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英特尔前CEO基辛格转战创投界 来中国台湾找伙伴
经济日报· 2025-11-19 07:21
基辛格表示,他第50次来中国台湾,40年前,他亲身经历个人电脑快速发展起点,带动中国台湾在硬件 制造业的地位。他也将担任Playground投资开发光学元件封装Ayar Labs公司董事,积极推动以光代替铜 线的传导新技术。 英特尔前CEO基辛格转战创投界,11月18日以深科技创投Playground Global合伙人身分,带领七家新创 公司专程来中国台湾。他称赞中国台湾供应链制造能力超强,"早上有想法,中午出原型,晚上就量 产",相关新创公司也将与台积电、鸿海等中国台湾厂商合作。 Playground Global昨带来投资的七家新创公司,横跨电源管理、光通信、互连与微影技术等领域,除了 Ayar Labs的光通讯技术外,改善供电架构芯片的PowerLattice;以光技术改善AI服务器功耗的PicoJool; 挑战降低EUV设备成本的xLight,都是挑战当前产业痛点的"深科技",部分也与中国台湾半导体业者包 括稳懋、世芯、创意等业者合作。 基辛格指出,中国台湾是让科技突破真正落地为现实的关键舞台,在促成创新从概念落地到规模化的速 度领先全球,在精密技术、半导体产能、以及深科技领域的专业,中国台湾是业界 ...
“数”看期货:近一周卖方策略一致观点-20251021
国金证券· 2025-10-21 16:14
股指期货市场表现 - 上周四大期指主力合约全面收跌,中证500期指跌幅最大为-5.32%,上证50期指跌幅最小为-0.32%[3][11] - 全部合约平均成交量均上升,IH上升幅度最大为23.91%,IF上升幅度最小为19.98%[3][11] - 上周五合计持仓量除IM外均下降,IH下降幅度最大为-7.40%,IM上升幅度为2.04%[3][11] - 当季合约年化基差率分别为IF -3.60%、IC -12.20%、IM -12.83%、IH -0.90%,IF和IC贴水加深,IH升水转贴水,IM贴水收窄[3][11] - 四大期指于2025年10月17日完成交割[3][11] 跨期价差与套利空间 - 当月与下月合约跨期价差率分别处在2019年以来IF 92.30%、IC 97.70%、IM 92.80%、IH 85.30%分位数,均处于历史分布常态位置[4][12] - 以年化收益5%计算,剩余25个交易日,IF正反套当月合约基差率需分别达到0.84%和-1.57%,下月合约需达到1.36%和-2.66%,目前均不存在正反套机会[4][12] - 分红主要时间结束,对主力合约影响微小,未来一年对指数点位影响分别为沪深300指数76.75、中证500指数82.44、上证50指数68.62、中证1000指数63.50[4][12] 市场情绪与预期 - 期指基差变化与市场情绪相关性较高,上周大小盘期指走势分化,IH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较高水平[4][12] - 基差波动较大,成交量普遍上升但持仓量多数下降,资金短期博弈加剧[4][12] - 期指跨期价差处于历史较高位,使用近月合约对冲性价比更高[4][12] 卖方策略观点汇总 - 7家券商认为A股市场前景乐观或有望重拾升势,6家券商认为政策预期和流动性宽松将支撑市场[5][49] - 4家券商认为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将推动市场,7家券商对市场中长期持乐观态度[5][49] - 行业方面一致性看好AI产业链、有色金属、深科技、绿色转型、现代服务业以及高股息资产[5][49] - 在市场走势方面存在分歧,5家券商认为市场将维持震荡或慢牛趋势,3家券商认为市场短期承压需调整[52] - 在风险因素方面存在分歧,5家券商认为中美关系不确定性是主要风险,3家券商认为高估值是主要风险[52]
2025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及安全威胁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4 08:54
具身智能产业 -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范式,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我国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配套系列政策支持[2]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25.335亿美元,预计2033年达87.5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5.0%;国内2023年规模4186亿元,2027年有望达6328亿元[2][39] - 技术发展呈现感知层多模态融合、决策层向自主智能迭代、行动层实现高精度运动控制的特点,我国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大模型算法等方面取得突破[2] 深科技创新 - 深科技聚焦独特、受保护或难以复制的科学技术,以解决社会问题与推动未来发展为导向,对现有行业具有颠覆性影响[3] - 全球深科技创新在光子学和电子学、生物科技等七大前沿领域不断深化,中国成为风险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3] - 各国通过出台法案、资金扶持、成立基金会等方式大力支持深科技创新,如美国成立"美国前沿基金"[3] 商业航天产业 -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在卫星互联网、天基测控等领域有望实现"换道超车"[4] - 我国规划三个"万星星座"计划,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将带动小卫星及商业发射需求爆发[4] - 商业天基测运控系统建设进度领先国外,多家企业已为众多商业卫星提供服务[4] 独角兽企业区域发展 - 独角兽企业区域分布从高度集聚转向多极协同,北京在指数排名中高居榜首,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为主要聚集地[5] - 湖北、重庆、四川等依托国家级战略城市群形成次级增长极,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三个梯队[5] - 促进均衡发展需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动态监测机制[5] 具身智能技术体系 - 技术体系分为感知、决策、行动、反馈4部分,感知模块实现多模态融合与动态环境解析[22][23] - 决策模块利用大模型驱动与任务规划,包括分层决策模型和端到端模型[24][26] - 行动模块涉及机器人学相关技术和仿生学技术,实现运动控制与精细操作[26][27] 全球具身智能政策 - 各国从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应用场景、生态体系、发展保障五方面制定政策[33] - 美国通过《人工智能政策路线》《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等保持领先地位[34] - 欧盟推出Invest AI计划,拟调动2000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领域投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