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租售比
icon
搜索文档
楼市企稳背后,香港租售比到了什么水平,对一线城市意味着什么?
华尔街见闻· 2025-11-11 16:38
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表现 - 2025年二季度以来,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经历价格调整,次新房源价格从第二季度的116872元/㎡调至第三季度的99169元/㎡,单季度调整15.1% [1] -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表现出较强韧性,年初至今跌幅仅为0.6% [1] -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自2025年4月以来出现调整,4月至今调整幅度扩大至4.4% [7] -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下跌0.7%,较2024年的-3.8%明显收窄 [7] - 核心城市房价分化的本质是前期限价政策下市场结构性矛盾的集中释放,大量限价新房在交付后转化为二手房市场中的次新房源 [5] 香港楼市复苏态势 - 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已连升4个月,其中9月环比上涨1.32% [1] - 香港租金指数连涨10个月并创历史新高 [1] - 香港楼市企稳过程历时15个月,背后是交易成本下降与利率下行的双重作用 [1] - 香港中高端住宅净租金收益率达3.04%,老旧住宅达3.59% [1] 香港楼市复苏的关键因素 - 政策转向是楼市企稳的必要条件,2024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全面"撤辣",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以一套千万港元房产为例,交易成本可直接减少150万港元 [10] - 贷款成本实质性降低构成楼市复苏的充分条件,1个月期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从年初的3.98%大幅降至0.57%,实际按揭利率一度降至2%左右 [13] - 融资成本下降直接刺激购房需求,以300万港元贷款为例,当前月供额较一年前减少近2000港元 [13] 国际城市租金收益率对比 - 东京、香港、纽约样本中高端住宅净租金收益率分别达2.96%、3.04%、2.97% [15] - 东京、香港、纽约样本老旧住宅净租金收益率分别达3.71%、3.59%、3.40% [15] - 香港中环半山捌號样本房屋每平方尺售价23806港元,租金每平方尺每月72港元,对应净租金收益率3.04% [15][16] - 香港黄埔花园样本房屋每平方尺售价12471港元,租金每平方尺每月43港元,对应净租金收益率3.59% [15][16] 房地产收益与估值观点 - 房子的收益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租金回报,另一部分是房价波动即资本利得 [4] - 当预期房价上涨时,租金回报率不重要,而当预期房价下跌时,租金回报率需要足够高以提供补偿 [17] - 一旦房价进入调整周期,房子的估值往往会回到历史的估值低位,即租金回报率会回到历史最高位 [19] - 稳住房价的关键在于稳住房价预期,而房价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宏观通胀的预期 [4][22]
今年不买房,5年后是买不起?还是随便挑?答案很明显
搜狐财经· 2025-11-08 22:01
政策利好刺激 - 九月多家银行下调房贷首付比例,首套房降至20%,二套房降至30% [1] -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名下无房即可享受首套房优惠利率 [1] - 政策刺激下各地房产成交量应声暴涨,部分开发商连夜上调房价 [1] 市场数据表现 - 八月份全国百城新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高达42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达96个,后者数量与七月持平 [2] - 各地二手房挂牌量迅速攀升,上海逼近20万套,北京接近19万套,广州突破13万套 [2] 市场观点分歧 - 看多者认为密集政策利好将刺激房价反弹,错失今年购房机会将彻底无缘楼市 [6] - 看空者认为政策短期影响有限,房地产市场长期调整趋势已成定局,五年后选择空间更大 [8] 购房需求分析 - 三年疫情冲击经济和民生,家庭收入减少削弱购房能力,难以支撑高房价 [8] - 改善型需求日趋理性,购房者审慎评估经济状况,不再盲目跟风 [8] - 购房需求萎缩为未来房价带来下行压力 [8] 楼市泡沫指标 - 国际合理租售比约为20年,而国内租售比普遍偏高,房东需50-60年甚至80多年才能收回购房成本 [8] - 以上海价值上千万元房产为例,年租金约12万元,反映房价中存在巨大泡沫 [8] 居民债务与资产结构 - 约42%的家庭拥有两套或以上房产,房产占居民家庭总资产比例高达77%,金融资产仅占23% [8] - 超过2亿“房奴”正在偿还房贷,房贷总规模接近39万亿元 [8] - 居民继续加杠杆空间有限,未来五年可能是去杠杆和挤泡沫的过程 [8] 住房供应结构变化 - 国家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住房供应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 [9] - 保障性住房增加将缓解住房供需矛盾,平抑房价,提供更多可负担居住选择 [9]
青岛二手房走出泥淖?这个数据很重要!
搜狐财经· 2025-11-06 16:17
租售比作为房价评估指标的重要性 - 在二手房市场中,租售比是判断房价是否到位的核心参考要素 [3] - 租售比的计算公式为(月租金×12÷房子总价)×100% [4] - 当租售比达到2%至5%时,房产的吸引力显著提升,房东信心回归 [6] 青岛市区二手房租售比回升案例 - 市南新贵都一期90平户型年租金约48000元,总价230-250万,租售比约2% [12][14] - 海牛花园套二户型年租金3.6万至4万,售价约160万,租售比回升至2.5%左右 [22][26] - 浮山后二小区套二户型年租金2.5万至3万,房价降至100-120万,甚至出现96万成交案例 [34][44] 市区老房子投资逻辑的转变 - 市场深度调整后,市区老破小因面积小、总价低、配套优越及租售比高而重获关注 [49] - 当租售比达到3%左右,租金收益已相当可观,吸引刚需和投资客 [49][50] - 租售比提升主要得益于二手房房价回落,而非租金大幅上涨 [53] 需谨慎对待的房产类型 - 郊区板块房产尽管房价回落明显,但租赁需求低迷,空置率高,风险较大 [54][55] - 对于空置率高、入住率低的板块,即使房价低也需保持谨慎 [57] - 房价从5000元跌至4000元跌幅达20%,若叠加无法出租的风险将导致颗粒无收 [57]
香港楼市“触底”了?内地人已花近千亿在港买房
香港楼市整体回暖迹象 - 中原地产CCL指数从2023年5月的167.9点下行至2024年5月的135点后,已回升至141点,显示市场企稳 [4][5] - 中原地产CSI住宅售价指数在10月底报58.59点,创2024年3月底后的新高,并连续9周企稳在55点以上 [7] - 地产中介反馈客户增多、成交活跃,尤其9月和10月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4] 新房市场表现 - 第三季度新房销售5530套,总金额超610亿港元,剔除内部转让后,成交量和销售额较第二季度分别上涨7.5%和30.3% [7] - 内地买家成为新房市场主力,第三季度买入1983套新房,同比翻1.75倍,市占率达38.7% [8] - 内地买家前三季度在港买房总额近1000亿港元,其中第三季度新房购买金额达500亿港元,接近上半年的70% [7][9] 豪宅市场趋势 - 超级豪宅(5000万港元以上)新买家超8成为内地人,10月香港共成交57套,其中44%由中原地产豪宅团队完成 [11] - 第三季度超级豪宅成交45套,金额94.14亿港元,成交套数和金额环比均增长50% [14] - 内地富豪偏好新房、景观好且精装修的豪宅,如中半山"天御"项目10月售出10套,每套价格超1亿港元 [11][13] 内地买家行为分析 - 内地买家前三季度共买入9900套房,涉及金额941亿港元,购买套数逐季增长(2567套、3559套、3797套) [8] - 投资客比例增加,有内地富豪一次性买入20多套鸭脷洲新楼盘,涉及金额约2亿港元,看重租售比 [17] - 内地富豪多来自江浙沪和大湾区,年龄不超过50岁,将香港房产视为资产配置方式之一 [11][12] 市场驱动因素 - 香港租金指数从2024年11月的191.9点升至2025年9月底的200点,连续上涨近一年,租售比可达2%-4% [18] - 恒指突破27000点创4年新高,股市财富效应助推楼市成交氛围好转 [19] - 美联储降息及预期进一步降息,提振市场情绪,业内人士认为楼市已触底企稳 [18][20] 本地买家与市场结构变化 - 香港本地富豪受困于商铺价格腰斩及零售业不景气,较少参与超级豪宅市场 [14][15] - 老钱家族面临资产分拆和出货压力,如纪惠集团陆续卖出中环写字楼、湾仔商铺等资产 [15] - 二手房市场第三季度成交9909套,较第二季度减少3%,回暖速度滞后于新房市场 [8]
如何预测房价下行的大底
集思录· 2025-10-30 21:51
房价底部判断标准 - 乐观预期下房价大底的租售比约为5%,悲观预期下约为7% [1] - 更灵活的合理房价计算公式为:年租金÷(无风险收益率 + 风险溢价 + 持有成本)[1] - 有观点认为,当房租与房价之比等于房贷利率时,房价可见底 [5] 房地产市场现状与挑战 - 当前房地产市场一级、二级库存非常庞大,在新生人口减少的背景下缺乏接盘者 [3] - 以沈阳为例,二手房和新房总库存量达35-40万套,对应约800万城镇人口,约每20人(含老人小孩)对应一套待售房源 [11][12] - 2024年沈阳出生率为千分之5.45,死亡率为千分之8.87,人口自然增长为负 [13] - 有观点指出房地产时代已结束,房子会持续下跌,投资价值甚至不如比特币 [3] 房地产资产属性争议 - 有观点认为房子本质更像消费品(如汽车),具有流动性差、持续折旧的特性,其租售比与股票股息率有本质区别 [3] - 国内住宅建筑年限普遍约30年,届时成为老破小后价值极低,尤其高层住宅 [3] - 反对观点认为不应将房屋视为可永久存续的资产,其会破旧并最终不适宜居住 [4] 租金与价格动态关系 - 租金是动态变化的,经济下行时租金也会下降,可能引发房价降→租金降→人工降→日用品降的通缩螺旋 [5] - 例如北京,若跌至租金回报率3%,许多区域房价仍需下跌不少 [14] 购房需求与市场平衡 - 房价的底部可能在于无房者的购房需求与房屋供给的平衡点,该点可能远低于理论平衡点 [15] - 无房者的购房需求受工作稳定性、收益预期、持有成本、租金收入比及社会舆论影响 [15] - 对于无房家庭,房子属于必选消费,但购房欲望可能因房产税、物业费、维修集资等持有成本上升而下降 [15] 历史参照与市场心理 - 日本不动产价格指数在1990年代至2010年代呈单边下跌,反弹发生后才易被确认 [6] - 日本房价触底后曾在底部徘徊十年 [13] - 当市场观点出奇一致时,通常意味着处于最高点或最低点区域附近 [8] - 有经验建议不去预测房价,跟随趋势可能获利更多 [2] 行业长期展望 - 有观点认为房地产下行是风险分阶段释放的漫长过程,需多轮买家共同承担损失,直至下跌风险释放完毕并开始征收房产税后,才可能真正触底反弹 [16] - 行业长期低迷或促使地产商专注于建造高质量房屋,解决居住痛点,使房地产回归平常产业 [17][18]
今年不买房,5年后是买不起?还是随便挑?答案很明显了
搜狐财经· 2025-10-25 08:13
政策利好 - 九月起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0%,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30% [1]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激发市场热情,部分地区房屋成交量应声暴涨 [1] 市场数据表现 - 八月份全国百城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为42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为96个 [2] - 上海二手房挂牌量逼近20万套,北京接近19万套,广州达到13万套,预示市场供应过剩及潜在降价压力 [2] 未来房价观点分歧 - 乐观派认为密集政策利好将刺激房价反弹 [3] - 悲观派认为政策刺激作用有限,房地产市场长期调整趋势明显,未来房价可能大幅下跌 [3] 购房需求分析 - 疫情冲击导致家庭收入下降,购房能力被削弱,购房需求显著萎缩 [6] - 改善型需求变得更加理性,购房者审慎评估自身财务状况 [6] 房地产市场泡沫指标 - 国内租售比高达50-60年,远超国际公认的20年健康水平 [8] - 上海一套价值数千万房产的年租金仅十几万元,收回投资需长达八十年 [8] 居民财务状况与杠杆空间 - 房产占据居民家庭总资产的77%,金融资产仅占23% [8] - 国内有超过两亿房奴,房贷总规模逼近39万亿元,居民继续加杠杆空间有限 [8] 保障性住房影响 - 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需求 [9] - 保障房供应增加将分流部分潜在购房需求,缓解商品房市场压力,抑制房价上涨 [9]
买房VS租房怎么选?这3个维度帮你理性决策
搜狐财经· 2025-10-23 21:51
核心观点 - 买房与租房是两种不同的居住选择,涉及产权归属、经济成本、居住体验等多方面差异,决策需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生活规划和城市房地产政策进行综合权衡 [2][3][5][12][14][20][25][27][31][33] 产权归属 - 买房意味着拥有房屋完整所有权,可自由装修、出售或作为遗产传承,法律上以房产证为资产凭证 [2] - 租房仅拥有房屋使用权,租赁期间不能随意改动房屋结构,且无法享受房产增值红利 [2] 经济成本 - 租房前期经济压力小,通常只需支付押金和首月租金,适合现金流紧张的年轻人或工作不稳定人群 [2] - 买房前期需承担高额首付(例如总价150万房子首付45万)和每月房贷,但房贷可视为强制储蓄,长期可能通过房产增值带来财富回报 [2] - 租房长期租金支出可能超过购房成本(例如北京租房30年支出144-180万),且不积累资产 [11] - 买房资金占用量大,例如总价200万房子首付60万,30年贷款月供约7500元,可能挤压其他消费和投资 [8] 居住体验 - 买房提供稳定感,尤其适合有子女教育需求的家庭,避免租金上涨或被迫搬家的风险 [3] - 租房自由度更高,适合职业流动性高的人群,平均每2-3年更换住所,而购房者平均居住年限达8-10年 [3] 资产属性 - 房产具有保值增值潜力,过去20年全国房价平均涨幅超300%,部分一线城市涨幅达十几倍(如深圳南山房价从每平米几千元涨至10万元以上) [7] - 但房产流动性较差,交易周期长,变现困难,且需承担维护成本(如装修折旧每年1-2万) [8][19] 财务分析模型 - 租售比是评估房产投资价值的关键指标,合理区间为1:200-1:300;低于1:400时租房更划算(如北京核心区域租售比达1:600以上),高于1:250时买房更具潜力 [15] - 十年财务对比显示,若房价涨幅达50%,买房者资产净增值可能高于租房者(例如买房增值100万 vs 租房增值38万),但需考虑利率波动、税费等隐性成本 [16][17] 隐性成本 - 买房隐性成本包括装修折旧(每年1-2万)、物业费上涨(从每平米2-3元涨至5-6元)及房屋空置损失 [19] - 租房隐性成本包括租金年涨幅5%-8%(例如月租金3000元5年后可达4000元以上)、搬家成本(每次5000-10000元)及学区房租金溢价(高出普通房源30%) [19] 适用人群 - 年轻人(工作3-5年)适合租房过渡,将租金控制在月收入30%以内,积累首付并保持职业灵活性 [21] - 家庭用户优先买房以锁定稳定居住环境,但需控制房贷在月收入40%以内(如月收入2万则月供不超6000元) [22] - 投资者需关注城市人口流入、产业政策和租售比,建议首付比例不低于50%,贷款期限不超过20年 [23][24] - 高流动性职业(如记者、自由职业者)更适合租房,避免房产闲置风险 [24] 决策前评估要点 - 评估个人财务状况:确保首付不影响应急储备金(至少6个月生活费),月供不超过月收入40% [28] - 明确生活规划:包括是否计划定居5年以上、未来3年是否有结婚生育计划、对居住环境个性化需求强度 [29] - 研究城市房地产政策:关注限购限贷、落户政策、学区房划片及房产税试点等动态 [30]
中金 • 联合研究 | 出口增速分化,股市涨势延续——香港经济金融季报
中金点睛· 2025-09-30 07:35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二季度中国香港GDP同比增长3.1%,较一季度增速提升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 [3][5] - 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长1.9%,较一季度增速回升3.1个百分点,非耐用品消费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1.2个百分点 [3][5][7] - 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比上升2.8%,较一季度增速回升1.7个百分点,机器设备及知识产权产品购置开支同比大幅增长38.4% [3][5][8] 对外贸易情况 - 货物出口同比增长11.5%,较一季度增速加快3.1个百分点,对新兴市场出口表现强劲,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25.6%,对印度出口增长24.3% [3][5][9] - 服务出口同比增长7.5%,较一季度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旅游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3.6%,金融服务出口增长9.4% [3][5][10] - 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1.1%,对欧盟出口下降11.0%,主要受"对等关税"影响 [9] 就业与通胀 - 季调失业率为3.5%,较一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建筑业失业率升至6.8%,零售住宿餐饮业失业率升至5.2% [3][12] - 整体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1.8%,较一季度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私人房屋租金同比增长1.1% [3][13] 金融市场动态 - 港股恒生指数二季度上涨4.1%,每日平均成交额2383亿港元,首次上市金额达907亿港元,同比上涨9倍 [3][21] - 南向资金净流入2925亿港元,较一季度减少1461亿港元,海外资金净流入40.3亿美元,较一季度增加4.3亿美元 [3][25] - 基准利率9月随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4.5%,1个月HIBOR从3月末的3.73%下降至6月末的0.73%,但8月底回升至3.30% [3][16] 房地产市场 - 私人住宅总成交量14,261套,同比下降21%但环比增长17%,其中一手房成交量环比增22%,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15% [3][27] - 中小型单位价格环比微升0.2%,大型单位价格环比下降2.7%,租金同比上涨3.5%,环比增1.2% [3][27][28] - 二季度末租售比约3.7%,高于6月新批按揭利率2.05%,但8月中旬起HIBOR快速跳涨 [3][28] 银行业表现 - 银行业整体贷款余额环比增长1.9%,制造业贷款同比增11.4%,金融机构贷款增8.8%,地产链相关敞口同比负增长 [4][37] - 客户存款余额环比增长4.0%,存贷比降至54.3%,CASA存款占比回升至45.7% [37][38] - 不良贷款率微降至2.13%,逾期3个月以上住房按揭贷款占比仅0.13%,商业地产空置率达13.6% [4][37][53] 投资与建设活动 - 二季度私人住宅新屋落成单位4,577个,同比大幅增长116%,上半年完成全年落成目标的48% [33] - 私人住宅获批开工单位1,796个,环比下降20%,同比下降54%,土地市场无公开拍卖住宅用地 [33]
豪宅租金不及月供零头!宁波网友感慨如今租房比买房更“香”
搜狐财经· 2025-09-24 21:17
核心观点 - 房地产投资属性减弱 过去被视为稳赚不赔的资产如今难以实现大幅上涨[1] - 租房与买房的成本效益对比引发讨论 以宁波高端住宅市场为例显示租房可能更具经济优势[1][7] - 市场对房产的认知分化 部分观点认为房产已成为消费品 部分观点认为价格调整尚未见底[7][8] 高端住宅市场现状 - 宁波高端住宅售价高昂 兰园和凤起潮鸣等项目总价达700-800万甚至超过1000万[3] - 豪宅租金相对售价偏低 凤起潮鸣月租金仅5000余元[7] - 租售比显著失衡 当前租金水平无法支撑房价[8] 资金成本分析 - 800万资金存入银行按年化2.5%计算 月利息收入达2万元[7] - 同等金额购房若采用30年等额本息贷款(利率4.2%) 月供需3.9万元[7] - 利息收入覆盖租金后仍有盈余 本金保持流动性[7] 消费群体特征 - 高端住宅租赁客群与购房客群存在错位 能负担大平层租金的人群通常不会选择大额存款吃息[9] - 租房稳定性存在缺陷 但非频繁搬家者可接受[10] 市场认知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房产类似消费品 购买即贬值[7] - 部分观点认为房价调整尚未结束 租售比显示底部未现[8]
北京房子租售比1.6%合理吗?
集思录· 2025-09-15 22:10
租售比合理性分析 - 当前10年国债收益率约为1.8%,部分观点认为当前租售比合理,因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高资产人群决定房价,低资产人群决定租金[1] - 租房市场定价效率更高,房东空置成本高(空置一月损失年收益8%),促使其快速成交,而卖房市场因交易频率低,房东更不愿降价,导致挂牌价普遍偏高[2] - 租金反算的房屋售价可能更接近真实成交价,当前挂牌售价需割肉止损才能成交[2] 租金决定因素 - 租金上限由租房人群承受力决定,通常不超过月收入的50%,北京月平均工资的50%即租金天花板,超过则需折价[1] - 面积越大、总价越高的房产,租金收益折价越大[1] - 租金相对房价更坚挺,近期房价下跌幅度大于租金下跌幅度[1] 投资视角的租售比 - 部分投资者认为租售比不合理,因房产维护成本高(需投入时间精力或委托代理成本)[4] - 租金收入存在折损,长期应按一年11个月计算实际收入[5] - 房产价值具巨大不稳定性,在波动资产上构建1.6%的低收益不符合投资理念[6] 市场供需与价格趋势 - 房价泡沫本质是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泡沫,非单纯租售比问题[13] - 北京新房供应量低(高年份不足5万套),远低于武汉(近30万套),人口2400万vs武汉1300万,供应不足支撑高房价[12] - 上海部分老破小租售比已达2%-3%,下跌空间有限,而高端房产不追求租售比,侧重资产配置功能[13] 租金市场现状 - 国际一线城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年租金回报率通常为4%-6%,对比当前市场显偏低[9] - 部分地区租金下跌明显(如近三年跌30%),因外出打拼年轻人减少,租房需求萎缩[11] - 上海房价快速下跌,部分小区1人买房有3-5套待选,价低者成交,成交价冲击片区同类型房价[12] 替代性居住选择 - 月租2.3万元的房产面临五星级酒店套房竞争,后者提供清洁、早餐、健身房等增值服务,冲击高端租赁市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