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战略

搜索文档
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领域输送人才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48
"信息支援部队是科技强军的重要力量,我将以归零心态学习成长,努力成为懂技术、会指挥的复合型 人才,为提升部队新质战斗力贡献全部才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大数据专业硕士毕业生王楚凡放 弃了互联网大厂和央企总部的入职机会,毅然投身国防,奔赴军营参与大数据建设。 近年来,北京大学前往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科技前沿相关行业领域的毕 业生持续增加。据统计,近5年,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工程学部毕业生中,72.7%的硕 士、博士进入各类企业就业,其中57.7%的毕业生投身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能源等领域,直接 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锋力量,北京大学一直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领域人才供给中彰显担 当。学校主动对接、引导毕业生前往国家战略重点发展区域、新兴产业聚集区域干事创业。据去年就业 数据反馈,北京大学毕业生前往长三角地区就业占比达20.3%、珠三角地区占比达16.5%。 近年来,北京大学通过组织区域组团招聘会、行业组团招聘会、"职行中国"北大学子就业行等活动,拓 展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就业资源。同时,积极配合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东北 ...
更好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台盟中央开展二〇二五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人民日报· 2025-07-16 05:54
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 - 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预计2026年底通航 将大幅缩短西南地区货物出海距离并降低物流成本 [2] - 广西加快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形成通道建设补短板、优服务、扩开放的政策体系 [2] - 上海围绕大飞机、人形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策划项目 加快项目进度 [3] - 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生产线自动化系统高效运转 技术人员专注推进关键工序 [2]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 - 上海出台方案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新增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2024年广西使用补贴资金51亿元直接拉动销售325亿元 [4] - 南南铝完成多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设备投资强度提升带动上下游订单增长 [6] - 广西2024年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节能降碳、工业智能化转型等领域设备更新 [7] - 上海推出工业设备更新专项行动 新增支持方向并降低申报门槛 2024年市区两级支持项目超500个 [7] 政策实施成效与建议 - 美团平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使原价7000元电脑到手价低于6000元 [4] - 建议完善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机制 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3] - 建议更大力度促消费 综合运用财税信贷等手段实施消费提振行动 [7] - 建议培育符合消费新需求的新业态 构建文旅融合新消费场景 [8]
再保险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证券日报· 2025-06-23 01:27
再保险市场现状 - 2023年中国再保险保费2595亿元,直保保费5.7万亿元,渗透度4.6% [1] - 全球再保险保费9000亿美元,直保保费7.2万亿美元,渗透度12.5% [1] - 中国直保规模全球第二,再保险规模全球第七,渗透度低于国际水平 [1] 再保险功能与重要性 - 再保险通过风险分摊机制帮助直保公司承保大额风险 [1] -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在航天、核能、卫星发射等领域已发挥作用 [2] - 中国核共体承保能力全球第一,覆盖超万亿元涉核资产 [2] 行业发展机遇 国家战略领域 - 需提升对航天、国产大飞机、一带一路项目的风险保障能力 [2] - 政策红利将催生新型复杂再保险需求,需加强产品创新与全球风险分散 [2] 科技创新领域 - 可缓解AI、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失败、供应链中断等风险 [3] - 通过风险共担降低创新成本,提升直保公司对"卡脖子"技术的保障能力 [3] 巨灾风险管理 - 2023年中国自然灾害损失4011亿元,保险补偿比例仅10%,远低于全球44%水平 [4] - 再保险可汇聚国际承保能力,优化巨灾定价模型并推动产品创新 [4] - 机制可将巨灾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促进灾后经济复苏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与数据基础设施 [5] - 提高渗透率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巨灾保障 [5]
国投基金如何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落子”?——专访国投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柴艳丽
上海证券报· 2025-06-09 02:07
国投集团基金业务战略布局 - 公司始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基金业务的初心使命,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努力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在支持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贡献力量 [1] - 公司特色基金业务伴随国家战略需求成长壮大,形成以管理国家级基金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特色业务,所属6家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基金48只,认缴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中国家级基金10只,管理规模超过1600亿元,国家级基金实现中央财政放大倍数近6倍 [2] - 公司管理的基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展开,从2014年受托管理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到2016年受托管理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再到参与科技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 [3] 基金投资策略与成效 - 公司基金业务典型特征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截至2023年,投资A轮及之前进入的项目比例超过三分之一,B轮及之前进入的项目比例约占56%,优于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3] - 2016年公司领投寒武纪A轮和B轮,先后共投资9.03亿元,成为其最大机构投资人,基于对人工智能芯片符合世界科技趋势和国家战略方向的判断 [3] 新时期发展战略 - 公司基金业务将坚持"三个坚持"发展策略:坚持围绕国之所需增强服务国家战略使命担当,未来将更紧密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关键技术突破、传统产业升级、产业链补链强链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4][5] - 坚持专业化基金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符合基金行业规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用人机制、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围绕已投资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研、投、管体系 [6][7] - 坚持"基金投资+直接投资"产业培育模式,聚焦国资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产业链投资联合体,培育产业链投资生态,助力国资央企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8]
这支基金“国家队”收获296个IPO
投中网· 2025-06-03 14:36
国投系基金发展历程 - 国投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国家战略在投资领域实施的重要使命[4] - 2009年设立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成为较早探索以市场化模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央企[4] - 2014年受托管理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开展产业扶贫[5] - 2016年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制造强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5] - 目前旗下在管基金超50只,管理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300亿元[2] 基金投资成果 - 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2]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 -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4000亿元,带动就业约800万人次,为地方政府贡献税收2000亿元[5] - 国投创合子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通过"母基金+直投"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13] 重点投资领域 - 集成电路领域:278亿元重仓全产业链,投资336个项目包括拓荆科技、中微公司、寒武纪等[8] -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98亿元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00家领军企业[9] - 生物医药领域:263亿元投资信达生物、迪哲医药等214个项目[10] - 生物制造领域:投资企业25家,总金额超过40亿元[10] 投资策略与方法 - 形成"四创"协同共进局面: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合、国投创业各司其职[6] - 坚持产业链投资思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环节开展投资[11] - 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放大国家基金投资效能[13] - 将超过2/3的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形成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13] 典型案例 - 寒武纪:领投A轮和B轮超9亿元,成为最大机构投资人,助力其成为"AI芯片第一股"[8] - 比亚迪:2016年逆势领投15亿元,8年后以427万辆新能源车的年销量登顶全球市场[9] - 宁德时代:2016年领投早期轮融资,见证其成长为新能源电池领域龙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