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跨境流通
icon
搜索文档
大湾区医疗跨境数据空间筑牢南沙数据产业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9:43
(原标题:大湾区医疗跨境数据空间筑牢南沙数据产业生态) 为助力三地医学科研协同发展,该数据空间联合粤港澳高校和北京的科研机构共建跨境AI模型微调平 台,传输、融合肝病等多源异构专科数据,大幅降低科研成本,提升科研协同效率与成果转化。 基于相关落地探索与实践,由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联合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IEEE标准 协会还共同启动了IEEE P1988跨境数据空间国际标准的构建,聚焦数据在跨组织、跨地域之间的安全流 通和可信交互,打造高效、安全、可扩展的数据流通和共享环境,确保数据在不同领域和地区之间的可 信共享,构建全球数据合作新秩序。这意味着该数据空间未来或将为全球数据跨境流通提供可借鉴的实 践参考。 大湾区构建数据跨境全面流通制度体系 创新中心在数据跨境领域开展成功实践探索,离不开广州南沙联通港澳的区位优势与数据产业基础。在 南沙,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创新平台、数据保护与数据跨境服务平台等已落地运行,同时推 进各类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建设。这些围绕数据流通的实践探索,已共同成为大湾区数据规则衔接的创新 典范。 南方财经记者卓皙雯 广州报道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跨境诊疗信息割裂,医学科研协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六周年: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7:18
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 [2]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 [2][6]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 [2] - 前沿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总产值年均增长38.3% [6] - 2025年上半年航空航天产值同比增长52.9% [6] 产业发展与投资 - 2025年8月19日集中签约6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涵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 [5] - 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项目、中国重燃重型燃气轮机项目、脑机接口验证平台项目、水下机器人项目、鲁汶仪器集成电路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具体项目落地 [5] - 民用航空产业引进大飞机配套企业60余家 [6]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作为航天产业生态链主企业,带动卫星制造、零部件生产、应用服务等领域企业集聚 [6] 制度创新与开放 - 累计形成16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9项为全国首创案例 [5] - 77条试点措施被复制推广至全国或其他自贸区 [2] - 通过操作指引+负面清单模式建立字段级一般数据清单,促进数据跨境流动 [2] 数据跨境与数字业务 - 2025年上半年20多家企业开展来数加工业务 [5] - 建设国际数据加工枢纽,重点发展来数加工、数字文化出海、数字化服务能力出海 [2] - 数据跨境流通试点支撑海外原始数据清洗、标注、分析处理,生成数据产品和服务 [2] 创新生态与产业链 - 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实现技术协同与资源共享 [5] - 精准布局上下游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生态圈 [5] -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自我进化机制 [5]
研判2025!中国数据跨境流通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及市场现状分析:数据跨境流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需求日益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6 09:30
数据跨境流动定义与分类 - 数据跨境流动指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等数据,包括两种情形:数据跨境传输转移行为及数据被境外主体访问处理[1][2] - 按流动方向分为数据出境(境内向境外传输需符合安全评估)和数据入境(境外流入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审查)[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2年全球跨境数据流动规模达99.7万GBPS,近三年平均增速超30%,2024年规模超180万GBPS[1][19] - 全球数据产量从2018年39.9ZB增至2023年超100ZB,2024年达近160ZB[4] - 中国2024年数据生产量41.06ZB(同比+25%),存储总量2.09ZB(同比+20.81%),结构化数据增速显著高于非结构化数据[8] 政策法规框架 - 中国通过《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本地存储,出境评估"原则[14] - 国家网信办2022年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2023年发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2024年推出《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优化制度[1][14][16] - 欧盟侧重个人数据保护,美国倾向经济自由,俄罗斯实行严格管控,体现全球立法差异[12] 市场交易与商业化 - 2024年中国数据交易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30%),24家机构联合推动互认互通[10] - 北京、上海等地数据交易机构上架产品1.6万多个,交易总额同比增80%[10] 技术特征与结构 - 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超90%,但结构化数据增速更快,元数据驱动分析及AI决策[6][8] - 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数据增速领先[8]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生意宝、万达信息、小商品城、奥飞数据、首都在线等12家[2] - 非上市相关企业涵盖奥飞数据科技、首都在线科技、海康威视、萤石网络等20家[2] 国际贸易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2.13万亿元(同比+5.3%),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