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价比时代

搜索文档
哈根达斯易主在即,“花落”高盛?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12 16:32
行业并购动态 - 高盛集团拟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收购全球第二大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 若交易达成将改写全球冰淇淋行业格局 [5] - 高盛可能通过"延续基金模式"收购PAI Partners持有的Froneri多数股权 旨在延长投资回报周期并深度介入美国冰淇淋市场 [7] - 交易若达成将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品牌战略调整及供应链整合 但高盛仅获得哈根达斯在欧美等特定区域经营权 中国市场仍由通用磨坊掌控 [8]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哈根达斯在华门店数量从2024年1月的466家锐减至2025年7月的370家 客流量持续双位数下滑 [12] - 客单价高达57.93元 远高于DQ的23.03元和蜜雪冰城的7.27元 高昂价格成为阻碍客流增长的重要因素 [15] - 通用磨坊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48亿美元(约3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 净利润6.26亿美元(约45.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 中国所在的国际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 [10] 市场竞争与消费趋势 - 3-5元价格带冰淇淋占据近半市场份额 2025年5-6月销售额占比达45.98% 而12元以上高价产品份额仅3.95% 反映消费者更注重质价比平衡 [21][22] - 新兴茶饮品牌如蜜雪冰城2024年前九个月售出约14亿支冰淇淋 通过低价策略和密集门店布局分流哈根达斯市场份额 [13][24] - 冰淇淋消费场景多元化 元祖、奈雪、喜茶等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如冰淇淋欧包、芥末冰淇淋)瓜分市场份额 [23] 企业战略调整 - 通用磨坊采取优化门店网络、拓展零售渠道(如7-ELEVEn、全家、罗森便利店及山姆会员店快闪特卖)、推出本土化产品等措施应对困境 [16] - 2025年7月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核心业务系统迁上云端以提升运营效率 [18] - 哈根达斯需在维持品牌调性同时优化性价比、下沉渠道并强化本土化创新 全渠道运营与消费场景拓展成为关键 [26] 行业格局演变 - 冰淇淋市场从"功能消费"向"体验消费"转型 消费者注重情感价值与社交属性 品牌需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优化重塑价值 [23][29] - 若高盛收购成功 欧美市场可能进一步巩固哈根达斯高端地位 但需应对雀巢等合作伙伴的战略博弈 [26] - 哈根达斯案例预示全球食品行业进入"质价比时代" 品牌需以消费者为中心适应新生存法则 [4][20]
这个夏天,雪糕回到「小时候」
36氪· 2025-07-16 12:14
雪糕市场趋势变化 - 低价雪糕强势回归,光明冰砖等经典产品重现市场 [1][2] - 高端雪糕市场遇冷,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半年减少20家至385家 [3] - 钟薛高终端动销乏力,多地商超冰柜已不见踪影 [4] - 茅台冰淇淋事业部解散,旗舰店关闭且电商平台下架 [6] 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攀升,对"合理价格"认知愈发清晰 [8] - 54%消费者偏好5元以下产品,31%倾向10-30元品质型产品 [14] - 主流价格带维持在1-5元,大品牌如梦龙组合装单价降至约4元 [14] 行业数据与竞争格局 - 冰淇淋市场规模从2015年839亿元增长至2024年1835亿元 [10] - 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10]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将独立运营,明治中国营业利润亏损扩大至53亿日元 [3] 产品创新方向 - 认养一头牛推出茉莉荔枝风味鲜牛乳冰淇淋,创新原料组合 [17] - 光明复刻经典产品并推出大白兔联名款,中街冰点运用液氮锁鲜工艺 [19] - 伊利须尽欢系列采用3D打印技术,保持25元单价下30%复购率 [19] 行业转型特征 - 从溢价竞争转向"质价比"时代,品质与价格平衡成关键 [9][16] - 技术创新成为价值跃升核心,如超高温灭菌技术案例 [17] - 渠道库存周转天数创历史新高,供应链关系紧张 [3][12]
哈根达斯客流连续下滑,「冰激凌届爱马仕」的人气去哪了? |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6-26 12:10
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 - 公司1921年诞生于美国,1996年进入中国时定位为"极品餐饮冰淇淋",瞄准高端消费人群,最便宜的冰淇淋球售价25元(当时全国职工月均工资约500元)[1] - 公司刻意营造高端形象:采用北欧语系logo、紧邻奢侈品牌选址、勃艮第红与金色装潢,目标成为"冰淇淋界的劳斯莱斯"[1] - 2009年品牌知名度超50%中国消费者,2010年中国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并以20%速度增长[2] - 2005-2015年为黄金期,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23%,但近期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双位数客流量下滑[3] 差异化营销策略 - 首创冰淇淋与爱情关联的定位,"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广告语成功塑造体验式奢侈品牌形象[3] - 2006-2016年冰淇淋月饼在高端市场销量第一,节日限定礼盒常需排队抢购[7] - 针对中国市场特点打造"轻奢社交空间",将消费场景从家庭转向情侣约会/节日聚会[7] 市场挑战与竞争环境 - 中美定价差异显著:美国90g产品售价1美元(约7元),中国75g产品售价43元,品牌授权分离导致双重身份曝光[5] - 2021年代可可脂事件与2022年致癌物召回事件损害品牌形象[6] - 面临国产冰淇淋(伊利/蒙牛/波比艾斯等)与现制茶饮(蜜雪冰城2-3元冰淇淋)的双重竞争,80%消费者认为合理价格应低于10元[6] - 产品创新不足:过去5年未推出爆款,口味被吐槽过甜,与少糖趋势相悖[8][9] 战略转型举措 - 2016年起重点发展商超零售渠道,目前市场份额呈现上涨趋势[10] - 加速拓展ToB业务:航空餐食/酒店下午茶/景区文创等场景,该业务占比更大增速更快[10] - 尝试通过洗浴中心不限量供应等新型渠道突破增长瓶颈[10] 行业趋势洞察 - 消费审美从"洋气"转向本土文化认同,传统欧式浪漫定位显脱节[8] - 高端冰淇淋面临甜品化竞争,消费者犒赏方式多元化(手冲咖啡/演唱会等替代)[7] - 行业进入"质价比时代",消费者对洋品牌奢侈品光环敏感度下降[6]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或被出售 通用磨坊在华面临多重困境
犀牛财经· 2025-06-19 10:11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出售传闻 - 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其在中国的哈根达斯冰淇淋门店业务,初步估值达数亿美元,相关流程或于2025年启动 [2] - 公司未明确否认出售传闻,仅回应"不予置评" [2] - 哈根达斯品牌于1961年诞生,2001年随品食乐公司被通用磨坊收购,2002年北美业务已转售雀巢 [2] 通用磨坊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48亿美元(约3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 [2] - 净利润6.26亿美元(约45.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未达投资者预期 [2] - 国际市场(含中国)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 [4] - 营业利润891.4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所得税前利润769.0百万美元,同比下降5% [3]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困境 - 中国门店数量从2024年初的466家缩减至2024年12月的403家,一年内关闭超60家门店 [4] - 60%以上门店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但客流量呈双位数下滑 [4] - 客单价约58元的奢侈品定位与当前消费者追求的"质价比"趋势脱节 [5] 中国冰淇淋行业竞争格局 - 本土品牌(如茅台冰淇淋)通过文化联名、国潮营销抢占市场,定价10-50元 [5] - 国际品牌(如雀巢、DQ)以性价比优势吸引中产群体 [5] - 蜜雪冰城等10元以下产品成为年轻消费者主流选择 [5] - 行业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消费者更注重品质、健康及情感价值 [4][5]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或将被出售
36氪· 2025-06-13 07:33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潜在出售 - 通用磨坊正与顾问就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潜在出售进行早期谈判 初步估值达数亿美元 相关流程可能于2025年启动 但最终可能放弃出售 [1] - 公司以"不予置评"回应传闻 该传闻与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独立上市形成行业战略对比 反映外资品牌在华战略收缩趋势 [2] 通用磨坊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48亿美元(约3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 净利润6 26亿美元(约45 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 未达投资者预期 [2] - 中国所在国际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 主因系中国与巴西市场收入下滑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客流量连续多季度两位数下降 [2][3] - 线下门店固定成本高企 利润率承压 零售渠道扩张难以弥补体验店收入缺口 公司CEO指出经济环境与消费者缩减开支是主因 [3] 中国市场挑战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秋期间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销售额同比骤降约90% 同期盒马 叮咚买菜等自有品牌表现亮眼 [5] - 本土品牌如钟薛高 茅台冰淇淋通过文化联名 国潮营销及10-50元价格带布局抢占份额 国际品牌如雀巢 DQ以性价比吸引中产群体 [5] - 消费观念转向"质价比" 哈根达斯58元单客消费与蜜雪冰城10元以下产品形成两极分化 高端市场增长乏力 [5][8] 品牌历史与战略调整 - 哈根达斯1996年进入中国 以"极品餐饮冰淇淋"定位 单球售价25元(当时人均月收入约500元) 通过阶层营销与场景化体验塑造高端形象 [9] - 2005年后加速本土化创新 推出冰淇淋月饼 中式口味 拓展商超零售与酒店渠道 但当前面临"质价比"趋势与本土品牌冲击 [9] - 若出售完成 新投资者或借鉴麦当劳中国"中信模式" 引入本土资本优化决策 开发茶味 白酒风味等产品 渗透下沉市场 [11] 行业趋势与潜在影响 - 星巴克 迪卡侬等外资品牌在华策略性收缩成趋势 私募基金(如KKR 方源资本)及本土消费巨头(如华润 复星)或参与整合 [11] - 品牌易主可能短期影响供应链与就业 但通用磨坊在华4个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可缓冲调整 零售渠道扩张或抵消终端收缩 [12] - 行业将加速洗牌 哈根达斯需在维持高端调性同时下沉市场 优化性价比 强化可持续发展 以应对"质价比时代"挑战 [12]
麦当劳今年近半新餐厅将开在中国
第一财经· 2025-05-24 21:21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业绩保持稳定 主要得益于外卖份额提升 超值套餐成功 以及鸡肉业务强劲表现[1] - 中国市场是麦当劳重要业务板块 已进入中国内地市场35年 目前是西式快餐头部玩家[1] 市场战略 - 从聚焦一二线城市转向下沉市场 约50%餐厅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1] - 2017年中信资本入主后成为本土企业 进入"金拱门时代"[1] - 2025年计划将全球新开2200家餐厅 其中中国约1000家 占总数近一半[3] - 目前中国门店数超过7000家 将通过创新餐厅模式(得来速 智能取餐柜等)提升消费便利性[3] 供应链与产品 - 中国市场90%以上原材料实现本土采购 核心食材(鸡肉 土豆)均在中国完成生产加工[2] - 2025年启动"超值年"计划 推出大堡口福 随心配1+1等四大项目强化质价比优势[2] - 通过40000份问卷调研发布《年轻人餐饮消费五大趋势》 发现消费者更注重高品质体验而非单纯低价[2] 竞争环境 - 面临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需持续保持优势地位[1] - 对等关税事件未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得益于本土化供应链体系[2]
麦当劳今年近半新餐厅将开在中国,九成采购本土化抵御关税波动
第一财经· 2025-05-24 14:29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业绩保持稳定 主要得益于外卖份额提升、超值套餐成功以及鸡肉业务强劲表现 [1] - 中国市场是麦当劳全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在中国内地市场运营35年 [1] 市场战略 - 目前约50%的餐厅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 相比"金拱门时代"前更注重下沉市场 [1] - 2025年正式开启"超值年"计划 通过四大超值项目提供全年优惠 [2] - 公司认为中国餐饮市场进入"质价比时代" 消费者更看重高品质而非单纯低价 [2] 供应链与本土化 - 中国市场90%以上原材料实现本土采购 核心食材如鸡肉土豆均在中国本地完成生产加工 [2] - 2017年中信资本入主后 麦当劳中国成为由本土资本控股的企业 [1] 扩张计划 - 2025年全球计划新开2200家餐厅 其中中国约1000家 占全球新开店数的45% [3] - 目前中国门店数已超过7000家 将继续通过多种创新模式提升消费便利性 [3] - 近一半新餐厅将落户中国 同时将在重点城市增加门店密度 [3] 消费者洞察 - 基于40000份问卷发布的《年轻人餐饮消费五大趋势》显示 年轻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产品支付合理价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