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成长行情
icon
搜索文档
A股走出独立上涨行情:价值板块领涨,市场风格切换已至?
新浪财经· 2025-11-05 21:07
A股市场表现 - 11月5日A股三大指数低开高走,上证综指涨0.23%报3969.25点,深证成指涨0.37%报13223.56点,创业板指涨1.03%报3166.23点 [2] - 当日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煤炭、电力设备、商贸零售等红利和价值板块成为企稳反弹核心力量,而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科技板块出现调整 [2] - 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板块涨幅达3.4%,煤炭、商贸零售、环保等板块均涨超1%,轻工制造、综合、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板块同样涨幅居前 [2][3] 市场风格切换分析 - 11月是重要的调仓时间窗口,岁末年初历来是风格切换关键期,春季行情启动时间已逐步前移至12月 [5] - 市场季节特征表现为4月至10月“炒现实”(定价当期基本面),11月至次年3月“炒预期”(提前布局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板块) [5] - 每年11月市场涨跌与基本面相关性最弱,甚至呈现一定负相关性,不论以当季业绩(四季度)或上一季业绩(三季度)为基准都如此 [6] 机构持仓与收益兑现压力 - 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电子行业持仓占比达25%,TMT板块仓位超40%,均创历史新高 [7] - 四季度存在主线板块收益兑现压力,重仓TMT机构在前三季度积累丰厚浮盈,四季度机构核心诉求从追求超额收益转向锁定利润 [7] - 国内典型AI算力龙头2025年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速实际读数不低,但由于资本市场预期过高,低于预期的高景气度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7] 行业景气度与再均衡基础 - 非银金融、钢铁、基础化工、机械等行业资本回报出现明显改善,但并未受到投资者青睐,甚至出现减配 [8] - 当原有高景气出现扰动,而更多领域景气恢复“星星之火”正在出现,为市场再均衡提供了基础 [8] 科技成长行情展望 - 11月开始市场进入低估值有效性加强阶段,低估值特征通常持续到次年3月,其间除了2月均有一定低估值效应 [9] - 11月市场呈现明显题材板块特征,例如2024年11月AI应用和机器人行情,2022年11月地产链行情,2020年11月周期板块走强等 [9] - 中长期看科技成长主线行情尚未终结,美国开启降息周期将打开流动性宽松空间,中期继续看好成长股配置价值 [12] - 短期基本面方面,电子和通信在三季报高预期下低于预期,而计算机和传媒在合理预期下好于预期,成长相对价值和周期仍处于高性价比状态 [12] 市场成交与资金动向 - 11月5日A股成交额为1.89亿元,连续2个交易日不足2万亿元,10月16日以来15个交易日内仅有6个交易日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 [14]
红利基金:节后资金转向致近期集中限购
搜狐财经· 2025-10-20 07:46
资金流向 - 节后部分资金转向红利资产 [1] - 资金流向因高切低需求 科技板块调整后缺主线及四季度日历效应等驱动 [1] 基金动态 - 近期一批红利基金集中实施限购 [1] 市场观点 - 科技成长行情后红利资产回落到相对低位 [1] - 红利资产或成市场青睐方向 [1]
含“科”量空前提升,如何捕获科技股行情?
虎嗅· 2025-09-25 17:09
2025年A股科技成长板块表现 - 2025年A股市场表现惊艳,科技成长板块是上涨主力,涵盖人形机器人、创新药、AI算力、新能源电池、军工等板块 [2] - 中证主动偏股型基金指数年内收益达到31.47% [2]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已明显高于银行、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2]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按中信行业指数分类,年内涨幅最高的板块包括通信(65.6%)、有色金属(54.01%)、电子(41.82%)、传媒(37.23%)、机械(35.42%)、计算机(32.73%)等,半数以上为科技成长行业 [3] 科技板块表现驱动因素 - 技术突破驱动业绩兑现,国产大模型突破带动算力基建需求激增,AI技术向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应用领域延伸 [4] - 工程师红利是重要支撑,中国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约520万人增长至2020年约1770万人 [4] - 2022年全球排名前2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47%本科学业在中国完成,在美国读完本科的仅占18% [4] - 工程师红利预计至少可持续到2035年以后,支撑科技行业长期发展和尖端技术突破 [4] 科技股投资挑战与估值状况 - 科技股投资存在细分领域多、技术迭代快、投资门槛高、波动较大的特点 [3] - 国产GPU龙头曾出现静态过千倍、动态数百倍的PE估值,引发估值过高和预期能否兑现的争议 [5] - 通信(中信)板块截至9月19日市盈率TTM为26.23倍,近三年分位点达98.68%,近五年分位点为67.58% [5] 基金在科技投资中的角色与业绩 - 通过基金参与科技股行情被视为更有效的投资方式 [6] - 中证科技100指数近一年涨幅为82.44% [7] - 景顺长城科技军团旗下成立满一年的34只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超86.35%,其中7只实现翻倍 [7] - 农冰立管理的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A基金近一年收益达141.88%,同期业绩基准为37.43% [1] 专业科技投资团队的能力要求 - 需要具备对科技产业长期与中短期趋势的准确判断能力,能发掘确定的长期机会 [9] - 深度研究能力依赖团队规模、能力、协作,要求覆盖不同细分赛道且成员有强行业认知和投资敏感性 [9] - 投资团队需有稳定成熟的投资理念与框架,以应对科技股的较大波动性 [10] - 需要长期跟踪和坚持,形成积累,秉持长期主义而非追逐短期热点 [10] 景顺长城科技军团团队构成与特色 - 团队于2019年科创板成立时组建,目前基金经理达12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12] - 团队成员背景多元,能力圈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多个科技细分领域 [12][13] - 团队通过高频调研、紧密跟踪产业变化获取前沿投资洞见,并发布系列行业洞察报告 [14][16] 景顺长城科技军团投资方法论 - 团队注重长期机会而非短期热点,持股偏长期,公司落实中长期业绩考核机制,以三年及以上维度为考核权重 [19] - 投资方法成熟,注重产业趋势研判与个股基本面挖掘,通过财务分析、商业模式解构筛选优质公司 [20] - 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均看重成长性与估值合理性的结合,在成长板块细分赛道进行均衡配置 [21][23] - 团队较早把握AI产业变革,杨锐文、张仲维、江山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在AI相关领域布局并获得显著回报 [16]
机器人指数ETF(560770)逆市翻红,当前科技行情进展到哪里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4:17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震荡回调 三大指数下跌 机器人概念午后走高 机器人指数ETF(560770)上涨0.40% 秦川机床和华东数控等多股涨停 丰立智能和拓斯达等涨超5% [1] - 两市成交额快速突破2万亿元 较昨日此时放量超900亿元 连续第15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1] - TMT成交额占全部成交额比例约40% 较年初Deepseek驱动和2023年GPT驱动时的成交额占比新高仍有空间 [1] 机构观点 - 科技板块调整更多是情绪扰动 前期涨幅较大赛道短期内或将存在波动 [2] - 赚钱效应极致聚焦于算力产业链 抱团现象强化 [3] - 若后续资金出现高切低或增量资金有新开仓意愿 6月以来涨跌幅相对落后但近一月盈利未明显下调且后续具备潜在催化的细分科技方向值得关注 包括机器人、半导体设备、电池等行业 [6] 产业发展 - 机器人产业加速推进 技术侧AI大语言模型与视觉语言模型融合迭代提升理解能力 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提升感知能力 [3] - 产业侧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获得中国移动1.24亿元订单 为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单笔订单 标志行业从技术验证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3] - 优必选Walker S系列进入部分车企参与质检流程 工业场景渗透加速 [3] - 中国信通院预测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超过1亿台 覆盖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医疗辅助、特种作业等多个场景 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7] 产品信息 - 机器人指数ETF(560770)追踪中证机器人指数 覆盖机器人产业链各个领域 [6] - 标的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包括汇川技术(权重9.65%)、科大讯飞(9.00%)、石头科技(5.76%)、大华股份(4.98%)、中控技术(4.26%)、大族激光(4.08%)、双环传动(3.27%)、机器人(3.26%)、云天励飞(3.22%)、科沃斯(2.89%) [7] - 该ETF基金还配置场外联接基金(A:020481 C:020482) [8]
超30亿,跑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13:58
股票ETF市场资金流向 - 昨日股票ETF市场资金净流出30.77亿元 总规模达3.85万亿元 [1][3] - 港股市场ETF净流入49.88亿元 债券ETF净流入13.79亿元 [2][3] - 宽基ETF净流出52.98亿元 但规模增加97.71亿元 [5][6] 资金流入重点指数及产品 - 恒生科技指数单日净流入11.64亿元 近5日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流入超31亿元 [3] - 证券公司指数近5日资金流入超27亿元 证券保险ETF单日流入1.5亿元 [3][4] - 恒生互联网ETF单日净流入9.36亿元 规模257亿元 恒生科技指数ETF规模339.68亿元 [4] 资金流出主要领域 - 科创50指数单日净流出36.84亿元 科创50ETF流出超25亿元 [1][6] - 半导体芯片相关ETF集体净流出 科创芯片ETF流出12.81亿元 半导体ETF流出8亿元 [6] - 创业板ETF及创业板50ETF出现获利了结现象 [6] 机构市场观点 - 国泰基金看好港股红利行情 认为A/H股溢价收窄带来机会 [3] - 华安基金强调港股通央企红利策略优势 指出央国企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 [3] - 博时基金看好AI产业催化的科技成长行情 认为市场风险偏好维持高位 [7]
广发高端制造A三年跌53%垫底,管理费累计4.56亿,刘格菘或面临浮动费改大考
新浪基金· 2025-05-07 16:37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将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改变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现状 直指行业管理费与业绩脱钩痛点 [1] - 近三年权益类基金表现显示 即便业绩大幅回撤 管理费仍居高不下 矛盾突出 [1] 典型基金业绩与管理费数据 - 广发高端制造A近三年回报-53.01% 但累计收取管理费4.56亿元 2024-2022年分别收取0.88亿/1.49亿/2.19亿 [3] - 中欧医疗健康A规模311.79亿元居首 近三年业绩下跌32.55%却收取管理费22亿元 2024-2022年分别收取4.27亿/7.60亿/9.83亿 [3] -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等百亿级基金呈现"规模越大 亏损越重 收费越高"现象 [3] 明星基金经理表现 - 刘格菘基金经理指数近三年回报-27% 近两年-17% 显著跑输沪深300指数 在管规模缩水至321.71亿元(较去年末减少5.7%) [4] - 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近三年跌24.17%合计收4.74亿管理费 广发小盘成长A近三年跌26.50%合计收3.57亿管理费 [6] 基金财务数据 - 广发科技先锋2024年收入7.82亿元 2023年亏损38.9亿元 2022年亏损43.78亿元 [6] - 广发小盘成长A 2024年亏损2.65亿元 2023年亏损26.3亿元 2022年亏损27.53亿元 [6] 行业未来趋势 - 浮动管理费改革将迫使基金公司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投资回报 明星产品或告别依赖规模增长的"躺赢"时代 [11] - 行业可能呈现强者愈强 小型机构加速淘汰趋势 投资研究能力和风控体系将更关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