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蟹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度长三角河蟹产业发展白皮书》在沪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11-16 13:57
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 (记者 许婧 郑莹莹)大闸蟹进入膏满肉甜时,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中华绒 螯蟹产业技术体系15日在沪发布《2025年度长三角河蟹产业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其内容显 示,2024年,长三角地区的河蟹产量为523825吨,约占全国河蟹总产量的58.57%,是名副其实的河蟹 产业"重镇"。 白皮书分析,2018年至2024年,中国河蟹产业重心向东北方向小幅偏移,其原因是辽宁河蟹产业市 场需求增加、养殖技术进步及养殖环境改善;同时黑龙江、吉林等省的河蟹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为了推进长三角地区河蟹产业地方品牌建设,该白皮书首次尝试设计河蟹品牌价值指标体系。研究 团队通过给河蟹的产品品质价值、文旅经济价值等指标打分,对长三角地区河蟹品牌价值进行排名。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指出,高温会加速"南蟹北养"步伐,黄河流域河蟹养殖带会进一步拓展, 与长三角形成较为明显的产业互补。 白皮书指出,长三角地区既是河蟹主产区,也是河蟹主市场,可以通过河蟹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 展。 另外,自2010年上海启动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其河蟹产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今 年上海持续高温,但上海河蟹产业依托科技 ...
太牛了!镇江 6 家企业出征 “水韵苏蟹” 大会,从 “最佳生态” 到 “十大品牌” 奖拿到手软
扬子晚报网· 2025-11-11 17:30
行业活动 - 2025年11月6日至7日在南京市高淳区举办“水韵苏蟹”江苏河蟹产业链联合品牌推介会暨河蟹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 [1] 公司荣誉 - 镇江大全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荣获金牌网络推介官 [7] - 丹阳市健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荣获金牌网络推介官 [7] - 扬中豚岛农业有限公司荣获最佳生态养殖基地奖和十大品牌奖 [7] - 江苏江心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荣获十大品牌奖 [7] 区域产业规模 - 镇江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稳定在19万亩 其中河蟹养殖面积为4.1万亩 [7] - 镇江市河蟹年产量达到5000吨 [7] - 河蟹 青虾 刀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占比超过80% [7]
江苏河蟹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举办
新华日报· 2025-11-09 03:15
行业活动概况 - 2025年11月6日至7日在南京市高淳区举办“水韵苏蟹”江苏河蟹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暨河蟹产业链联合品牌推介会 [1] - 活动主题为“蟹逅高淳 链通天下” 汇聚省内外150余名行业权威专家、渔业主管部门代表及河蟹养殖龙头企业负责人 [1] - 大会由中国渔业协会指导 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农村局主办 江苏省渔业协会及河蟹分会等单位联合承办 [1] 产业发展方向 - 大会以“创新”破题 聚焦“数字化、科技化、品牌化”三大核心方向 [1] - 会议围绕水产动物育种改良、绿色生态养殖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度研讨 [1] - 活动旨在以实打实的举措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释放产业升级新信号 [1] 重要成果发布 - 会上发布《河蟹产业数字化建设指南》技术规程 提出养殖环境实时监测、产品品质全程溯源和市场流通高效对接等方案 [1] - 同时发布生态养殖、深加工技术、尾水净化处理等3项产业核心科技成果 [1] - 《高淳固城湖河蟹产业创新发展报告》同步发布 [1] 行业亮点事件 - 苏州水之源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选送的551.5克雄蟹、419.6克雌蟹分别斩获“蟹王奖”和“蟹后奖” [1]
“定力”崇明生态之路迎来厚积薄发 海工产业之“蓝”、农业硅谷之“绿” 书写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故事
解放日报· 2025-11-07 09:37
交通基建进展 - 轨交22号线(崇明线)实现全线隧道贯通,全线通车指日可待 [1] - 轨交22号线和沪渝蓉高铁“两条线”上岛将加强崇明与上海市中心及长三角区域的连接 [5] - 位于崇明城桥镇的高铁小镇规划开发面积3.26平方公里,长兴岛“地铁小镇”占地面积约4.3平方公里 [5] 生态保护成果 - “十四五”期间投入数十亿元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及水环境治理工作 [3] - 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稳定保持在12种以上,鸟类多达380多种 [3] -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4] 产业发展战略 - 长兴岛船海产业近两年年产值连续突破500亿元、80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造船基地之一 [3] -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推动东禾九谷水稻育秧生产基地等科创项目投产,组建多个产业集团 [3] - 积极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局,打造海工产业之“蓝”和农业硅谷之“绿”两大现代化生态产业集群 [3] 文体与区域发展 - 国际篮联三人篮球大师赛、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赛等高级别体育赛事均扎根崇明 [4] - 发展路径基于生态立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资产转化为发展资本 [2][3] - 作为上海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空间,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供案例 [2]
辽宁盘锦稻香蟹肥迎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09:12
水稻生产与销售 - 辽宁盘锦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3] - 盘锦中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稻蟹共生模式种植33000亩水稻[5] - 盘锦新米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运通农场直播间新米上市一周多销量达800余万斤[3] - 红海滩景区408亩稻田总产量达44.88万斤[5] - 全面实施机械化作业 预计10月底完成收割[3] 河蟹养殖产业 - 盘锦是中国稻田养蟹技术发源地 形成稻蟹共生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3][4] - 蟹田小爽合作社春天每亩投10斤扣蟹 秋天产出30斤成蟹[4] - 国庆假期河蟹供不应求 蟹田小爽合作社最多一天网上销售1000单左右[4] 产业升级与品牌价值 - 盘锦大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红海滩1号”大米被评为首批“辽宁优品”[3] - 发展旅游观光业 红海滩国家水稻公园巨幅稻田画吸引大量游客[5] - 1955国营农场结合水稻种植、科技展示和怀旧体验 带动旅游、研学及农产品销售[5] - 通过旅游体验提升品牌价值 实现经济收入与品牌价值双提升[5]
(走进中国乡村)辽宁盘锦稻香蟹肥迎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7:07
农业生产与丰收情况 - 盘锦水稻迎来丰收年,亩产量相比往年有显著增加 [1] - 盘锦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 [3] - 红海滩景区408亩稻田总产量达到44.88万斤 [5] 稻蟹共生模式 - 盘锦是中国稻田养蟹技术发源地,形成稻蟹共生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3][4] - 盘锦中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种植33000亩水稻,全部采用稻蟹共生模式 [5] - 蟹田小爽合作社春天每亩投10斤扣蟹,秋天可产出30斤成蟹,河蟹质量好产量高 [4] 销售与市场表现 - 2025年盘锦新米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运通农场直播间新米上市一周多销量达800余万斤 [3] - 蟹田小爽合作社在“十一”假期河蟹供不应求,最多时一天网上销售约1000单 [4] - 线上线下盘锦新米与河蟹订单持续火爆 [5] 产业升级与品牌价值 - 盘锦大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海滩1号”大米被评为首批“辽宁优品” [3] - 盘锦向产业升级发展,红海滩国家水稻公园的巨幅稻田画吸引大量游客,通过旅游体验提升品牌价值 [5] - “1955国营农场”结合水稻种植、科技展示和怀旧体验,带动旅游、研学及农产品销售 [5]
(乡村行·看振兴)太原晋源:稻浪翻金蟹肥美 一田双收效益增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6:53
项目概况与模式 - 项目采用稻蟹混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 [5] - 螃蟹在稻田中捕食害虫与杂草,减少农药施用,其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肥料 [5] - 该模式显著改善了田间水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了晋祠大米的品质与口感 [3][5] 实施规模与经济效益 - 野庄村在300亩稻田中划出110亩尝试稻蟹混养,每亩投放10斤蟹苗 [3] - 尽管初期经验不足造成约三分之一螃蟹损失,但目前每亩仍能稳定收获20斤螃蟹,直接实现增收六七百元 [3] - 全区稻蟹综合种养面积约760亩,每亩给予1000元政策补贴 [7] - 预计明年每亩螃蟹产量将提升至30斤,每亩可增收1000余元 [8] 技术支撑与政策保障 - 农业部门联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提供实地指导,并组织前往辽宁盘锦、宁夏等地考察学习 [7] - 出台了《晋源区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关键环节 [7] - 技术与政策的双重保障为农户提供了支持 [7] 未来发展计划 - 索村计划充分利用晋祠5A级景区客流优势,于明年启动集休闲观光、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 [5] - 将推出钓蟹摸鱼、米饮米酿制作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教育机构和游客 [5] - 王郭村通过“稻田里的直播间”进行线上展示和互动,邀请观众实地体验现捕、现做、现吃的乐趣 [7]
走出稻蟹产业链升级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10-21 06:01
初秋时节,穿行于宜兴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金色稻浪翻滚起田野清香,不远处,波光粼粼的低碳生 态养殖池塘与之相呼应,一座高水平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高地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自2024年宜兴成 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立项名单以来,宜兴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稻蟹产业为主导,持续提升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规划总面积649.32平方公里,有效构建全产业链空间格局,走出一条以"园 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全链推进,培育主导产业新动能 宜兴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构建优质稻米、健康河蟹全产业链,贯通产加销、融合 农文旅、对接科工贸,链式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近日,笔者走进徐舍镇邮堂村,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水稻种植基地里,金灿灿的稻谷随风摇曳,传递着 丰收的喜悦。不远处邮堂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里,烘干、育秧、仓储、粮食加工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崭 新陈列,助力今年秋收颗粒归仓。附近塘东米业的"智能厂房"中,庞大的机器不停运转,脱壳、色选、 抛光……经过全自动生产线的重重工序,一粒粒稻谷成了一粒粒优质大米。产业园以优质稻米作为切入 点,不断做强精深加工,稻米年加工能力达190万吨,农产品加 ...
“一粒米”解锁“一桶金” 良种+良法模式绘制水稻收获好“丰”景
央视网· 2025-10-17 15:47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这五年,"建设农业强国"始终是发展蓝图的核心,三农领域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粮食产量连续站稳1.3万 亿斤台阶,2024年更首破1.4万亿斤;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提前一年达成"十四五"目标;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464万公里,串 起乡村致富路。 眼下金秋十月,正是秋粮收获的关键时节。田野里的新科技、乡村里的新面貌,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今天,就让我们走 进乡村田野,看三农发展如何绘就幸福新图景。首先,我们把镜头对准辽宁的丰收现场。盘锦市作为辽宁省水稻的主产区之一,已经 迎来水稻收获的高峰期。 第一把"金钥匙"就是好的粮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整个种植区选用的都是当地与省内科研院所研发的新品种。您看,就在 记者身边这些即将收割的水稻,虽然已经颗粒成熟饱满,低下了头,但茎秆依旧能笔直地站在土壤当中,足以证明它长得很结实、很 健康。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它的市场价值,这些新品种在食味值上也做了全新的探索。与传统水稻品种相比,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它 们的市场价格将会高出一倍左右,农户每亩地能增加300元左右的收入。 第二把"金钥匙"藏在水稻的下面,这就是当地因地制宜探索出来的"稻蟹共养"立体种 ...
银川贺兰“十五五”发力冷水鱼全产业链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11:23
冷水鱼全产业链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将重点发力冷水鱼全产业链建设 计划总投资超过30亿元建设以大西洋鲑 虹鳟为主的高端冷水鱼养殖基地 [1] - 项目将依托当地绿电资源与循环水养殖技术 打造集育苗 生产 加工 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 预计年产值可达24亿元 [1] - 贺兰县已与香港汇鑫 中联智科等企业达成合作 力争在高端三文鱼市场形成重要影响力 [1] 贺兰县水产产业现状 -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6.35万吨 产值9.4亿元 增速12.7% 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7.3% [1] - 尽管养殖水面仅占西北地区的2.3% 水产品产量却贡献了11.3% [1] - 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200亩 其中河蟹养殖6200亩 年产值突破1.2亿元 [1] 河蟹产业发展模式 - 以河蟹产业为突破口 打造出首个产值过亿元的水产单品 [1] - 通过“宽沟深槽”稻蟹共生模式 当地河蟹较南方产区提前30天上市 实现“一水两养 一季双收” [1] - 依托生态养殖 河蟹肉质紧实鲜甜 水稻品质同步提升 形成规模化 生态化的现代产业格局 [1] 水资源集约利用措施 - 推广循环水养殖 鱼菜共生 池塘尾水处理等模式 构建“鱼池—环沟—稻田”闭合循环系统 单方水效益提升90%以上 [2] - 搭建水权交易二级市场 通过“合同节水+市场化交易”激活水资源 农业年节水量约3000万立方米 [2] - 坚持“四水四定”原则 既保障渔业用水需求 又实现节水增效 并积极“向盐碱地要效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