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蟹
icon
搜索文档
银川贺兰“十五五”发力冷水鱼全产业链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11:23
贺兰县是特色水产养殖大县,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6.35万吨,产值9.4亿元,增速12.7%,占全县农业总 产值的17.3%。尽管养殖水面仅占西北地区的2.3%,水产品产量却贡献了11.3%,成为黄河流域盐碱地 治理与高效农业协同发展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贺兰县以河蟹产业为突破口,打造出首个产值过亿元的水产单品。通过"宽沟深槽"稻蟹共生模 式,当地河蟹较南方产区提前30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同时依托生态养殖,河蟹肉质紧实鲜甜,水稻 品质同步提升,实现"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200亩,其中河蟹养殖6200亩, 年产值突破1.2亿元,形成规模化、生态化的现代产业格局。 9月27日,银川市贺兰县召开适水产业和葡萄酒产业新闻发布会,明确"十五五"期间将重点发力冷水鱼 全产业链建设。目前,贺兰县已与香港汇鑫、中联智科等企业达成合作,计划总投资超过30亿元,建设 以大西洋鲑、虹鳟为主的高端冷水鱼养殖基地。项目将依托当地绿电资源与循环水养殖技术,打造集育 苗、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预计年产值可达24亿元,力争在高端三文鱼市场形成重 要影响力。 在推进渔业发展的过程中,贺兰县坚持水资源 ...
黄河流域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稻蟹共生蹚出致富新“稻”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8:19
黄河流域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稻蟹共生蹚出致富新"稻"路 中新网兰州9月29日电 (季桂珍 李飞扬 赵静宜)9月下旬以来,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青香蒲高原水稻研究 基地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水下肥美的河蟹不时吐出气泡,一幅"稻护蟹、蟹肥稻"的生态 图景徐徐展开。这是当地探索"盐碱地改良+稻蟹共生"模式,让昔日闲置盐碱地焕发新生机的生动写 照。 9月下旬,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稻田。李飞扬 摄 "盐碱地种稻养蟹,关键要过'水盐调控'和'品种适配'两道关。"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魏 家亮的话,点出了技术核心。在基地田埂上,农技专家们正忙碌着测量水稻的籽粒质量、植株高度及穗 长,既为掌握水稻生长动态与产量潜力提供数据支撑,也为验证稻蟹共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筑牢基础。 相较于普通农田,黄河流域盐碱地因盐分高、保水能力差,对稻蟹共生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稻田 改造的'最初一公里'开始,技术指导就贯穿始终。"基地负责人张彤坦言,农技人员的"贴身指导",是保 障种养成功、实现丰收的关键所在。 眼下,青香蒲高原水稻研究基地已浸在丰收的氛围里,水稻即将开镰、稻田蟹同步丰产的喜悦扑面而 来。田垄间,连片的稻穗褪去青绿 ...
我省举办丰富多彩活动庆丰收
辽宁日报· 2025-09-24 09:03
在鞍山市台安县的活动现场,5位分享人现场讲述了南果梨、白羽肉鸡、宠物、花卉等鞍山特色农 业产业的发展历程,展示了鞍山特色农产品,还表演了紧扣"丰收"主题的文艺节目。岫岩满族自治县食 用菌协会理事赫英丹说:"村里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食用菌产业成为能留住人、能改善生 活的支柱产业,参与生产的劳动力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部分食用菌产品已经出口到欧洲。" 金秋时节,辽沈大地四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我省多地举办丰 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不少主题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场景,吸引了众多的村民、游客参与,将 节日的氛围感拉满。 9月23日,沈阳市沈北新区七星米业数字化基地、"星禾院里"民宿、稻梦空间三地联动,通过现代 农机展览、民俗和非遗体验、农文旅深度融合等,向大众展示了活力四射的农村生产和生活场景。尤其 是在丰收市集上,来自全省14个市的200余种名优农特产齐聚一堂,沈阳寒富苹果、大连樱桃、鞍山南 果梨、桓仁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应有尽有,装满了游客的"购物车"。绚丽的民族舞蹈、百余名农民鼓手 组成的丰收鼓阵、锡伯族骑手精湛的骑术表演,更为大家带来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作为庆祝农民丰 ...
新疆:“水产大省”养成记
新华网· 2025-08-12 14:22
核心观点 - 新疆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源综合利用在干旱内陆地区发展出规模化水产养殖产业 形成三文鱼 有机鱼和盐碱水养殖等多条产业链 并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5][11] 三文鱼养殖 - 新疆天蕴在尼勒克县利用冰川雪融水资源建设三个养殖加工基地 养殖水面14.7万亩 年产能1.2万吨 采用抗风浪网箱和半封闭循环水系统进行生态养殖 [3] - 吐鲁番大河泉冷水鱼公司利用地下冷泉水 通过陆基过水养殖技术实现三文鱼规模化养殖 建有52个标准化鱼池 水体总量2万立方米 设计年产能500吨 预计今年产量350吨 [4] - 2024年新疆三文鱼加工产量超过5000吨 产品覆盖国内一二线城市 并出口东南亚 欧洲和中东地区 [5] 淡水湖渔业 - 博斯腾湖作为新疆最大湖泊(面积1600多平方千米) 去年渔业产量5300吨 预计今年超6000吨 采用禁渔期管理和生态养殖模式 生产32种鱼类及水产品 [6][7] - 乌伦古湖池沼公鱼捕捞季采取管控式捕捞 设8个捕捞点 164条渔船 预计年产量超2500吨 [8] - 赛里木湖自1998年引进高白鲑 现已形成从鱼苗孵化到餐饮的完整产业链 成为知名冷水鱼养殖基地 [8] 盐碱水养殖 - 塔里木大学研发"弃水—养殖—治沙灌溉"模式 在天鹅湖盐碱水域成功养殖罗非鱼 加州鲈等品种 去年收益20多万元 [9][10] - 十四团养殖水域达1500余亩 投放南美白对虾1515万尾 金刚虾360万尾 青蟹15.6万只等 预计年产值超3000万元 [11] - 盐碱水养殖通过建设引水渠解决水位问题 采用低密度养殖实现"以鱼养水" 显著增加水域鸟类种群 [10] 产业规模 - 新疆宜渔水域滩涂面积4600余万亩 2024年水产品产量19.25万吨 同比增长4.63% [11] - 成功实现白斑狗鱼 河鲈等土著鱼类人工繁殖 并向全国十余省份推广 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11]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渔光一体 万亩水域“点绿成金”
央广网· 2025-07-16 21:43
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南部,占地9238亩,紧邻西太湖,充分利用当地鱼塘资源,实现现代化渔业与光伏技术结合[1] - 项目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模式,预计2025年底全面并网,年均提供绿色电能7.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4.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56万吨[1] - 目前已投入建设1400亩高标准苗种环育区,养殖品种包括鲈鱼、鳜鱼、河蟹、青虾及大西洋鲑、进口锦鲤等高端鱼种[1] 经济效益 - 项目实现"一亩地两份收益",通过光伏发电与生态养殖双重创收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1] - 项目建成后预计创造200个就业岗位,目前已雇佣周边居民40余人从事水产养殖和环境养护工作[2] 技术模式 - 采用低密度生态养殖技术,虽然亩产较低但养殖周期长,产品品质优于高密度养殖[1] - 项目被描述为"光伏板下的智能鱼工厂",结合高科技育苗养鱼与光伏发电技术[2] 产业延伸 - 规划开发休闲农旅板块,利用西太湖区位优势及"光伏矩阵+生态鱼塘"景观,打造集垂钓、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农旅目的地[2] - 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渔光旅"复合型产业生态[2]
盘锦借助粮交会平台精准招商引资
辽宁日报· 2025-07-15 09:08
今年,盘锦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3万亩以上,到年底高标准农田占比将增至81%以上,切实保 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当下,盘锦市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深入挖掘稻田、苇 田、海洋资源潜力,加快建设稻蟹共生、苇田渔业、海洋牧场3个百万亩生产基地,粳稻、大豆2个百亿 级产业集群,新发地区域农产品、中国北方河蟹2个百亿级集散地,积极构建"322"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 系,以精致农业引领高质量发展。 盘锦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的发展思路引来参会者的广泛关注,集中签约三轮重点项目,涵盖 招商引资、科研合作与贸易三大类。签约商务合同金额43.76亿元,其中,招商引资项目18个,协议金 额10.28亿元;贸易合同51个,协议金额33.48亿元;科研合作项目7个,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盘锦市还 设置专区,开展区县推介、稻蟹产业观摩招商及电商直播,吸引中储粮、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深度参 与。开展高端对话助推落地,盘锦市领导一对一接见重点嘉宾,加速项目进程。 7月13日至14日,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盘锦分会场暨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在盘锦红海滩湿 地科学馆举办。聚焦粮食安全与产业振兴,盘锦全方位展示在粮食全产业链、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