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25年来首次降价 星巴克打响中国市场保卫战
搜狐财经· 2025-06-19 12:06
独立 稀缺 穿透 很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茶饮江湖,降价又起,这一次是向以高端著称的星巴克。 6月10日起,星巴克中国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数十款非咖啡饮品实施全面调价,降价幅度2-6元。以大杯产品为例:冰摇红莓黑加仑从31元 降至26元,白桃星冰乐从41元降至35元,红茶拿铁从35元降至29元,多款产品从30-40元价格带降至20元区间。 入华25年,这是星巴克首次官方主导的全线价格调整,各种解读纷至沓来。毕竟,近年来瑞幸、库迪、蜜雪等本土品牌纷纷崛起,挤压了星巴克的市场空 间。 正如星巴克中国首席增长官杨振所言,此次调价旨在"满足顾客在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话虽如此,有网友吐槽降价后的产品依然不算便宜,能吸引多少新用户要打个问号。同时,一直高端范儿示人,此番调价是否标志市场战略转变、会是一 个放下身段的开始么?背后有何深意与急迫?又会给自身及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作者:俊逸 编辑:乔治 风品:李莉 1 降价"双轨"竞争 用组合拳扳回市场 LAOCAI 降价集中在非咖饮品,有着深刻的市场考量。随着国内消费人群的迭代,需求日益多元化,中国现制饮品市场正呈现咖 ...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或将被出售
36氪· 2025-06-13 07:33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潜在出售 - 通用磨坊正与顾问就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潜在出售进行早期谈判 初步估值达数亿美元 相关流程可能于2025年启动 但最终可能放弃出售 [1] - 公司以"不予置评"回应传闻 该传闻与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独立上市形成行业战略对比 反映外资品牌在华战略收缩趋势 [2] 通用磨坊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48亿美元(约3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 净利润6 26亿美元(约45 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 未达投资者预期 [2] - 中国所在国际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 主因系中国与巴西市场收入下滑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客流量连续多季度两位数下降 [2][3] - 线下门店固定成本高企 利润率承压 零售渠道扩张难以弥补体验店收入缺口 公司CEO指出经济环境与消费者缩减开支是主因 [3] 中国市场挑战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秋期间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销售额同比骤降约90% 同期盒马 叮咚买菜等自有品牌表现亮眼 [5] - 本土品牌如钟薛高 茅台冰淇淋通过文化联名 国潮营销及10-50元价格带布局抢占份额 国际品牌如雀巢 DQ以性价比吸引中产群体 [5] - 消费观念转向"质价比" 哈根达斯58元单客消费与蜜雪冰城10元以下产品形成两极分化 高端市场增长乏力 [5][8] 品牌历史与战略调整 - 哈根达斯1996年进入中国 以"极品餐饮冰淇淋"定位 单球售价25元(当时人均月收入约500元) 通过阶层营销与场景化体验塑造高端形象 [9] - 2005年后加速本土化创新 推出冰淇淋月饼 中式口味 拓展商超零售与酒店渠道 但当前面临"质价比"趋势与本土品牌冲击 [9] - 若出售完成 新投资者或借鉴麦当劳中国"中信模式" 引入本土资本优化决策 开发茶味 白酒风味等产品 渗透下沉市场 [11] 行业趋势与潜在影响 - 星巴克 迪卡侬等外资品牌在华策略性收缩成趋势 私募基金(如KKR 方源资本)及本土消费巨头(如华润 复星)或参与整合 [11] - 品牌易主可能短期影响供应链与就业 但通用磨坊在华4个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可缓冲调整 零售渠道扩张或抵消终端收缩 [12] - 行业将加速洗牌 哈根达斯需在维持高端调性同时下沉市场 优化性价比 强化可持续发展 以应对"质价比时代"挑战 [12]
Tims中国盈利能力大幅修复,加拿大国民咖啡又能打了?
观察者网· 2025-05-20 11:1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0.8%至13.91亿元,净利润亏损同比减少53.15%至-4.09亿元,盈利能力有所修复但亏损规模仍显著 [1][3] - 公司总资产15.64亿元,总负债23.97亿元,资不抵债状况明显 [3] - 2024年7月获得创始股东笛卡尔资本与RBI集团共计6500万美元融资,包括5000万美元可转换债券和1500万美元Popeyes业务出售款项 [3][5] 市场定位与竞争环境 - 中国咖啡产业规模以17.14%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654亿元,但公司面临星巴克(市值900亿美元以上)、瑞幸、库迪等万店级别对手的挤压 [1][6] - 产品定位夹在星巴克高端与瑞幸高性价比之间,下沉市场拓展受限于品牌影响力和低价策略对利润的侵蚀 [8][9] - "咖啡+暖食"差异化策略面临星巴克、麦当劳等巨头的模仿竞争,暖食订单占比超50%但毛利率低于咖啡,拖累整体利润 [10] 门店扩张与运营策略 - 2024年关闭部分一二线城市高成本直营店,调整后EBITDA首次转正,但加盟店占比提升至446家(总门店1022家) [6][7] - 推出县域加盟计划并压缩单店面积,但千店目标延迟一年达成,且规模扩张与单店盈利矛盾突出 [6][8] - 通过涨价(贝果类1-2元)和9.9元套餐组合平衡利润,但引发消费者对性价比标签的质疑 [9][10] 资本市场反应与母公司关系 - 股价长期横盘2-3美元,市值从巅峰14亿美元缩水至不足1亿美元,市场对其增长故事信心流失 [1][11] - RBI集团表态将深度参与运营决策,但持续输血意愿存疑,2025年若同店销售无改善可能触发股权重组 [11] - 进入中国以来累计获腾讯、红杉等融资超1.945亿美元,但长期依赖外部注资维持运营 [5][12] 行业趋势与公司挑战 - 外资品牌本土化难度加大,暖食模式壁垒低且易被复制,需重新平衡规模与盈利、创新与成本的关系 [12] - 咖啡赛道内卷化加剧,公司既无法对标星巴克品牌溢价,又难以在下沉市场与瑞幸、库迪比拼规模效应 [1][6][8]
Temu美国站大调整:全托管商品遭下架,中国卖家出路在哪?
搜狐财经· 2025-05-07 18:12
Temu美国站政策调整 - 公司宣布全面停止向美国出口中国直发商品,全托管链接大规模下架,美国市场销售转由本土卖家承接 [1] - 截至4月30日,Temu美国站全托管商品几乎全部处于"缺货"状态,仅保留本地仓发货的半托管链接 [1] - 调整与美国海关T86政策直接相关,2025年5月起中国输美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取消,所有商品需全额缴税 [1] 美国海关新政影响 - 新规要求中国商品必须按正式报关流程清关,导致物流成本飙升,低价商品利润空间被彻底挤压 [3] - 公司应对策略为"本土化",加速美国本土仓库备货并招募本地卖家入驻,规避跨境物流成本 [6] - 全托管模式退场,中国卖家直发的全托管商品因无法满足报关要求被迫下架或转为半托管模式 [6] 对跨境卖家的影响 - 库存积压风险加剧,备货周期延长,订单履约成本上升 [3] - 部分卖家全托管链接下架比例超50%,被迫转向海外仓或寻找替代平台 [3] - 本地化运营需要更高的库存管理能力和资金周转效率 [3] ERP工具的作用 - 多店铺统一管理功能可自动同步Temu多个店铺的SKU信息,实时监控商品状态 [4] - 科学库存规划功能整合本地仓与Temu仓库存数据,结合销量预测自动计算补货量 [5] - 成本与利润透明化功能按SKU维度统计平台手续费、物流费用等支出,自动生成利润报表 [8] 行业趋势 - 政策高压下仅靠"低价策略"难以为继,数字化能力将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壁垒 [8] - 本土化成为跨境标配,通过ERP工具实现库存精准调控、成本动态优化、多店铺高效协同是未来趋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