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知识产权纠纷
icon
搜索文档
知识产权纠纷引发5亿元索赔,一品红再遇考验
新京报· 2025-11-13 22:25
知识产权纠纷诉讼 - 公司及子公司因知识产权纠纷被汇友国际起诉,涉案金额合计5.286亿元 [1] - 诉讼源于2014年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品瑞医药,共同推进注射用前列地尔脂质体研发,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为一品红制药持股52%、汇友国际持股48% [2] - 协议约定汇友国际将相关专利和技术秘密注入合资公司,公司已按协议支付1500万元,但原告以知识产权原始估值8800万元为基础,提出相当于估值6倍共5.28亿元的赔偿请求 [2][3] - 公司已聘请律师团队应诉,律师评估认为原告无权发起诉讼,诉讼请求应予以驳回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亿元,出现上市后首次亏损 [4] - 2024年公司支付医保退款金额达2.66亿元,超过其2023年全年净利润1.85亿元 [4][5]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8.14亿元,同比下降34.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亿元,亏损持续扩大 [5] - 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投入约3.25亿元,同比增加7.77% [4] 国家药品集采违规事件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一品红制药在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投标中存在违规行为,中选资格被取消 [5] - 公司被暂停2024年8月21日至2025年2月20日期间参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资格 [5] - 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及新生产基地尚处爬坡阶段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和产品毛利率出现下降 [4]
一品红:陷5.28亿元知识产权纠纷案被起诉,已聘请律师团队,将积极应诉
新浪财经· 2025-11-12 18:37
诉讼事件概述 - 公司及子公司因知识产权纠纷被汇友国际有限公司起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立案受理但尚未开庭审理,涉案金额为5.286亿元 [2] - 诉讼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公司子公司一品红制药与汇友国际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品瑞医药,股权比例为一品红制药52%、汇友国际48% [2] - 合作协议约定汇友国际将注射用前列地尔脂质体相关专利及技术秘密注入品瑞医药,专利转让后一品红制药支付1500万元,取得生产批件后再支付3000万元 [2] 双方主张与争议焦点 - 公司主张一品红制药已于2015-2016年按协议支付1500万元,并无违约行为 [3] - 原告汇友国际主张其注入的知识产权原始估值为8800万元,并据此提出相当于估值6倍共计5.28亿元的赔偿请求 [3] - 汇友国际诉讼请求包括判令被告停止侵害专利及技术秘密,并请求判令另一相关发明专利归其所有 [3] - 公司律师团队评估认为,依据合作协议相关专利及技术秘密已归属品瑞医药,公司有权使用,汇友国际无权起诉,其诉讼请求应被驳回 [4] 公司应对措施与财务影响 - 公司表示将积极应诉,全力维护公司及投资者权益,并称该案件对日常经营及研发生产不存在影响 [4] - 公司将根据案件进展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最终对利润的影响金额以审计数据为准 [5] - 除本次诉讼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其他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为563.12万元,且全部为公司作为被告涉及的案件 [5] 公司基本经营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聚焦儿童药、慢病药领域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现有员工约1500人 [5]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400.33万元,同比下降34.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08.32万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44.80% [5]
一品红:遭汇友国际起诉索赔5.28亿,涉专利及技术秘密纠纷
财经网· 2025-11-12 11:54
诉讼背景 - 汇友国际有限公司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一品红制药及其关联方与董事长,涉及知识产权纠纷 [1] - 诉讼原告要求确认某项专利归其所有,并索赔经济损失5.28亿元及合理维权费用60万元 [1] - 截至公告披露日,本次诉讼尚未开庭审理 [1] 合作协议内容 - 2014年10月31日,一品红制药与汇友国际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现金出资10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品瑞医药 [1] - 一品红制药持有合资公司52%股权,汇友国际持有48%股权,双方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 [1] - 协议约定汇友国际将专利(专利号ZL200510110924.8)和技术秘密注入品瑞医药,供一品红制药使用 [2] - 专利完成转让后,一品红制药需向汇友国际支付1500万元 [2] - 一品红制药取得前列地尔脂质体生产批件后,需再向汇友国际支付3000万元 [2] 协议履行与诉讼主张 - 根据专利转让情况,一品红制药于2015-2016年向汇友国际支付了1500万元 [2] - 汇友国际主张涉案知识产权的原始估值为8800万元,据此提出5.28亿元(8800万元的6倍)的赔偿请求 [2] - 公司表示目前无法评估该诉讼对财务状况或利润的具体影响 [2]
一品红:涉5.29亿元知识产权诉讼,尚未开庭审理
新浪财经· 2025-11-11 19:04
诉讼案件概述 - 公司及子公司被汇友国际就知识产权纠纷起诉 涉案金额为5.29亿元 其中包含60万元合理维权费用 法院已立案但尚未开庭[1] - 案件源于2014年公司制药子公司与汇友国际签订合作协议 并共同设立品瑞医药 公司制药子公司已支付1500万元[1] - 公司律师评估认为汇友国际无权提起诉讼 相关诉讼请求应被驳回 但最终结果需以法院裁判为准[1] 其他诉讼情况 - 截至公告发布前 公司及子公司尚存在其他未披露的诉讼案件 涉案总金额为563.12万元[1] - 公司将积极应对所有诉讼 并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及时披露案件进展[1]
禾赛科技和图达通的专利大战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30 11:31
专利纠纷事件概述 - 禾赛科技正式起诉图达通侵犯其专利权,案件涉及图达通在CES 2025上展示的新品灵雀E1X与禾赛科技的AT系列产品 [3] - 诉讼要求图达通立即停止侵害其多项专利权 [6] 产品与技术相似性 - 灵雀E1X与禾赛ATX在外形和接口上非常相似 [3] - 图达通新品在系统架构上采用了与禾赛AT系列相同的"905nm波长+一维扫描"方案,一改其之前主打的"1550nm波长+二维扫描"方案 [3] 图达通的技术路线转型 - 图达通过去是国内激光雷达公司中对1550nm技术路线为数不多的拥趸 [3] - 由于过去两三年激光雷达市场爆发且放量的是905nm产品,1550nm产品市场遇冷,图达通为摆脱困境进行转型 [3] - 图达通于2024年5月首次提出"1550nm和905nm双线布局的产品策略",并宣布E1X获得一家中国头部车企旗下多个品牌车型定点 [4] 图达通的IPO进程 - 图达通在2024年2月港交所递表失效后,正式选择SPAC模式上市 [4] - 2024年10月14日,图达通赴港IPO获备案,拟通过借壳香港SPAC公司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上市 [4] - 核心专利纠纷可能影响公司IPO上市,案例参考吉利与威马的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威马上市的拦路虎 [4] 禾赛科技的市场地位与产品 - ATX是禾赛于2024年4月正式推出的新一代小巧型远距激光雷达,已获得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十多家国内头部车企的几十款车型定点合作,并于2024年第一季度启动大规模量产 [5] - AT系列首款产品AT128于2021年发布,累计获得来自15家主流汽车厂商超过50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 [5] - 禾赛科技2025年度第100万台激光雷达已于2025年9月底正式生产下线,成为全球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 [5] 行业竞争态势 - 激光雷达行业过去几年价格战特别激烈,新进入者为拿到项目将价格一降再降 [5] - 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非常不利于行业发展,对谁都没好处 [5] - 图达通已拿下零跑汽车主机厂某车型定点 [5] 人员流动情况 - 据透露,禾赛北美的几位员工已加入图达通,包括一位总监级别以上的员工 [3]
Meta再陷商业窃密诉讼:伦敦公司指控Instagram Shopping剽窃初创应用技术
环球网资讯· 2025-09-30 12:41
诉讼核心指控 - Meta旗下Instagram Shopping功能被指控窃取奥利万公司已停运的初创应用Winstag的核心商业计划[1] - 奥利万公司指控Meta利用市场主导地位打压竞争对手[1] 涉案技术与合作背景 - 奥利万公司于2018年开发社交电商应用Winstag,功能包括在图片中标记可购买商品并通过集成支付系统完成交易[3] - Meta在2019年通过旗下风投部门以潜在合作为由接触奥利万公司,获取了Winstag的技术细节、商业模式及用户数据[3] 功能相似性与竞争行为 - 2020年Instagram推出Shopping功能,其核心功能如商品标记方式、支付流程及商家入驻机制与Winstag高度相似[3] - 诉讼称Meta利用在社交网络领域的垄断地位,通过算法调整限制Winstag的流量曝光[3] 诉讼影响与后续进展 - Winstag应用于2023年因用户流失和融资失败而停运[3] - 本案首次听证会预计于2024年第三季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联邦法院进行[3] - 奥利万公司除要求经济赔偿外,还寻求法院颁布禁令禁止Meta进一步使用涉案技术[3]
优迅股份核心材料采购价低于同业,曾与原创始人发生知识产权纠纷
环球网· 2025-09-17 08:19
公司概况与上市申请 -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光通信电芯片领域领先企业,拥有完备的核心技术体系,下游客户涵盖国内外主流运营商、系统设备商、光模块/组件厂商,目前正在申请上市 [1] 公司控制权演变 - 公司控制权历经三个阶段:2003年2月至2013年1月,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Ping Xu;2013年1月至2022年11月,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2022年11月至今,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柯炳粦、柯腾隆 [1][2] - 2007年起,因公司技术、产品开发及盈利不及预期,时任总经理Ping Xu与股东及经营层出现经营理念分歧,2009年3月公司董事会决议实行董事长(柯炳粦)负责制,并大幅调低Ping Xu工资 [2] - 因分歧加大,Ping Xu成立其他企业进行经营,公司认为其行为侵害商业秘密并对Ping Xu等被告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并胜诉 [3] 财务表现与成本分析 - 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55.26%、49.14%和46.75%,而可比公司裕太微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2.35%、39.78%和42.65%,差异主要源于产品种类不同 [3] -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成本显著低于裕太微,2022年公司晶圆采购价为6815.7元/片,比裕太微2022年上半年采购价8388.51元/片低15%以上;公司2022年封测服务采购价为0.36元/颗,仅为裕太微2022年上半年采购价0.96元/颗的40% [3] - 公司晶圆采购单价呈现波动,从2022年的6815.70元/片上升至2024年的9555.07元/片,后在2025年1-6月下降至7744.16元/片;封测服务采购单价从2022年的0.36元/颗持续下降至2025年1-6月的0.28元/颗 [4] - 10G以下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2025年上半年平均单位成本为1.13元/颗,较2024年的1.18元/颗下降4.11%,其中封测成本基本持平,成本下降主要来自晶圆,但晶圆成本降幅不到10%,远低于公司2025年上半年晶圆采购价格约20%的降幅 [6] 采购与成本结转差异 - 2024年公司采购晶圆金额为23545.52万元,采购封测服务金额为8045.57万元,但同年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的原材料和封测费分别仅为14829.67万元和6410.75万元,晶圆采购与成本结转差额超过8700万元,封测服务差额约1600万元 [8] - 在正常会计核算下,采购与消耗的差额应体现为存货增加,但公司存货金额从2023年的9035.85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17496.63万元,净增约8500万元,尚不及晶圆采购与消耗的差额,指向部分采购的晶圆既未形成成本结转也未形成存货增量 [8] -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最高,2022年至2025年1-6月期间占比在63.55%至67.86%之间;封测费占比次之,同期在29.09%至32.90%之间 [9]
2025泰达论坛:中国汽车出海8大难关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5 09:21
贸易保护主义 - 逆全球化浪潮加剧产业标准、市场、供应链碎片化,形成多中心全球化格局 [2] - 多国通过加征关税、提高技术标准削弱中国汽车价格优势并增加合规复杂性 [3] - 中国品牌"内卷外挂"模式可能影响供应链质量与海外消费者信任度 [4] 数据跨境 - 全球146个国家出台190余部数据安全法规,欧盟GDPR及美国新行政令强化数据合规要求 [5] - 企业需评估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出境必要性,可通过内部法务或第三方机构实施 [6] 动力电池回收 - 中国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近十年降至原成本的1/8,欧洲对电池回收材料比例及锂回收率有明确要求 [7] 知识产权纠纷 - 中国企业专利诉讼增多,如小鹏、比亚迪、吉利、欣旺达在海外被诉,整车利润约2000元人民币中许可费占比达10% [8] - 行业知识产权年支出300亿元,收入仅50亿元,净支出逾200亿元,需降低通信许可费压力 [8] 品牌认知 - 中国品牌需跳出"高价格=豪华"误区,通过价值观共鸣吸引客户,如小米、迪士尼案例 [9] - 海外市场需差异化策略,比亚迪皮卡在澳洲单月销量超5000辆,推动品牌排名前四 [9] 技术壁垒 -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趋势下需满足R155、R156等复杂体系认证,且不同国家要求差异大 [10] - 技术壁垒延伸至全产业链,电池合规需覆盖全链条 [11] - 新兴道德壁垒、绿色壁垒要求对临近产业有全面了解 [12] 海运短板 - 上半年滚装运输占汽车出口总量75%,但中资船公司发运量仅占15% [13] - 全球750艘远洋滚装船中中资仅57艘(占比7.6%),虽新船投入增加但运力仍不足 [13] 出口信保 - 出口信用保险为政策性工具,用于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非营利性 [14] - 企业可关注综合险+出口前附加险、特定合同保险、"次主权"业务及海外投资险中的兼并业务 [14]
Apple Watch getting redesigned blood oxygen feature following legal dispute
CNBC· 2025-08-14 22:53
产品更新 - 苹果公司宣布为部分Apple Watch Series 9、Series 10和Ultra 2用户重新设计血氧功能并于当日推出 [1][2] - 更新实施源于美国海关近期的一项裁决 [2] 知识产权纠纷 - 2023年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苹果血氧传感器侵犯医疗技术公司Masimo的知识产权 [2] - 苹果曾暂停部分手表销售并开始销售移除血氧功能的修改版穿戴设备 [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苹果团队致力于创造以科学为基础、隐私为核心、具备行业领先健康、 wellness及安全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3]
【私募调研记录】裕晋投资调研中望软件
证券之星· 2025-08-01 08:06
公司调研活动 - 知名私募裕晋投资于7月31日对中望软件进行调研 通过分析师会议形式开展[1] - 中望软件认为知识产权纠纷是国际化进程必经之路 强调研发流程与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重要性[1] - 公司正面临Autodesk起诉 将遵照国际法律规则争取协商解决 同时做好司法程序准备[1] - 诉讼期间产品销售不受法律限制 公司有信心持续获得客户支持[1] - 公司明确表示无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意愿 并已加强内部控制和知识产权管理[1] 投资机构背景 - 深圳市裕晋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 注册资本1111万元 实收资本2600万元[2] - 核心管理人员均具备15年以上投资管理经验 掌握系统化研究方法与大规模资产投资管理能力[2] - 机构擅长定向增发业务 多次参与相关项目并精确掌握操作流程与运作模式[2] - 近五年资产管理年复合回报率超过20% 在二级市场取得优异投资回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