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简税制
icon
搜索文档
赵晋平:以封关为契机推进高水平开放
经济日报· 2025-11-10 08:10
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核心特征 - 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货物贸易制度安排 [1] - 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政策 [1] - 全岛封关运作是标志性工程,展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1] 国际对标与制度创新 - 制度设计借鉴新加坡、迪拜等国际成熟自由贸易区(港)的管理经验 [2] - 与基于单独关税区建立的自贸港最大区别在于海南自贸港不是单独关税区,需设立“二线” [2] - 创新在于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广泛的开放形态,“二线”管住任务复杂艰巨 [2] - 岛屿特征为实施保税政策和海关监管提供天然物理隔离条件 [2] 现代服务业制度型开放 - 扩大现代服务业开放是增强支柱产业全球影响力的关键 [3] - 国家已发布海南自贸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开放程度国内领先 [3] - 建议对标国际高标准,逐步压缩负面清单,推动“三单合一” [3] - 需在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边境后”制度型开放领域加大改革力度 [3] 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提升 - 封关运作后,“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 [4] - 纳入征税目录和特别管理措施清单的进口商品将减少至26%以内 [4] - 建议分阶段逐步压缩和优化两类目录以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 [4] “二线”监管政策创新 - 需统筹防止“零关税”商品冲击内地市场与保障往来顺畅的关系 [5] - 海关已制定按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及使用大数据、区块链的智慧监管方案 [5] - 建议实行企业自主声明原产地管理制度,以减少申报时间和成本 [5] - 建议将海南纳入内地海关监管通关一体化改革范围,赋予保税转关功能 [5] 配套税制改革 - “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是核心政策,对改善投资者预期有重要作用 [6] - 建议加快“零关税”政策优化,扩大所得税政策享惠面 [7] - 建议明确税制归并和实行销售税的时间表,引导市场预期向好 [7]
海南自贸港“三大吸引力”揽外商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14:30
政策制度吸引力 - 海南自贸港拥有全国独有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15%”税收优惠以及“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独特安排 [3] - 封关后“零关税”清单税目比例将由21%提高至74%,覆盖约6600个税号产品,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并促进贸易自由化 [3] - 拥有全国最短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跨境服务贸易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条目总数全国最多 [3] 产业方向吸引力 - 海南自贸港建设聚焦“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种业科技等新兴领域 [4] - 通过打造重点产业园区和功能性平台,邀请外资企业共同参与未来赛道建设,共享中国消费市场升级机遇 [4] 营商环境吸引力 - 海南正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立省领导联系重点外资项目“直通车”机制和国际投资“单一窗口” [5] - 今年前8个月海南省新设外资企业1297家,同比增长7.2%,实际使用外资170.63亿元,同比增长50.4% [5]
8小时速抵59个国家和地区,这座海岛何以“圈粉”全球?
金融时报· 2025-09-23 17:23
海南自贸港的战略区位优势 - 4小时飞行时间可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47%的人口 [1] - 8小时飞行时间可覆盖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67%的人口和全球41%的GDP [1] - 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阶段,全岛封关运作在即 [1] 极具活力的消费增长极 - 形成成熟的免税商业格局,拥有7家离岛免税经营主体和12家门店,经营面积超50万平方米 [2] - 自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海关监管免税购物金额超2000亿元,购物人数3000万人次,购物件数2.47亿件 [2] - 离岛免税累计购物金额突破2500亿元,免税市场规模占全国68%以上 [3] - 2025年1-8月全省社零总额1762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较全国平均高5个百分点 [3]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多元举措 -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完成500多种国际创新药械'中国首用',惠及患者超16万人次 [3] - 医疗旅游人数和特许药械使用人次分别增长39.4%和113.9% [3] - 海南洛桑旅游大学开学,海南比勒菲尔德应用科技大学正式招生,为首个境外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项目 [3] - 第5届消博会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 [3] 自由便捷的开放高地与政策体系 - 全岛封关运作核心政策及配套制度已印发实施,包括进口征税商品目录、海关监管办法等 [4] - 第一批封关运作31个项目全部建成,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设施基本完备 [4] - 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智慧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4] - 全岛封关后'零关税'商品税目将扩大至约6600个,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比封关前提高近53个百分点 [5] 外商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 -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5年来,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 [6] - 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 [6] - 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 [6] -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经济外向度提高到35% [6]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与成果 - 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7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连续四个月增速全国第一 [8] - 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达68.6% [8] - 自贸港重点园区以不到全省2%的面积贡献30%投资、50%税收、70%进出口和90%利用外资 [8] 特色优势产业布局与发展 - '南繁硅谷'加快建设,南繁种业及其关联企业达2800余家,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80亿元 [8]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成为我国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 [8] - 建成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常态化、高密度、多型号发射能力 [7][8]
海南封关在即,珠宝产业机遇在哪里?多位行业人士这样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6 20:13
海南自贸港封关政策对珠宝行业的影响 - 海南自贸港将于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实施零关税、低税率和简税制政策 珠宝企业关注关税优惠和通关便利化落地 [1] - 零关税政策使珠宝企业产品成本降低 价格竞争力提升 低税率政策将企业运营成本 例如鼓励类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比内地25%税率) [1][2] - 封关后"一线"进口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由21%提高至74% 岛内享惠主体间免进口税收流通 加工增值达30%可免关税销往内地 [2] 珠宝行业市场趋势与消费表现 - 上半年中国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3% 显著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的增速 显示升级类消费增长强劲 [4][5] - 珠宝消费具有投资和传承属性 是推动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行业重点关注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费群体 通过IP联名和产品创新迎合需求 [5][6] - 珠宝零售存在季节性特征 三四月和六七月份为淡季 十月份婚礼季及12月-1月跨年期间为销售旺季 下半年消费趋势更被看好 [6] 企业动态与产业生态发展 - 国内珠宝商已在海南投资建厂或设立分公司 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但需警惕价格战和恶性竞争风险 [1][3] - 海南珠宝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加工和设计产业链尚未健全 企业关注直飞航班、货物运输安全等配套政策落地进度 [3] - 周六福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营收31.5亿元(同比增长5.2%) 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11.9%) 上市后首份财报表现稳健 [6]
放大竞争优势 海南“简税制”改革值得期待
证券时报· 2025-08-08 02:25
海南自贸港"简税制"改革核心观点 - 以"简税制"为核心的特殊税制安排将重塑海南自贸港税收体系 提高税收竞争优势 吸引资本进入 [1] - "简税制"关键是将增值税 消费税 车辆购置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简并为销售税 在零售环节征收 [1] - 改革涉及面广 短期内或难以全面落地 [1][7] 税制简化优势 - "简税制"将"四税两费"合并为销售税 大幅减少重复征税问题 [2] - 生产等中间环节免除流转税 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将大幅降低成本 [2] - 税制简便 税率低的制度能促进离岸贸易发展 提升自贸港税收竞争力 [2][3] 税制设计思路 - 销售税设计存在两种思路:"宽税基低税率"或"窄税基高税率" [4] - "窄税基高税率"更符合自贸港"低税负"特征 能增强调控功能并保持财政均衡 [4] - 多位专家认为"宽税基低税率"更适合海南 能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吸引投资 刺激消费 [5][6] 国际经验借鉴 - 中国香港实行极简税制 仅设利得税 薪俸税和物业税三种直接税 [3] - 新加坡采用7%商品服务税(GST)覆盖大部分商品和服务 [6] - 需根据海南实际情况适当借鉴国际经验 [6] 改革实施挑战 - 零售环节征税面临纳税人分散 税源易藏匿等征管难题 [8] - 需解决与内地税制衔接 避免双重征税和税收流失问题 [8] - 需防范岛内外商品价差拉大引发的套利行为 [8] - 央地财政收入分配 跨省税收协调等复杂问题待解决 [7] 配套监管措施 - 应科学设计销售税税率 与内地保持合理差距 [8] - 对高价商品推行实名限购 加强离岛免税商品追踪 [8] - 对原材料和最终消费品实施差异化政策及监管 [8]
海南自贸港封关倒计时:零关税商品税目达74%,人员往来更便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0:31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政策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标志着自由贸易港建设由起步阶段进入实质性运作 [1] - 封关后海南全岛成为"境内关外"区域,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1] - 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从21%提升至74%,覆盖约6600个税目,比封关前提高53个百分点 [6][8] 税收优惠政策 - 实施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双15%"优惠政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2] - 经"一线"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外的货物可免征进口税收,"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可在岛内免进口税收流通 [7] - 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鼓励类产业企业产品,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7] 贸易便利化措施 - 进口"零关税"商品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由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取代此前的正面清单 [8] - 享惠主体范围明显扩大,政策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生产成本 [8] - 海关在"二线"口岸针对特定货物实行分类精准监管,确保"一线"高水平开放 [6] 产业发展机遇 - "零关税"与"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叠加优势,可打造面向东盟的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藏基地 [9] - 政策将明显提升海南热带农业资源效益,形成自身热带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 [9] -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国际文旅IP项目,推进景区景点焕新升级 [5] 人员往来便利 - 封关后旅客进出海南岛不需要办理额外证件,与现行规定保持一致 [4][5] - 离岛免税购物额度增加至每人每年10万元,有望扩大消费 [5] - 各类要素在海南自贸港内可以相对自由流通,保持与内地的便捷往来 [2][5]
国泰海通|批零社服:免税行业:节奏修复中的配置价值——免税行业专题研究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情况 - 25年1-5月销售金额降幅收窄,呈现边际改善趋势 [1] - 客单价增速由负转正,扭转持续两年的下降趋势 [1] - 2月购物单件均价创近年新高 [1] - 免税购物人次恢复仍需时间,因转化率阶段性下降 [1] 海南自由贸易岛封关影响 - "简税制"落地存在监管难度,短期内对免税行业直接冲击有限 [1] - 封关政策将提升海南在消费、营商、物流等方面的整体吸引力 [1] - 政策增强对商旅客流的集聚能力,龙头公司购物人次有望扩容 [1] 离境退税政策 - 4月8日起"即买即退"服务全国推广,聚焦境外旅客境内消费场景 [2] - 政策有望提高外国人在中国消费的购物转化率 [2] - 离境退税商店与免税店存在多角度差异,价差较大可能引发反向代购 [2] 免税渠道价格优势 - 免税渠道较有税渠道价格优势显著:化妆品/奶粉7-8折,红酒6折,烟草4.5折 [2] - 美产化妆品需求韧性较强,免税渠道成本优势突出 [2] 全球免税市场动态 - 韩国免税本地顾客购买力较低,24年9月以来销售额持续下降 [2] - 韩国海关新政及乐天免税店停止大宗代购交易,国外顾客购买力减弱 [2] - 韩国免税销售额与客单价均下滑,海南替代效应增强 [2] 行业配置逻辑 - 离岛免税销售降幅收窄、客单价反弹,数据修复迹象确立 [1][2] - 封关政策推进、"即买即退"落地与对美加税形成多重催化 [1][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五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成型起势
央广网· 2025-06-04 09:43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 -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 旨在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1] -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 标志着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 - 五年来海南坚持开放促改革 推进核心政策落地 实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1] 政策实施成效 - 自贸港"零关税 低税率 简税制"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2] - 三张"零关税"清单累计进口225 85亿元 减免税款43 08亿元 [2] - 超七成经营主体为《方案》实施后新增 显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3] 封关运作准备 - 第一批31个封关运作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 包括口岸建设和海关查验设施 [2] - 围绕"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目标推动航运要素聚集 已有超60艘国际船舶入籍 [2] - "中国洋浦港"籍船舶登记数量和总运力583万吨 居全国自贸港首位 [2] 制度创新成果 - 累计发布19批158项制度创新案例 11项被国务院全国推广 [3] - 离岛免税监管服务创新试点"电子标签"通关等举措 提升监管效能和消费体验 [3] - 企业利用保税政策优势灵活转化商品销售模式 实现运营效率提升 [3] 企业案例 - 医药公司利用零关税政策进口2200万元天然橡胶 节省关税160万元 [1] - 中免集团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 实现货源储备和销售模式创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