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业务

搜索文档
财经观察|高净值投资者持续看好 香港财富管理业增长强劲
新华社· 2025-08-09 19:06
香港财富管理行业增长强劲 - 香港财富管理行业管理资产总值同比增长13%达到35万亿港元 其中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管理资产总值同比增长15%录得3840亿港元净资金流入[1] - 汇丰集团在香港财富管理业务新增60万名客户 渣打香港富裕客群总数同比增长8% 净新增资金上升35% 财富方案业务收入上涨30%[1] - 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达44.9万亿港元同比上升44% 截至7月中香港52次IPO集资1240亿港元同比上升590%暂列全球第一[2] 高净值投资者需求旺盛 - 亚洲高净值人群在2024年增长5%总数突破85万人 其中内地高净值人群达47万人占全球20%[2] - 香港凭借"超级联系人"角色成为连接内地资金与全球投资机会的理想枢纽 国际高净值投资者能便捷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内地高净值人士通过香港实现资产全球化配置[2] - 银行数字资产相关产品及代币化资产交易总额达261亿港元同比上升233%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开启法币稳定币发行人发牌过程[3]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香港特区政府鼓励家族办公室来港 巩固传统金融服务优势 开拓数字资产等创新金融业务[2] - 香港持续推动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便利内地投资者直接以人民币参与港股通 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选择[3] - 花旗银行目标将香港零售财富业务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团队规模扩充10% 汇丰集团宣布继续壮大私人银行业务团队[3] - 特区政府从三方面发展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做大资产管理规模 加强与内地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通过政策及项目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4]
梁凤仪: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进展顺利 力争近期公布细则
搜狐财经· 2025-07-08 14:21
债券通发展成就 - 债券通八年发展显著 通过债券通持有的在岸债券在香港作为抵押品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宽 已成功应用于互换通北向交易、离岸人民币回购以及场外衍生品结算等业务 [1]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国债规模已达30亿元人民币 这些创新举措提升了国际投资者持有在岸债券的灵活性与资本效率 [1] 债券通优化扩容新措施 - 南向通的合资格投资者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 [2] - 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 允许在回购期间进行债券的再质押(Rehypothecation) 便利境外投资者获得更灵活的人民币流动性支持 [2]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窗口期 - 全球宏观环境变化促使全球投资者加速资产重新配置以分散风险 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绝佳的战略窗口期 [2] - 发展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 尤其是人民币固收市场 是香港证监会今年的重中之重 [2] 丰富产品供给策略 - 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迅猛 2024年发行总额已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7% [3] - 鼓励更多元化的发行主体包括主权机构、国际组织、内地地方政府和优质企业来港发行点心债 [3] - 国家财政部持续在港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与频率 期待增加中长期国债的发行比重 以满足国际投资者的长期配置需求 [3] - 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的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力争近期公布实施细则 [3] 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策略 - 香港美元兑人民币期货交易活跃 今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量达11.3万张 是2023年日均水平的三倍 [4] - 积极推进国债期货的准备工作 希望推动在香港建立商业化的离岸国债回购市场 [4] 优化金融基础设施策略 - 研究建立和优化与离岸人民币产品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 包括前台交易系统以及中后台的结算和交收系统 [4] - 增强不同金融市场基建之间的互联互通 例如港交所与Omniclear签署合作备忘录 探索扩大国债作为港交所不同产品合资格抵押品的应用范围 [4]
出海速递 | 陈茂波:欢迎更多中概股回流港股/TikTok移动端海外月活用户首次突破10亿
36氪· 2025-06-13 18:48
美国家居零售双雄 - Home Depot和Lowe's是美国领先的家居建材零售巨头,文章探讨了它们的市场占据策略和差异化竞争优势[2] 追觅人才流失与机器人赛道 - 追觅面临高管集体出走问题,同时"追觅系"人才纷纷出海押注机器人赛道[2] 劢微机器人融资与海外扩张 - 劢微机器人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不足10%快速增长至40%,已获得亿元级B2轮融资,客户包括三星、LG等韩国企业[2] 中国外贸表现 - 商务部表示中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量质齐升",展现出韧性和活力[3] TikTok用户增长 - TikTok移动端海外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10亿大关,短剧、电商、AI工具是主要增长赛道,拉美、东南亚成为热点市场[3] 中概股回流香港 -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欢迎更多中概股回流港股,并积极推进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发展[3] 奇瑞赴港上市计划 -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香港将成为奇瑞的全球金融中心和创新高地,计划在香港建立制造中心[4] 萝卜快跑欧洲扩张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试乘萝卜快跑无人车,释放出该业务可能加速在欧洲市场落地的信号[4] 菜鸟全球仓网建设 - 菜鸟在加拿大新增自营海外仓,目前在北美共布局13个海外仓[4] TECNO西班牙合作 - 传音控股旗下TECNO与西班牙MCR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AIoT产品引入西班牙市场[5] Scale AI融资与估值 - Scale AI获得Meta投资后估值超过290亿美元,创始人将加入Meta负责AI工作[5] 美泰AI玩具开发 - 芭比娃娃制造商美泰与OpenAI合作开发AI玩具和游戏,预计年内推出首款产品[5] Neuralink融资情况 -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通过股权融资筹集6.49亿美元[6] 印尼医疗市场活动 - 将举办为期3天的印尼医疗市场参访项目,聚焦医疗行业机遇,包括与政府部门交流[6] KrASIA英文媒体服务 - KrASIA英文媒体帮助中国企业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60%读者为东南亚商业人群[7] 36氪出海社群 - 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吸引超过16,000位出海人加入,提供跨境资讯和交流平台[8]
李家超: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加强离岸人民币中心角色
36氪· 2025-06-12 08:02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将维持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LERS),并称其为香港经济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 [1]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指出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实施以来已运行超过40年,经历多次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成为香港金融体系的核心组件 [1] - 联系汇率制度确保港元利率与美元利率基本一致,香港金融机构与市场已适应这一生态环境 [2] 联系汇率制度的影响 - 港元利率随美元利率走强,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在4月末高达4%,影响利率敏感行业如地产和银行 [3] - 2024年四季度地产、专业及商用服务占香港GDP比重约8%,贷款总额减少2.8%,其中香港境内贷款减少2.1%,境外贷款减少5.7% [3] - 联系汇率制度减少汇兑风险,有利于国际投资者,外国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占香港现货市场成交金额超35%和5% [4] 香港金管局的干预措施 - 5月2日-5日香港金管局累计投放1294.02亿港元以捍卫联系汇率制度,1个月期HIBOR快速下行至0.7%附近 [5] - 高盛研报指出降低HIBOR有效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利好香港房地产市场,同时影响银行等利率敏感行业 [5] 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 - 李家超强调香港将加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地位,提供多元化产品以吸引海外投资者 [1][6] - 截至4月香港人民币存款达10309亿元,形成独立于美元的流动性池 [7] - 香港处理全球约80%的离岸人民币支付款额,通过"债券通""理财通"等机制连接内地与全球资本 [7] 港元-人民币双柜台交易 - 香港将加强港元-人民币双柜台交易,允许投资者以离岸人民币购买在港上市的人民币计价股票 [1][8] - 香港增量人民币资产市场可能依托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和区块链技术 [8] 美元稳定性与人民币市场 - 彭博调查显示68%受访者预测美元将持续贬值至2026年上半年,美元指数较年初下降8.8% [6] - 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可形成新的贸易-货币循环体系,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6]
中美关税博弈下的香港:挑战与对策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20 09:36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分析中美关税博弈对香港贸易和投资环境的影响,指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独特优势,提出升级贸易网络、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应对策略[1][2][3][4] 各部分总结 中美关税博弈对香港的影响 - 贸易方面:香港对美转口贸易或受关税影响致转口贸易量减少,2024 年对美出口 2956 亿港元占比 6.5%,约 90%为转口贸易;美国取消电商小包免税优惠使跨境电商物流承压,国际供应链重构压力加剧,中转枢纽功能面临结构性弱化[1][11] - 投资环境方面:外资撤离与区域总部减少趋势显著,2023 年驻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创 11 年新低;截至 2022 年底,美国占香港外来直接投资头寸约 3514 亿港元,仅占 2%,但其退出示范效应不可小觑[1][6][9] 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 -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比 58.4%,人民币以 3.6%份额位列第五且唯一持续增长;人民币成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香港人民币清算和结算网络承担全球约 70%以上跨境人民币支付,2024 年 CIPS 累计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金额达 1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3%[2][14][15] - 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截至 2023 年离岸人民币存款总额接近 1 万亿元,占全球离岸存款约 60%;可推广“港币 - 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开发人民币衍生品工具,增强市场国际化水平[2][16][21] 升级贸易网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周边国家市场 - 拓宽市场多元化布局:加强与东盟、中东等地区经贸合作,2024 年前 10 个月香港对东盟出口增长 18%成第二大出口市场,行政长官率团访问中东达成 59 项合作[3][21] - 优化区域供应链体系:与珠三角城市深化产业协同,促进高科技、金融、物流等行业发展,打造“双循环”节点,构建韧性区域供应链体系[3][21] - 升级自由港竞争优势:保持独立关税区地位,构建“自由港 2.0”,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开展高增值创新驱动经济模式[3][21] 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内接中国、外通世界 - 推动境内外企业在港上市:吸引内地优质企业及国际发行人赴港上市,优化上市流程,放宽科技和创新型企业上市要求,加强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合作[4][22] - 持续优化基金和资产管理业务环境:加大对长期资本投资、绿色基金和社会责任投资等领域支持,鼓励本地资产管理公司拓展全球业务[4][22] - 大力提升金融科技竞争力:深化智能投资与数字化财富管理应用,打造金融科技园区与孵化器,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环境[4][22] - 优化人才和移民政策:吸引全球顶尖金融领域专业人才来港,加强与国际高校和金融机构合作,提升本地人才培养质量[4][22] - 持续优化监管框架与法律环境:保持监管灵活性,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合规性,加强金融市场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优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4][22]
香港金融体系保持稳健——访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陈维民
经济日报· 2025-04-27 06:42
香港金融体系稳健性 - 港元汇率稳定在7 75至7 85港元兑1美元区间 [1] - 香港外汇储备约4160亿美元 相当于基础货币的1 6倍 [1] - 银行业资本充足比率达21 8% 流动性覆盖比率为178 4% [1]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及超70%全球百大银行在香港营运 [1] - 香港资产管理规模约4万亿美元 为亚洲顶尖国际资产管理中心 [1] - 大湾区企业通过香港接入全球资本市场 全球企业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市场 [1] 离岸人民币业务领先优势 - 2024年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额达10万亿元人民币 [2] - 全球人民币支付金额月均18 7万亿美元 75%通过香港进行 [2] - 人民币债券余额12644亿元 较2022年底增长40% 人民币贷款余额7240亿元 增长278% [2] 金融创新与债券市场发展 - 香港推动北向通、南向通债券流通 计划开发代币化债券等新品种 [2] - 过去两年完成两次政府代币化债券发行 运用区块链技术降低成本与风险 [2] - 鼓励私营部门参与代币化债券发行 巩固香港金融创新领先地位 [2] 应对关税战与行业支持 - 香港金融体系在关税战背景下保持顺畅运行 [1][3] - 重点支持贸易、运输等易受外部影响的行业 针对性帮扶中小企业 [3] - 计划为全球供应链调整提供融资服务 持续监测市场动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