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硫化物电解质
icon
搜索文档
道氏技术实控人持股仅16%拟再减持:固态电池处于攻关关键期 研发投入隐忧浮现
新浪财经· 2025-07-01 18:57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荣继华计划减持不超过1541.66万股,占总股本1.97% [1] - 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将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在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内实施 [1] - 减持后持股比例将从16.19%降至14.2% [1] 公司技术进展 - 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取得关键突破:硫化物电解质电导率突破1mS/cm并实现100克量级稳定生产 [1] - 已完成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负极的中试 [1] - 构建覆盖固态电池全产业链的材料解决方案,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硅基负极等 [1] 财务与研发数据 - 2024年研发支出2.39亿元,同比下滑16.7%,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仅3.1%,低于行业5%-8%平均水平 [2] - 2024年营收77.52亿元(+6.25%),净利润1.57亿元(扭亏) [2] - 2025Q1营收17.58亿元(-12.17%),归母净利润4373.36万元(+206.86%) [2] 行业与业务挑战 - 新能源锂电池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同比下降 [2] - 陶瓷材料业务受房地产复苏滞后影响,销售规模回落 [2] - 固态电池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收入 [2] 技术产业化前景 - 全球固态电池市场预计2030年达千亿规模 [3] - 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技术难度大,计划2025年实现公斤级稳定供货 [3] - 当前研发投入强度可能影响技术突破速度 [3]
全固态电池上车,就差临门一脚了?
电动车公社· 2025-06-14 23:41
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 - 2026年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革命性技术突破的一年,多家车企如长安、上汽、广汽、东风、吉利、奇瑞等将全固态电池上车时间点设定为2026年 [2] -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远优于传统锂电池,可达400Wh/kg以上,装车理论纯电续航可达2000km [2] - 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不可燃,彻底杜绝电池热失控自燃风险 [3] 全固态电池标准制定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球首个《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明确定义全固态电池 [7][10] - 标准规定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水分"含量不得超过总量的1%,并通过目视检测和失重率测试(120℃真空烘烤6小时,失重≤1%)判定 [20][21][23][25] - 该标准已获50多家企业验证,误差率不超过0.3%,适用于硫化物、氧化物等主流电解质技术 [27]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为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类,硫化物电解质最具商业化潜力 [32][33] - 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达0.01-0.001 S/cm,接近电解液,且低温性能优异(工作温度-30-60℃) [38][41][42] - 硫化物电解质机械延展性好,界面问题最小,循环寿命可达2500次,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当 [44][50] 硫化物固态电池挑战 - 硫化物化学稳定性差,易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硫化氢气体,对电池封装要求极高 [53][55][56] - 锂枝晶问题突出,需通过含氟聚合物材料填补缝隙解决 [61][63] - 材料成本高昂(锗价格达1500万元/吨),制造工艺复杂(需超干燥环境、500MPa高压压制),生产成本为液态电池的4-10倍 [69][70][74][75][79] 行业竞争格局 - 日本在硫化物固态电池研发上起步早(丰田2008年启动项目),但因技术挑战多次推迟商业化至2027-2028年 [81][82][85] - 国内电池厂2016年起步,现已接近量产节点,并在标准制定上领先全球 [86][87][88]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如何卡位关键环节?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固态电池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产业化进度**:今年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超预期,产业链已进入产业化阶段,预计2027年小批量量产,2030年大批量量产 [1][2][12] 2. **政策支持**:去年工信部60亿元固态电池项目支持计划覆盖国内龙头企业和车企,为固态电池发展奠定基础 [1][3] 3. **国内外企业进展** - **国外**:丰田推迟至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稳定量产;日产2028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车型;三星2027年量产;LG氧化物路线2028年推出,硫化物路线2030年推出 [1][5] - **国内车企**:上汽2026年搭载;吉利开发出能量密度超400瓦时/公斤电芯;广汽初步试验;比亚迪2027年量产 [1][6] - **国内电池厂商**:宁德时代等2027年小批量量产氯化物固态电池;国轩高科发布能量密度350瓦时/公斤电池,2027年前后大规模生产;欣旺达2026年前后实现第一代全固态技术应用,目标能量密度350 - 400瓦时/公斤 [1][7][8] 4. **技术对比**:国内头部企业技术进度不逊于国外企业,在专利占有率和核心材料方面表现出色,但日本企业可能存在技术保留 [9] 5. **电解质路线**:硫化物电解质路线尚未完全定型,各大企业多路线并行,硫化物相对成熟但未来哪条路线胜出不明朗 [10][11] 6. **量产问题**:固态电池已达装车路测水平,但大规模稳定量产面临良品率和一致性问题,需持续优化细节 [12] 7. **硫化锂材料** - **参数**:纯度需达99.99%,粒径越小越好,国内多数厂家已达标 [4][15] - **工艺**:生产工艺包括液相法等多种方法,固相法成熟但高纯度制备有挑战,碳热还原法操作简单但杂质处理困难,液相法成本高且工艺复杂 [16][17] - **降本**:降本瓶颈在提纯过程,具备稀土提纯经验的企业更易实现高纯度制备,成本有望降至一两千元每公斤 [4][18][20] 8. **市场规模**:全固态电池市场预计2025年达10吉瓦时,2030年达600吉瓦时,市场规模2500亿元 [4][24] 9. **应用问题及解决方案** - **腐蚀问题**:硫化物电解质会腐蚀铜箔集流体,但在当前体系中不显著,现阶段不是主要障碍 [26] - **硫化氢问题**:硫化物电解质会产生硫化氢,科研和产业界已采取措施减少其产生 [28] - **热失控问题**:硫化物电解质存在热失控风险,产生硫化氢时会释放大量热量 [28] - **替代可能**:硫化物电解质可能被其他材料替代,多种固态电解质并行使用或部分替换是趋势 [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头部电源厂中试线良品率偏低,一致性问题难以解决,目前接近目标但仍有距离 [14] 2. 硫化锂粒径减小会降低离子电导率,需找到平衡点 [15] 3. 硫化物电解质未来生产路线将多元化,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1] 4. 电子城可能自行研发或寻找供应商代加工硫化物电解质配方 [23] 5. 全固态电池中正负极材料不断迭代优化,不同组合对能量密度有显著影响 [27] 6. 2025 - 2027年是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关键期,行业走势和新能源板块将发生格局变化 [30]
探秘CIBF2025:瑞固新材多元产品矩阵重塑硫化物电解质产业格局
鑫椤锂电· 2025-05-21 11:31
全固态电池行业现状 - 全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宽温域适应性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核心方向 [1] - 硫化物电解质存在空气稳定性差、界面阻抗高、量产工艺复杂等技术瓶颈,产业化需材料改性、工艺创新与产业链协同三重突破 [2] - 2024年中国固态/半固态电池产量已达5.2GWh,但商业化仍面临离子电导率提升、界面稳定性优化等挑战 [8][9] 瑞固新材技术突破 产品矩阵 - 构建多元产品矩阵,涵盖前驱体材料、固体电解质材料、复合添加剂、电解质膜等系列,适配全固态电池制造各环节需求 [3] - S2系列硫银锗矿型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高达12mS/cm,显著提升离子传输效率并降低电池内阻 [4] - S4系列电解质质地柔软延展性优异,在正负极兼容性和化成处理中表现突出,配套柔性固态电解质膜关键性能指标显著提升 [5] - N系列电解质实现水溶性与耐氧化性双重突破,可溶于水且性能不受影响,适用于高湿度场景和复合电解质体系 [6] 量产进展 - 一期百吨级硫化物固体电解质产线预计2024年6月中下旬投产,二期千吨级产线同步建设中 [7] - 创新工艺解决传统固相法效率低、成本高痛点,成为行业唯一实现硫化物电解质规模化应用的企业 [7] 全球产业化动态 - 中国:宁德时代等企业加速布局,预计2027年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 [4] - 日本:丰田全固态电池通过经济产业省认证,计划2026年启动量产 [4] - 韩国:三星SDI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 [4] 行业活动 - 鑫椤资讯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举办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高峰论坛,聚焦技术进展与产业化路径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