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

搜索文档
金融工程日报:沪指震荡回调,科创50逆势大涨-20250726
国信证券· 2025-07-26 15:55
根据提供的金融工程日报内容,该报告主要涉及市场表现、情绪指标和资金流向的统计监测,未提及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与分析。以下是可提取的核心数据指标分类: --- 市场情绪指标 1. **封板率** 构建思路:反映涨停股的封板稳定性 计算方式:$$封板率=\frac{最高价涨停且收盘涨停股票数}{最高价涨停股票数}$$ 当日取值:59%(较前日下降14%)[16][17] 2. **连板率** 构建思路:衡量涨停股的持续性强弱 计算方式:$$连板率=\frac{连续两日收盘涨停股票数}{昨日收盘涨停股票数}$$ 当日取值:11%(较前日下降20%,近一月新低)[16][17] 3. **涨跌停股次日表现** 昨日涨停股今日收益:-1.17% 昨日跌停股今日收益:-4.03%[13][15] --- 资金流向指标 1. **两融余额** 数据取值: - 融资余额:19284亿元 - 融券余额:136亿元 - 占流通市值比重:2.2% - 交易占比:10.5%[18][21] 2. **大宗交易折价率** 计算方式:$$折价率=\frac{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当日成交份额总市值}-1$$ 近半年均值:5.83% 当日取值:7.79%[25][26] 3. **股指期货年化贴水率** 计算方式:$$年化贴水率=\frac{基差}{指数价格} \times \frac{250}{合约剩余交易日数}$$ 当日分位数: - 上证50:62%(升水0.29%) - 沪深300:56%(贴水1.69%) - 中证500:53%(贴水8.29%) - 中证1000:59%(贴水9.39%)[27][30] --- ETF折溢价监控 1. **稀有金属ETF**:溢价1.43%[23] 2. **建材ETF**:折价1.51%[23] --- 注:报告未涉及量化模型或因子构建的详细方法论,以上均为市场监测类指标[1][4]
寒武纪小壳化石保存之谜揭开
科技日报· 2025-07-21 08:40
寒武纪小壳化石研究突破 - 西北大学张志飞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经过七年攻关,破解寒武纪小壳化石保存之谜,揭示其存在磷酸盐化、白云石化、海绿石化等多种保存方式 [1] - 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出土化石的分析,发现磷酸盐化在寒武纪后期的小壳化石保存中不占主导地位 [1] - 成果发表于《地学前沿》杂志,为早期生命化石研究提供全新视角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 团队处理近8吨寒武纪早中期碳酸盐岩样品,获取超过3.5万枚小壳化石 [2] - 使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证实,小壳化石可通过白云石矿物、海绿石矿物、黏土级碎屑矿物等多种形式保存 [2] - 研究推翻传统认知,证实磷质沉积并非控制高质量小壳化石产出的主要因素 [2] 科学意义 - 寒武纪大爆发被描述为地球生命史上三千万年内现代动物祖先集中出现的"物种大爆炸",小壳化石代表动物骨骼首次出现及基础组织形成 [1] - 研究证明地球在缺乏磷酸盐条件下仍能通过矿物转化保存生命演化证据,对理解动物骨骼矿化机制及早期演化历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2]
金融工程日报:A股午后放量下行,TMT全线回调、离境退税概念逆势大涨-20250610
国信证券· 2025-06-10 22:46
根据提供的金融工程日报内容,该报告主要涉及市场表现、情绪指标和资金流向的统计分析,但未提及具体的量化模型或因子构建方法。以下是可提取的关键指标分类整理: --- 市场情绪指标 1. **封板率** - 构建思路:反映涨停股的封板稳定性[17] - 计算公式: $$封板率=\frac{最高价涨停且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最高价涨停的股票数}$$ - 测试结果:当日封板率62%(较前日下降4%)[17] 2. **连板率** - 构建思路:衡量涨停股的连续性[17] - 计算公式: $$连板率=\frac{连续两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昨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 - 测试结果:当日连板率29%(较前日下降4%)[17] --- 资金流向指标 1. **两融交易占比** - 构建思路:评估融资融券交易活跃度[22] - 计算方式:两融交易额(融资买入+融券卖出)占市场总成交额比例 - 测试结果:当日占比9.1%,近一年均值8.8%[22] 2. **大宗交易折价率** - 构建思路:反映大资金交易情绪[26] - 计算公式: $$折价率=\frac{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当日成交份额的总市值}-1$$ - 测试结果:当日折价率6.04%,近半年均值5.50%[26] 3. **股指期货年化贴水率** - 构建思路:衡量期货市场对现货的预期[28] - 计算公式: $$年化贴水率=\frac{基差}{指数价格} \times \left(\frac{250}{合约剩余交易日数}\right)$$ - 测试结果: - 上证50:19.15%(近一年中位数1.44%)[28] - 沪深300:19.78%(近一年中位数3.16%)[28] - 中证500:21.60%(近一年中位数8.97%)[28] - 中证1000:24.29%(近一年中位数12.10%)[28] --- 机构行为指标 1. **龙虎榜机构净流入/流出** - 构建思路:追踪机构席位资金动向[36] - 测试结果: - 净流入前十包括富春股份、中超控股等[36] - 净流出前十包括跨境通、广康生化等[36] 2. **陆股通净流入/流出** - 构建思路:监测外资通过沪深股通的交易[37] - 测试结果: - 净流入包括百利电气、恒宝股份等[37] - 净流出包括盈峰环境、锦江航运等[37] --- 其他市场指标 1. **ETF折溢价** - 测试结果: - 溢价最高:半导体ETF南方(1.23%)[23] - 折价最高:沪港深500ETF基金(-0.70%)[23] 2. **行业/概念表现** - 测试结果: - 最佳行业:银行(+0.48%)、医药(+0.33%)[7] - 最差概念:移动转售(-7.92%)、边缘计算(-4.36%)[10] --- 注:报告中未涉及量化模型或因子构建的详细方法论,以上均为市场统计指标[1][2][3][4][5][6]。
为什么生命如此多彩? | 红杉爱科学
红杉汇· 2025-05-21 23:21
生物多样性主题 -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的重要性 [2] - 生物多样性构成人类生存根基,但全球物种遗传多样性正加速丧失,鸟类和哺乳动物受影响最显著 [2][10] - 地球生命色彩从灰棕主色调进化至五彩斑斓,与视觉系统进化(如三色视觉)及动植物色彩革命密切相关 [4][5] 生命色彩进化机制 - 色彩进化始于6亿年前视觉系统发展,三色视觉与寒武纪大爆发(5.41亿年前)同步出现 [4] - 植物引领首场色彩革命:彩色果实出现于3-3.77亿年前,花朵进化于1.4-2.5亿年前,被子植物(开花植物)在白垩纪(约1亿年前)推动色彩大爆发 [5] - 动物显著色彩进化始于1.4亿年后,色彩功能包括吸引配偶(孔雀)、警戒信号(毒箭蛙)等,但不同物种感知色彩存在差异(如蜜蜂可见紫外线) [5][6] 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 - 全球研究覆盖622个物种、36个分类群,显示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导致遗传多样性加速流失 [10] - 五项有效保护措施: 1) 补充种群(如新西兰南岛鸲鹟跨岛迁移提升免疫力和繁殖力) [11] 2) 种群调控(美洲红点鲑基因谱系管理) [12] 3) 生态系统恢复(草原松鸡栖息地扩展) [13] 4) 控制入侵物种(瑞典赤狐管控助北极狐恢复) [14] 5) 保护引种与再引入(金袋狸新种群六代后遗传多样性持平原始种群) [15] 公众参与途径 - 种植本地植物、保护传统农作物品种可维护农业遗传多样性 [17] - 参与自然保护组织活动及避免跨境传播外来物种有助于生态保护 [17]
两篇Science论文“打架”,云南大学最新Science论文指出云南大学去年的Science论文有误
生物世界· 2025-05-10 09:3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以大量奇异且陌生的生物形态而著称,其中许多形态揭示了主要动物类群的早期祖先。 2024 年 8 月, 云南大学 马晓娅 团队在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 : A Cambrian spiny stem mollusk and the deep homology of lophotrochozoan scleritomes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团队在云南 东部 5.14 亿年 前的寒武纪关山生物群中发现的一个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 Shishania aculeata ( 多刺世山虫) ,该化石罕 见地 保存了完整的软躯体构造, 被认为是一种 新的寒武纪软体动物 ,是 目前已知最早的软体动物化石之 一,为解决软体动物的起源及早期演化问题提供了关键证据。 2025 年 5 月 8 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 张喜光 教授、 杨杰 教授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 题为: Shishania is a chancelloriid and not a Cambrian mollusk 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 对 多刺世山虫被归类 ...
中国首次记录!5亿年前的“海洋猎手”来自云南
环球网· 2025-05-09 18:28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近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杨显峰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首次在中国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发现了罕见的寒武纪节肢动物——果钳虾化石,这是该类化石在中 国的首次记录,也将果钳虾的出现时间前推至一个更早的地质时期,为全球寒武纪生命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证据。 新马龙生物群中果钳虾附肢化石的细节特征 射齿类动物是主要在寒武纪时期出现的一类大型节肢动物,以其独特的附肢和辐射状的口器以及广泛的地理分布而闻名,果钳虾则并非人们熟悉的虾类,而 是一种生活在距今约5亿年前的奇特节肢动物,名字源自其前附肢形似果钳(胡桃夹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结构很可能用于捕捉并粉碎猎物,果钳虾也 因此被推测为当时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者"。此前,果钳虾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北美,以及一例来自西班牙的化石标本。由于发现稀少,相关研究长期 受限于材料不足。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杨显峰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联合德国卡尔斯鲁厄国家自然博物馆、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及北达科他大学等多家科 研机构,研究了两件新的果钳虾前附肢标本:一件来自云南曲靖马龙,另一件采集自美国犹他州。 马龙发现的新的化石组合(新马龙生物群)中保存的附肢化 ...
寒武纪罕见射齿类节肢动物果钳虾化石首次在中国发现
中国新闻网· 2025-05-07 19:47
中新网昆明5月7日电 (罗婕)记者7日从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获悉,该院杨显峰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 寒武纪射齿类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中国发现罕见的捕食动物Caryosyntrips(果钳虾)化石,其中 一件果钳虾前附肢标本来自云南马龙地区。这为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捕食生态及节肢动物起源 演化提供新的关键证据。 新马龙生物群中果钳虾附 肢化石的细节特征。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供图 在云南马龙地区发现的新的化石组合(新马龙生物群)中保存的附肢化石,不仅代表该属在华南地区乃至 亚洲的首次记录,也将其生存年代前推至寒武纪第2世第3期,比此前最早记录还要早一个时代。这一发 现显著扩展了果钳虾的时空分布范围,对理解该类动物的生物地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功能方面,研究比较了果钳虾与其他射齿类附肢的刚性与构造差异,提出果钳虾附肢相对更为坚 硬、灵活性较差,但更适合施力夹持或粉碎猎物,可能代表了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种专门针对硬壳 猎物的独特掠食策略。此结论进一步丰富学界对寒武纪时期捕食者多样性和功能分化的认识。 此外,新马龙生物群的发现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相比较于传统研究中的马龙生物群,新马龙生物群也 保存于沧 ...
深度|斯坦福副教授、具身智能独角兽PI联创:未来将呈现机器人硬件的寒武纪大爆发,人们低估了运动控制中蕴含的智能
Z Potentials· 2025-05-04 13:11
机器人研究历程 - 研究始于十多年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主要探索神经网络控制 训练神经网络直接从图像像素映射到机器人手臂的电机力矩 这在当时并不流行 但如今已成为主流研究方向之一 [5] - 早期训练机器人完成拧瓶盖、用铲子放入碗中、精准插入物体等任务 但发现跨场景泛化能力是巨大挑战 [5] - 博士毕业后在Google Brain工作一年 随后回斯坦福创立实验室 继续围绕强化学习、视频预测、模仿学习等方向展开研究 [6] Physical Intelligence核心方向 - 目标是打造庞大神经网络模型 能够控制任何机器人在任何环境下完成任何任务 从根本上解决机器人通用智能问题 [7] - 与传统方法不同 强调最大化利用跨平台机器人数据 整合六轴关节、七轴关节、双臂、单臂等不同形态数据提升模型泛化能力 [7] - 构建"基础模型"驱动下一代现实世界机器人技术 避免因硬件迭代导致旧数据失效 [8] 技术架构与数据策略 - 核心挑战是缺乏海量机器人动作数据 需在现实世界扩大数据收集规模 去年10月已展示扩展数据后机器人可执行叠衣服、擦桌子等复杂任务 [9] - 使用Transformer和预训练视觉-语言模型 使机器人能理解未训练过的概念 例如将猫罐头递给Taylor Swift [10] - 当前重点提升数据多样性 在三座建筑采集数据后 需扩展至更多场景、物体和任务 同时优化机器人环境适应能力 [10][11] 开源策略与行业定位 - 采取开源模式 公开部分模型权重和技术细节 与硬件公司合作提供设计方案 推动整个领域发展 [12] - 认为当前阶段开放协作比保护知识产权更重要 优秀工程师更倾向开放环境 且最大风险是技术本身无法突破而非竞争 [12][13] - 相比大公司 初创企业更具灵活性 能快速将机器人部署到不同环境测试 突破数据采集限制 [26][27] 关键技术突破 - SayCan研究证明语言模型可用于高层规划 Archi Tool研究展示网络数据提升泛化能力 RT-X研究实现跨机器人形态模型训练 [18] - Mobile ALOHA远程操作系统使机器人学习复杂灵巧操作 后续研究探索系鞋带等高难度任务 [18][19] - 分层交互机器人(HI Robot)采用双模型架构 上层推理决策下层执行动作 支持个性化需求调整 如制作素食三明治 [21][22] 传感器与感知能力 - 当前主要依赖RGB摄像头 腕部摄像头可部分替代触觉传感器 但触觉硬件仍面临耐用性和成本挑战 [24] - 认为智能研究瓶颈在数据和架构而非传感器 需优先解决模型记忆能力问题 再考虑添加嗅觉、听觉等冗余感知 [25] 行业未来形态 - 预测机器人硬件将出现"寒武纪大爆发" 呈现高度多样性 类似厨房用具按功能专门化 [30][31] - 可能形成按需定制化硬件生态 但供应链规模化压力也可能推动少数标准化形态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