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沃森生物2025年三季度报:加速布局微生态与合成生物新赛道
新京报· 2025-11-01 08:29
10月29日,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42)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在疫苗行 业遭遇共性发展挑战的当下,沃森生物依托前瞻性战略布局,在稳步筑牢疫苗主营业务领域的同时,积 极培育未来增长新引擎。 紧抓战略性发展机遇,开辟合成生物新业务 紧抓生物制造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沃森生物依托云南生物多样性、绿电资源及生物质 资源优势,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制造领域,规划了涵盖营养素、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功能蛋白等在内的产 品管线。2025年5月,公司联合投资设立爱森泽生物技术(昆明)有限公司作为光生物合成技术与产业 化平台,专注于医药健康天然产物精准光生物合成。目前,该平台的产业化建设与市场准备工作正在有 序推进,有望为公司长远发展贡献新的动能。 未来,沃森生物将持续发挥研发与产业化优势,集中资源推进微生态健康、合成生物制造等新业务落 地,拓展产品管线与业务领域。在疫苗主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大产业·新沃森"的战略布局,逐 步形成多元业务格局,既契合国家健康中国与绿色发展战略,也为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贯彻国家"未病先防"慢病防控战略,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管线以及"核心菌群 ...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10-29 07:15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688363 证券简称:华熙生物 公司负责人赵燕女士、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汪卉先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田涛先生保证 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是否经审计 □是 √否 一、 主要财务数据 (一)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非 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 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三) 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适用 □不适用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湖南常德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8:47
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749.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32.7亿元 [1] - 多次上榜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市、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1] - 全市拥有经营主体53.7万户,较2020年提升1.5倍 [3] 产业体系构建与投资 - 产业投资占比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3] - 着力改造提升轻工纺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传统产业 [3] - 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三大新兴产业 [3] - 轻工纺织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 [3] - 累计引进重大项目1488个,投资总额4747亿元 [3] - 常德鼎城区液压油缸产业集群、津市市生物酶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5661.78万人次,同比增长11.83% [5] - 2024年接待国内外旅游总花费644.81亿元,同比增长9.99% [5] - 2025年一至三季度接待国内外游客4706.22万人次,同比增长11.35% [5] - 2025年一至三季度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花费533.91亿元,同比增长10.60% [5] - 推动常德河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5] 科技创新能力 - 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总数突破1000家 [7] - 建成国省级创新平台335家 [7]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倍以上 [7] - 发明专利每万人拥有量增长近3倍 [7] - 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较去年增长了25.9% [7] - 飞沃科技于2023年在深交所上市,金天钛业于2024年在科创板上市 [7]
营收近80亿,东晓生物获批登陆新三板!以合成生物和发酵技术深耕多元产品领域
公司概况与业务模式 - 东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挂牌新三板上市 [2] - 公司以合成生物制造和发酵技术为核心 从事多元化玉米精深加工 [2] - 主要产品包括L-赖氨酸盐酸盐 植脂末 赤藓糖醇 麦芽糊精 食用葡萄糖等近四十余款产品 [4] - 年玉米深加工能力达160万吨 [4] - 产品出口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79.93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78.40亿元 [5] - 2023年净利润2.98亿元 2024年净利润5.78亿元 同比增长显著 [5] -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持续超过97% [5] - 综合毛利率从2023年的10.33%提升至2024年的13.91% [5] - 营业收入小幅下降主要因原材料玉米及能源采购价格下滑带动产品售价下行 [5] 产业链与客户分析 - 公司在全国范围收储玉米 解决了8亿农民的玉米销售问题 [4] - 生产端依托可再生玉米原料 使用风能 光伏等绿色能源 [4] - 主要客户包括元气森林 香飘飘食品 牧原食品等国内大型食品饮料企业 [4] - 海外贸易客户包括ANSI GLOBAL CORPORATION PTE LTD等 [4] 行业活动与趋势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7][11] - 论坛主题包括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 非粮生物质能源等 [7][8] - 论坛设置生物质绿色预处理 非粮糖 生物基化学品等专场 [11] - 活动将展示与对接100多项科技成果 [11]
沃森生物:mRNA技术平台、合成生物制造等均为公司的重点布局平台和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10-20 17:4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重点布局的平台和领域包括mRNA技术平台、合成生物制造、微生态健康和功能性营养干预领域 [1]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与合作方向国家药监局连续提交了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和冻干带状疱疹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申请 [1] - 上述两项疫苗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1] - 合成生物制造、微生态健康和功能性营养干预领域的相关业务也在持续开展中 [1]
超“月”想象 · 六聚鹏城丨第六届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将于12月2日重磅启幕
大会基本信息 - 大会名称为第六届生物制造产业大会 [2] - 大会主题为合成生物制造 重塑人类生活 [2] - 大会将于2025年12月2日在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召开 [2] 大会背景与目标 - 大会旨在落实国家关于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产业的相关部署 完善产业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4] - 目标为打造集专业性 权威性 知名度高为一体的品牌盛会 [4] 大会核心亮点与议程 - 将发布《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及市级产业政策 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指引和战略坐标 [4] - 将有一系列重磅平台集中揭牌 包括未来食品合作中心 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基地等 [5] - 将首发《中国生物制造产业白皮书》和全国生物制造慧眼系统 [6] - 将举行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首批企业入驻仪式 [7] - “造物”2025十大新品将集体亮相 [7] - 新增重磅嘉宾一对一战略对话及定向邀约参访环节 [8] - 设置“生物制造+人工智能”专场 推动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 [8] - 上午议程包括开幕 领导致辞 政策发布 平台揭牌 成果发布及战略对话 [11] - 下午议程包括高端圆桌 “生物制造+X”主题演讲及“生物制造+人工智能”主题演讲 [11] - 晚上设有项目路演环节 聚焦生物制造产业的新兴力量 [12] 历届大会回顾 - 首届大会聚焦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00余位企业代表参会 [17][18] - 第二届大会近500位专家企业与资本代表共聚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揭牌并迎来18家企业入驻 [20][21] - 第三届大会线上线下观众超530万人次 数百家机构与企业参与 [23] - 第四届大会50余位院士专家与产业投资大咖齐聚 现场参会近2000位代表 线上线下参会人数合计近3000万人次 [26][27] - 第五届大会近200家科研机构 300家投资机构 600余家企业参与 约3000人现场参会 发布十大新品与《路线图2030》 [29]
朗坤科技HMOs母乳低聚糖试产双主营增长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9-29 00:10
核心观点 - 公司全资子公司HMOs一期年产260吨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标志着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打开第二主营增长空间 [1] - 公司控股子公司乳糖-N-新四糖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获国家卫健委批准 成为国内首家获批国产企业 [1] - 国庆中秋长假有望推动公司第一主营有机固废和生活垃圾处理业务短期营收放量 [2] HMOs项目进展 - 全资子公司朗健生物一期年产260吨HMOs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生产环节稳步推进 [1] - 二期年产740吨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 届时总产能达1000吨/年 [1] - 乳糖-N-新四糖(LNnT)已正式获得国家卫健委批准 乳糖-N-四糖(LNT)审批积极推进中 [1] 市场拓展与应用前景 - 已与部分头部乳制品企业建立联系并进入合格供应商引入环节 [1] - HMOs主要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 潜在应用可延伸至健康补充品和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1] - 公司有望率先打破海外公司市场主导地位 享受国产替代先发红利 [1] 技术平台与战略转型 - HMOs项目成功验证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 [1] - 技术平台可复用于开发其他高价值产品如生物基可降解材料(PHA)等 [1] - 实现从环境治理向高端生物制造的跨越 [1] 传统主营业务表现 - 公司传统主营为有机固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1] - 2025年中报显示主营收入8.55亿元同比下降4.31% 但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2.36% [1] - 扣非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25.43% 盈利表现优于营收 [1] 短期催化因素 -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旅行人口流动数量惊人 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短期放量 [2] - 8月份股价量能堆积关注资金增量放大 9月份受大盘影响持续缩量回调形成周线缩倍量形态 [2]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未来产业发展,建议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
新京报· 2025-09-25 21:23
加快培育建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构建AI大模型产业投入增长新机制……9月24日,北京市政协 举行"探索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抢占发展先机,增强首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 议,与会委员就合成生物制造、AI大模型、商业航天等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建议1 打造北京生物制造特色产业园区 北京正积极布局和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培育下一个千亿级的生物经济增长点,加速经济社会发 展。 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产品 生产方式,在医药、化工、材料和农业等行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预计本世纪末,整个制造业70%的产品可以用生物法生产,产值将超30万亿美元,占到总制造 业产值的1/3以上。 他建议,北京应加快布局和培育建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推动北京及周边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 展。建议北京设置专项资金用于生物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速合成生物制造工程化关键技术研发、 概念验证、成果转化等工作。同时发挥北京策源功能,协同天津、河北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中关村科技园政策优势,有效集聚在京高校、科研院所 ...
海新能科:公司暂无涉足合成生物制造业务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7:07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能源和催化净化环保材料 [1] - 公司核心发展方向是生物能源 主要产品是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 [1] 生物柴油产品优势 - 公司生产的烃基生物柴油与化石基柴油相比可减少80%的二氧化碳净排放 [1] - 烃基生物柴油具有低碳 清洁 环境友好的优势 [1] 生物航煤产能建设 - 公司子公司山东三聚20万吨生物航煤异构项目已投产 [1] - 在原有产能基础上新增生物航煤产能约16万吨/年 [1] - 生物航煤收率约80% [1] 产品认证情况 - 公司生物航煤产品已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审定 [1] - 产品获得ISCC CORSIA及ISCC-EU下HEFA国际认证 [1] 业务范围说明 - 公司暂无涉足合成生物制造业务领域 [1]
刚刚, 国家大奖公示!这些合成生物专家和企业初评获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 -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结束 共有6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5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 13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通过初评 [2] - 合成生物制造和生物育种等相关技术成为重点领域 多个企业和行业专家入选初评名单 [2] 二氧化碳转化技术项目 - 面向二氧化碳转化的催化剂 反应器和反应流程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二等奖提名 [2][3] - 项目由曾杰教授 杨金龙院士 夏川教授 于涛研究员 肖建平研究员等专家共同完成 涉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机构 [2][3] 绿色手性农药制造技术项目 - 绿色手性农药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二等奖提名 [5] - 项目由薛亚平教授 郑裕国院士 程峰 范谦 李新生 赵焱等专家参与 主要完成单位包括浙江工业大学 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苏州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 生物制造技术应用 - 生物催化技术实现香豆酸 脂肪酸 番茄红素等高值天然产物的合成 [5] - 生物制造技术推动医药化工领域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包括L-草铵膦生物制造等创新应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