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泡沫

搜索文档
买菜大妈一番话,道破“楼市真相”,众人坦言:多数人都没她清醒
搜狐财经· 2025-06-30 13:10
国内楼市现状 - 全国平均房价从2021年上半年的1.1万元/平方米下跌至2023年6月底的9560元/平方米,跌幅显著 [1] - 郑州、天津、石家庄等省会城市房价明显下滑,部分回落至三至五年前水平 [1] - 市场呈现供过于求态势,新房和二手房大量入市与萎缩的购房需求形成反差 [1] 需求端变化 - 96%家庭拥有至少一套房产,41.5%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显示市场饱和度 [3] - 投资性购房退潮、棚改结束、城镇化放缓及老龄化共同导致需求萎缩 [1] - 刚需群体(落户、教育、婚姻驱动)难以支撑高房价 [1][3] 历史价格走势 - 1998-2021年房价从2000元/平方米飙升至1.1万元/平方米,涨幅达5.5倍,远超居民收入增速 [3] - 投资与刚需叠加推动的购房热潮积累风险,市场出现"接盘侠"担忧 [3] 政策调控方向 - 房产税全国推行预期增加多套房持有成本,可能引发抛售潮 [6] - 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分流商品房需求,削弱刚需支撑 [6] 行业趋势判断 - 楼市泡沫消退趋势明确,房价回归居住属性不可逆转 [6] - 近两年购房者面临较高"接盘"风险,市场进入理性调整期 [6]
信仰破灭!二手房挂牌创天量,新房库存暴增,楼市未来何去何从?
搜狐财经· 2025-06-23 12:54
楼市现状 - 2023年中国楼市进入寒冬期 新房库存暴增 二手房挂牌量创历史新高 房价持续下跌 [1] - 2021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房价达峰值1 1万元/平方米 一线城市突破6 5万-7万元/平方米 [1] - 2023年5月百城新房和二手房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分别达54个和83个 较上月增加10个和7个 [1] 库存与销售压力 - 2023年4月末新建商品房库存达6 4亿平方米 同比激增8000万平方米 增幅15% [3] - 开发商采取降价促销策略 包括"买房送停车位"和"送3000元/平方米装修费"等措施 [3] - 南京 成都 杭州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分别达17万 19万和21万套 北京和上海分别超11万和16万套 [3] 市场驱动因素变化 - 城镇化率已达64% 接近发达国家70-80%水平 未来提升空间有限 [4] - 新生儿数量从2017年1765万骤降至2022年956万 导致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萎缩 [4] - 疫情冲击导致居民收入下降 储蓄意愿增强 购房行为趋于理性 [4] 未来趋势 - 支撑房价上涨的三大因素(城镇化 人口红利 居民消费信心)已逐渐消失 [5] - 楼市进入新时代 房价只涨不跌观念被打破 未来走势取决于政策调整和经济形势 [4]
北京楼市:从1000万跌到600万,“房住不炒”还是“炒到崩盘”?
搜狐财经· 2025-05-10 21:09
北京楼市价格暴跌分析 核心观点 - 北京西城白广路6号院一套97平米三居室房价从2021年峰值1020万元暴跌至620万元,三年内缩水400万元,跌幅达40% [1] - 此次暴跌反映非核心地段房产泡沫破裂,市场进入"核心地段保值、非核心边缘化"的分化阶段 [3][5] - 房价下跌是政策调控、需求压缩和市场理性回归的综合结果,虚高价格被挤压 [3][5][7] 价格变动详情 - 具体案例:白广路6号院97平米三居室,2021年成交价1020万元(单价约10.5万元/平米),当前报价620万元(单价约6.4万元/平米) [1] - 绝对值下降400万元,相当于原值的39.2% [1] 市场结构性变化 1) **地段价值重估** - 二环内非核心区域(如白广路)因学区、交通、商业配套不足,失去"地段光环"支撑 [1][3] - 购房者偏好转向真正具备学区、交通等硬性资源的"核心区" [3] 2) **政策与需求影响** - 北京严格限购政策压缩购房需求,非刚需/非改善型区域(如白广路)首当其冲 [3] - 市场投机需求消退,"房住不炒"政策效果显现 [5][7] 3) **泡沫挤压机制** - 过去十年部分房价上涨依赖炒作而非实际价值,当前政策收紧加速泡沫出清 [3][5] - 部分观点预测部分区域可能仍有80%下跌空间,反映市场对非核心房产的悲观预期 [5] 购房策略建议 - 需优先考量学区、交通、商业配套等实际价值要素,而非单纯地段标签 [6] - 警惕非核心区域"虚高价格",避免盲目抄底或追高 [6][7] 市场趋势判断 - 行业进入价值回归阶段,高价非优质房产将持续承压 [5][7] - 市场分化加剧,核心资源型房产与普通房产价差可能进一步扩大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