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异质结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日升:已规模化应用AGV机器人产线并降低50%物流成本
全景网· 2025-06-27 13:43
公司业务布局与产能优势 - 公司在光伏产业成本优化背景下实现机器人产线规模化升级,引入220台AGV实现物料搬运自动化并结合云系统降低50%物流成本 [1] - 已形成分布式场景全覆盖产品矩阵,包括昇顶屋面系统、昇达光伏车棚等BIPV产品及"组件+逆变器+储能+智慧能源管理"光储全场景解决方案 [1] - 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及地区,生产基地遍布多个关键区域,规模化产能为市场供应提供稳定保障并巩固市场份额优势 [1] 技术创新与产品竞争力 - 自2018年起专注异质结(HJT)技术研发,成为行业首家量产采用0BB、超薄硅片、低银含金属化浆料和昇连接无应力互联技术的企业 [2] - 推出异质结伏曦Pro组件,量产功率达730Wp+,效率23 5%+,功率温度系数绝对值-0 24%/℃,双面率90%±5%,发电量增益较其他n型组件高3%以上 [2] - 超低碳210HJT伏曦系列采用低温双面钝化接触、昇连接无应力互联、双面微晶技术及210半片薄硅片、低银含浆料等材料 [2] - 通过昇连接无应力互联、薄硅片、低银含浆料等降本手段控制成本,使伏曦系列度电成本具备较大优势 [3] 光储协同与未来战略 - 储能业务聚焦工商业及大型项目储能系统集成,未来将深度融合光伏与储能资源构建"光储协同"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持续投入新技术研发提升组件产能和销售规模,通过规模化、一体化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率,并增强产品内在价值与品牌效应 [3] 行业地位 - 根据伍德麦肯兹报告,公司位列2025年全球太阳能组件制造商排名第八位 [4]
全球光伏盛会:华晟技术破界,2025 SNEC高光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6-17 17:09
展会概况 - 第十八届SNEC PV+国际太阳能及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于6月11日至13日举办,公司作为异质结技术全球引领者参展并获多项荣誉 [1] - 公司携喜马拉雅、珠峰和昆仑三大系列组件及"光伏+"创新解决方案亮相,展示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能力 [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昆仑系列异质结垂直组件具备近100%超高双面率,采用垂直安装方式突破土地限制,适用于城市立面、农田边界等高密度场景 [3] - 汽车光伏产品与金彭集团合作开发,日发电量1.2度,续航提升25公里,采用0BB组件与曲面玻璃融合设计 [5] - 多彩阳台光伏系统实现15分钟快速部署,集成彩色封装与即插即用微逆架构 [6] - 防眩光组件反射率显著降低,适用于机场跑道等光线敏感区域;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组件功率有望突破800W+ [8] - 异质结电池效率突破26%+,组件功率超740W+,通过0BB技术将银用量降至1mg/W以下,采用100μm超薄硅片与非铟靶材降本 [10] 行业认可与荣誉 - 公司获SNEC十大亮点"吉瓦级金奖"、"全球新能源ESG百强"等多项大奖,覆盖技术创新、ESG责任、品牌价值等维度 [13] - "吉瓦级金奖"表彰超高双面率垂直组件对高密度场景的贡献;"APVIA亚洲光储奖"肯定昆仑组件在电网调峰的卓越表现 [13] - 公司组件碳足迹低至366.12gCO₂e/W,入选"全球新能源ESG百强";连续上榜PVBL全球光伏百强与组件品牌20强,业务覆盖60多国 [13][14] 产业链合作与全球化布局 - 与无锡帝科合作降低导电银浆成本,与常州亚玛顿开发超薄玻璃,与中科融能推进"光储充"一体化方案 [16] - 与意大利NEW TIME合作在欧洲生产BIPV产品,与TÜV莱茵推出垂直组件评估方案,与Sentnet Group开发"光伏+农业"解决方案 [18] - 成为SMM异质结组件首家采标单位,与京能集团、金彭集团深化城市交通与清洁能源合作 [18] 产能与未来规划 - 建成全球最大异质结产能平台,累计出货突破12GW+,推动大规模异质结招标 [21] - 未来将深化0BB、低银浆料、超薄硅片技术路径,推进叠层电池商业化,构建一体化产业链 [21]
*ST金刚重整迎来关键节点:确定控股股东欧昊集团为重整产业投资人 最高出资4.02亿元强化控股权
证券日报· 2025-06-12 20:38
重整进展 - 公司确定控股股东欧昊集团为重整产业投资人,并签署正式重整投资协议 [2] - 欧昊集团拟以4.96元/股价格出资2.68亿至4.02亿元受让5400万至8100万股转增股票,交易后持股比例将达20%-25% [3] - 重整计划草案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执行完毕,时间不足七个月 [5] 欧昊集团背景 - 欧昊集团主营业务涵盖家居装饰装修、新能源电力、房产销售,旗下包括博洛尼家居装饰和昊居科技等子公司 [4] - 截至2023年底,欧昊集团资产总额177.76亿元,营业收入55.69亿元,净利润亏损1.02亿元 [4] - 欧昊集团近年持续为公司输血,2024年期末借款余额达3.91亿元 [5] 公司困境 - 公司2021年至2023年分别亏损2.02亿元、2.69亿元、3.62亿元,2024年营收1.24亿元(同比降78.69%),净亏损7.95亿元(同比扩大119.83%) [6]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总额27.11亿元,负债总额36.35亿元,负债率134.08%,净资产-9.21亿元 [6] - 公司股票因连续亏损及持续经营能力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 业务与订单 - 公司前身为玻璃深加工龙头金刚玻璃科技,2021年转型光伏产业,主攻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 [6] - 子公司香港金刚签订194MW HJT电池片销售合同,预计金额占2024年营收50%以上,近12个月累计订单金额超2024年营收100% [7] 重整影响 - 若重整成功,公司资不抵债及经营亏损局面将阶段性改善 [2] - 重整成功可助公司净资产转正规避退市风险,失败则2025年大概率退市 [7] - 欧昊集团注入资金有望恢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并依托其新能源产业资源重塑竞争力 [5]
一家二线光伏厂的突围
经济观察报· 2025-05-31 10:19
公司运营与融资 - 华晟新能源在5月通过"奋战三十天"横幅激励员工逐步恢复到满产状态,主要因"531政策"引发的抢装潮 [1] - 2023年公司实现全公司运营盈利,完成超过40亿元融资,成立3年来总计融资超过50亿元 [1] - 2024年光伏全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行业陷入困境,公司进行产量降低、参与行业联盟、调整技术及拓展新市场等调整 [2][3] 行业合作与价格稳定 - 华晟新能源联合其他HJT厂商成立"760W+俱乐部",通过行业合作解决"内卷"问题 [3] - HJT厂商报价稳定在0.85元/W左右,而TOPCon和BC价格仍在下跌,俱乐部发挥作用 [3] - 2024年HJT组件中标容量达13.56GW,同比增长333%,每W组件比TOPCon贵几分钱,每贵一分钱HJT厂商多赚1.356亿元 [6] - 业内人士认为全年异质结出货量达25GW—30GW可确保行业稳健发展 [6] 技术优势与成本控制 - HJT技术优势在于功率高且双面率高,主流出货功率在730W左右,比TOPCon高10W—20W,双面发电效率高10%以上 [7] - HJT组件售价约0.73元—0.75元/W,高于TOPCon的0.67元—0.7元/W [7] - 公司推进从SMBB向0BB技术更新,已实现生产成本与TOPCon持平 [7] - HJT碳足迹约为366gCO2eq/W,有望降至300gCO2eq/W以下 [9] 市场拓展与创新应用 - 公司建立垂直安装光伏组件实证电站,占地2000平方米,与蓝莓种植结合,最大化发挥双面率高优势 [8] - 垂直安装能优化发电曲线、节省占地面积,公司已成立解决方案部门推广垂直发电 [8] - 公司凭借HJT低碳属性及自主专利,下半年将加大国内及海外市场拓展 [8] - HJT专利自持100%,不受专利侵权风险,海外企业选择扩建HJT产能而非TOPCon、BC产能 [9] 技术发展与行业前景 - TOPCon、BC和HJT三种技术将长期共存,差别不大,具体取决于客户需求及独特竞争优势 [7] - 未来转折点在于实现晶硅与钙钛矿叠层,预计2028—2030年实现异质结与钙钛矿叠层 [9]
泉为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22 10:00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安徽泉为重大资产出售处于初步筹划阶段,具体交易方案仍需论证和协商 [2] - 部分董事及董事会秘书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正推进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秘书的资格审查与聘任事宜 [3] - 雷心跃总经理仍在任职中,近期招聘总经理和总裁的举动不意味着其辞职 [9] 财务状况与经营压力 - 公司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审计机构出具带持续经营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6] - 公司存在暂时性资金压力,但管理层表示将通过技术化、可持续化的降本增效保障现金流健康 [5][11] - 控股股东2024年增持承诺未兑现,但表示后续将继续履行增持计划 [10] 业务发展与技术优势 - 公司聚焦光伏领域,以异质结(HJT)技术为核心,实验室组件最高功率达7523W,并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目标量产效率30%以上) [13] - 差异化竞争优势包括场景化应用能力(如海上光伏、高盐雾环境适配)、海外市场先发优势(海外营收占比45%)及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良品率993%) [13] - 山东省钙钛矿叠层晶硅光伏电池项目按计划推进中,上海销售中心暂无关闭计划 [5][8] 资本运作与合规问题 - 2023年启动的定增方案已修订,后续进展将按监管要求披露 [7][11] - 子公司违规担保事项尚在整改中,公司未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8] - 董事长褚一凡对部分投资和债务承担15亿连带责任担保,具体事项详见年报 [8] 市场与股东情况 - 公司股东人数较少(9000人),但表示二级市场交易行为不受上市公司约束 [3] - 公司回应光伏行业竞争内卷问题,强调通过HJT技术路线及海外市场拓展规避单一市场风险 [13]
东方日升(300118) - 300118东方日升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等20250516
2025-05-16 17:22
业务范围与营收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研发、生产、销售,涵盖光伏电站 EPC、运营及储能领域,2024 年太阳能电站相关业务营收占总体营收 12.43% [1] 智能化工作 - 公司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绿色工厂、智能化数字车间和数字工厂,引入“AGV 智能调度系统”,优化 200 余台 AGV 任务分配与路径规划,使物流搬运成本降低 50%,效率提升 30% [2] 融资项目 - 公司正有序推进海外 5 亿欧元融资项目,按流程准备材料并履行审批程序,与潜在投资者保持沟通 [3] 光伏组件项目 - 公司主要在建异质结电池组件产能项目为“浙江宁海 5GW N 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 10GW 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和“江苏金坛 4GW 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 6GW 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 [3] 开源节流计划 - 推动已有光伏电站多形式处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以销定产模式与供应链伙伴合作,控制采购及物流成本;制定合理融资计划,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4] 董事长定增 - 公司董事长 2023 年参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认购金额近 4 亿元 [4] 逆变器业务 - 公司逆变器产品为组串式和微型逆变器,是储能 3S 深度融合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4] 产品成本优势 - 超低碳 210 HJT 伏曦系列产品采用独特工艺和材料,应用降本手段控制成本,度电成本有较大优势 [4][5][10] 应对行业周期与业绩增长点 - 凭借异质结技术领先性和光储一体化战略前瞻性应对行业周期,巩固光伏产品市场优势;光储一体化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储能产品主要为工商业及大型项目储能系统集成,打造第二增长极 [5][10][11] 国际市场布局 - 公司全球化布局搭建营销体系,在多地设有 24 家营销服务中心,未来构建全球化网络,打造四个全球化,海外市场以欧美日澳为主,针对发展中国家输出光逆储 kits 套餐方案 [7][9] 储能业务 - 依托储能系统集成 + 自研发 3S 系统深度融合,重塑营销力、产品力、服务力,推进降本增效,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球领先的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7] 其他业务情况 - Risen Stack 产品前期以出售设备为主,暂不开展表后储能租赁服务;灯具销售业务平稳,美国撤销相关电池双反税率对产品需求有促进作用 [9] 资金压力缓解措施 - 推动已有光伏电站多形式处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合理融资计划,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缓解资金压力 [10]
一老牌电池大厂关停储能业务!
鑫椤锂电· 2025-05-06 15:46
松下太阳能及储能业务调整 - 公司宣布终止太阳能及储能业务线 将资源集中于更具战略影响力的领域 但仍对相关技术保持信心[1] - 业务终止决策基于财务考量 过去25年作为异质结技术先驱在效率与产能方面取得进展 但行业近2-3年出现成本大幅下降与技术迭代压力[1] - 太阳能组件制造因价格战成为低利润业务 公司选择外包生产并转向产品设计与销售 避免新设备投入的资本压力[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太阳能行业出现电池尺寸升级需求 新技术涌现导致制造商需持续投入前期资金 但利润空间被压缩[1] - 2020年松下储能锂电全球市场份额仅次于宁德时代 2013年曾与美国Power-One合作开发储能系统及大型光伏逆变器业务[1] 业务历史与市场定位 - 该业务部门运营超过25年 曾是SolarCity/Tesla经销商的主要太阳能供应商 产品覆盖户用市场组件、逆变器及电池[1] - 储能领域布局始于2013年 涵盖公用事业级与商业光伏逆变器 体现公司在能源解决方案领域的早期探索[1]
巨头退场!松下宣布关闭光伏业务部门
起点锂电· 2025-05-03 16:20
公司战略调整 - 松下宣布终止太阳能及储能业务线 以专注于更具战略影响力的领域 [1] - 决策基于财务考量 将外包生产环节 转向产品设计与销售 [1] - 公司仍对太阳能及储能技术保持信心 但承认制造环节利润下滑 [1] 太阳能业务背景 - 松下户用太阳能业务运营超25年 曾是Tesla/SolarCity主要供应商 [1] - 作为异质结技术先驱 在组件效率与功率输出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 - 过去两三年行业剧变 电池/组件成本下降30%-40% 新技术涌现需大额产线投资 [1] 行业环境变化 - 太阳能制造环节利润率压缩至5%以下 企业难以持续投入新设备 [1] - 大尺寸电池技术迭代加速 要求制造商每2-3年更新产线 [1] - 储能领域竞争加剧 2020年松下锂电份额全球第二但仍不敌宁德时代 [1] 历史合作案例 - 2013年与美国Power-One合作开发储能系统及商用逆变器 [1] - 2020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8GWh 仅次于宁德时代的12GWh [1] 其他行业动态 - 楚能新能源近期发布大规模采购订单 [1] - 云南签约15亿元储能电芯生产线项目 [1] - 璞泰来与法国博洛雷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 [1] - 2025起点电池大会将于7月在无锡举办 聚焦两轮车换电技术 [1]
一季度净亏损13.2亿元,天合光能称“未来行业竞争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第一财经· 2025-04-29 23: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802.82亿元,同比下降29.21%,全年净亏损34.43亿元,同比下降162.30% [1]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13.2亿元,低于同行晶科能源(13.9亿元)、晶澳科技(16.38亿元)和隆基绿能(14.36亿元) [1] - 业绩亏损主因是光伏组件价格下跌及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2025年Q1计提减值3.59亿元(信用减值0.73亿元+资产减值2.85亿元),2024年全年计提31.06亿元(信用减值5.08亿元+资产减值25.98亿元) [3] 业务发展动态 - 公司战略性布局海外轻制造,在沙特设立智能跟踪制造工厂并中标GW级订单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3] - 受益于光伏组件和储能设备价格下行,公司国内风光储项目指标获取量超5.7GW,支架业务出货7.3GW(欧洲、拉美、中东区域前五),储能舱及系统累计出货超10GWh [4] 技术路线与行业竞争 - 公司属于TOPCon技术阵营,预计该技术未来数年仍将主导市场,并通过工艺优化提升量产效率 [5] - 公司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TOPCon叠加钙钛矿后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可超30%,为下一代技术奠定基础 [5] - 行业竞争焦点将从单一组件供应转向光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盈利能力取决于技术集成与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5] 行业需求展望 - 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已触底,终端需求持续释放 [1][5]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增装机215-255GW,全球新增装机531-583GW,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长迅猛 [6]
宝馨科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 国际化拓展显成效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0:1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 [1] - 智能制造板块收入2.53亿元,占总营收75.42% [1] - 设备配件销售贡献收入2.48亿元,占总营收73.88% [1] - 海外市场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3%,占总营收41.84% [1] 业务战略与技术研发 - 公司采取"智能制造+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 [1] - 重点探索异质结(HJT)及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路线 [1] - 研发投入1851.9万元,完成多个新能源储能机箱研发项目 [1] - 推动"光储充换"一体化解决方案落地,在上海、泉州等地建立全液冷超充示范站 [2] 市场拓展与未来规划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构建抗周期缓冲带 [1] - 计划在智能制造领域探索充/换电设备海外市场 [2] - 针对欧美市场研发高功率、兼容多种车型的超充设备 [2] - 针对东南亚市场研发具备特殊防护性能的产品 [2] 行业前景与竞争优势 - 异质结技术商业化进程恰逢TOPCon技术迭代窗口期 [2] - 有望在2025年技术迭代周期中实现弯道超车 [2] - 技术红利转化可能带来估值重塑空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