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神话·悟空
icon
搜索文档
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成都寻找下一个“哪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2 13:40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成都市委全会重点部署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期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1] - 成都提出"文化为魂、商业筑基、旅游引流、体育聚势"的融合路径 构建圈链融合闭环以发挥业态协同乘数效应 [4] - 通过"文旅+百业"模式推动提质增效 如文博文创商业借势潮玩经济崛起 成都博物馆文创收入从2022年939万元猛增至2023年5147万元 [4] 文旅IP与品牌建设 - 大熊猫和哪吒是成都核心文旅IP 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超300万人次 居中西部航空口岸首位 [3] - 提出"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品牌矩阵化战略 包括活化哪吒、王者荣耀、花花等IP 打造无人机足球赛等科创新亮点 [5] - 推出"跟着演展赛剧来旅行"活动 今年已举办55场大型演唱会 跨城观演比例超60% 凭演唱会门票可享景点优惠 [4] 市场主体培育 - 成都汇聚规上文化企业1149家、旅游企业906家、音乐企业4000余家 2023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亿元 占GDP比重首破11% [7] - 构建头部引领、腰部支撑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重点发展文化传承、数字文创等方向 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推动产业园区发展 [7] - 企业探索跨产业合作模式 如音乐园区提出结合电竞演艺与度假产品 体育企业尝试"白天赛事+夜间音乐节"融合产品 [9] 产业发展目标 - 目标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万亿元 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规模分别达2000亿、4700亿、1800亿元 [8] - 需补强演艺经纪、在线旅游等企业 与先发城市相比文创企业数量仍有增长空间 [7]
王浩调研教育强省建设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6-26 11:18
教育强省建设 - 强调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坚持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一体推进 更好发挥教育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1] - 西湖大学肩负探路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命 要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为主线 集中优势资源抢占制高点 推出更多引领性创新成果 [1] - 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是推进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 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建成优质工程、民心工程、廉政工程 [2] 高校发展 - 西湖大学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融入创新浙江建设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 [1] - 中国美术学院要深化落实"一校一策" 提升人才培养和研究创作水平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 [3] - 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 形成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标志性成果 [4] 人才培养 -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4] - 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机制 形成"一校一策"年度评估机制 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4] - 中国美术学院师生要坚定文化自信 创作更多精品力作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3] 基础设施建设 - 滨江高教园区后勤生活区是重点建设项目 服务于3.2万名学生 [2] - 要严格项目招投标和质量监管 统筹建设、运营、管理和安全 [2]
江小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要注重市场与政府同向发力
和讯· 2025-06-25 18:17
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出回升向好势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现良好,出口也较为出色 [2]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全面部署,涵盖投资、消费、出口等层面,政策部署"多管齐下"、"能用尽用",体系均衡且全面 [2] - 房地产市场政策开放度提升,城市政府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获更大自主权,新型城镇化政策推进市民化,释放消费潜力 [2] 政策导向深化 - 最新政策要求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明确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必须确保合理的经济增速 [3] - 需求侧管理从疫情后初期优先恢复消费,发展为近两年强调"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与"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并重,今年要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3] - 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从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等转变为2025年的"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增长"并重 [3] 国有企业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指引",国有资本将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同时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4] -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 [5]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经济面临公平竞争问题,国家投资重大项目对民营经济开放不足,民营企业还面临拖欠账款、不合理执法等问题 [5] - 企业间"内卷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企业压低价格在生存边缘相互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投资意愿降低 [6]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与发达国家逐渐步入水平分工阶段,在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展开直接竞争,如华为与苹果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 [7] - 中美经贸关系在经贸领域存在较大的谈判空间,中国对美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贸易多元化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8] - 全球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22年达到历史新高61.24%,跨国公司全球分工指数以及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的海外比重快速回升 [9] 跨国公司经营 - 部分跨国公司因无法与中国本土企业竞争而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10] - 中国的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朝着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不断努力 [10] - 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信心源于强大的创新能力、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本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10]
潮玩疯狂,但游戏公司做不了“泡泡玛特”
36氪· 2025-06-25 08:17
潮玩市场新纪录与品牌表现 - 北京拍卖行以108万元人民币售出真人大小的LABUBU玩偶,创下藏品玩偶价格新纪录 [1] - 网络二手平台上LABUBU玩偶价格飙升,部分原价几百元的产品转手升至万元以上 [1] - 叠纸科技旗下DearNikki旗舰店新品盲盒单日销量突破4万,单日成交额达316万元 [1] - 天猫618潮玩成交榜中,叠纸心意旗舰店超越泡泡玛特位居榜首 [2] 游戏公司进军衍生品市场的策略 - 2019-2023年头部移动游戏中超半数推出衍生品,46.7%的企业布局衍生品以增加创收 [3] - 游戏公司从IP授权转向投资入股、自主开发,如叠纸科技2017年入驻天猫发售自有衍生品 [3] - 泡泡玛特×王者荣耀系列盲盒连续5天蝉联热销榜第一 [3] - 米哈游和吉比特投资潮玩平台Suplay,创梦天地投资元气玛特,切入潮玩赛道 [4] - 游戏科学与名创优品合作推出《黑神话·悟空》衍生品,100%自主研发 [6] - 米哈游投资萌购、艾漫等公司,轻周边产品基本无第三方参与 [6] 女性向游戏在衍生品市场的优势 - 米哈游旗舰店双11首小时成交额同比翻倍,成为首个破亿的潮玩品牌旗舰店 [7] - 天猫双11潮玩销售榜中,女性向游戏如《明日方舟》《代号鸢》等表现突出 [8] - 购买游戏周边的人群中女性占比超六成,30岁以下年轻人占66% [10] - 叠纸科技《恋与深空》周边曾创3小时销量9659万元的纪录,双11首日成交超2亿 [10] 男性玩家与衍生品市场的矛盾 - 《黑神话·悟空》衍生品全线售罄,但高价、低品控引发争议 [12] - 男性玩家更倾向于游戏内消费(如装备、皮肤),对周边高溢价接受度低 [12] - 男性向爆款游戏较少,难以刺激衍生品消费 [12] IP衍生品市场的新逻辑 - 泡泡玛特2024年13个IP收入破1亿元,4大头部IP营收超10亿元,贡献70%总营收 [13] - LABUBU爆火证明原创IP实力,冲击传统IP依赖内容的路径 [13] - 轻内容IP(如LABUBU、玲娜贝儿)通过用户共创快速走红,与传统内容型IP形成对比 [15] - 游戏行业衍生品产业尚未成熟,需借鉴潮玩赛道发展经验 [16]
文化产品“出海”又“出圈”
中国证券报· 2025-06-23 04:53
文化产品出海趋势 - 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提升,如LABUBU、剧集《狂飙》《繁花》《偷偷藏不住》、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2》等受海外热捧 [1] - 商务部等四部门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重点项目目录》,涵盖400多家企业和120余个项目 [1] - 文化出海从"老三样"(包饺子、打太极、学汉语)转向"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 [1] 数字文化贸易优势 - 数字文化产品具备低成本扩散、强互动、可持续开发优势,边际成本低、复制性强、内容可更新 [2] - 强调用户参与、角色代入和社群共创,易引发二创衍生,转化为动态运营IP体系 [2] - 国内外数字平台合作深化,如优酷与奈飞版权合作,《白夜追凶》为首部海外大范围播出的国产网络剧集 [2] 文化产品多元化与本地化 - 出海产品形式多元,包括现实题材剧集《我的阿勒泰》《新生》、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墨雨云间》、科幻剧《三体》、悬疑剧《边水往事》 [2] - 海外走红IP涵盖传统文化形象(哪吒、孙悟空)和潮流形象(LABUBU、Molly) [2] - 本地化分三阶段:翻译输出、构建本地化叙事、形成IP衍生和本地社群,如LABUBU设计触发青年群体情绪投射 [3] 技术与营销创新 - 译维翻译公司组建文言文和二次元文化译者团队,建立15万条术语的游戏术语库,助力20余款国产游戏出海 [4] - 蓝色光标出海业务收入从2015年零增长至2024年超480亿元,推出AI海外程序化平台和云原生增长引擎,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蓝色光标推出"华夏漫游沉浸式探索解决方案",利用AI、虚拟现实技术推广文化遗产 [4] 政策与产业集群支持 - 苏州工业园区6家入选企业中有5家为游戏企业,园区通过奖励原创产品出口、补贴境外参展推动文化企业出海 [5] - 浙江出台《关于支持游戏出海的若干措施》,鼓励游戏企业与AR/VR智能终端厂商合作 [5] - 天津国家动漫园建设元宇宙创新实践中心,提供虚拟数字展厅、XR虚拟拍摄棚等技术支撑 [5] 行业挑战与建议 - 核心短板为优质内容供给不足,部分产品同质化,版权保护、支付体系、政策支持需系统性加强 [5] - 需完善科技和产业链布局,探索文化产品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支持企业完善海外发行网络 [6] - 鼓励创作者走出去学习海外经验,培育复合型人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6]
首席访谈|人人都能传播的时代,处理信息的能力才更重要——专访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辜晓进
搜狐财经· 2025-06-20 01:54
AI大模型与智媒融合 - AI大模型发展推动智媒融合方式不断创新 内容、技术、效果、人才等多个维度发生剧变 [1] 国际传播与中国故事 - 国际传播需采用外国受众接受的方式 核心在于去功利化、换位意识、平民视角 [4] - 《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 成功关键在于挖掘传统文化经典形象的故事与内涵 [4] - 李子柒以平民视角呈现普通人生活状态 增强受众共鸣 [5] - 成都利用"大熊猫""川菜"等城市IP及国际性大型活动提升国际传播效果 [5] 流量与专业平衡 - 流量与专业需平衡 新闻性与网感并非矛盾概念 需精准把握受众需求 [6][7] - 平台应瞄准目标用户而非所有用户 形成可持续盈利模式 可先用流量内容吸引用户再引入优质资讯 [8] 信息过剩与编辑角色 - 信息过剩问题与信息载体变化密切相关 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运转基础逻辑 [9] - 未来是传播的世界也是编辑的天下 广义编辑包括各行业信息处理人员 需提升专业能力筛选优质信息 [9][10] - 个人需构建完备认知体系 提升信息筛选能力 [10]
又一个消费赛道热起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6-17 19:38
行业趋势 - 网络游戏行业热度回升,Wind数据显示4月以来网络游戏指数上涨近2000点,涨幅超30% [2] - 多家游戏公司股价大幅上涨,游族网络涨超60%,完美世界涨超50%,吉比特涨超40% [2] - 全球游戏市场规模达12163.35亿元,同比增长3.31%,国内收入4550.6亿元创历史新高 [14] - 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出海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 [14] 政策与监管环境 - 教育部新增"游戏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标志社会舆论风向转变 [6][8] - 深圳宝安区推出扶持政策,优秀游戏企业最高可获1000万元奖励 [9] - 游戏版号申请高效通道开放,对比2018年停发导致行业增速从23%降至5.2% [10][11] - 2021年超2万家公司注销,当前监管环境趋于宽松 [11][13] 市场结构与竞争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2024年近20家二线上市游戏公司亏损 [18] - 小游戏成为新增长引擎,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198亿元,占比从1%升至10% [21] - 微信小游戏获政策支持,用户量大的项目可获官方奖励 [21] - 传统大厂面临挑战,海外销售额下滑显示抗衰退能力减弱 [23] 技术与硬件发展 - Switch 2首发四天销量破350万台,性能提升驱动换机需求 [24][25] - 78.51%用户因手机配置落后换机,31.29%直接为游戏性能升级设备 [27] - 全球PC游戏营收增速达4%,Steam同时在线玩家突破4000万 [29] - 硬件厂商与游戏公司合作加深,如英伟达与《黑神话:悟空》联动促销 [30][32] IP运营与衍生经济 - 游戏IP在维基百科最赚钱IP榜单中占46席,《原神》年收入破50亿美元 [36][38] - 二次元周边产业预计2026年超1600亿元,商品授权占比1300亿元 [41] - 腾讯、米哈游等公司通过IP授权盈利,Z世代泛二次元用户占比达95% [38][39] 短期市场动态 - 暑期档将推出超30款新游,吉比特等公司新品表现超预期 [43][44] - 行业修复趋势显著,投资者可关注新品推出进展 [45] - 乙女游戏、二次元游戏及派对游戏因贴近"悦己消费"具发展潜力 [45]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18日开幕,哪吒和黑神话·悟空也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6-12 16:20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概况 - 第三十一届BIBF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1] - 参展国家和地区达80个 展商数量超过1700家 [1] 新增展区与特色内容 - 网络出版馆为2023年新增展区 聚焦网络文学 网络游戏等新兴出版领域 展示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成果 [1] - 网络文学专题展区通过图书作品 短片视频 文创周边等形式展示网络文学魅力 [1] -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IP展区集中展示黑神话·悟空 哪吒 封神榜 敦煌等传统文化IP [1] - 精品出版物展区展示中外经典著作互译计划成果 新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书"和"世界文化遗产图书"专题展区 [2] 特色展区详情 - BIBF绘本展汇集故宫立体书 泡泡玛特"我们都是星星人" 姆明80周年等八大国际IP 首次设置销售区 [2] - BIBF艺术书展面积达1200平方米 以"透视之维"为主题 展示各类艺术出版物 将举办徐冰等艺术家活动 [4] - BIBF插画展展示272组国际插画大赛获奖作品 举办插画之夜 插画师分享会等活动 [4] - 美食书展汇聚40多个国家精品美食图书 展示8国特色美食文化产品 [7] - 世界礼物市集面积约300平方米 汇集10余个国家20家外国驻华使馆及企业展台 [8] 主宾国马来西亚参展内容 - 马来西亚将展示儿童文学 青少年文学 伊斯兰文化 图像小说 当代小说等代表性书籍 [10] -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 展厅还将展出菲律宾 越南 柬埔寨等东盟成员国出版物 [10]
在文明对话中读懂河南
河南日报· 2025-06-11 07:54
文明对话国际日设立背景 - 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等83个国家提出的决议 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旨在提升对文明多样性价值的认识 促进对话与全球团结 [1] - 该节日推动建设更加和谐 相互联结的世界 强调文明滋养对历史发展 社会繁盛和人类进步的关键作用 [1] 文明交流活动案例 - "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演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河南演出团队带来"中国节日"系列经典作品 联合十几个国家的120位演职人员共同参演 [1] - 演出融合传统杂技与西洋乐器 咏春拳与街舞等元素 通过中西合璧展现世界文明多样性 [1] - 洛阳龙门石窟的崖壁文明瑰宝 融合河西文化 鲜卑文化 中原文化及西方装饰纹样 体现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记 [2] 跨文明产业与文化成果 -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空陆数海"丝绸之路 中欧班列及蜜雪冰城全球化扩张 显示文明交流在产业领域的开花结果 [2] - 河南方言"中"体现文化海纳百川与和合包容的精神追求 反映地域文明融合的深度 [2] 互联网时代的跨文化传播 - ChinaTravel火爆 《黑神话·悟空》全球圈粉 美国网红"甲亢哥"中国行等现象 显示互联网降低交流成本 打破刻板印象 [3] - 各国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 游戏分享生活 为文明对话注入新活力 预示未来跨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 [3] 文明对话的未来意义 - 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是推动理解与合作的开端 旨在用对话消解偏见 替代对立 [3] - 河南通过传统与新潮 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向世界展示文明对话带来的气质与形象之变 [2]
构建全链路、全场景、全球化的出版融合新格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09:56
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 塑造出版融合发展新动能 - 融合发展是出版界的共同命题,传统出版需深度融合数字化研发头部企业如DeepSeek,浙江出版集团已布局线上营销渠道,孵化粉丝超400万账号和年营收超5000万营销号,与外部大V合作书籍《国之脊梁》年销超250万册 [2][3] - 出版融合需立足自身优势(知识传播与服务)、尊重市场规律(产业化可持续)、采用"小切口大文章"策略,避免项目成为半落子工程 [3] - 融合探索核心思路为整合资源满足用户需求,构建适配自身的数字底座与创新体系,以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不追求高精尖技术 [4] - 出版一体化发展需以用户为中心、场景为引擎、生态为支撑,打破单一形态实现螺旋式产业循环,需技术驱动、平台支撑、生态整合形成自主可控创新链条 [4] 创新打造融合精品项目 持续优化出版供给体系 - 化学工业出版社走"专精特深"路径,转型为新技术驱动知识服务机构,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内容即资源、价值与服务) [6] - 教育类出版需守正创新,深耕内容质量同时以科技赋能构建智能教育生态,数字教材应与纸质教材同部署同规划,需顶层设计推动数字素养培养 [6][7] - 出版深度融合核心在于将内容转化为高价值数据资产,数据驱动生产服务,推动智能化内容生态系统,编辑思维在模态信息转换中仍关键 [7][8] - 通用AI将引领信息表达革命,出版业需立足"智能化+IP生态+全球化"三位一体战略,打通线上线下推动跨界联动 [8] 大力培养融合发展优秀人才 推动培育出版业新质生产力 - 行业需在实战中培养复合型人才(如工具书数字化案例),通过用户需求倒逼内容生产,采用学科驱动与用户需求双轮驱动模式 [9][10] - AI时代需定义问题的创造力人才和指挥AI单兵的指挥官,未来电子设备AI化要求出版社关注用户体验与新载体合作 [11] - 人才培养需构建跨学科体系(技术+内容),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双导师制+项目制),重点培养"技术+内容+运营"复合能力 [12] - 未来出版业需六边形战士型综合素质人才、领域专家及精通出版专业者,高校需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出版与核心发展要素融合教学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