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法治
icon
搜索文档
法润三晋 e法同行丨立法“直通车”携普法同行,网络立法联系点让法治建设更接地气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21:13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网络立法联系点建设 -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立法联系点",为山西省内唯一入选单位 [4] - 通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延伸助企法律服务、加大涉企纠纷化解力度,实现法治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4] 法治助企服务举措 - 开展"法务管家服务试点",累计接待法律咨询百余件、举办普法沙龙十余次 [4] - 为初创企业提供六个月免费公益法律服务 [4] - 建立涉企多元解纷机制,2024年成功调解案件270余件 [4] 创新普法模式 - 运用互联网思维定制普法,针对年轻化、快节奏的互联网从业者特点 [5] - 举办创意普法集市,融合互动闯关游戏和潮流元素,提供"普法外卖"服务 [8] - 开展"法治大讲堂"线上直播,实现普法从单向传播向互动场景式传播转变 [8] 立法征询与民意反馈 - 立法联系点完成"网络安全法"和"反网络暴力高位阶立法"征询工作,征集59家单位个人的140余条意见 [11] - 设立沙龙会客厅、意见征询室等功能区,打造便捷高效的立法综合服务平台 [11] - 通过面对面宣讲和解读,确保基层意见"原汁原味"反馈至立法层面 [9] 产业协同效应 - 示范区集聚大量数字经济与互联网企业,拥有多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 - 普法活动促进网络法治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的协同共进 [8]
中国网络文明论坛|良法善治,构建清朗有序网络空间
环球网· 2025-06-11 09:10
网络法治体系建设 - 中国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相继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网络立法逐步趋向全面涵盖网络信息服务、信息化发展、网络安全保护等在内的网络综合治理 [2] -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已成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2] - 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各项改革任务 [2] 网络执法效能 - 2024年全国网信系统依法对11159家网站平台予以约谈,对4046家网站平台实施警告或罚款处罚,下架移动应用程序200款,处置小程序40款 [3] - 全面整治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乱象,重拳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深入推进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3] - 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秩序 [3] 全球治理协作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4] - 从推动制定国际网络规则到加强跨境数据流动合作,从参与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到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经验 [4] - 以《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行业倡议》发布为契机,深化国际立法协同、技术共享和执法互助 [4]
让大流量成为新增量——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华社· 2025-06-09 18:35
网络文明建设政策部署 - 网络文明是新时代社会文明重要内容 被纳入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框架 [1] - 党中央将网络文明建设列为重要部署 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并提供系统指导 [1] - 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连续举办4年 2025年大会将在合肥举行以凝聚共建共享共识 [1] 网络法治体系完善 - 2024年网络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构建法治"四梁八柱" [2] - 开展"清朗""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 重点打击AI滥用和个人信息侵犯等违法行为 [2] - 建立全国网络辟谣机制和举报渠道 提升网络生态安全水平 [2] 网络文化传播创新 - 通过"何以中国"等网络主题活动 采用可视化、故事化手段传播主流文化 [3] - 打造"理响中国"等理论宣传品牌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广泛传播 [3] - 推出《风雨落坡岭》等高质量融媒体产品 以正能量内容引领网络流量 [3] 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60名模范和239名提名者 树立网络价值标杆 [4] - 推进"中国好网民"等互动活动 促进网上网下文明建设融合 [5] - 加强网络诚信建设 发布共建倡议营造守信互信社会氛围 [5]
【网络普法看河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推动网络普法“破圈出彩”
央广网· 2025-05-29 10:22
法治历史题材舞台剧《法脉千年》 - 以法学院研究生"讲述者"的穿越视角为线索,串联起春秋至北宋的三个历史场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演进脉络 [3] - 通过子产"铸刑鼎"、商鞅变法、苏轼治世三个历史事件,展现法治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4][5] - 剧中道具设计极具隐喻性,鼎、剑、竹简、犁头等不仅是历史还原,更是法治精神的象征 [9] 法治精神的核心内涵 - 子产"铸刑鼎"展现法律公开化的进步意义,子明从反对者转为支持者,喊出"法往明处走才是人道" [4] - 商鞅变法呈现改革者的悲壮宿命,其临终前"法应时而生、因地而行"的呐喊与当代网络法律完善形成跨时空呼应 [4] - 苏轼以"法当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为理念,废除农具重税、设置便民诉讼箱,展现法律与民生的深层联结 [5] 古今法治的精神共振 - 剧中引入"讲述者"角色,让子产、商鞅、苏轼从史书中的冰冷符号变为与当代人直接对话的"法治先驱" [8] - 子明"贩夫走卒何须懂法"的质疑映射古代阶层鸿沟,讲述者"通过网络普法"的回应彰显现代法治平等理念 [8] - 商鞅与甘龙关于"法能否超越权力"的博弈转化为对"法律稳定性与时代性"的思考 [8] 网络普法创新实践 - 河南依托自身厚重的法治文化积淀,积极创新网络普法产品,推动法律条文从"枯燥说教"向"生动演绎"转变 [13] - 打造《河南传统法律文化电子地图》,将全省436项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立体呈现 [13] - 围绕内乡县衙、开封府等知名地标制作普法系列节目《古今探法》,以故事化叙事与趣味化解读传递法律知识 [1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
新华网· 2025-04-27 16:26
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记者 卢俊宇)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 (2024年)》。该报告旨在全面展现网络法治发展成果,深入总结网络法治工作经验,更好凝聚网络法 治理念共识,着力为全面展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发展的最新实践成果打造权威品牌。 在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杨建文指出,《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 年)》是首部国家部门层面发布的网络法治综合性年度报告,既是《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的续 篇,也是中国网络法治发展年度报告的开篇,对于充分展现网络法治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奋力谱写网络 法治建设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上,加强网络法治建设,要坚守为民初心,凝聚网络法治思想共 识;要把握经验规律,夯实网络法治底气信心;要勇于开拓进取,绘就网络法治崭新图景。 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同志介绍了报告编写情况。最高法、最高检、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有 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有关专家学者,腾讯公司、抖音集团负责人,国家网 信办法律顾问代表结合工作职责,围绕践行网络法治为民使命宗旨分别进行发言交流。 编辑:康婧轩 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明征指出,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