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精华
搜索文档
主品牌增速放缓珀莱雅赴港筹资
新浪财经· 2025-11-04 05:07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启动香港上市计划 [1][3] - 赴港上市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3] - 上市可把握政策层面鼓励A+H的窗口期,为后续全球化投并购筹集资金 [3] 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98亿元,同比增长1.89% [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0.26亿元,同比增长2.65% [3]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 [3] - 公司2023年以89亿元营收成为国产化妆品第一,2024年营收突破百亿规模 [4] 市场竞争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54亿元,高于上美股份的41亿元、上海家化的35亿元及毛戈平的26亿元 [3] - 公司面临"珀莱雅现象",即营收第一但股价走低,反映市场对主品牌发展的担忧 [3] - 竞争对手包括毛戈平、上美股份、贝泰妮、橘宜集团及水羊股份等,守擂竞争激烈 [4] 历史增长与战略 - 公司于2017年11月登陆A股,2019年收购彩棠品牌并发展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4] - 2019至2024年,公司营收年增长率分别为32.28%、20.13%、23.47%、37.82%、39.45%、21.04% [4] - 同期净利润年增长率分别为36.73%、21.22%、21.03%、41.88%、46.06%、30.24% [4] - 2020年推出双抗精华和红宝石精华,成功打造"早C晚A"概念 [4] 研发投入与规划 - 公司研发费用率长期徘徊在2%左右,2022年研发费用为1.28亿元 [4] - 对比之下,华熙生物2024年研发费用率为8.68%,贝泰妮为5.87%,欧莱雅中国研发投入达11.4亿欧元,占比约3% [4] - 赴港上市所募资金将重点用于研发投入、品牌建设和海外市场拓展 [4] - 公司已于2023年底官宣上海研发中心和杭州龙坞研发中心,展示完善研发布局的决心 [5]
20倍“消费大白马”珀莱雅,跑不动了
格隆汇· 2025-10-29 15:36
公司近期业绩与市场表现 - 双十一预售首日4小时,公司主品牌珀莱雅位居天猫美妆品类榜首,且销售额最先破亿[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创下自2017年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比去年同期37.9%的营收增速和40.48%的净利润增速,增长大幅放缓[5][6] - 自2023年最高点算起,公司股价已下跌超40%,5月至今股价下跌超20%[1] 主品牌与多品牌矩阵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贡献公司近八成营收的主品牌珀莱雅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为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10][11] - 过去四年,主品牌珀莱雅营收均保持双位数增长[11] - 子品牌彩棠2025年上半年营收7.05亿元,同比增长21.11%;洗护品牌OR营收同比激增102.52%至2.79亿元[14] - 彩棠与OR两个品牌合计收入不足10亿元,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为18.4%,对业绩贡献有限[14] 费用结构与国际对比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达到51.61亿元,占营收107.78亿元的47.88%;同年研发费用仅为2.1亿元,研发费用率1.95%,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4.6倍[17] - 横向对比,2024年华熙生物研发费用率为8.68%,贝泰妮为5.87%,均远高于公司[17] - 2024年欧莱雅中国的研发投入高达11.4亿欧元(约合94.22亿元人民币),是公司的近50倍,研发费用率约为3%[17] - 2024年公司线上渠道营收占比超过95%[33]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美妆护肤市场销售额2352.3亿元,同比增加10.1%,销量25.64亿件,同比增加5.5%[23] - 市场份额向腰部品牌集中,2025年上半年TOP10品牌销售额同比增加3.3%,市场份额减少1%,而腰部品牌销售额同比增加7.5%,市场份额扩大2.1%[24][25]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头部企业难以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品牌需持续投入大量营销资源维持声量[29][30] - 国际美妆巨头如欧莱雅市值超万亿人民币,而作为国内龙头的公司市值仅超过500亿元[21] 公司战略与治理 - 公司提出"双十战略",目标未来十年进入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20] - 2025年以来公司高管频繁变动,包括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关键职位更替[43] - 公司高管和股东已通过多年减持累计套现超50亿元,创始人方玉友自2020年底以来减持超60次,套现超35亿元,持股比例从24%降至15%[42] - 公司推测海外业务占总收入比可能不足5%[42]
300亿杭州美妆龙头,高管换血备战港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4:17
双十一销售表现 - 天猫双11美妆现货4小时成交榜上蝉联榜首,开卖6分钟销售额率先突破1亿元 [2][3] - 王牌产品“早C晚A”套组(主品为双抗和红宝石精华)需抢购,搭配赠品及平台优惠后到手价不到300元 [5] - 主打高性价比策略,对比竞品Murad慕拉的同类套组售价上千元,露得清超A精华单瓶售价超200元 [6] 大单品战略与营销 - 通过推出红宝石、双抗和源力三大精华构建大单品体系,并成功推广“早C(维C)晚A(A醇)”护肤概念 [3][4] - 营销投入巨大,2024年1-6月宣传推广费用接近24亿元,策略包括KOC投放、头部主播直播间及邀请刘亦菲、易烊千玺等明星代言 [4] - 曾因双11预售期优惠券发放问题引发“背刺消费者”舆论,公司通过附加赠品平息事件 [7] 财务业绩与增长挑战 - 2024年1-6月主品牌收入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为近五年来首次下跌,对比去年同期增速为38% [8] - 产品线稳定迭代但缺乏新爆款,新上市的红宝石次抛产品天猫销量仅100+,与王牌产品10万+销量差距显著 [9] 新业务拓展与投资并购 - 业务重心或转向医美和男士护肤领域,6月推出首款械字号产品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但天猫下单量仅以百计 [10] - 积极通过投资并购寻求增长,9月投资彩妆品牌花知晓并持股38.45%成为第二大股东 [12] - 在欧洲创新中心设立高级投资经理岗位,聘用有知名投行背景人士,有意加速海外收购计划 [12] 公司治理与战略发展 - 高管团队全面换血,新任CFO金昶曾任职欧莱雅,首席科学官、首席研发创新官等多位新高管出身宝洁、LVMH、欧莱雅等国际公司 [14][15][16] - 董事会席位由5名增至7名,新增成员具有上市公司高层、外资财务及香港资本市场与国际投行背景 [17] - 赴港上市议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有望成为首家“A+H”上市的美妆公司 [2][17]
20倍消费大白马,跑不动了
格隆汇· 2025-10-28 18:13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双十一预售首日4小时内,公司主品牌珀莱雅位列天猫美妆品类销售额榜首,且销售额最先突破1亿元[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创下自2017年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比2024年同期37.9%的营收增速和40.48%的净利润增速,增长大幅放缓[4][5] - 横向对比,2025年上半年毛戈平、丸美生物等同行营收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高于公司[8] 主品牌与多品牌战略分析 - 贡献公司近八成营收的主品牌“珀莱雅”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为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9][10] - 过去四年主品牌营收均保持双位数增长[10] - 子品牌彩棠2025年上半年营收7.05亿元,同比增长21.11%;洗护品牌OR营收2.79亿元,同比激增102.52%[13] - 彩棠与OR两个品牌合计收入不足10亿元,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为18.4%,对业绩贡献有限[13] - 公司通过投资(如持股花知晓38.45%)和收购积极构建多品牌矩阵,但尚未形成有力支撑[12][13] 费用结构与国际对比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达51.61亿元,占营收107.78亿元的47.88%;同年研发费用为2.1亿元,研发费用率仅1.95%[16]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4.6倍[16] - 横向对比,2024年华熙生物研发费用率为8.68%,贝泰妮为5.87%;欧莱雅中国研发投入约94.22亿元人民币,是公司的近50倍,且研发费用率占营收3%[16] - 公司产品线以明星产品迭代为主,缺乏新的爆款产品推出[16]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美妆护肤市场销售额2352.3亿元,同比增长10.1%;销量25.64亿件,同比增长5.5%[22] - 市场份额向腰部品牌集中,2025年上半年TOP10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3.3%,市场份额减少1%;腰部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7.5%,市场份额扩大2.1%[23][24]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线上流量红利流失,获客成本上升,销售成本居高不下[27] - 美妆行业格局分散,头部企业难以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品牌需持续投入大量营销资源维持声量[27][28] - 公司线上渠道营收占比超过95%,对单一渠道依赖度高[31] 公司治理与战略动向 - 公司提出“双十战略”,目标未来十年进入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19] - 创始人兼前总经理方玉友自2020年底以来进行超60次减持,套现超35亿元,持股比例从24%降至15%;公司高管和股东累计套现超50亿元[42] - 2025年公司发生密集人事变动,包括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关键职位更替,伴随“创二代”上位[43][44] - 公司计划港股上市以推动国际化战略,但推测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可能不足5%[4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3年最高点至新闻发布时已下跌超40%;若从2024年5月算起,股价下跌超20%[1] - 公司当前估值不足20倍,港股同类美妆企业估值普遍在15至20倍之间[21][41][42] - 作为国货美妆龙头,公司市值超500亿元人民币,而国际巨头欧莱雅市值超万亿人民币,差距显著[20]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双11大促开启,玩法化繁为简,国货品牌增长分化-20251019
开源证券· 2025-10-19 21:5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双11电商大促已拉开序幕,核心趋势为“化繁为简+周期延长+战略寻新”,平台营销机制回归零售本质,销售节奏前置且战线拉长,并积极探寻出海与即时零售等新增量 [23][24] - 国货品牌在本次大促中表现强势,在李佳琦直播间等核心渠道链接数及销售额亮眼,“国货已不再是国际品牌的补充”趋势明确,品牌凭借核心技术与文化叙事构建长期护城河 [3][25][28] - 投资主线聚焦于情绪消费主题下的高景气赛道,包括黄金珠宝、线下零售、化妆品及医美,重点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强运营能力及顺应趋势积极变革的优质公司 [6][30][31] 零售行情回顾 - 本周(10月13日-10月17日)商贸零售指数报收2277.78点,周下跌0.45%,跑赢上证综指(下跌1.47%)1.02个百分点,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6位 [5][12] - 2025年年初至今,商贸零售指数累计上涨1.74%,表现弱于大盘(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4.56%)[12] - 细分板块中,本周超市板块涨幅最大,为1.75%;2025年年初至今钟表珠宝板块领跑,累计涨幅达30.14% [5][15] - 个股方面,本周国光连锁(+21.6%)、合百集团(+15.3%)、汇嘉时代(+13.8%)涨幅靠前 [5][20][21] 行业动态:双11大促与国货表现 - 双11大促玩法化繁为简,各平台核心策略包括:京东“官方直降”、淘宝天猫“官方立减”、抖音“一件直降”等,简化消费者决策 [23][24] - 大促周期显著拉长,例如抖音活动周期长达57天;平台战略寻新,淘宝推动“出海”战略,京东、淘宝、抖音等加码“即时零售” [23][24] - 淘系超头李佳琦美妆直播间流量断层第一,首小时访客人数同比增长超45%,首小时有35个品牌成交破亿 [25] - 国货品牌在李佳琦直播间表现突出:珀莱雅拥有27条链接,预计销售额达4.6亿元;贝泰妮有15条链接,预计销售额2.4亿元;13款爆品预售量突破10万件 [3][25][28] - 抖音平台美妆护肤类Top10品牌中国货品牌数过半,珀莱雅、百雀羚、韩束等销售额均超1亿元 [25][29] 投资建议与重点关注公司 投资主线一:黄金珠宝 - 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和消费者深度洞察力的品牌,重点推荐老铺黄金、潮宏基等 [6][30] - **老铺黄金**:2025H1营收123.54亿元(+250.9%),归母净利润22.68亿元(+285.8%);品牌破圈效应显著,与顶奢品牌消费者重合度达77.3%,线上收入同比增长313.3% [32][36][37] - **潮宏基**:2025H1营收41.02亿元(+19.5%),归母净利润3.31亿元(+44.3%);加盟渠道快速发展(营收+36.2%),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32][39][40] 投资主线二:线下零售 - 关注顺应趋势积极变革探索的零售企业,重点推荐永辉超市、爱婴室等 [6][30] - **永辉超市**:2025H1营收299.48亿元(-20.7%),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公司处于门店调改阵痛期,正加速供应链改革与自有品牌发展 [32][67][68] - **爱婴室**:2025H1营收18.35亿元(+8.3%),归母净利润0.47亿元(+10.2%);主业门店稳健扩张,与万代IP合作有望加速推进 [32][70][71] 投资主线三:化妆品 - 关注双11表现亮眼且综合实力强的国货美妆品牌,重点推荐珀莱雅、毛戈平、润本股份、上美股份等 [6][31] - **珀莱雅**:2025H1营收53.62亿元(+7.2%),归母净利润7.99亿元(+13.8%);第二梯队品牌彩棠(营收+21.1%)、OR(营收+102.5%)增长亮眼 [32][45][46] - **毛戈平**:2025H1营收25.88亿元(+31.3%),归母净利润6.70亿元(+36.1%);线上渠道营收同比增长39.0%,高端渠道持续发力 [32][42][43] - **上美股份**:2025H1营收41.08亿元(+16.0%),归母净利润5.24亿元(+30.7%);主品牌韩束势能强劲,新兴品牌Newpage一页营收同比增长146.5% [32][51][52] - **润本股份**:2025H1营收8.95亿元(+20.3%),归母净利润1.88亿元(+4.2%);婴童护理系列营收同比增长38.7%,贡献收入占比提升至45.3% [32][59][60] 投资主线四:医美 - 关注具备差异化管线的医美产品厂商,重点推荐爱美客、科笛-B等 [6][31] - **爱美客**:2025H1营收12.99亿元(-21.6%),归母净利润7.89亿元(-29.6%);公司正持续研发并加速全球化布局,期待业绩修复 [32] - **科笛-B**:2025H1营收0.66亿元(-31.2%),归母净利润-2.39亿元(亏损扩大19.1%);公司剥离欧玛代理业务后集中资源推进核心管线商业化 [73]
自然堂港股IPO,18%收入增速目标落空,如何破解“单腿走路”
搜狐财经· 2025-10-17 14:30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9月29日正式提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此前曾于2023年6月申请A股主板上市但在2024年3月主动撤回 [1] - 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且在2013年至2024年的12年间始终稳居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2][3] - 公司是一家成立近25年的老品牌,品牌国民度和线下渠道是其核心优势 [2]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方面,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2.9亿元、44.4亿元、4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2%,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5亿元,同比增长6.4% [5] - 利润方面,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分别为66.5%、67.8%、69.4%、70.1% [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分别为1.47亿元、3.02亿元、1.90亿元,其中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7.1%,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91亿元,同比增长7.3% [6][7] - 公司2023年初提出的年收入18%增长目标未能达成,过去三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仅为7.2% [4][5][7] 业务结构与品牌依赖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主品牌“自然堂”,该品牌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4.6%提升至2024年的95.6%,2025年上半年占比为94.9% [8][9] - 产品结构以护肤类为主,2024年护肤收入40.29亿元,占总收入87.6%,彩妆收入约3.89亿元,占比4.0%,个护收入1.73亿元,占比3.8% [8] - 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对单一品牌的依赖度更高,例如2025年上半年珀莱雅品牌收入占比74.27%,上美股份韩束品牌收入占比81.4% [9] 市场竞争与渠道策略 - 主要竞争对手珀莱雅成功打造了“红宝石”、“双抗”等亿级销量超级精华,2024年收入突破百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达68.8% [10][11] - 公司渠道以线上为主,线上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9.7%提升至2024年的68.8%,2025年上半年线上占比为68.8% [12] - 线下渠道收入持续萎缩,从2022年的17.2亿元降至2024年的14.2亿元,2025年上半年线下收入为7.6亿元,同比下滑2.58% [12] - 公司覆盖超过4万家线下网点,并于2025年在深圳开设首家自营旗舰店,计划下半年在上海、武汉及重庆再开三家,致力于打造新的线下零售模式 [12][13]
美妆龙头珀莱雅盯上港股,净利增速“衰老”
深圳商报· 2025-10-11 15:06
公司战略与重大事件 - 公司第四届第八次董事会全票通过H股发行上市议案,拟赴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1] - 赴港上市旨在加速国际化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支撑海外业务扩张[1] - 若上市成功,公司将成美妆行业首个A+H股企业[1] 公司业务与品牌组合 - 公司主要从事化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 - 公司主要拥有"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CORRECTORS""INSBAHA原色波塔""惊时""优资莱""韩雅"等品牌[1] - 品牌组合覆盖大众精致护肤、彩妆、洗护、高功效护肤等美妆领域[1] 历史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6.33亿元、63.86亿元、89.05亿元、107.8亿元[1] - 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3.47%、37.82%、39.45%、21.04%[1] - 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6亿元、8.17亿元、11.94亿元、15.52亿元[1] - 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1.03%、41.88%、46.06%、30.00%[1] - 去年公司继续蝉联最赚钱的国货美妆公司,成为首个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国货美妆企业[1] 近期业绩与挑战 -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2] - 上半年营收7.21%的增速及净利润13.8%的增速均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净利润增速从去年同期的40.48%显著回落[2] - 业绩增速放缓主要原因在于护肤类(含洁肤类)销量及单价同比下滑,美容彩妆类单价同比有所下滑[2] -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面临增速放缓的挑战[1] 销售费用分析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达43.63%、44.61%、47.88%[2] - 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为26.59亿元,同比增长13.64%,占营业收入比例的49.59%[2] - 上半年形象宣传推广费增长14.48%,至23.99亿元[2] - 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源于线上渠道扩张带来的平台服务费上升、新品推广力度加大,以及自建MCN团队和内容营销团队的投入[2] - 当流量红利消退、平台抽成上涨,公司"砸钱换增长"模式效果已大打折扣[2] - 若未来公司收入增长进一步放缓,费用压力将更为凸显[2]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吉宏股份预告高增长,关注三季度高景气赛道公司-20250928
开源证券· 2025-09-28 22:36
行业投资评级 - 商贸零售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 [1] 核心观点 - 吉宏股份2025Q3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2 09-2 22亿元 同比增长55%-65% 其中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 91-1 04亿元 同比增长47%-68% 业绩高增由跨境电商和包装双主业驱动 [4][26] - 跨境电商业务受益于增量市场拓展和自有品牌建设 AI+智能化优势形成护城河 全球合伙人计划有望提升增长动能 [4][26] - 包装业务与行业龙头客户长期合作提升运营效率 互联网巨头外卖大战催生食品级包装需求井喷增长 [4][26] - 行业投资主线聚焦情绪消费主题下的高景气赛道 包括黄金珠宝 线下零售 化妆品和医美 [7][31][32] 零售行情回顾 - 本周商贸零售指数报收2281 69点 下跌4 32% 跑输上证综指4 53个百分点 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9位 [6][13] - 2025年年初至今商贸零售指数上涨2 39% 弱于上证综指14 21%的涨幅 [13][17] - 本周品牌化妆品板块跌幅最小 为1 31% [18][20] - 2025年年初至今钟表珠宝板块涨幅最大 为26 87% [18][20] - 个股方面 宁波中百上涨24 7% 吉宏股份上涨16 7% 星徽股份上涨10 5% 涨幅靠前 [6][23][24] 零售观点与公司分析 - 老铺黄金2025H1营收123 54亿元 同比增长250 9% 归母净利润22 68亿元 同比增长285 8% 品牌破圈和渠道升级驱动高增长 [36][37] - 潮宏基2025H1营收41 02亿元 同比增长19 5% 归母净利润3 31亿元 同比增长44 3% 产品结构升级和加盟渠道扩张带动业绩增长 [39][40] - 毛戈平2025H1营收25 88亿元 同比增长31 3% 归母净利润6 70亿元 同比增长36 1% 高端国货美妆势能持续向上 [42][43] - 珀莱雅2025H1营收53 62亿元 同比增长7 2% 归母净利润7 99亿元 同比增长13 8% 多品牌势能提升 [45][46] - 巨子生物2025H1营收31 13亿元 同比增长21 7% 归母净利润11 82亿元 同比增长20 2% 大单品迭代与渠道拓展持续验证 [48][49] - 上美股份2025H1营收41 08亿元 同比增长16 0% 归母净利润5 24亿元 同比增长30 7% 多品牌协同打开成长空间 [51][52] - 丸美生物2025H1营收17 69亿元 同比增长30 8% 归母净利润1 86亿元 同比增长5 2% 主品牌持续驱动业绩增长 [55][56] - 润本股份2025H1营收8 95亿元 同比增长20 3% 归母净利润1 88亿元 同比增长4 2% 看好后续品类延伸贡献增量 [59][60] - 周大生2025Q2归母净利润3 42亿元 同比增长31 3% 关注品牌升级和产品优化 [62][63] - 吉宏股份2025H1营收32 34亿元 同比增长31 8% 归母净利润1 18亿元 同比增长63 3% AI赋能+全球化布局驱动成长 [65] - 永辉超市2025H1营收299 48亿元 同比下降20 7% 归母净利润亏损2 41亿元 门店调改进入阵痛期 [67][69] - 豫园股份2025H1营收191 12亿元 同比下降30 7% 归母净利润0 63亿元 同比下降94 5% 珠宝时尚业务调整 出海战略打开空间 [71][72] - 科笛-B2025H1营收0 66亿元 同比下降31 2% 归母净利润亏损2 39亿元 亏损扩大19 1% 剥离欧玛短期业绩承压 [74][75] - 朗姿股份2025H1营收27 88亿元 同比下降4 3% 归母净利润2 74亿元 同比增长64 1% 医美业务内生外延推进 [77][78] - 老凤祥2025H1营收333 56亿元 同比下降16 5% 归母净利润12 20亿元 同比下降13 1% 经营端回暖 [80][81] 行业动态追踪 - 阿里巴巴速卖通启动超级品牌出海计划 [5] - 美团推出品牌官旗闪电仓 [5] - 小红书双11将于10月11日开售 [5] - 巨子生物控股股东斥资1 056亿港元增持公司股份 [5] - 阿里旗下Lazada与天猫全面打通 [5]
珀莱雅(603605):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H1经营稳健,多品牌势能持续提升
开源证券· 2025-08-28 15:5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 核心观点 - 公司为国货美妆龙头 多系列新品加速推新 第二梯队品牌增长强劲 [3] - 2025H1营收同比+7.2%至53.6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13.8%至7.99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8.63/21.68/24.54亿元 对应EPS为4.70/5.47/6.20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1/15.5/13.7倍 [3]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73.4% 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4] - 销售费用率同比+2.8个百分点 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0.2/-0.1个百分点 [4] - 线上渠道营收51.09亿元(+9.2%) 线下渠道营收2.47亿元(-21.5%) [4] - 洗护类产品营收3.2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31.3% [4] 品牌表现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39.79亿元(-0.1%) [4] - 彩棠营收7.05亿元(+21.1%) OR营收2.79亿元(+102.5%) 悦芙媞营收1.66亿元(+3.3%) 原色波塔营收0.97亿元(+80.2%) [4] - 护肤类营收41.99亿元(+0.2%) 美容彩妆类营收8.37亿元(+25.8%) [4] 业务进展 - 2025年4-6月推出持妆夜气垫、双色夜粉饼、械字号面膜等多款新品 [5] - 双抗精华、能量美白系列推出美白特证版 实现"抗氧+美白"双效协同 [5] - 线上持续精细化运营优化达播结构 线下拓展优质百货渠道网络 [5] - 2025年8月审议通过筹划发行H股议案 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 [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24.99亿元(+16.0%) 2026年141.47亿元(+13.2%) 2027年156.72亿元(+10.8%) [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8.63亿元(+20.0%) 2026年21.68亿元(+16.4%) 2027年24.54亿元(+13.2%) [6]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稳定在71.5%-71.6% 净利率提升至15.2%-16.0% [6]
国货美妆龙头展现韧性,珀莱雅赴港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5:2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 [1] - 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37.90%和40.48%明显放缓 [1] - 主品牌珀莱雅贡献营收39.79亿元,同比下降0.08%,为五年来首次微降 [1][4] 品牌表现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占总营收74.27%,但同比微降0.08% [4] - 彩棠品牌贡献营收7.05亿元,同比增长21.11%,营收占比提升至13.17% [6][7] - Off&Relax品牌贡献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2.52%,营收占比5.22% [9] - 主品牌聚焦复合型需求、高增长需求、医美趋势融合及护肤型底妆突破四大方向 [4] - 彩棠品牌底妆品类持续扩张,推出多款新品包括双色高光盘新色、小圆管粉底液油皮版等 [8] - Off&Relax重点布局防脱赛道,上新净屑系列、香氛季节限定系列,并针对海外市场推出差异化单品 [9] 资本运作 - 公司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2][10] - 若成功登陆港交所,将成为首个拥有"A+H"双平台上市的本土美妆企业 [11] - 聘任薛霞为新任董秘,其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与跨国企业管理经验 [2][12] - 港股上市被视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将提升全球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助力海外业务快速落地 [11] - 美妆行业掀起新一轮"A+H"资本化浪潮,若羽臣和华恒生物等企业也先后宣布赴港上市计划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