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空心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俄开始醒悟!真正吸血的是欧洲人,如今他们终于要还债了
搜狐财经· 2025-07-23 17:14
欧洲经济困境 - 欧洲高福利体系面临崩溃,希腊削减养老金、西班牙推迟退休年龄至67岁、意大利降低失业金标准[8][11] - 工业空心化加剧,德国宝马将电动车生产线迁至中国沈阳,巴斯夫在广东湛江投资百亿建基地[7] - 失业率飙升,工厂因能源成本过高而裁员或关闭[9] 外部依赖断裂 - 美国减少对欧洲军事支持,德国主战坦克不足200辆,法国航母长期维修[13][17] - 俄罗斯能源断供导致天然气价格从220美元/千立方米飙升至1000美元[19][21] - 中国制造业升级,欧洲失去廉价商品来源,宜家沙发价格上涨30%[23][25] 内部结构性矛盾 - 高税收抑制企业活力,德国企业为8000欧元税前工资需支付额外社保,员工税后仅剩3800欧元[27][29] - 福利制度僵化,法国退休年龄改革引发"黄背心"运动,比利时削减失业金提案触发全国罢工[31][33] - 创新能力衰退,欧洲光伏产业全球份额被中国占据80%,5G设备依赖中国技术[36][38] 替代市场失效 - 非洲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承接制造业转移[40] - 中东地缘政治不稳定导致能源供应不可靠[42] - 印度工业基础薄弱,无法替代中国市场地位[42] 经济数据恶化 - 欧洲GDP增速连续五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 - 工业产值占比从35%降至20%[49] - 希腊、意大利等国陷入债务危机[49] 产业转移案例 - 法国葡萄酒庄园将灌装线转移至南美[7] - 欧洲光伏产业丧失领先地位,中国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38] - 德国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落后于中国[38]
美国衰落,不赖别人!早在50多年前,他们就给自己埋了一个大雷
搜狐财经· 2025-05-27 14:58
美国衰落的核心表现 - 美债规模高达36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超1万亿美元,预计本世纪中叶利息支出将占GDP的6.7%,债务增长超过GDP增速将导致"债务黑洞" [3] - 工业空心化严重,工业产值从占全球40%降至15%,不足中国的一半,工业就业率远低于服务业 [3] - 美国造船能力仅为中国的1/230,被迫将军舰制造维护转交日韩以维持战争动员能力 [3] 美国衰落的性质 - 衰落既是绝对的(内因主导)也是相对的(中国崛起对比),但根本原因是内部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5] - 中国工业产值相当于全球第2-10名总和,工业力量开始碾压美国金融力量 [5] - 即使没有中国崛起,美债利息增速超过GDP增速的"自爆"仍将发生,中国崛起仅加速了这一进程 [5] 美国衰落的根源 - 资本贪婪导致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走上债务扩张与金融收割道路 [6] - 特里芬难题使美元霸权必然伴随贸易赤字和债务危机,同时引发工业空心化 [8] - 发展模式逻辑上不可持续,需依赖"大一统、集中领导、庞大工业链承接能力"的国家替代,中国是唯一符合条件的"掘墓人" [8]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
制造业发展现状 - 2025年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 [2] - 中国已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5] -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1年32.1%降至2024年24.9% [8] - 中国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种产量全球第一 [10] 制造业战略意义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4] - 工业空心化会对生产力布局和全球产业链产生深远负面影响 [6] - 制造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并提升了国家科技水平和创新活力 [5] -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历程 [6] 技术创新与自主发展 - 现代制造业必须加强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 [4] - 新能源汽车国产化率突破75%较进口成本降低40% [8] - 高档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仍大量依赖进口 [7] - 华为5G专利全球占比达20%主导3GPP标准制定 [9] 产业升级趋势 - 制造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1] - 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超过8000万台套设备 [11] - AI质检等智能化应用场景渗透率超过40% [11] - 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总量80%以上 [11] 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转型催生无人化生产体系等新型产业形态 [13] - 数字孪生技术使产品研发周期压缩一半以上 [13] - 区块链溯源体系让供应链透明度提升90% [13] - 企业组织架构向网状结构转变 [13] 政策规划 - 到2025年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 [14] - 2027年关键核心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 [14] - 推动制造业从"全球工厂"向"创新策源地"转型 [14] -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15] 三化协同发展 - 高端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技术竞争力 [16] - 智能化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16] - 绿色化通过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7] - 新能源汽车是"三化"协同发展的典范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