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北京日”发布140个招商项目
北京晚报· 2025-09-12 15:50
本报讯(记者赵语涵)昨天,首钢会议中心1号馆内,两岸工商科技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第三届 两岸服务贸易推进会的举办,携手描绘两岸融合发展新蓝图。此次推进会是2025服贸会重要配套活动之 一,以"服务融合发展,共享民族未来"为主题,会上达成一项京台企业合作签约。 本次推进会的重头戏之一是新品发布及合作签约仪式,合作项目的签署折射出两岸服务贸易合作新路 径、新趋势。台企北京同创世纪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与北京海淀区文旅集团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北京同 创世纪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有丰富的文旅项目投资经验,将为合作打造海淀特色文旅IP增光添彩。 此外,宝健(中国)有限公司在会上发布了具有抗衰老功能的新产品——沛丽芬露。云南山天生物与台 湾植森生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技术合作签约,展现两岸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合作潜力。 跨国药企丹纳赫集团全球副总裁彭阳讲述了扎根北京、协同产业创新的故事。"集团在北京经济技术开 发区和顺义区建有两家工厂,同时还在天津落地一家工厂,三个制造基地都在今年获得了更大投资,我 们正积极把海外业务向京津冀转场。"彭阳说。除了工厂,丹纳赫集团还在昌平携手当地政府和企业, 共建了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在这一前沿赛道与 ...
魏小东参加重点协商议题调研并看望慰问教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0 22:18
市政协副主席卢彦、郭延红,秘书长韩昱参加。 魏小东参加重点协商议题调研并看望慰问教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围绕"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提升绿色经济国际影响力"协商议政是市政协今年重点工作之 一。9月10日,市政协调研组围绕这一议题到昌平区调研,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参加并看望慰问教师。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调研组先后来到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会客厅、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参观 展览,走进企业办公区、实验室,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北京市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领域的资源 优势、产业规划、前沿技术以及创新成果。委员们表示,近年来,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及人 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引发了合成生物制造新一轮的变革浪潮。培育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是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举措。建议打造"政产学研"高度协同的创新发展生态,形成 政府密切支持、社会资本高度参与、科研支撑强劲有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培养领军人才 助力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在华北电力大学,调研组一行走进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可靠性实验室、 源网联合仿真实验室,了解科研攻关进展。魏小东 ...
华熙生物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89% 变革成效初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19:12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9% [1] - 净利润率实现202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同比和环比双提升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亿元 盈利现金比率98.6% [1] - 第二季度存货周转天数从391天降至321天 存货原值减少7572万元 [1][2] 战略调整与运营效率 - 总经理重返一线后启动系统性改革 重构品牌传播逻辑和营销闭环 [2] - 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2.46个百分点 [2] - 肌活和米蓓尔品牌调整取得显著成果 润百颜和夸迪品牌在二季度末开始调整 [2] - 计提4837万元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 [2] 业务板块表现 - 原料业务收入6.26亿元 其中国际市场占比52.93% [3] - 欧洲、东南亚及日本区域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弗思特品牌HA销量同比增长23%至80吨 收入5658万元且同比增长61.28% [3] - 主品牌HA销量增长9%至150吨 定制化需求驱动市场份额攀升 [3]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研发投入2.31亿元 同比增长15.25% [4] - 合并优化30%研发项目 聚焦细胞外基质、细胞间通讯及细胞内三大板块 [4] - 新增授权专利340项(含29项发明专利) 6款生物活性物原料上市 [4] - 实现全球首个全酶法合成肝素聚糖技术突破 [4] - 润百颜INFIHA技术和夸迪CT50技术落地 推动屏障修护与抗衰产品收入占比超50% [4] 组织与人才战略 - 重点培养创业型人才 摒弃外聘职业操盘手模式 [4] - 组织架构升级带来2900万元管理费用 为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4] 行业竞争与前景 - 战略调整迈入深水区 第二季度盈利回升验证变革有效性 [5] - 研发成果持续转化与高端产品矩阵完善 有望重构生物材料赛道竞争壁垒 [5]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05:23
公司财务与股东回报 - 公司通过董事会审议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中确定的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除回购股份后的股本为基数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0元(含税)[1] - 子公司玉溪沃森向母公司云南沃森分配现金股利273,913.15万元 向21.74%股权少数股东分配现金股利76,086.85万元[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玉溪沃森已向母公司支付现金股利103,593.45万元 向少数股东支付现金股利40,973.15万元[3] 子公司股权交易 - 公司以合计93,800万元的价格受让国联硕盈基金及盈榕基金合计持有的玉溪沃森4.9733%少数股权[2] - 截至2025年8月15日 公司已完成股权转让款支付但尚未办理工商过户手续[3]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将对应股权以不低于受让价格转让给董事长李云春先生或其指定主体[3] 新业务领域布局 - 公司与美国Notitia签署独家再许可协议 获得核心菌群分析、菌群靶向移植及营养配方技术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独占开发、制造及商业化权利[4] - 该协议标志着公司实施"疾病治疗干预"与"慢病防治+大健康营养"双轨布局 建立综合性健康解决方案[5] - 公司通过子公司云南沃嘉与爱生生物共同投资设立爱森泽生物 认缴出资5,525万元持股85% 聚焦医药健康天然产物精准光生物合成[7]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布局合成生物制造业务 包括营养素、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功能蛋白等产品管线[6] - 爱森泽生物作为光生物合成技术与产业化平台 正有序推进产业化建设和市场准备[7] - 新业务布局紧密契合国家非药物干预、慢病营养及慢病防控关口前移政策[5]
LP圈发生了什么
投资界· 2025-08-23 16:04
腾讯投资动态 - 腾讯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成都龙珠股权投资基金 新增股东阵营中出现腾讯身影[2] - 腾讯系关联公司参与设立深圳智薯投资合伙企业 注册规模160.76亿元 由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旗下子公司与腾讯系关联公司共同持有[4] - 腾讯今年以来已出资杏泽资本、礼来亚洲基金、晨壹基金等机构[2] 外资机构人民币基金进展 - KKR旗下境内私募实体开德时璞(上海)私募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正式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3] - 启明创投QFLP基金启舜项目落地昆山 认缴规模2亿美元 重点投向科技、医疗创新行业早期和成长期企业[5] - 天津和平区首支QFLP基金天津金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注册落户 注册资本5450万元 主要投资者为香港金圆国际有限公司[14] 地方政府产业基金 - 江苏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完成工商注册 总规模30亿元 聚焦新能源、集成电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领域[6][7] - 湖南首支综合类AIC科创基金长沙湘江交融高创燕远创业投资基金揭牌 总规模3亿元 重点关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8] - 湖北长江庚智创新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规模30亿元 重点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领域[9] - 丽水市丽创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总规模20亿元 秉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战略方针[13] - 鄂州市葛店融芯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 总认缴规模3亿元 精准锚定长江存储产业链为核心的泛半导体产业[15] - 福建省海阅出版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完成注册 总规模10亿元 首期规模3亿元 聚焦文化产业生态链建设[11][12] - 安徽省加快运营人工智能产业主题基金 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 以参股方式支持市国资平台设立子基金[28] 上市公司LP出资 - 华东医药出资9.8亿元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认缴出资比例49% 基金总规模20亿元 投资领域包括创新药、医美、大健康[16][17] - 科沃斯出资2亿元参与发起创业投资基金 出资比例40% 基金目标总规模5亿元 拟投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向[18] 专项领域基金 - 中新基金发起设立重庆富新领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重点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开展投资[10] - 河北省清冀国鼎电子信息创业投资基金完成设立 规模1.5亿元 省科技引导基金认缴4500万元占比30% 聚焦电子信息及上下游领域[19] - 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公示拟参股子基金 目标规模3.1437亿元 主要投向生物医药、医疗健康相关领域[20] - 杭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将重点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价值专利培育[23] 基金遴选与政策创新 - 福建省专精特新母基金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 目标规模20亿元 重点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21] - 上饶经开区产业升级基金公开遴选管理人 规模40亿元 助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22] - 上饶市万年县产业母基金规模5亿元 可参与IPO战略配售和上市公司收购[24] -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公开遴选管理机构 总规模20亿元 不低于80%用于设立子基金 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25] - 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种子天使类子基金容亏率最高70% 单个直投项目最高容亏100%[26][27] - 常德市发布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 涵盖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19条内容[29]
这个市发力合成生物制造领域产业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21 17:01
政策背景与意义 - 全国首部合成生物制造地方性法规正式颁布 自2025年8月20日起施行 [1][2] - 旨在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国家级产业集群并打造常德经济新引擎 [4] 产业定义与范围 - 适用范围包括以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基材料 以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化工技术的研发、生产及服务活动 [4] - 重点领域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化工和材料、生物农业和新食品、生物能源和环保等 [4] 政府规划与协调机制 - 市人民政府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市场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4] - 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 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4] - 科学技术部门统筹推进产业发展 多部门按职责协同配合 [5] - 市政府需每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产业发展情况及法规实施情况 [5] 招商引资与项目引进 - 通过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科技招商等方式引进头部企业、高端研发机构和重大产业项目 [6] - 鼓励院士专家、企业家、创投机构等参与招商引资 贡献突出者给予奖励 [6] 创新平台与研发支持 - 组建产业高端智库 支持创新创业中心、应用研发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 [7] - 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给予财政支持 [7] - 支持承接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 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企业给予财政支持 [8] - 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合作 [8] - 组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构建标准体系 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各类标准 [8] 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 - 推动外地科创主体设立成果转化基地 对省级以上中试转化基地给予财政支持 [9] - 支持校企订单式研发转化 鼓励通过购买、转让、许可等方式转化高质量发明专利 [9] - 制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介目录 支持农业生产、医疗、消费品等领域场景化应用 [10] 企业培育与转型升级 -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鼓励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 [9] - 培育酶制剂、医药中间体、新食品、生物基材料等细分领域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 [11] - 支持企业上市 建立上市后备资源库 做好梯度培育和分类指导 [12] - 支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 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向合成生物制造转型 [12] 检验检测与国际拓展 - 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引进建设 对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资质申请成效显著者给予财政支持 [13] - 财政出资的检测机构应对企业委托检测费用给予优惠 [13] - 支持企业参加世博会、进博会等国际展会 利用跨境电商和海外渠道拓展市场 [10] 行政审批与营商环境 - 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 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企业困难 [14] - 建立绿色审批通道 推行容缺承诺办理、上门办理、限时办结等便利措施 [14] - 禁止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 禁止巧立名目收费或强制指定服务 [16] - 对轻微违法行为及时改正且无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16] 金融与资源保障 -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政府专项资金 支持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企业引进和成果转化 [15] - 金融部门需出台支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简化手续、降低融资成本 [15] - 自然资源部门统筹保障企业及重点项目用地 科技创新型项目纳入新型产业用地试点 [15] - 水、电、燃气等供应部门重点保障生产需求 通过政策减免等措施降低用能成本 [16] 人才引进与培养 - 支持全职或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按规定享受人才政策 国际领军人才可一事一议 [17] - 鼓励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激励人才 [18] - 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研究院 开设相关学科专业 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 [18] - 支持共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18] - 允许高校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或到企业从事科研任务 保留编制期限 [18] 风险防控与知识产权保护 - 建立国际贸易风险预警和争端快速反应机制 [19] - 加强对外贸易风险采集识别、评估预警和问题处置 [19] - 设立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 提供快速确权、维权服务 [19] - 建立环境智慧监管平台 健全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20] 容错机制与监管创新 - 建立招商引资、投资融资、科技创新等容错机制 [21] - 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21]
创新成果发布 | 功能糖及膳食纤维生物法制备技术(江南大学)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12 21:20
SynBioCon 2025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由DT新材料主办,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酶赛生物等协办,并获多个国家级及地方产业联盟支持[2][14] - 大会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覆盖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三大领域的产业化进展[14] - 已完成1000+次科研院所与初创项目对接,本届将展示100项0~100(早期至成熟阶段)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科技成果[2] 大会核心活动 - **特色活动**:合成生物制造创新成果展示与对接(8月21-22日),生物制造青年论坛(8月20日)[14][15] - **高层会议**: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闭门研讨会,汇聚20+行业领袖[15] - **专题论坛**: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8月21日)[15] - AI赋能生物制造(8月22日)[15] - 未来食品&农业(8月22日)[15] - **研究成果发布**:《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8月21日)[14][15] 科技成果案例:功能糖及膳食纤维生物法制备技术 - **技术提供方**:江南大学吴敬教授团队,已授权相关专利100余件[6][9] - **产品范围**:覆盖阿洛酮糖、母乳低聚糖HMO系列(如2'-岩藻糖基乳糖)等20余种功能糖及膳食纤维[7] - **技术优势**:通过基因挖掘、酶性能优化和发酵工艺革新,建立高效绿色生产体系,实现降本增效[8] - **合作模式**:项目合作、技术转让、联合实验室[9] 行业聚焦领域 - 合成生物学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功能糖与膳食纤维可调节肠道菌群、血糖血脂,满足健康饮食需求[7] - AI与生物制造融合:大会设立专项论坛探讨技术创新路径[14][15] - 产业化转化:科技成果展示覆盖从实验室阶段(0)到产业化阶段(100)的全周期项目[2]
《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10 20:50
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政策 - 常德市获批《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这是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采用"小快灵"立法模式,全文共19条 [2] - 法规内容涵盖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政府和部门职责、招商促进、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19个方面 [2] - 常德市已形成以津市市、安乡县、常德经开区等区域为主的多点并进、各具特色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格局 [2] - 该法规旨在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级产业集群,打造常德经济发展新引擎 [2] SynBioCon 2025大会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的产业化进展 [4] - 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酶赛生物协办,获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机构支持 [4] - 同期活动包括生物制造青年论坛、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 [5] - 大会日程包含开幕式、全体大会、专题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赋能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等环节 [6]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已聚集50000名产业上下游人员,提供会议演讲、品牌推广、企业专访、产品展示等服务 [11] - 社群链接生物制造产业链,构建合作共赢生态,涵盖投资融资、需求对接、项目尽调等业务 [11] - 社群由全球生物基与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SynBic运营,提供媒体、会议展览、项目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 [11]
未来科学城有座“健康糖工厂”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49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微生物菌株 将阿洛酮糖生产从两步反应缩减为一步 转化效率从10%提升至80%以上并解决分离难题 生产成本降低约50% [1] - 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甜味剂 甜味纯正几乎无热量 可帮助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 年产能达万吨级的一期工厂已正式投产 [1] - 国家卫健委近期批准D-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 公告发布后一个月内咨询客户近400家 样品寄送量超过300家 [1] 行业集群与发展 - 昌平区聚焦生物基新材料/胶原蛋白/生物育种/气体发酵等细分领域 通过存量培育和招商引资聚集12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 [2] - 该区域2024年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收入超60亿元 成为北京市主要产业承载区 并持续涌现生物固碳技术/植物基因编辑等新成果 [2] - 昌平区正打造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引领区 典型企业包括吉态来博(生物固碳)和齐禾生科(植物基因编辑) [2]
北京昌平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 未来科学城有座“健康糖工厂”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14
公司技术突破 - 微元合成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微生物菌株 将阿洛酮糖生产从两步反应缩减为一步[1] - 技术使阿洛酮糖转化效率从10%提升至80%以上并解决糖分离难题[1] - 新技术使生产成本降低约50%[1] 产品特性与市场反应 - 阿洛酮糖是天然甜味剂 甜味纯正且几乎零热量 有助于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1] - 国家卫健委批准D-阿洛酮糖为新食品原料后 一个月内获近400家客户咨询及超300家样品寄送需求[1] - 公司万吨级年产能阿洛酮糖一期工厂已正式投产[1] 区域产业生态 - 昌平区聚焦生物基新材料/胶原蛋白/生物育种/气体发酵等细分领域 形成合成生物制造企业集群[2] - 区内聚集12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 2024年产业收入超60亿元[2] - 昌平区成为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主要承载区 正打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引领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