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高频 | 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24 22:17
政策高频: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工程机械行业需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合行业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优势互补[3]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自贸离岸债等,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4][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支持外资机构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6][7] - 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等,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8][9] - 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提出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0][11]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深化金融市场建设、提升金融机构能级、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12][13]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支持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优化外资营商环境[7][13] - 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共建等六方面38条举措[14][15] 行业与市场发展 - 工程机械行业需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技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转型升级[3] - 上海将发展离岸贸易金融、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5][13] - 资本市场将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环节,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构建开放包容的生态[9] - 外汇市场将加强"智慧外管"建设,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优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汇资金结算[11]
沪港共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迈向深水区,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聚焦2025陆家嘴论坛
华夏时报· 2025-06-20 12:40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 - 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共建、离岸金融战略互补等六方面达成深度合作 [1] - 渣打银行作为首家同时参与内地和香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外资银行,将积极拓展沪港协同带来的业务机遇 [1] 上海金融中心地位 - 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值全球第三,债券托管规模全球第一,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交易量全球领先 [2] - 上海期货交易所多个商品品种交易量排名世界第一,金融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800万亿元人民币 [2] - 上海构建了全品类金融市场体系,"上海金""上海油"等定价指标提升人民币在岸市场国际影响力 [2] 香港金融中心优势 - 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人民币存款总额达1.19万亿元 [4] - 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超2600家,中资企业市值占比81%,2024年IPO募资额3500亿港元,连续12年全球前三 [4] - 香港吸引超3000家国际金融机构落户,资本自由流动和低税率优势显著 [4] 沪港金融功能互补 - 上海锚定人民币在岸市场,香港链接全球资本网络,通过"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机制形成联动 [4] - 沪港通累计交易量达120万亿元,两地共同处理全球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78% [9] - 监管标准互认使金融创新产品审批效率提高1倍 [9] 沪港合作具体举措 - 新增跨境清算合作、黄金产品互联互通、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场景等 [6] - 推动香港"转数快"与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互联,鼓励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 [7] - 支持上海企业在港成立财资中心,鼓励跨境银团贷款和非居民贷款业务 [7] 企业融资与人民币国际化 - 沪港将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需求增长 [8] - 渣打银行在全球35个市场提供人民币服务,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出海需求 [8] - 沪港合作催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国金融市场与全球体系深度耦合 [10]
新华财经早报:6月19日
新华财经· 2025-06-19 07:55
金融开放与改革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发展自贸离岸债、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3] - 国家外汇局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一揽子外汇创新政策,包括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QFLP试点等10项便利化政策[3] - 证监会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限套期保值),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3] 科创板改革 - 证监会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3] - 上交所起草《科创成长层自律监管指引》和《预先审阅指引》征求意见稿,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3] - 中央金融委员会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和包容性,支持上海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鼓励科技金融、跨境金融创新试点,支持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3] - 推动金融机构集聚上海,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落地上海[4] - 沪港签署《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优化、两地支付系统互联、人民币跨境使用[4] 商品期货市场开放 - 上期所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范围,2025年6月20日起新增天然橡胶、铅、锡期货及期权合约[4] 上市公司动态 - 永臻股份拟投资13.1亿元建设包头储能电站项目[8] - 大中矿业拟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8] - 长虹美菱拟8.77亿元投建智慧家电产业园项目[8] - 英洛华拟6.5亿元投建稀土永磁材料一体化应用项目[8] 国际金融动态 - 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4.25%-4.50%不变,点阵图显示年内两次降息预期,明年降息预期削减至一次[6] - 日本制铁以141亿美元完成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每股55美元[7] - 巴西央行意外加息25个基点至15%,市场预期维持14.75%不变[7]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相互赋能共促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6-19 02:35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合作 核心观点 - 上海和香港作为中国金融"双枢纽",需推动错位发展与相互赋能以提升全球金融话语权 [1] - 两地合作重点包括资本市场互联、金融产品创新、监管协同及离岸金融互补 [2][3] - 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出38条举措强化协同效应 [2] 资本市场合作 - 沪深港通机制是A股加入MSCI指数的关键条件,促进外资流入A股市场 [1] - H股募资效率提升对A股股价有正面影响 [1] - 未来或探索"IPO通"机制并丰富金融期货产品以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 [2] 金融产品与基础设施 - 两地将合作开发ESG相关ETF产品及离岸金融产品(如"上海自贸离岸债"和"点心债") [2][3] -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支持跨境电商及离岸经贸人民币结算 [3] - 推动沪港银行共建企业财资中心,优化全球资金管理 [3] 监管与制度协同 - 两地监管标准互认及沙盒框架可提升金融创新审批效率 [3] - 需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并制定统一风险管理框架 [3] - 目标建立全球资产配置高速路并防范系统性风险 [3] 战略互补性 - 香港定位为内地企业出海"超级联系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窗口 [3] - 协同优化离岸金融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 [2] - 合作提升国际标准助力国家"金融强国"建设 [4]
支持上海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鼓励沪港两地银行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
快讯· 2025-06-18 09:47
自由贸易账户优化 - 支持上海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1] - 鼓励沪港两地银行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 [1] - 便利跨境电商平台及海外仓运营企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或香港开立非居民账户 [1] 支付系统互联 - 推动香港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FPS)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IBPS)互联 [1] 金融产品开发 - 鼓励两地金融机构共同开发适应离岸经贸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 [1] 人民币结算 - 推动更多贸易主体选择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