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半导体

搜索文档
一家巨头走向破产
投资界· 2025-06-27 16:02
碳化硅行业与Wolfspeed发展历程 碳化硅技术优势与行业格局 -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高压、高温、高频场景中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硅材料,特斯拉Model 3逆变器采用碳化硅后重量降至4.8kg(竞品为11.15kg)[3][7] - 全球60%碳化硅晶圆产能曾由CREE(后更名Wolfspeed)垄断,其技术源于1987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实验室,早期依赖美国海军项目支持[3][9] - 碳化硅晶圆制备工艺复杂,生长速度仅0.5-2mm/小时,切割损耗高,部分废料被降格为莫桑钻出售,国内厂商天岳先进、天科合达曾将晶圆废料销售给珠宝公司[9] Wolfspeed战略转型与市场机遇 - 2017年新任CEO Gregg Lowe推动公司从LED业务(占比90%)转向碳化硅半导体,2018年特斯拉Model 3采用碳化硅逆变器后,公司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从10%跃升至53%(2021年)[11][13] - 电动车普及推动碳化硅需求暴增,一辆车需消耗半块6英寸晶圆(约100-150颗芯片),2021年全球缺芯加剧供需矛盾[17] - 公司选择押注8英寸晶圆技术(2017年已展示样品),2019年投资15亿美元建莫霍克谷工厂,目标降低单位芯片成本20%,市值从40亿飙升至165亿美元(2021年)[25] 竞争环境与战略失误 - 中国厂商天科合达(17.3%)、天岳先进(17.1%)2024年市场份额合计逼近Wolfspeed(33.7%),主攻6英寸晶圆使单晶圆价格从1500美元降至500美元[30][32] - 垂直一体化模式加重债务负担,8英寸工厂产能利用率仅20%(2024年),同期中国产业链分工更细(晶圆-设计-代工-模组分段协作)[31] - 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2023年欧美个位数增长或负增长),车企优先考虑成本,马斯克计划减少75%碳化硅用量,Wolfspeed营收下降12%,股价暴跌84.7%[29][31] 行业竞争本质与教训 - 碳化硅芯片标准化程度高,竞争核心是成本控制而非单纯技术领先,6英寸工艺成熟度使中国厂商具备成本优势[35] - 电子产业需平衡技术投入与经济效益,日本尔必达DRAM良率98%但设备成本过高导致利润率仅3%(三星83%良率利润率30%)[35] - Wolfspeed破产重整反映新能源供应链洗牌加速,重资产扩张与市场需求错配是主因[33][36]
黄金类ETF,集体回调;国内最大碳化硅半导体基地投产;集中上市!增量资金来了→
新华网财经· 2025-05-30 08:34
今日导读 - 信创ETF上涨6.41%,领涨ETF市场;多只金融科技、港股创新药相关ETF涨超4%;黄金相关ETF集体回调,跌幅前十均为黄金产品 [1]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首批碳化硅晶圆正式投产,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碳化硅半导体基地 [1] - 5月以来23只ETF上市,9只ETF即将上市,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1] 宏观消息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等交易制度 [3] - 1至4月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5万亿元(同比+4.9%),利润4190.6亿元(同比+3.8%) [3] - 财政部拟续发行710亿元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1.88% [3] - 深圳发布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配售型保障房申请条件及封闭管理要求 [4] - 端午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6.87亿人次(同比+7.7%),高速公路日均流量4070万辆次(同比+3%),新能源汽车流量占比21%(同比+6.6pct) [4] - 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调整: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10元,800公里以下免收 [5][6] 市场热点 - 易方达和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均突破100亿元,成为百亿级信用债ETF [8] - 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12万亿元,管理机构共163家 [8] - 信创ETF单日涨6.41%,金融科技、港股创新药ETF涨超4%;黄金ETF集体回调 [8] - 荣耀完成股改并筹备IPO,适时启动上市进程 [9][12] - 宇树科技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 5月23只ETF上市,9只即将上市;权益类基金发行超90只,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规模超10亿元 [9] - 中国石化氢能基金完成备案,首期规模50亿元,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10] - 长飞先进武汉碳化硅基地投产,总投资超200亿元,年产36万片6英寸晶圆,满足144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 [10] 公司动态 - 英伟达2026财年Q1营收441亿美元(环比+12%,同比+69%),净利润188亿美元(环比-15%,同比+26%),数据中心营收391亿美元(环比+10%,同比+73%) [12] - 苹果计划将操作系统命名改为年份制,如iOS 18变更为"iOS 26" [13][14] - 山推股份筹划H股上市,推进全球化战略 [13] - 百度成立山东人工智能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聚焦AI技术平台开发 [14] - 京东与小红书升级"红京计划",品牌商家可在小红书投放广告直达京东App [15] - 丰茂股份拟投资15亿元建设嘉兴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达产后年产值15亿元 [15]
SiC营收规模居中国公司第三,基本半导体冲击港交所IPO
巨潮资讯· 2025-05-28 13:40
公司概况 - 基本半导体是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行业的领先企业,专注于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2] - 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整合了碳化硅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及栅极驱动设计与测试能力的企业 [2] - 公司是国内首批大规模生产和交付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碳化硅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2]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基本半导体在全球及中国碳化硅功率模块市场分别排名第七及第六,在两个市场的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三 [2] - 2024年全球碳化硅功率模块市场中,公司收入为0.15人民币十亿元,市场份额为0.8% [3] - 2024年中国碳化硅功率模块市场中,公司收入为0.15人民币十亿元,市场份额为2.9% [4]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构建了全面的产品组合,包括碳化硅分立器件、车规级和工业级碳化硅功率模块及功率半导体栅极驱动 [2] - 公司持有163项专利,并已提交122项专利申请,核心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标杆水平 [5] - 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了中国有关碳化硅半导体及栅极驱动的三项国家标准 [5] 产业链与产能 - 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以自主能力覆盖从碳化硅芯片设计、晶圆生产到模块封装,并辅以栅极驱动设计与测试的整个价值链的碳化硅功率器件IDM企业 [6] - 公司晶圆厂位于深圳,封装产线位于无锡,并计划在深圳及中山扩大封装产能 [6] - 完成后,公司将拥有国内领先的碳化硅功率模块封装产能 [6] 客户与销售 - 公司车规级碳化硅功率模块已应用于领先汽车制造商的量产旗舰车型 [4] - 公司获得10多家汽车制造商超50款车型的design-in的良好往绩记录 [4] - 2024年公司碳化硅功率模块销量超过61,000件,2022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由2022年的1.16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2.99亿元人民币 [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用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出货量累计超过90,000件 [7] 研发与合作 - 公司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发中心 [5] - 公司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及广东省政府的数十个国家级和省级项目 [5] - 公司获认可为中国科协产学研融合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下的第三代半导体协同创新中心 [5]
昔日碳化硅巨头,如今破产在即
虎嗅· 2025-05-21 14:58
公司破产动态 - 半导体供应商Wolfspeed正准备在数周内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 股价在消息公布后美股盘后暴跌60% [1] - 公司已拒绝债权人提出的多项庭外债务重组方案 破产申请将获得多数债权人支持 [1] - 看跌期权交易总量创下363000手的历史纪录 7月到期的看跌期权合约交易量接近7万份(相当于700万股股票) [3] 财务与经营危机 - 公司预计2026年收入为8.5亿美元 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9.587亿美元 [1] - 自疫情期间峰值以来股价已暴跌90%以上 近期因芯片法案拨款悬而未决及可转债再融资遇阻曾单日暴跌50% [1][7] - 过去一年已解雇CEO 关闭一家工厂并裁员20% 2024年3月宣布再裁员180人(主要在北卡罗来纳州工厂) [7] 行业背景与战略失误 - 公司拥有全球首家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 超过60%的碳化硅需求来自新能源汽车行业 [4][6] - 2021-2024财年执行激进产能扩张计划 包括建设莫霍克谷8英寸晶圆厂和JPSilerCity材料工厂 [6] - 因欧美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导致车规级半导体订单推迟 投资机构JanaPartners指责管理层在资本配置和执行方面存在重大失误 [7][8] 公司历史沿革 - 原为Cree公司旗下部门 技术最初应用于LED照明市场 2021年10月Cree正式更名为Wolfspeed [5][6] - 2017年起战略转型聚焦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 核心业务为功率和射频器件 [6]
突传利空!刚刚,暴跌超66%!
券商中国· 2025-05-21 10:03
公司动态 - Wolfspeed准备在未来数周内申请破产 受此影响股价盘后暴跌超66% [1][2][3] - 公司正寻求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 因拒绝债权人提出的庭外债务重组提议 [4] - 预计2026财年营收为8.5亿美元 低于分析师预期的9.587亿美元 [5] - 公司将高级领导团队裁员30% 并可能添加"持续经营"措辞 [5][6] - 激进投资者JanaPartners第一季度清仓近500万股 去年底已减持19% [1][6] 经营困境 - 工业和汽车市场需求低迷叠加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不确定性 [4] - 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导致年收入低于预期 股价单日大跌23% [4] - 2021-2024财年激进投资产能扩张 但新能源汽车未带来预期订单 [9][10] - 2023年以来已解雇CEO 关闭工厂并裁员20% 近期再裁员180人 [10] 行业背景 - 公司为全球首家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 超60%碳化硅需求来自新能源汽车 [7][9] - 2018年收购英飞凌射频功率业务 2021年更名后股价曾达139美元历史新高 [8][9] - 受《芯片与科学法案》推动 预计2026财年获6亿美元现金退税 [6] - Yole数据显示2024年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对SiC器件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10] 战略失误 - 华尔街分析师指管理层在资本配置、执行和战略方面存在重大失误 [1][10] - 激进投资周期(2021-2024)与市场需求错配 导致现金流危机 [9][10] - 未能及时调整产能扩张计划 莫霍克谷工厂等建设项目加剧财务压力 [9]
碳化硅企业跻身世界一流 南沙集成电路产业园已发展成全国最具规模、最完整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
深圳商报· 2025-05-19 06:57
行业动态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9%达到6280亿美元 [2] - 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新高 [2] - 第三代半导体功率电子市场总规模176亿元较2023年增长14.8% [2] - 新能源汽车及交通占第三代半导体功率电子市场68% [2] - 碳化硅模块在乘用车渗透率近15% [2] - 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碳化硅功率市场规模约120亿元增速19.2% [2] - 预计2029年新能源汽车碳化硅功率市场将增长至300亿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 [2] - 碳化硅产业链上游为衬底和外延中游为器件和模块制造下游为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 [3] - 碳化硅取代传统硅器件已成新能源汽车主机驱动主流趋势 [3] - 2025年将是碳化硅在工业、消费电子领域使用的增长年 [3] 公司表现 - 国内头部企业在碳化硅衬底环节市场占有率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2] - 国内企业在碳化硅功率电子器件环节全球前十已占据两个席位 [2] - 芯聚能碳化硅车规级主驱模块在国内首先实现量产、上车累计装车超过45万辆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四国内第三方供应量第一 [4] - 芯粤能2023年投产并进入量产自主研发制造的碳化硅芯片在新能源汽车主机驱动的应用已走完18个月验证期 [4] - 南沙集成电路产业园发展成全国最具规模、最完整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6英寸产线良率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5] 区域发展 - 南沙集成电路产业园汇聚第三代半导体上中下游企业形成覆盖衬底材料、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生态 [3] - 广东正大力构建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