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

搜索文档
火热的中国冰淇淋市场:梦龙准备靠收购扩张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8:08
蒙牛财报显示,在上半年,其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04%至38.79亿元。同期,伊利冷饮营收同比 增长37.96%至41.24亿元。 事实上,高速增长的不只是国内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实习生李晴 冰淇淋行业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夏天。 由联合利华业务拆分而来的梦龙冰淇淋公司披露,其上半年在华销售额录得双位数增长。 梦龙冰淇淋公司在资本市场活动日上提到,梦龙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大约为11%,市场占有率排名第 二。 会上,梦龙冰淇淋首席执行官彼得·特库尔夫(Peter ter Kulve)强调,梦龙在中国的产品策略专注于高 端定位。"中国市场较为特殊,我们面临着伊利、蒙牛等强劲竞争对手,而这些对手的优势集中在大众 冰淇淋上。"他说。至于渠道布局,梦龙采取更深度的区域化运营,同时正加大对电商渠道的投入。 还需看到,中国市场对于梦龙有着特殊战略意义。 "中国市场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冰淇淋市场,若能在此成功,在其他市场也大概率能 成功;同时,中国正成为重要创新来源地,很多中国市场的产品未来有望推广到全球。"彼得·特库尔夫 称。 他还详细介绍了梦龙冰淇淋在华扩张策略。一是在高端市场扮演"颠覆者" ...
哈根达斯客流量缩水,30元的Gelato走红
第一财经· 2025-09-05 23:21
文章核心观点 - Gelato品类热度上升但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新国标实施将推动行业品质提升和成分透明化 冰淇淋市场呈现高端化与平价化并存的多元化格局[2][4][12][17] Gelato市场现状与品牌表现 - Gelato作为意大利手工冰淇淋工艺 主打低脂低糖低热量概念 使用牛奶时令水果特色坚果等原料 风味创新空间大但保质期短依赖门店销售[4] - 野人先生品牌快速扩张 半年内门店数量达850家 签约数量超过1000家 已接近DQ中国1700家门店和波比艾斯1150家门店规模[6] - 品牌采用晚间9点买一送一促销策略 促销时段出现排队现象 但非日常高频消费 消费者主要被稀有口味吸引如木姜子大米口味[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高端品牌哈根达斯出现下滑 2025财年Q2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降 公司通过扩大零售餐饮电商渠道应对[12] - 哈根达斯在社区团购平台大幅降价 原价32.9元的58克装产品促销价14.89元 降价后部分口味迅速售罄[10] - 社区团购推动平价雪糕销售 蒙牛伊利等品牌活动价9.9元可买五支雪糕 临期产品价格更低至1元多[10] 消费者行为与偏好转变 - 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 5至8元价格区间成为主流价格带 中档和中低档产品更受青睐[12][13] - 成分安全关注度提升 棕榈油植脂末代可可脂果葡糖浆等成分被消费者排雷 哈根达斯部分产品因使用稀奶油脱脂牛乳等原料被称为成分表优等生[15] - 消费者对过高溢价接受度降低 对产品成本估算更精准 品牌溢价空间缩小[17] 行业监管与标准变化 - 新国标GB/T 31114-2024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 取代2014年标准 删除植脂冰淇淋等术语定义[17][18] - 新标准要求只有不直接添加非乳脂非乳蛋白的全乳脂冰淇淋可命名为牛乳冰淇淋 推动成分真实性和配料表透明化[18] 行业挑战与发展趋势 - 冰淇淋行业季节性强的特点 旺季短形态创新难 现制冰淇淋门槛低口感护城河薄弱[20] - 新茶饮品牌通过9.9元价格竞争模式和夏季季节款产品对现制冰淇淋形成竞争压力[20] - 品牌需应对秋冬淡季社交热度和客流量维持挑战 行业整体向品质合规和性价比方向发展[20]
商业秘密|哈根达斯客流量缩水,30元的Gelato走红
第一财经· 2025-09-05 15:34
核心观点 - Gelato品类热度上升但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高端雪糕品牌如哈根达斯通过大幅折扣应对市场压力 冰淇淋行业整体向性价比和成分透明化转型 [2][5][9][11][13][16][19] 市场热度与品牌表现 - 野人先生门店数量达850家 签约超1000家 与DQ(1700家)和波比艾斯(1150家)规模接近 [5] - 品牌采用晚间买一送一促销策略 促销时段客流量显著增加 [5] - 消费者对Gelato的消费行为呈现场景化特征 多为多人同行时购买 非日常高频消费 [5] 价格与竞争格局 - 哈根达斯在社区团购平台大幅降价 原价32.9元产品促销价14.89元(折扣率54.7%) [9] - 社区团购平台出现低价竞争 蒙牛/伊利等品牌活动价达9.9元五支(单支1.98元) [9] - 5-8元价格带成为主流消费区间 中档及中低档产品更受青睐 [11][12] 产品与成分趋势 - Gelato主打低脂低糖概念 使用牛奶/时令水果/坚果等原料 保质期短且依赖门店现制 [2] - 哈根达斯部分产品因成分表(稀奶油/浓缩脱脂牛乳等)获得"成分表优等生"评价 [13] - 2026年7月新国标实施 将删除"植脂冰淇淋"等术语 强化全乳脂冰淇淋命名规范 [16] 行业挑战与趋势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降 公司通过全渠道扩张应对 [11] - 消费者对成分关注度提升 棕榈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成分成为重点避雷对象 [13][14] - 冰淇淋季节性强(旺季短) 形态创新难度大 面临新茶饮品牌9.9元价格竞争冲击 [19]
冰淇淋产业向“休闲食品+健康零食”复合赛道升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4 09:04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冰淇淋行业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 预计2030年增长至2334亿元 [1] - 2015-2024年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2027年突破2000亿元关口 [3] - 人均消费量从2017年起逐年上升 2024年达3.3千克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8千克 [2] 区域市场与企业分布特征 - 全国现存41203家冰淇淋企业 集中分布于华东(7401家)、华南(6646家)、东北(6298家)和西南(6248家)地区 [3] - 不同地区形成特色消费结构 企业需精准把握区域消费特征 [3] 消费行为与市场需求演变 - 超六成消费者选择冰淇淋因价格合理和品牌知名度 四成因包装吸引人和口味好 [4] - 行业从传统消暑冷饮向休闲食品+健康零食复合赛道升级 健康化个性化场景化需求凸显 [5] - 抖音关联词显示市场分层趋势:高端现制(野人先生/阿诺) 平价刚需(麦当劳) 创新焦点(草莓口味/蛋糕形态) [4] 品牌竞争格局 - 头部品牌哈根达斯/雀巢/蒙牛凭借高认知驱动高购买 [4] - 腰部品牌八喜/巧乐兹/梦龙存在认知与购买度断层 [4] - 小众品牌需突破认知圈层强化特色 [4] 渠道分布与创新方向 - 线下渠道占比74.6% 其中连锁超市(43.1%)和便利店(37.3%)占主导 [5] - 企业需强化线下精细运营 拓展数字化销售渠道推动去季节化转型 [5] - 可通过产品功能场景创新提升消费潜力 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1][2]
伊利、蒙牛、和路雪…一支全是“料”,冰淇淋更“重工”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02 16:58
行业趋势:多层多料冰淇淋产品创新 - 中国冰淇淋市场出现多层结构产品创新趋势,例如大桥道摇滚跳跳糖巧克力雪糕具备5层结构[5]、和路雪可爱多2025年将推出7层冰淇淋[8]、伊利巧乐兹推出6层结构产品[9] - 多层设计通过混合脆皮、流心酱、坚果、饼干碎等小料提升口感丰富度,例如可爱多7层冰淇淋包含香脆曲奇碎、巧克力脆皮、咖啡冰淇淋、巧克力熔岩流心酱等复合层次[24] - 产品创新突破传统形态边界,和路雪梦龙首次推出甜筒产品,而可爱多首次推出棒支类产品[19] 品牌竞争与市场表现 - 跨国品牌与国产品牌均参与"加料"趋势:和路雪通过梦龙醇巧筒强调100%进口比利时巧克力与瀑布流心设计[22],伊利通过巧乐兹芋泥糯兹兹实现四重口感突破[28] - 伊利甄稀茉莉荔枝味流心冰淇淋销售额突破2亿元,在抖音平台话题播放量超千万次,线下出现供不应求现象[32] - 国产品牌如德华烤瓜子雪糕通过巧克力脆皮+烤瓜子+巧克力豆组合获得市场复购认可,批发价3.5元/支(零售价5元/支)[27] 消费需求驱动因素 - "异质性"(heterogeneity)成为关键指标,多层结构产品通过混合纹理与风味提升消费者满足感,与食用愉悦感呈正相关[42][45] - 18-30岁"心"消费人群重视情绪价值,流心冰淇淋品类在2022年增长333%[51],口感层次丰富度成为购买决策核心因素 - 社交属性推动产品传播,内部结构"反差感"促使消费者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形成自发性营销循环[55],例如艾冰客小艾蜜桃冰淇淋依靠口碑传播持续销售二十余年[57] 行业技术发展与跨界融合 - 生产工艺进步支持多层创新,包括多层喷淋、渐变工艺等技术突破[58] - 冰淇淋功能从解暑扩展至休闲零食与社交载体,2025年年货节期间淡季出现卖断货现象[67] - 行业竞争推动质价比提升,企业通过增加料层数量形成"内卷"态势,最终使消费者受益[60]
创新滞后20年,哈根达斯究竟怎么了?
虎嗅· 2025-09-02 07:04
你能想象吗?曾经卖几十块一个小球的高端冰淇淋顶流哈根达斯,如今居然通过9块9的低价咖啡艰难求 生。这期视频就来聊聊,从业界顶流到挣扎求生,哈根达斯为何落败? ...
蒙牛冰淇淋:产品升级、营销破圈 增收又增利
中金在线· 2025-08-29 09:25
核心观点 - 蒙牛冰淇淋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逆势正增长 得益于库存健康、营销破圈及新品销售强劲 [1] - 公司通过新品策略、渠道优化及场景拓展有效应对行业压力 实现销量与口碑双超预期 [3][4][10] 行业环境 - 冰淇淋行业2025年上半年面临压力 线下单店动销能力明显减弱 店均销额、销量、均价全部下行 [4] - 消费信心不足、同质化竞争及替代品危机负面影响整体行业发展 [4] 新品表现 - 2025年1-6月集中推出20款新品 覆盖健康化、高端化、个性化领域 [4] - 新品销售额占比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9支新品规模达千万级 [3][10] - 随变转获冰品新品卖力TOP1及世界乳品创新奖银奖 [5][6] - 绿色心情双皮奶、黑芝麻冰淇淋成为爆款 后者含每支约600颗黑芝麻 [5][6][10] 产品创新与营销 - 随变转产品工艺升级(比利时巧克力) 与福利彩票联名营销 实现破圈引流 [5][12] - 随变MINI主打"健康+美味" 绿色心情系列融合传统甜品文化 [5] - 蒂兰圣雪0添加牛乳系列通过香港食环署审核 登陆港澳主流超市渠道 [8] - 品牌跨界合作(NBA、音乐节、抖音挑战赛)强化年轻消费群体触达 [12] 渠道策略 - 四大渠道集体发力:传统渠道聚焦冰柜规模与核心门店 现代渠道发展休食/会员系统 特通渠道现制业务增近30% 新零售渠道生鲜电商增超40% [13][14] - 即时零售通过网点拓展与成本优化实现客单值爆发增长 [14] - 数字化驱动全渠道激活 覆盖下午茶、聚会、露营等新消费场景 [15][16] 品牌经典化与年轻化 - 随变(20年历史)、绿色心情(18年历史)、冰+(近20年历史)等经典品牌通过产品迭代(如随变转情怀升级)和跨界营销保持市场竞争力 [11][12] - 品牌持续绑定Z世代消费偏好 将冰淇淋延伸为四季休闲零食 [13][15]
蒙牛冰淇淋:产品升级、营销破圈、增收又增利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19:45
核心观点 - 公司冰淇淋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逆势正增长 主要得益于库存健康化、营销破圈及新品销售强劲等因素[1] - 公司通过新品策略、渠道优化和多场景拓展推动业务增长 其中国内新品销售额占比提升2.7个百分点 海外市场保持强劲表现[1][2] - 公司下半年计划通过终端网格精耕、渠道动能重构和效能体系升级三大措施进一步强化营销能力[3] 财务表现 - 冰淇淋业务营收实现逆势正增长[1] - 现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30%[2] - 生鲜电商销售增速超40%[2] 产品策略 - 上半年推出20款新品 覆盖健康化、高端化及个性化细分领域[1] - 9支新品规模达千万元级 包括随变转、随变MINI、绿色心情双皮奶等明星产品[1] - 新品销售额占比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1] 渠道优化 - 传统渠道通过冰柜规模提升、核心校园门店聚焦及管理体系升级实现优化[2] - 现代渠道发展休食系统、会员系统及裸价直采模式[2] - 特通渠道现制业务高速增长 新零售渠道通过模式重塑实现扭亏为盈[2] - 即时零售网点拓展与成本优化推动客单值爆发性增长[2] 区域表现 - 国内业务通过新品投放和场景拓展实现超预期增长[1][2] - 海外艾雪品牌在东南亚持续火爆 印尼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 未来举措 - 下半年将实施终端网格精耕、渠道动能重构和效能体系升级三大措施[3] - 推行"一城一策"差异化策略 联合区域资源打造城市IP[3] - 建立城市核算单元以深化渠道精耕[3]
小瓶酒饮和迷你冰激淋受热捧,“以小切大”占领市场
齐鲁晚报网· 2025-08-28 14:19
饮料行业迷你化趋势 - 可口可乐2024年在中国推出200ml口袋装可乐 单月销量突破200万箱 [2] - 雪碧 无糖可乐 芬达等品牌跟进形成迷你装矩阵 [2] - 汇源2016年推出250ml迷你装果汁 满足年轻消费者轻量需求 [2] 冰淇淋行业迷你化发展 - 盒马推出自营迷你雪糕组合 定价24.9-29.9元/盒(18支装) 单门店线上月销突破1.5万单 [3] - 德芙 光明 奥利奥 和路雪等品牌加入迷你雪糕市场 [3] - 济南群康迷你甜筒单个重量50克 单日最高销量达8万支以上 [4] - 欧睿国际预测50ml以下包装冰淇淋未来四年年复合增长率达7% [3] 酒饮行业迷你化表现 - 淘宝平台330ml以下酒类销量自2023年6月起环比增长超40% [5] - 小酒市场容量达150亿元 占光瓶酒市场25%份额 预计保持15%-20%增速 [6] - 茅台推出100ml迷你飞天茅台 华润金沙酒业推出150ml装"金沙小酱"定价40元 [6] - 郎酒小郎酒2024年销量突破30亿元 [6] 消费需求变革驱动因素 - 中国单身人口超2.4亿 一人食市场2024年规模达8000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万亿 [7] - Z世代追求个性化与社交属性 小包装产品满足低价尝鲜需求 [7] - 健康意识提升推动小包装产品控制热量摄入 [7] 企业战略布局 - 小包装产品降低消费者尝试门槛 促进复购行为 [8] - 迷你经济覆盖饮料 冰淇淋 酒饮等多品类 重塑快消行业竞争格局 [8]
1300亿,皮爷咖啡母公司要卖了
36氪· 2025-08-28 11:26
并购交易核心 - 美国饮料巨头Keurig Dr Pepper(KDP)以全现金方式收购JDE Peet's 总股权对价达1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1] - 收购溢价显著 KDP支付每股31.85欧元现金 较JDE Peet's 90天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3%[9] - 交易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收购后KDP将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饮料公司Beverage Co(年净销售额超110亿美元)和全球咖啡公司Global Coffee Co(合并年净销售额约160亿美元)[10] 标的公司背景 - JDE Peet's为咖啡和茶饮专营公司 旗下拥有50多个品牌 包括皮爷咖啡(Peet's Coffee)[1] - 皮爷咖啡被誉为"星巴克之父" 1966年由阿尔弗雷德·皮特创立 星巴克创始人为其学徒 首年所用咖啡豆来自Peet's[2] - JDE Peet's于2020年在阿姆斯特丹上市 上市首日市值达156亿欧元(1200亿元人民币) 创当时最快上市纪录(10天完成流程)[3] 中国市场表现 - 皮爷咖啡2017年进入中国 通过与高瓴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实现本土化 首家门店位于上海[4] - 当前皮爷咖啡在中国在营门店数超270家 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4] - JDE Peet's 2024年报显示 皮爷中国有机销售额强劲增长 调整后EBIT有机增长23.8% 拉动母公司全球销售额达88.37亿欧元(同比增长7.9%)[7] 交易推动方与收益 - 德国投资集团JAB Holdings为关键推动方 持有JDE Peet's约68%股权(2023年10月以23亿美元收购亿滋国际所持18%股权后)[8][9] - JAB将从交易中获得超123亿美元(约人民币880亿元)收益 JDE Peet's整体价值在不到一年内增加50亿美元[9] - JAB资产管理规模超700亿美元 同时持有KDP约4.4%流通股 投资版图包括Coty、利洁时等消费品牌[8] 行业并购趋势 - 全球消费并购活跃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吸引高瓴、凯雷、腾讯、京东等超20家投资方关注 估值从50-60亿美元涨至100亿美元[12] - 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拟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估值被高盛收购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亦筹划出售[12] - 贝恩调研显示60%消费品高管预计未来三年出售资产 红杉中国、德弘资本、KKR等机构积极参与消费并购[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