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极智嘉(02590)IPO后首份成绩单惊艳!预计上半年营收劲增,亏损收窄九成,具身智能再添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23: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收入9 95-10 3亿元 同比增长27-32% [1] - 报告期内亏损净额4500-5500万元 同比大幅收窄90-92% [1] - 经调整亏损净额1000-2000万元 同比收窄90-95% [1] -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仓储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交付量增加及订单执行效率提升 [1] - 亏损收窄得益于主营业务规模效应释放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带来的汇兑收益 [1] 具身智能新业务布局 - 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极智嘉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机械手拣货和通用机器人技术研发 [2] - 新业务目标为物流、制造等B2B场景 与现有AMR产品线形成协同 [2]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40余国 服务超800家终端客户 2024年客户复购率74 6% 关键客户复购率84 3% [2] - 具身智能技术将依托公司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和场景数据加速落地 [2] 行业竞争与技术优势 - 宇树科技为四足机器人领域先行者 智元机器人构建"本体+AI"全栈技术 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商用场景领先 [3] - 公司拥有1867项专利 研发人员占比41% 为同行业规模最大研发团队之一 [3] - 技术壁垒覆盖AI驱动的机器人感知、决策与控制、多智能体协同等领域 [3] 政策环境与行业机遇 - 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推动AI在物流、制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4] - "人工智能+物流"和"人工智能+制造"场景加速落地 公司作为技术先行者迎来战略机遇期 [4] 长期发展前景 - 具身智能业务突破有望推动公司从仓储机器人企业转型为综合性智能机器人企业 [3][5] - 商业化领先、全球化覆盖、AI研发能力等多重因素共振支撑持续高增长 [4][5] - 龙头效应、技术壁垒和具身智能进展将驱动未来业绩和估值上行 [5]
解码具身智能:决定成败的2个维度与5个阶段 | Jinqiu Select
锦秋集· 2025-08-01 22:30
机器人自主性分级框架 - 提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五级分级框架 核心维度为主动性(Agency)和灵巧性(Dexterity) [1] - 主动性决定机器人自主理解任务和规划行动的能力 灵巧性决定物理动作执行精度 [1] - 两个维度缺一不可 共同决定机器人商业价值和应用深度 [1] 五级发展阶段 Level 0 脚本化运动 - 传统工业机器人 完全依赖预设程序 仅能在结构化环境重复执行任务 [6] - 典型应用包括汽车焊接 电子制造等 需要完美工程化环境 [6] - 部署成本极高 汽车装配线改造需1000-6000万美元 集成成本是机器人本身的4-6倍 [29][32] Level 1 智能取放 - 2015年出现 具备基础计算机视觉 能从杂乱环境识别抓取目标 [6] - 主要应用于物流包裹分拣 早期受限于数据稀缺和AI不成熟 [6] - 商业可行性高度依赖场景 包裹分拣ROI优于电商拣选 [67][73] Level 2 自主移动 - AI驱动的重大飞跃 能在开放动态环境自主导航 [6] - 应用场景包括建筑工地巡检 能源设施监测等危险或人力难以覆盖区域 [18] - 四足机器人成为新形态 90分钟续航限制部署规模 [100] Level 3 低技能操作 - 结合移动能力和基础操作技能 执行多步骤非精密任务 [20] - 商业模式转向RaaS(机器人即服务) 降低部署门槛 [6] - 早期试点包括餐饮烹饪 工业洗衣折叠 物流补货等场景 [20] Level 4 依赖力的任务 - 终极形态 需精细力反馈能力 如精密装配 电工接线等 [22] - 目前处于前沿研究阶段 是劳动力替代的最后技术关卡 [6] 行业应用与商业价值 制造业 - Level 0机器人使汽车工厂运营成本降低75% 投资回收期约1.7年 [35][36] - 电子制造设施通常部署50-200台工业机器人 [34] 物流仓储 - 亚马逊部署数十万台Level 0机器人 单个机械臂可替代10名人力 [35] - 仓库员工周流失率2-4% 附加成本使实际工资增加56% [65][66] 建筑能源 - 建筑巡检外包成本高昂 200间酒店两年巡检费用达130万美元 [106] - 炼油厂每小时意外停机损失50万美元 巡检机器人可大幅降低成本 [108] 服务业 - 餐厅厨师年流失率170% 机器人时薪仅为人工的40% [141] - 工业洗衣机器人可实现夜间自动化折叠 运营效率达96% [141]
极智嘉-W盘中涨超4% 公司具身智能领域 研发机械手及通用机器人等产品
智通财经· 2025-08-01 10:37
公告称,集团聚焦以仓储履约机器人解决方案为代表的核心业务,推动集团业务增长、盈利及保证财务 稳健性,为具身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和商用提供持续支援。董事会认为具身智能公司的设立,既能加速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又能与现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以拓展更广阔发展空间,还能吸引更多人才加 入,为集团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极智嘉-W(02590)盘中涨超4%,截至发稿,涨3.21%,报17.36港元,成交额7482.99万港元。 消息面上,极智嘉公告,7月30日,完成设立北京极智嘉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初始注册资本1000万 元,其将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和相关产品业务,包括不限于机械手拣货、通用机器人产品等。集团 计划将具身智能技术以及相关通用机器人产品,应用于物流制造等商业对商业业务场景,与集团现有的 物流机器人业务紧密协同,并借助于集团现有的品牌和业务网路快速推进技术和产品的广泛商用。 ...
这家收入最高的港股机器人公司,宣布进军具身智能
智通财经· 2025-07-31 10:25
公司已连续6年稳居全球最大的AMR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营收规模达24亿元,接近扭亏 为盈,业务覆盖全球40余国,服务超800家终端客户,其中不乏耐克、沃尔玛、DHL、UPS等顶尖客户 资源。公司的既有能力和资源,不仅为其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提供了成熟的应用场景与标杆验证渠道, 大大加速市场切入过程,更将为全球化落地和规模化扩张,提供保障。 顶尖研发实力,锻造技术壁垒 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智嘉",02590)于7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设立全资子公 司——北京极智嘉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具身智能领域。 根据公告,该子公司将聚焦机械手拣货、通用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和相关产品业务,目标直指物 流、制造等B2B场景,将与其现有物流机器人业务紧密协同,并借助于现有的品牌和业务网络快速推进 技术和产品的广泛商用。 作为港股机器人板块收入最大的企业,极智嘉进军具身智能既是其技术实力的延伸,更是对新增长极的 战略卡位。当前,物流与制造是具身智能最易率先规模落地的场景,已成初创企业布局热点。凭借其龙 头地位,极智嘉已握有商业化能力、研发实力与场景数据三重优势,天然具备发展具身智能 ...
极智嘉宣布进军具身智能:具备商业化能力、研发实力、场景数据三大优势
IPO早知道· 2025-07-31 09:54
核心观点 - 极智嘉设立全资子公司正式进军具身智能领域,聚焦机械手拣货、通用机器人等技术研发,目标物流和制造等B2B场景 [2] - 物流与制造是当前具身智能最易率先规模落地的场景,已成初创企业布局热点 [2] - 极智嘉具备商业化能力、研发实力与场景数据三重优势,是其发展具身智能的天然核心竞争力 [2] 商业化能力与全球业务网络 - 公司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最大的AMR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营收24亿元并接近扭亏为盈 [4] - 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0多家终端客户,包括耐克、沃尔玛、UPS、DHL、顺丰等龙头企业 [4] - 成熟的商业化能力、全球业务网络和客户资源将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市场切入和全球化落地 [4] 研发能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867项专利,研发人员占比41%,是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研发团队之一 [5] - 具备机器人产品研发经验以及在机器人感知、决策与控制、多智能体协同等领域的深厚积累 [5] - 解决方案的全球应用验证了技术在复杂场景中的鲁棒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5] 场景理解与数据积累 - 物流场景的海量真实运营数据和对客户痛点的深刻理解是具身智能领域比拼的关键 [6] - 基于实战的场景认知和数据优势将显著加速技术验证,并在未来模型训练上形成自我强化飞轮 [6] - 商业化模型、研发资源、场景积累与数据资产为公司进军具身智能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6]
深海智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云泽资本独家领投
机器人圈· 2025-07-02 18:50
公司融资与背景 - 深海智人于2025年4月完成由云泽资本独家领投的数千万Pre-A+轮融资 [1] - 公司核心团队出身全球头部深海工作级设备公司,曾主导国际头部深海机器人技术引进及多个全球领先项目研发 [4] - 公司两年内从3人发展到近百名技术研发团队,成为国内唯一成功商业出售深海机器人整机的民营企业 [4] 产品与技术 - 产品线包括工作级ROV、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通用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 [4] - 除标准件和声学传感器外,所有核心零部件实现自研自制,包括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光纤多路复用系统等高端设备 [6] - 70%供应链来自大湾区,具备全球最快供货和售后速度 [6] 市场表现 - 客户覆盖国际油气承包商、海光缆通信承包商、风电承包商三大高门槛领域 [4] - 市场遍布英国、埃及、阿联酋、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 [4] - 团队具备国际标准对接转化能力,能用中国标准体系说服客户 [6] 行业动态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IRCTC)将聚焦专家报告、学术征文、青年交流等活动 [1] - 大会提供9大期刊联合征文机会,年底可正刊发表 [1] - 行业近期关注点包括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等 [8]
刷新硅谷融资纪录!华人具身智能团队刚毕业融资过7亿元,平均年龄不到28岁
量子位· 2025-07-02 10:02
融资里程碑 - Genesis AI完成1.05亿美元种子轮融资 创硅谷华人团队最大规模种子轮纪录 超越Pika的5500万美元[2] - 同时成为硅谷具身智能赛道最大种子轮 超过Physical Intelligence(7000万美元)和Skild(1450万美元)[3] - 投资方包括Khosla Ventures、Eclipse、谷歌前董事长Eric Schmidt等顶级机构和个人[9] 创始团队背景 - 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8岁 由刚毕业的博士科学家组成 非传统教授带队模式[4][12] - CEO周衔为CMU机器人学博士 生成式仿真提出者 Genesis项目负责人[13] - 联合创始人Theo Gervet曾任Mistral AI多模态模型负责人[14] - 核心成员包括英伟达GEAR系统负责人许臻佳(Diffusion Policy作者)[16][17]、MIT博士王尊玄[19]、IPC算法发明人李旻辰[21][22][23]等 核心技术优势 - 开源的Genesis物理引擎可精准模拟物理世界生成合成数据 解决机器人AI训练数据难题[6][8][9] - 引擎发布半年获25.4k star 成GitHub最大具身智能开源项目[32] - 全栈技术整合高保真模拟、多模态生成模型和真实数据收集 推动通用机器人发展[34][35][36] 商业模式与规划 - 基于物理引擎开发通用机器人基础模型和硬件平台 目标实现"无限物理劳动自动化"[9] - 当前行业机器人/人类比例低于1:30 公司技术有望突破该瓶颈[11] - 计划2024年底向社区发布首个具身智能模型[38]
AI、投资、机器人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17 18:03
会议背景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以"新纪元"为主题,聚焦中国创投市场周期筑底与结构性转型的转折点,探讨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 [1] - 会议汇聚创投领域顶级投资人、新锐企业创始人及科技、创新、商业领域的专家,共同寻找中国创投新机遇 [1] 投资机构布局 - 火山石投资长期关注机器人领域,已投项目包括极智嘉(商业机器人)、傅利叶(通用机器人)、工匠社(娱乐消费机器人)和嘉奥(医疗机器人)[3] - 汇川产投聚焦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50%-60%的Bom可实现自制,已投六维力传感器等项目 [5] - 多维资本在AI硬件和具身智能领域服务十余家头部公司,包括松延动力、微分智飞、Rokid等 [5] - 银杏谷资本系统布局具身智能,投资案例包括云深处(四足机器人)和微分智飞(无人机集群)[18] - 顺创产投作为北京顺义区国资基金,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 [6] - 小苗朗程已投5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包括非夕机器人、穹彻智能等,均完成至少两轮后续融资 [7] 技术商业化路径 - 专业智能机器人需深耕特定场景,采用分层模型技术路线;消费级人形机器人需端到端模型处理复杂任务,预计需3-5年技术验证周期 [8][9] - 初创企业需平衡技术前瞻性与商业化落地,遵循"销售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节奏 [10] - 具身智能发展可类比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需与商业场景紧密结合,不同技术路线最终可能并存 [11] - 人形机器人硬件门槛预计两年内大幅降低,企业需在红利期内实现上亿收入以建立壁垒 [14] - 通用智能需聚焦AGI目标,避免过早商业化导致成为"外包公司",应选择性积累高价值数据 [15] 投资逻辑差异 - 产业资本(如汇川产投)注重战略协同,可提供客户场景验证、供应链支持和投后赋能 [19] - 国资基金(如顺创产投)侧重区域产业协同,优先支持符合地方主导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的落地项目 [20][21] - 早期机构(如小苗朗程)通过行业季度研判筛选长期赛道,重点考察创始人坚持度与抗压能力 [22][23] - 精品投行观察到两类易融资项目:科学家+产业大咖组建的豪华团队,或有明确订单支持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24][25] 技术瓶颈与突破方向 - 当前缺乏统一的模型框架,需融入触觉/力觉等多模态数据以提升通用性 [25] - 硬件构型未收敛制约数据积累,散热/轻量化问题影响工作持续性 [28] - 核心挑战是未找到scaling law,真实场景交互数据不足且成本高,仿真数据存在迁移鸿沟 [29] - 降本关键在硬件设计优化而非单纯量产,电机/传感器等零部件成本需从当前水平降至5-10万区间 [30] - 产业端已出现替代案例(如优必选在车企应用),但全面替代仍需突破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能力 [26][27]
Airwallex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宁德时代最新市值为14699.22亿港元丨全球投融资周报05.17-05.23
创业邦· 2025-05-25 08:51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览 - 本周国内一级市场披露融资事件79个,较上周减少61个,其中37个事件披露金额,总融资规模45.99亿元人民币,平均融资金额1.24亿元人民币 [5] - 融资活跃度前三行业:智能制造(16个事件)、人工智能(10个事件)、医疗健康(5个事件) [7] - 人工智能行业融资规模最高达7.97亿元人民币,主要案例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商「魔法原子」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7] - 智能制造行业融资总额6.13亿元人民币,代表性企业「匠岭半导体」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专注半导体量检测设备 [7] 地区分布 - 融资事件集中在江苏(19起)、北京(12起)、广东(11起) [11] - 广东融资总额最高达25.01亿元人民币(6起披露事件),北京次之6.60亿元人民币(7起披露事件) [14] - 上海、浙江分别融资3.73亿、4.80亿元人民币 [14] 阶段分布 - 早期阶段(种子/A轮)占比最高达53个事件,成长期(B/C轮)22个,后期(D轮及以后)4个 [14] 国内大额融资事件 - 跨境支付技术服务商「Airwallex」完成F轮3亿美元融资 [17] - 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商「面壁智能」获B轮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茅台基金等 [17] - 高性能芯片研发商「本算力」完成Pre-A轮过亿元融资 [17] 海外大额融资及独角兽 - 美国AI数据安全平台研发商完成D+轮5亿美元融资 [20] - AI生物医药设计公司「Pathos」完成D轮3.6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6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 [20][21] - 员工奖励平台「Awardco」获B轮1.65亿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 [21] 国内IPO动态 - 本周4家企业上市,市值最高为「天工股份」146.33亿元人民币 [25] - 「宁德时代」香港上市募资353.31亿港元,最新市值1.47万亿港元,历史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摩根大通等 [26] 国内并购事件 - 本周完成8起并购,山东朗晖石油化学以10.91亿元人民币收购蓝帆投资52%股权 [29][30] - 环保企业「万德斯」被瑞源国际以4.13亿元人民币收购 [30] - 有色金属批发商「丰鑫源新材」以3.83亿元人民币被并购 [30]
维他动力余轶南:现在是机器人产业的春秋时代
混沌学园· 2025-05-07 19:27
机器人产业发展阶段 - 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技术路线和商业观点激烈碰撞[16][18] - 5-10年后可能过渡到"战国时代",行业格局逐渐明朗[18] - 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行业已进入战国时代,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春秋早期[19] 革命性"大终端"定义 - 需满足两个关键条件:产品单价万元以上、年出货量数千万至上亿规模[7] - 技术演进模式分两阶段:先在互联网领域引发变革,再向物理世界延伸催生新终端设备[5] - 历史案例包括大型计算机到个人电脑、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智能电动汽车[7] 通用机器人历史机遇 - 天时:电池能量密度10年提高一倍,算力每18个月翻倍,AI模型性能密度每100天提升一倍[10] - 地利:中国拥有庞大AI人才、制造业基础和完整供应链[14] - 人和:老龄化加速(65岁以上需求指数增长),55%年轻群体倾向"付费省时"[11] 技术演进与产品化路径 - 技术发展分两阶段:原理性技术爆发期(科研主导)和产业化落地期(工程实现)[30] - 当前机器人技术(四足/夹爪/双足等)仍处早期,原理性技术向工程化过渡是最大机会点[32] - 参考大语言模型发展路径,需通过海量多样化数据实现"智能涌现"[33] 产品战略与实现路径 - 核心价值是随时随地提供面向人的高质量服务,垂直应用优先[47] - 从垂直场景切入,用平台化技术迭代,产品从专用逐步走向通用[41] - 需具备全地形移动能力和突破性交互(NUI自然用户界面)[38][47] 行业关键认知 - "Concept is cheap",产品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锚点[24][25] - 构建技术壁垒需跨越大规模工程化积累和用户场景深度打磨两道门槛[29] - 评估场景的两个维度:任务复杂度(简单到复杂)和失效成本(低到高)[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