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正当竞争
搜索文档
最高法:调整完善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范围
新华社· 2025-10-11 14:41
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调整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规 对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范围进行调整完善 规定共4条 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1] - 新规将网络数据权属、侵权、合同纠纷、网络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纠纷、网络虚拟财产权属、侵权、合同纠纷以及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纳入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 [1] - 规定施行后 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辖区内的上述案件将分别由三家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 当事人需向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 [1] 管辖范围新增内容 - 新增管辖案件类型旨在完善数据类纠纷裁判规则 依法规制流量劫持、数据爬取、刷单炒信、平台"二选一"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1] - 调整有助于促进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1] 管辖范围删减内容 - 规定将部分案件调整出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 包括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等 [2] - 删除的管辖案件还包括在互联网上首次发表作品的著作权或邻接权权属纠纷 以及在互联网上侵害在线发表或传播作品的著作权或邻接权而产生的纠纷 [2] - 规定施行后 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辖区内的上述案件将按照地域管辖和指定管辖等标准由相关基层法院受理 [2]
这四类案件下月起由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最高法阐释调整意图
新京报· 2025-10-11 13:35
案件管辖范围调整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规,将网络数据权属、侵权、合同纠纷等四类新型网络案件纳入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范围 [1][2] - 新规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目前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将集中管辖其所在市辖区内应由基层法院审理的上述新增案件 [1][2] - 与2018年旧规相比,新规删除了网络金融借款、小额借款、一般网络著作权侵权、网络产品责任以及侵害名誉权等传统网络侵权纠纷的集中管辖 [3] 调整的战略考量 - 调整旨在及时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新型网络权益、数字权益司法保护的新需求 [4] - 北京、杭州、广州是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和产业集聚区,汇聚大量头部科技企业,是新型网络纠纷的首发地,集中管辖有助于依托专业化审判优势探索裁判规则 [5] - 集中管辖有助于解决新型案件裁判标准不明确、法律适用不统一的问题,例如数据权益类不正当竞争纠纷中存在的各种裁判差异 [5] 互联网法院的专业能力 - 三家互联网法院在前期司法实践中已具备审理新类型网络案件的专业化审判经验、审判力量和审判机制 [4] - 互联网法院通过复合案由和指定管辖等方式,已审理全国首例大数据产品权属案、全国首例AI文生图案例等200余件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件 [4] - 互联网法院形成了既懂法律又懂网络的专业化审判人才队伍,绝大多数法官拥有新型网络案件审判经验,能精准把握数据、算法等前沿领域纠纷 [4] 调整的预期行业影响 - 集中管辖有助于加强对网络个人信息、隐私、虚拟财产的司法保护,维护公民新型网络权益 [6] - 新规有望完善数据类纠纷裁判规则,明确数据权利义务边界,统筹数据权益保护和数据交易流通效率,保障数据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6] - 调整有助于依法规制流量劫持、数据爬取、刷单炒信、平台二选一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推动对算法歧视、算法操纵等现象的系统治理,促进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6]
法治聚焦丨网络平台经营者应明示平台内公平竞争规则
人民日报· 2025-10-09 10:36
法律修订核心内容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0月15日起施行 [1] - 新修订的法律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新特点、新挑战,对虚假交易、数据权益保护、平台责任等焦点问题作出回应 [1] - 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5] 针对网络不正当竞争的规定 - 新法完善了关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对实践中恶意交易的多种表现形式进一步细化 [4] - 规定经营者不得滥用平台规则,直接或者指使他人对其他经营者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或者恶意退货等行为 [4] - 浙江丽水市云和县警方破获的一起“网络水军”刷单案中,犯罪团伙为5000余家电商提供虚假交易服务,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 [4] - 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数据杀熟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花样翻新,损害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平台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 - 平台经营者应在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中明确平台内公平竞争规则,建立不正当竞争举报投诉和纠纷处置机制 [4] - 平台经营者发现平台内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应及时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4] - 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5] - 平台经营者应立足长远,通过创新做大蛋糕,优化竞争规则,实现优胜劣汰,保持健康经营生态 [6] 对特定行业竞争乱象的规范 - 充电宝行业部分厂商使用劣质电芯压缩成本,导致安全隐患激增 [5] - 外卖平台通过补贴或强制手段迫使商家参与低价竞争,损害商家利益,容易造成企业质量控制水平下降,带来低水平无序竞争 [5] - 新法将“内卷式”竞争纳入调整范围,有效落实相关规定需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平台和相关企业协同,形成全链条系统化治理体系 [5] - 新法施行后,为商家的合理利润空间和合法权益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6]
网络平台经营者应明示平台内公平竞争规则
人民日报· 2025-10-09 10:20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核心内容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 [6] - 修订旨在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新特点、新挑战,对虚假交易、数据权益保护、平台责任等焦点问题作出回应,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和夯实公平竞争法治根基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6] - 法律将“内卷式”竞争纳入调整范围,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7] 针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 - 法律完善了关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对实践中恶意交易的多种表现形式进一步细化,如规定经营者不得滥用平台规则,直接或者指使他人对其他经营者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或者恶意退货等行为 [6] - 一起“网络水军”刷单案中,犯罪团伙通过开发刷单软件为5000余家电商提供虚假交易服务,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凸显了网络刷单炒信、虚假评价等行为的危害 [6] - 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数据杀熟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花样翻新,损害广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 平台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 - 平台经营者应当在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中明确平台内公平竞争规则,建立不正当竞争举报投诉和纠纷处置机制,引导、规范平台内经营者依法公平竞争 [7] - 发现平台内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平台应当及时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按规定向平台经营者住所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督检查部门报告 [7] - 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2][3][7] 对特定行业竞争乱象的回应 - 外卖平台的价格战备受关注,部分平台通过补贴或强制手段迫使商家参与低价竞争,损害商家利益,低价促销容易造成企业质量控制水平下降,带来低水平无序竞争 [7] - 充电宝行业部分厂商为压缩成本使用劣质电芯,导致安全隐患激增,法律通过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7] - 法律施行后,将为商家的合理利润空间和合法权益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平台经营者被建议通过创新做大蛋糕,优化竞争规则,实现优胜劣汰,保持健康经营生态 [8]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10月15日起施行 网络平台经营者应明示平台内公平竞争规则(法治聚焦) 不得实施虚假交易、恶意退货等行为
人民日报· 2025-10-09 09:03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核心内容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0月15日起施行 [1] - 修订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新特点、新挑战,对虚假交易、数据权益保护、平台责任等焦点问题作出回应 [1] - 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夯实公平竞争法治根基,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1] 针对的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 新法完善了关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对恶意交易的多种表现形式进一步细化 [1] - 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滥用平台规则,指使他人对其他经营者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或恶意退货等行为 [1] - 针对网络刷单炒信、虚假评价、恶意退货等频发行为,一起网络水军刷单案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为5000余家电商提供虚假交易服务 [1] - 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数据杀熟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花样翻新 [1] 平台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 - 新法规定平台经营者应在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中明确公平竞争规则,建立举报投诉和纠纷处置机制 [2] - 平台经营者发现平台内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应及时依法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并保存记录,向监管部门报告 [2] - 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2] 对特定行业竞争乱象的规范 - 针对外卖平台的价格战,部分平台通过补贴或强制手段迫使商家参与低价竞争 [2] - 针对充电宝行业,部分厂商为压缩成本使用劣质电芯导致安全隐患激增 [2] - 新法将内卷式竞争纳入调整范围,国家将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经营者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2] 法律实施的预期影响 - 新法施行后,将为商家的合理利润空间和合法权益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3] - 平台经营者应立足长远通过创新做大蛋糕,优化竞争规则实现优胜劣汰,保持健康经营生态 [3]
网络平台经营者应明示平台内公平竞争规则(法治聚焦)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 旨在规范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新特点和新挑战 [1][3] - 法律明确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以遏制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低价竞争行为 [1][4] - 法律完善了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 细化禁止经营者滥用平台规则实施虚假交易 虚假评价或恶意退货等行为 [3][4] 网络不正当竞争治理 - 平台经营者需在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中明确公平竞争规则 并建立举报投诉和纠纷处置机制 对平台内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必要处置措施 [4] - 实践中存在网络刷单炒信 虚假评价等行为 例如浙江丽水市云和县警方破获的刷单案为5000余家电商提供虚假交易服务 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 [3] - 广告屏蔽 流量劫持 数据杀熟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频发 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3] 行业竞争行为规范 - 外卖平台通过补贴或强制手段迫使商家参与低价竞争 新法实施后将保障商家的合理利润空间和合法权益 [4][5] - 充电宝行业部分厂商为压缩成本使用劣质电芯 导致安全隐患激增 法律通过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经营者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4] - 专家指出平台经营者应通过创新做大蛋糕并优化竞争规则 以实现优胜劣汰和健康经营生态 [5]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回应“内卷式”竞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新问题——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01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核心内容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 [1] - 该法自1993年实施以来第三次修订,前两次修订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 [1] - 修订重点针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公平竞争规则 [1]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 - 新增对虚假评价、恶意退货等行为的明确规定,禁止经营者滥用平台规则实施虚假交易或损害其他经营者权益 [4] - 针对"网络水军"刷单现象,法律明确禁止有偿提供商业排名、信用度和用户访问量等虚假交易服务 [3] - 完善对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数据杀熟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 [4] 平台经营者责任强化 - 要求平台在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中明确公平竞争规则,建立投诉和纠纷处置机制 [5] - 规定平台发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保存记录 [5] - 平台需向住所地县级以上政府监督检查部门报告不正当竞争行为 [5] "内卷式"竞争治理 - 法律将"内卷式"竞争纳入调整范围,重点规制低价低质竞争行为 [7][8]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经营者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参与市场竞争 [8] - 针对充电宝行业低价竞争导致安全隐患等典型案例作出回应 [7] 恶性价格战监管 - 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10][11] - 针对外卖平台"百亿补贴"等价格战行为进行规范 [10] - 防止平台通过价格战挤压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和损害消费者权益 [10][11] 法律实施机制 - 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经济政策前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9] - 建议采用"信用+技术"方式提升执法精准度 [9] - 强调司法机关需畅通救济渠道,明晰裁判标准 [9]
虚构履历卖课被罚200万元,一批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公布
快讯· 2025-07-08 18:06
直播电商监管典型案例 海南聚广众达电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虚假宣传案 - 公司通过虚构女主播履历和虚假承诺(一个月内赚不回学费全额退款)诱导消费者购买网络平台开店课程 [1] - 实际直播人员为随机指定的男员工且使用虚假学员成功案例截图及办公照片进行宣传 [1] - 因举报数量和投诉金额巨大被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罚款200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 [2] 广州芝源供应链有限公司违规案 - 未在平台账号首页公示营业执照信息违反《电子商务法》 [3] - 在推广"男士内裤礼盒"时对商品质量、性能进行无依据的虚假宣传 [3] - 被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罚款40万元并责令整改 [3] 宁波优多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不正当销售案 - 在"双十一"直播促销中篡改中奖名单导致消费者无法兑付承诺的免单/半价奖励 [4] - 活动规则中标注"本店拥有活动解释权"等排除消费者权利的格式条款 [4] - 因不正当有奖销售被宁波奉化区市场监管局罚没11.79万元 [4] 何某某网络刷量案 - 使用技术手段为14个直播间虚构观看量刷虚假人气 [5] - 构成网络不正当竞争被衡山县市场监管局罚没18.45万元 [6] 成都樊星传媒虚假宣传案 - 在推广黑金羽绒服时使用无数据支撑的"全网销量第一"宣传语 [7] - 因误导消费者被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罚款28万元 [7] 潘某某虚假宣传案 - 将鸭绒填充的羽绒被虚假宣传为加拿大进口羽绒、雪鹅绒等高端材质 [7] - 虚构"南通市十大金牌企业"荣誉被海门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0万元 [8] 云和县玩具企业产品质量案 - 销售的榫卯积木存在锐利尖端和木制玩具不达标问题可能造成儿童划伤风险 [8] - 生产商东轩工艺玩具厂和销售商启育玩具分别被罚没25600元和4877.6元 [8]
新华鲜报|直面网络经营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
新华社· 2025-06-27 15:44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核心内容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 这是该法自1993年实施以来的第三次修订 重点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公平竞争规则 [1] - 修订背景为互联网行业新发展 直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新情况新问题 旨在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公平竞争规则 [1] 平台不正当竞争监管强化 - 新增规定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按平台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 明确此类行为属于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2] - 当前平台企业低价竞争导致中小微商户线上经营利润走低 并伴随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风险 "全网最低价"等策略被认定为违背交易成本理论 [2] - 专家指出不合理定价规则长期将导致企业合规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下降 损害中小经营者及劳动者权益 最终反噬消费者权益 [2] 平台经营者义务规范 - 要求平台在服务协议中明确公平竞争规则 建立投诉处置机制 规范平台内经营者公平竞争行为 [3] - 规定平台发现不正当竞争行为需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保存记录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该条款有助于平台遵守商业道德准则 [3] 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 - 针对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数据杀熟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新法细化禁止性规定 包括禁止滥用平台规则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或恶意退货等行为 [4] - 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隐蔽性强、传播快特点 导致受害企业举证难、维权成本高 新规明确经营者的竞争自由必须以不损害公平竞争秩序为边界 [4] 法律修订意义 - 通过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 为企业创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5]
全省查办762件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
新华日报· 2025-06-09 06:04
人工智能仿冒钓鱼网站治理 - 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DeepSeek仿冒钓鱼网站滋生,仅两个月全省监测到近3000个 [1] - 省市场监管局启动专项治理,联合多部门监测账号2200多个、互联网信息4700多条,线索转属地核查处置 [1]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果 -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专项行动,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016条,责令整改/关闭网站2185个(次),停止平台服务网店119个(次) [1] - 查处涉网案件4384件,移交涉嫌违法网络交易监测数据1132条 [1] - 重点整治9类产业直播营销问题(如常熟服装、南通家纺等),梳理43项违法行为特征并制定合规手册 [1] - 宜兴市白禾堂紫砂有限公司虚假宣传案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 [1] - 全省累计查办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762件,罚没1822万元 [1] 长效治理机制建设 - 制定《网络直播营销管理规范》省地方标准,对数字人直播提出6方面合规要求 [2] - 全国率先印发第三方测评合规指引和工作指南 [2] - 结合"6.18""双十一"等促销节点开展合规培训,压实平台责任,完善企业经营体系 [2] 未来监管规划 - 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市场监测体系,加强基层技术支持和专案指导 [2] - 实现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打击 [2] -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部门协作,健全长效机制以优化市场环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