] - 锂云母(2 - 2.5%)平均价 2,645 元/吨,环比持平 [2] 产业情况 - 碳酸锂产量 45,880 吨,环比增加 1280 吨;碳酸锂进口量 21,846.92 吨,环比增加 8001.60 吨 [2] - 碳酸锂出口量 368.91 吨,环比增加 2.56 吨;碳酸锂企业开工率 46%,环比下降 2% [2] - 动力电池产量 139,600MWh,环比增加 5800MWh;锰酸锂价格 32,000 元/吨,环比持平 [2] - 六氟磷酸锂价格 5.88 万元/吨,环比上涨 0.08 万元;钴酸锂价格 230,000 元/吨,环比持平 [2] - 三元材料(811 型)价格 146,000 元/吨,环比持平;三元材料(622 动力型)价格 120,500 元/吨,环比持平 [2] 下游及应用情况 - 三元材料(523 单晶型)价格 128,500 元/吨,环比持平;三元正极材料开工率 55%,环比增加 3% [2] - 磷酸铁锂价格 3.43 万元/吨,环比持平;磷酸铁锂正极开工率 57%,环比增加 6% [2] - 新能源汽车当月产量 1,391,000 辆,环比增加 148,000 辆;当月销量 1,395,000 辆,环比增加 133,000 辆 [2] - 新能源汽车累销渗透率 45.53%,环比增加 0.54%;累计销量 9,620,000 辆,同比增加 2,583,000 辆 [2] - 新能源汽车当月出口量 22.40 万辆,环比下降 0.10 万辆;累计出口量 153.20 万辆,同比增加 71.40 万辆 [2] - 标的 20 日均波动率 27.39%,环比增加 0.81%;标的 40 日均波动率 41.14%,环比下降 0.78% [2] 期权情况 - 认购总持仓 217,754 张,环比增加 5066 张;认沽总持仓 104,293 张,环比减少 1074 张 [2] - 总持仓沽购比 47.89%,环比下降 1.6458%;平值 IV 隐含波动率 0.43%,环比增加 0.0225% [2] 行业消息 - 当升科技介绍了公司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等多方面业务进展 [2] -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展望“十五五”汽车行业,预计厂家总量达 4000 万台,“十四五”年均增速 3%,出口年均增长 9%,内需年均近 2%微幅增长 [2] - 恩捷股份硫化锂中试产线搭建完成,正在产能爬坡,以自供为主并送样下游小批量出货 [2] - 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与欧盟贸易协议,对欧盟进口汽车及产品征 15%关税 [2]
当升科技(300073) - 2025年9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6 20:0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249.77万元,同比增长25.17% [4]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15.43万元,同比增长8.47% [4] 技术布局与突破 - 固态电池材料系统布局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体系 [5] - 半固态正极材料解决超高镍材料安全性差/产气严重问题 [5] - 全固态正极材料解决界面阻抗大/副反应严重难题 [5] - 硫化物电解质实现微纳米粒径可控调节及稳定制备 [6][7]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多元材料实现10吨级批量供货 [7] - 富锂锰基材料完成两代开发,实现百公斤级出货 [9][10] - 固态电解质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成,实现吨级稳定制备 [8] 产能建设 - 四川攀枝花规划建设30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 [11] - 首期一阶段4万吨产能已建成并满产 [11] - 首期二阶段8万吨产能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11] - 芬兰生产基地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开工建设 [13]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磷酸(锰)铁锂连续月度出货量近万吨 [3] - 固态锂电材料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锂电等客户 [8] - 产品应用于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领域 [3][8] - 国际客户占比持续提升,与LG/SK战略协议订单释放 [13] - 客户覆盖LGES/SK on/三星SDI/Murata等电池企业 [12] - 进入大众/现代/戴姆勒/宝马/奔驰等国际车企供应链 [12] 技术路线战略 - 三元材料应用于长续航电动车/无人机/eVTOL领域 [2][3] - 磷酸(锰)铁锂主要应用于中低续航电动车和储能领域 [2][3] - 同时布局三元材料和磷酸(锰)铁锂双技术路线 [3]
中伟股份(300919):钴系磷系材料出货快速提升,三元前驱体领先地位稳固
国信证券· 2025-09-10 15:53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营收213.23亿元(同比+6%),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15%),毛利率12.10%(同比-0.67pct),净利率3.30%(同比-2.46pct)[1] - 2025Q2营收105.35亿元(同比-2%、环比-2%),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12%、环比+38%),毛利率12.27%(同比+0.15pct、环比+0.33pct)[1] - 四氧化三钴营收14.52亿元(同比+30%),产量1.60万吨(同比+34%),毛利率25.88%(同比+16.21pct)[2] - 三元前驱体营收74.91亿元(同比-15%),毛利率18.05%(同比-0.26pct),产量9.17万吨(同比-20%)[2] - 磷酸铁营收6.70亿元(同比+172%),产量7.18万吨(同比+388%),毛利率-7.34%[3] - 新能源金属产品营收92.73亿元(同比+44%),毛利率7.44%(同比-3.06pct),产量10.47万金吨[3] - 印尼镍原矿粗炼总产能近20万金吨,采用OESBF+RKEF双技术路线[3]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7.23/21.33/25.86亿元(原预测19.37/25.03/31.13亿元),同比增速+17%/+24%/+21%[4] - 2025-2027年预计EPS为1.84/2.27/2.76元,动态PE为24.5/19.8/16.3倍[4]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E营收488.89亿元(同比+21.5%),2026E营收555.18亿元(同比+13.6%),2027E营收604.70亿元(同比+8.9%)[5] - 2025E归母净利润17.23亿元(同比+17.4%),2026E归母净利润21.33亿元(同比+23.8%),2027E归母净利润25.86亿元(同比+21.2%)[5] - 2025E毛利率12%,2026E毛利率12%,2027E毛利率12%[5] - 2025E ROE 6.0%,2026E ROE 7.5%,2027E ROE 8.7%[5] - 当前总市值422.58亿元,收盘价45.05元[6] 业务进展与战略 - 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推动四氧化三钴需求增长[2] - 海外新能源车及核心客户需求回暖,三元前驱体出货有望环比改善[2] - 深耕固态电池领域,开发适配固态电池的定制化前驱体[2] - 推进富锂锰基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等前沿技术预研[2] - 推动3代、4代磷酸铁快速量产,材料压实密度达行业先进水平[3] - 加速磷酸铁锂量产进程,深化磷系资源开发效率[3] - 镍价疲软影响新能源金属盈利能力,但公司可通过自供或外售电解镍实现价值最大化[3]
中伟股份(300919):系磷系材料出货快速提升,三元前驱体领先地位稳固
国信证券· 2025-09-10 15:39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营收213.23亿元(同比+6%)但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15%)[1] - 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稳居全球榜首但受海外需求波动影响 营收74.91亿元(同比-15%)[2] - 钴系产品受益消费电子回暖 四氧化三钴营收14.52亿元(同比+30%)且毛利率大幅提升至25.88%(同比+16.21pct)[2] - 磷系材料快速放量 磷酸铁营收6.70亿元(同比+172%) 产量7.18万吨(同比+388%)[3] - 新能源金属营收92.73亿元(同比+44%)但镍价波动致毛利率降至7.44%(同比-3.06pct)[3] - 印尼镍产能近20万金吨 具备双技术路线和多产品通道优势[3]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至归母净利润17.23/21.33/25.86亿元(原预测19.37/25.03/31.13亿元)[4]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12.10%(同比-0.67pct) 净利率3.30%(同比-2.46pct)[1] - 2025Q2归母净利润环比+38%至4.25亿元 毛利率环比+0.33pct至12.27%[1] - 预计2025年营收488.89亿元(同比+21.5%) 2026年营收555.18亿元(同比+13.6%)[5] - 2025年预测EPS 1.84元 动态PE 24.5倍[4][5] 业务进展 - 三元前驱体产量9.17万吨(同比-20%)但全球领先地位稳固[2] - 推进固态电池定制化前驱体及富锂锰基材料等前沿技术[2] - 磷酸铁业务通过三代/四代产品迭代推动减亏至扭亏[3] - 镍业务可灵活选择自供或对外销售实现价值最大化[3]
速方新能源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琢石投资出手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19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琢石投资独投 见微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1] - 本轮资金将用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系列产品研发和产线建设 [1] - 公司已开启新一轮融资计划 以推进研发进度和千吨级产线建设 [5] 公司背景与技术突破 - 公司成立于2023年 致力于研发全球超低电压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1] - 创始人刘奇为香港城市大学终身教授 拥有10余年锂离子电池研究经历 曾参与华为消费电池正极材料研发 [1] - 公司突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电压衰减难题 百吨级产线已投入运营 [1] - 采用多级精准掺杂方法 稳定富锂锰基材料的蜂窝结构 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Energy》并申请专利 [1] 产品与技术指标 - 高压纯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向多家电池头部厂商送样 [1] - 循环200圈电压降控制在特定指标以内 达到作为主材应用的技术门槛 [3] - 同步推出富锂锰基正极补锂剂产品 瞄准中低压混掺应用商业化突破 [1] - 产品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并根据客户需求持续优化性能 [3] 量产与供应链 - 设备工艺可重复性为量产核心挑战 当前放大设备与三元材料生产线高度兼容 [3] - 持续引进具备正极材料投产经验的技术人才 核心团队来自国内头部一线厂商 [3] 行业前景与战略 - 富锂锰基材料可将电池能量密度提高30%以上 是行业公认的下一代高比能量正极材料 [5] - 公司采取两步走策略:长期研发高压纯用材料 同时推出补锂剂产品加速商业化落地 [4] - 目标开发4.5V电压下容量媲美高镍三元的富锂锰基材料 价格预计便宜30% [4] - 已向无人机、航模等低空经济领域客户送样 预计2026年产生销售收入 [4] 技术瓶颈与挑战 - 富锂锰基材料在高电压下对电解质体系的适配性尚未解决 传统液态电解液无法支撑4.5V以上高压稳定工作 [4] - 固态电池发展受"木桶效应"制约 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等研发进度影响大规模应用进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