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扁平化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扁平化管理挑战:5层架构如何高效管理220万员工,eHR系统成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8-07 02:05
组织架构调整背景 - 京东集团近期进行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 由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亲自推动 [1] - 在员工总数不超过220万前提下 全集团只设置5个管理层级 [1] - 当前员工规模近90万人(第二季度数据 第一季度为76万) [1] - 去年11月已完成职级体系改革 将原有M P T OS四大序列整合为统一专业序列P [1] 改革具体措施 - 通过划定层级红线破除"大企业病" 实现组织敏捷高效 [1] - 变革核心目的是实现扁平化管理 充分授权 加快决策速度 [1] - 一线站长获得充分授权后 问题响应时间从2天缩短至2小时 [2] - 职级合并后技术骨干P序列晋升率提升25% 专业人才保留率显著提高 [2] 数字化支撑 - AI智能助手基于六维知识图谱实现员工福利策略智能匹配 [2] - 智能化人力资源工作流技术将标准化事务处理效率提升60%以上 [2] - 数字化技术为扁平化组织提供有力支撑 [2] 面临挑战与应对 - 初级人员管理幅度可能达到极限 影响团队协作效率 [2] - 职业晋升路径可能出现瓶颈 需要构建新成长坐标系 [2] - 组织控制风险可能增加 需明确决策权限和授权边界 [2] - 通过职级体系改革构建专业成长通道 实现非管理岗职级跃迁 [2] - 增加授权体系配套措施 明确各层级决策权限和财务审批额度 [2] - 加大数字化赋能力度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投入 [2] 改革目标与影响 - 旨在打造更敏捷 高效和充满活力的组织 [3] - 提升决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 - 为行业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3] - 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 更多企业可能加入扁平化组织行列 [3]
告别中国市场内卷的惠而浦(中国),今年上半年预盈2亿多的秘密
新浪财经· 2025-07-08 10:13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2.05亿元,同比增长559%,扣非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857% [3] - 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36.49亿元,同比下降8.85%,但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48.72%,扣非净利润1.79亿元,增长74.80% [3]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主要得益于研发投入增加、新项目开发、客户合作深化以及成本控制优化 [3] 战略转型与业务调整 - 公司从中国市场竞争转向海外代工业务,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达93.85%(34.25亿元),中国市场仅占3.43%(1.25亿元) [6]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90.59%(32.93亿元),其中关联方销售额占比73.52%(26.83亿元),单一客户销售占比超50% [6] - 重点开发美国市场法式大冰箱系列产品,出口南美洗碗机项目顺利下线,推出W11双辰系列洗干复合机和W9 Apex热泵斜式洗烘一体机 [11] 管理架构与成本控制 - 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总裁梁惠强自愿放弃薪酬,高管团队仅保留财务和技术负责人,无副总裁职位 [6][9] - 董监高人员薪酬结构显示,多数董事在控股股东格兰仕领取报酬,公司仅技术负责人王红强年薪115.15万元,其他高管年薪在42-72万元区间 [9] - 经营管理采取"一杆子插到底"的垂直化模式,压缩管理层级以降低成本 [9] 股东协同与代工业务 - 大股东格兰仕调整经营战略,加码对美国惠而浦的代工业务合作,实现业务协同 [4] - 公司从品牌运营商转型为海外市场品质制造商,承接美国惠而浦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代工业务 [7] - 代工业务转移使公司避免与中国家电巨头(海尔、美的等)直接竞争,同时保持盈利增长 [11]
所有区域公司全部撤销!地产巨头招商蛇口最新公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07:44
组织架构调整 - 招商蛇口取消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和江南五个区域公司,改为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的二级管控体系[1][4] - 头部央企中招商蛇口是首家全面撤销区域公司的房企,调整力度大于保利发展(合并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区域)和中海地产(合并沈阳、大连公司)[4] - 金茂同样撤销五大区域公司,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采用"总部—地区"两级管理[4] 业绩与区域聚焦 - 2024年华东、江南、华南区域分别贡献营收422.4亿元(23.61%)、505.8亿元(28.27%)、374亿元(20.91%)[4] - 公司投资聚焦"核心10城",2024年一线城市投资占比达59%,14个城市进入当地销售前五,其中5城排名第一[5] - 华东区域覆盖上海、杭州等12城,江南区域布局南京、苏州等5城,华南区域深耕广深等4城[5] 财务表现与战略调整 - 2024年营收1789.48亿元(+2.25%),归母净利润40.39亿元(-36.09%),减值损失合计60.34亿元(2023年为24.17亿元)[7] - 2024年仅拿地26宗(2023年的一半),总地价486亿元,权益地价335亿元,新增地块预期收益率超20%[8] - 2024年前5月权益拿地金额206亿元(去年同期67亿元),仍聚焦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9]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45亿元(+34.02%),显示业绩回升迹象[9] 行业趋势 - 房企普遍收缩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因市场活跃度集中于少数一二线城市[5] - 头部房企土地储备降至低位,投资策略转向"以销定投、量入为出"和核心城市优先[7][8][9]
头部房企“过冬”,招商蛇口撤销区域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8:47
组织架构调整 - 招商蛇口取消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和江南五个区域公司,由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形成"集团-城市"二级管控体系 [2][3] - 保利发展合并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四大区域公司,中海地产合并沈阳和大连公司为辽宁公司 [3] - 金茂撤销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个区域公司,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实行"总部-地区"两级管理 [3] 业绩表现 - 2024年招商蛇口营业收入1789.48亿元,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40.39亿元,同比下降36.09% [5] - 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60.34亿元,较2023年的24.17亿元大幅增加 [5] - 2024年华东、江南、华南区域分别贡献营收422.4亿元、505.8亿元、374亿元,占总营收23.61%、28.27%、20.91% [3] 战略调整 - 招商蛇口提出投资聚焦"核心10城",2024年在这些城市的投资金额占比达90%,一线城市投资占比59% [4] - 2024年招商蛇口在14个城市进入当地销售金额前五,其中在西安、长沙、合肥、南通、徐州排名第一 [4] - 2024年招商蛇口仅拿地26宗,总计容建面225万平方米,总地价486亿元,权益支付地价335亿元 [6] 投资策略 - 2024年新增地块收益率预计达20%以上,将成为未来销售业绩和结转利润的重要来源 [6] - 2025年前5个月权益拿地金额20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7亿元大幅增加,主要聚焦北京、上海、南京、长沙和温州 [6] - 投资坚持"四个不失"原则:不失误、不失血、不失速、不失志,优先选择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 [6] 近期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4.47亿元,同比减少13.9%,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加34.02% [7] - 行业整体下行导致开发业务项目结转毛利率下降,房地产项目减值准备同比增加 [5] - 头部房企普遍采取审慎投资策略,土地储备已降至低位,聚焦少数活跃城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