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兴市场布局
icon
搜索文档
德业股份(605117):盈利能力稳定 工商储出货亮眼
新浪财经· 2025-08-30 08:53
财务业绩 - 25Q2收入29.69亿元 同比增长3.7% 环比增长15.7% [1] - 25Q2归母净利润8.17亿元 同比增长1.7% 环比增长15.7% [1] - 25Q2扣非净利润8.49亿元 同比增长15.1% 环比增长38.6% [1] - 归母净利润低于预期10.61亿元 主要因欧洲主动去库存减缓户储出货 [1] 逆变器业务表现 - 25H1逆变器收入26.4亿元 同比增长13.9% [1] - 25H1逆变器毛利率47.83% 同比提升0.82个百分点 [1] - 储能逆变器毛利率约51% 组串式约31% 微逆约30% [1] - 25H1逆变器总出货76.38万台 其中储能逆变器31.56万台(户储27.27万台+工商储4.29万台) [1] - 工商储出货同比增速高达213% 主要受益欧洲市场放量 [1] - 组串式逆变器出货30.88万台 微逆出货13.94万台 [1] 市场区域分布 - 亚洲市场占比58% 欧洲20% 非洲12% 南美洲4% 北美5% [1] - 欧洲户储去库存完成 工商储开始放量 东欧政策补贴延续性好 [2] - 400V低压系统适合印尼多岛屿环境 已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2] - 澳大利亚偏好低压解决方案 7月补贴落地后出货快速增长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上半年推出100kW-2.5MW商用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2] - 模块化设计使成本降低30% 产品竞争力优异 [2] - 已成立研发团队布局SST固态变压器 [2] - 规划未来一年半发布新品并实现量产 [2] 员工激励计划 - 8月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不超过800人认购0.21%股本 [3] - 认购价格30.19元/股 股份支付费用25年0.15亿元 26年0.45亿元 [3] - 考核目标为25年扣非净利润31亿元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修25-27年归母净利润至35.73/44.36/52.87亿元(前值39.70/50.29/59.88亿元) [4] - 下调幅度分别为10%/12%/12% [4] - 给予25年PE 21倍估值 目标价82.95元(前值92.24元) [4]
高关税冲击下亚洲至美航线运价下跌 企业加速布局新兴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0:55
运价暴跌表现 - 亚洲至美国西海岸平均即期运价自6月1日至8月1日暴跌58% [1] - 亚洲至美国东海岸运价同期下滑46% [1] - 美西基本港航线价格从6月初6100美元/FEU降至2000美元/FEU [1] - 美东航线运价从7100美元/FEU降至3000美元/FEU [1] 运价下跌原因 - 全球航运运力严重供大于求 [1] - 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导致贸易路线重新洗牌 [1] - 新船交付量激增造成运力过剩 [3] - 船公司系统性误判供需 激进投放运力 [3] - Gemini联盟新增TP9航线 TS Line等小型船司重返美西航线 [3] - OCEAN联盟与MSC使用19000TEU超大型船只运行美西航线 [3] 行业影响与应对措施 - 船只租金收入同比下跌10%-20% [2] - 船公司通过取消航班(空白航班)维持运价 [1] - 红海危机绕行好望角吸收约10%集装箱船供应量 [5] - 船公司减少北美航线份额至20%(原高峰期35%) [7] - 企业通过长期合约平抑运价波动 建立库存缓冲不确定性 [6] 运力供给数据 - 全球集装箱船舶运力达3279.3万TEU 环比折年率7.3% [5] - 未下水新船订单量930万TEU 占现有运力28.4% [5] - 新订单将在未来1-4年陆续下水 [5] 区域市场分化 - 欧线和南美航线7月初出现拐点 [6] - 澳新航线在低位反弹 [6] - 南美/西非/东南亚航线运价显著高于2023年绕行前水平 [6] - 远东-南非集装箱贸易量增速达20.4% [6] - 远东-南美增速16.1% 远东-中东/印度次大陆增速15.0% [6] 新兴市场布局 - 货代公司增加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业务 [7] - 南美/东盟出货量呈现增长 [7] - 船公司重点布局东南亚/拉美/澳大利亚等中国产业重点区域 [7]
上半年经营承压 电科芯片布局新兴市场寻求破局之道
证券日报网· 2025-07-14 20:53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50万元至900万元,同比减少76.55%至80.46% [1] 业绩下滑原因 - 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300万元 [2] - 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500万元,主要因安全电子行业终端整机客户回款延迟 [2] - 消费电子产品销售收入持续下滑 [2] - 安全电子市场订单增加但尚未完全实现交付验收,暂未形成业绩支撑 [2] 业务转型与现状 - 公司经历两次资产重组,从摩托车转型至锂电池,再转型至半导体业务 [2] - 主营业务为硅基模拟半导体芯片及其应用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测试、销售 [2] - 累计开发核心芯片、模块、组件等上千种产品,覆盖信号链、功率链、驱控链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领域 [2] - 北斗短报文SoC芯片成功搭载手机终端并实现全球首发,与行业头部客户在蜂窝通信、卫星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合作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1年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8.57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2.1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0.82%,同比增加7.28个百分点 [4]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61项(发明专利87项),集成电路布图登记98项,软件著作权15项 [4] - 车规级达林顿驱动芯片累计出货超百万只,车规级低边电子开关取得AEC-Q100认证并量产交付 [4] - 在工业控制、机器人、无人机市场完成核心单元驱动解决方案调研 [4] 新兴市场布局 - 聚焦卫星通信与导航、安全电子、工业控制、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5] - 优化业务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完善产品链路及谱系,进入集成电路主航道 [5] - 开发更多拳头产品,提升产业链话语权,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5] 应对措施 - 提前布局新业务、新市场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3] -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3] - 采取催收应收款项、优化收付款流程等措施确保财务稳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