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党

搜索文档
植物医生IPO加入资本市场的角逐 A股推进备受瞩目
搜狐财经· 2025-08-13 16:32
公司IPO概况 - 植物医生主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募资9.98亿元,冲击A股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 [1] - 公司由解勇创办并经营30余年,以高山植物护肤为卖点 [1] - IPO被视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跨越和国产品牌多元化发展的体现 [1] 销售渠道与商业模式 - 公司建立了以经销为主、直营为辅、线下线上全面布局的销售模式 [3] - 线下采取连锁经营模式,通过广泛分布的门店满足消费者一站式即时购物需求,并提供到店护理、会员沙龙等服务 [3] - 线上大力发展小植商城新零售模式,并完成在京东、天猫、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的深度布局 [3] 行业地位与荣誉认证 - 2023年11月获得Euromonitor颁布的全球领先的单品牌护肤品专卖店认证 [5] - 2022和2023年蝉联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美容美体行业第二名 [5] - 按2024年度全渠道零售额计算,公司排名中国单品牌化妆品店第一名,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国产品牌中排名第8,在中国护肤品市场国产品牌中排名第7 [5] - 2024年10月获得Euromonitor颁布的全球领先的植萃护肤品牌认证 [5] 门店网络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末,植物医生品牌线下连锁门店共4328家 [7]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1,719.18万元、215,108.84万元和215,571.71万元 [7]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15,803.93万元、22,970.73万元和24,300.01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00% [7][8] 发展前景与战略重点 - 公司是专研有机化妆品、开展单品牌连锁经营模式的代表性民族企业,具备品牌、渠道、研发和运营优势 [7] - 期待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巩固高山植物护肤领域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成分功效与品质 [10] - IPO成功被视为国货美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0]
钟睒睒,投了山西女首富
创业家· 2025-07-01 18:01
核心观点 - 钟睒睒通过旗下公司投资锦波生物34亿元,持股比例达10.58%,成为第二大股东 [5][8][9][10][14] - 锦波生物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研发,核心产品"薇旖美"美容针已覆盖4000家医疗机构,累计销售超200万支 [22][23] - 公司2024年营收14.43亿元(+84.92%),净利润7.32亿元(+140%),毛利率高达92% [23] -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快速增长,成为医美行业新热点,与玻尿酸形成竞争 [26][29] 交易细节 - 锦波生物向养生堂定向增发717.57万股(6.24%股权),融资20亿元,创北交所最大现金定增记录 [8] - 创始人杨霞转让575.33万股给杭州久视,单价243.84元/股,总价14.03亿元 [9] - 两家受让方实控人均为钟睒睒,合计持股将达10.58% [10][14] - 募集资金将用于人源化胶原蛋白FAST数据库与产品开发平台项目 [13] 公司背景 - 创始人杨霞原为山西医科大学教师,2008年创业研发人工合成胶原蛋白 [20] - 2014年推出重组Ⅲ型胶原蛋白产品,2016年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2] - 2023年7月北交所上市,发行价49元/股,现股价348.80元,市值超400亿 [23] - 核心产品毛利率92%,动态市盈率超50倍,为北交所市值最高公司 [23] 行业趋势 - 重组胶原蛋白在小红书有超2亿浏览,欧莱雅等品牌已推出相关产品 [26][27] - 巨子生物2022年港股上市,市值曾破900亿港元,与锦波生物形成双龙头格局 [29] - 行业面临功效争议,巨子生物曾因产品质疑市值蒸发300亿港元 [29] - 医美行业复购率高,被视为黄金赛道,成分创新持续推动市场增长 [30] 战略合作 - 养生堂将助力锦波生物在研发、生产、商业化等多方面发展 [12] - 合作有望产生协同效应,养生堂旗下拥有万泰生物(HPV疫苗)和化妆品业务 [11] - 锦波生物需扩大产能应对竞争,2025Q1账面资金仅9.59亿元 [12]
国货美妆“一哥”,陷入“造假风波”
36氪· 2025-06-13 09:24
核心观点 - 巨子生物陷入"成分造假"风波,第三方检测显示其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2%,远低于宣称标准[1][3] - 事件背后涉及与竞争对手华熙生物的博弈,华熙生物通过关联博主"大嘴博士"发起非典型"做空",导致巨子生物股价下跌30%,市值蒸发250亿港元[2][3][22] - 双方竞争本质是成分话语权争夺,巨子生物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卖点,华熙生物则以透明质酸为主打,近年市场地位发生戏剧性逆转[5][12][13] 事件发展 - 5月24日博主首次发布检测报告称产品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6月12日二次检测结果0.02%验证初检数据[1][3] - 巨子生物股价从87港元跌至60港元,市值从900亿港元缩水至650亿港元[3][22] - 华熙生物公开承认持有博主公司32.4%股份,形成"第三方机构+企业"联合攻势[4][5] 企业竞争格局 - 巨子生物2021年成为中国第二大专业皮肤护理公司,胶原蛋白细分市场连续三年第一[16] - 华熙生物市值从巅峰1500亿元跌至200亿元,巨子生物反超成为行业市值第一[5] - 双方恩怨可追溯至招股书互踩:巨子生物宣扬"玻尿酸过时论",华熙生物反击"资本新题材"论调[6][9][10] 产品与市场 - 可复美品牌贡献巨子生物82%收入,核心产品依赖重组胶原蛋白概念[16] - 行业呈现"成分党"趋势,功能性成分成为品牌竞争核心,国产护肤品牌借此崛起[14][15] - 巨子生物营销费用达20.08亿元(占营收36.3%),研发仅1.07亿元(1.9%),华熙生物研发占比8.68%[18] 资本表现 - 巨子生物当前市盈率29.5倍,显著高于消费股平均水平,华熙生物因盈利下滑市盈率达800倍[21] - 公司深度绑定顶流主播,李佳琦曾为可复美拍摄专题宣传片强化成分认知[19][20] - 事件暴露依赖单一成分的高估值风险,可能动摇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信任基础[21][22]
电商运营:2024年中国化妆品年鉴
搜狐财经· 2025-06-03 21:02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受经济环境影响略有下滑,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 [1] - 政策层面加强原料管控与科学传播规范,《化妆品检查管理办法》等政策推动行业合规化发展 [1] - 消费者需求向功效化、精细化倾斜,敏感肌护理、抗衰老、美白祛斑等品类增长显著,防脱类产品同比下滑35.6% [1] 市场竞争格局 - 本土品牌表现亮眼,珀莱雅、可复美、薇诺娜等通过技术研发与全渠道营销跻身主流 [1] - 线上渠道成为核心战场,抖音、淘天贡献主要销售额,直播带货与达人合作模式重塑消费链路 [1] - 精华/精华油市场规模达1148.29亿元(+13.61%),成为护肤类第一大品类,男士护肤增速达36% [1] 供应链与创新 - 原料创新与"医研共创"模式成为焦点,巨子生物、贝泰妮等企业通过专利成分与临床合作提升产品力 [2] - 行业加速绿色转型,可持续包装与低碳生产获政策支持 [2] - 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维持优势,但面临本土高端线的竞争压力 [2] 未来趋势 - 科学传播、生物科技、智能化与全球化将成为行业增长关键 [2] - 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重塑化妆品行业各个环节,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营销 [14] - 医研共创模式成熟,促进护肤品领域创新,特别是在敏感肌肤护理、抗衰老等专业领域 [14] 品类表现 - 洁面、面膜等基础品类受消费降级影响规模收缩 [1] - 护肤类目中以精华/精华油增长最为显著,面霜/乳液、眼部护理等品类保持稳定 [28] - 彩妆香水类目中,面部彩妆、唇部彩妆、眼部彩妆等细分市场表现突出 [28] 渠道分析 - 天猫+淘宝、抖音等线上渠道成为主要销售战场 [29] - CS渠道(化妆品专营店)仍有一定市场份额,但面临线上渠道的竞争压力 [29] - 拼多多渠道增长迅速,成为下沉市场的重要销售渠道 [29] 消费者调研 - 面膜、精华、防晒等品类消费者调研显示,功效和成分成为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 [29] - 银发美妆、敏感肌、男士护肤等细分市场需求增长显著 [29] - 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产品需求增加,轻医美普及带动围治疗期护肤品选择 [16] 新质生产力与创新 - 新质生产力驱动行业高速发展,案例包括AI预测流行趋势、VR/AR提供沉浸式购物体验 [30] - 创新原料备案数逐年增长,2024年化妆品行业创新原料案例分析显示技术突破显著 [31] - 本土品牌在ESG实践方面取得进展,可持续包装与低碳生产成为行业焦点 [31] 出海战略 - 化妆品出海整体态势积极,东盟成为国货化妆品出海新目的地 [31] - 主要目的国的出口情况显示,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增长潜力大 [31] - 2025年中国化妆品出海5大趋势包括科学传播、生物科技等方向的全球化布局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