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票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年均收益超24%
搜狐财经· 2025-11-15 07:15
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10月底,全市场10969只私募基金中,91.33%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达到24.32% [1] - 高收益产品频现,前5%分位数收益率高达72.03% [1] 股票策略表现 - 股票策略以29.52%的平均收益率领跑五大策略 [1] - 正收益产品占比达92.73%,在6931只产品中有6427只实现盈利 [1] - 前5%分位数收益达82.48%,显著高于其他策略 [1] 多资产策略表现 - 多资产策略以19.71%的平均收益率位列第二,正收益产品占比为91.61% [1] - 策略在年内适时提升股票资产配置,捕捉权益市场上涨红利,同时借助债券、商品等多资产布局分散风险 [1] 组合基金表现 - 组合基金正收益产品占比高达96.85%,在476只产品中仅15只出现亏损 [1] - 平均收益率为17.86%,略低于多资产策略 [1]
年内私募分红逾150亿元 同比大增逾263%
新华财经· 2025-11-14 16:27
私募基金分红总体规模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在有业绩展示的5558只私募产品中,共有1135只产品实施分红,占比20.42% [1] - 上述产品合计分红1443次,分红总金额达151.5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1.67亿元相比,同比大幅增长263.76% [1] 不同策略私募基金分红情况 - 股票策略产品是分红绝对主力,分红848次,金额115.86亿元,占分红总额的76.43% [2][3] - 多资产策略产品分红209次,金额13.76亿元,占比9.08% [2][3]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与债券策略分红金额基本持平,分别为9.36亿元和9.37亿元,占比均为6.18% [2][3] - 组合基金分红规模相对较小,分红65次,金额3.23亿元,占比2.13% [2][3] 私募基金分红规模增长原因 - 私募基金整体业绩表现突出,年内平均收益率达到24%,实现正收益的产品占比超过九成,其中股票策略平均收益率接近30% [2] - 分红有助于投资者将账面浮盈转化为实际收益,增强持有信心和对管理人的信任 [2] - 管理人可通过分红将部分浮动收益转化为确定性收入,并提前提取业绩报酬 [2] - 部分管理人通过分红适度控制产品规模,避免因规模过快扩张而影响投资策略执行 [2] 主观与量化私募分红差异 - 主观私募产品分红达943次,金额100.42亿元,占比66.25% [3] - 量化私募产品分红金额为51.16亿元,占比33.75%,约为主观产品的一半 [3] - 主观私募更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倾向于在组合盈利达到预期后通过分红回馈投资者并调整仓位 [4] - 量化私募以策略模型为核心,分红决策与模型信号、产品申赎节奏关联更紧密,因此在分红上相对保守 [4] 不同规模私募机构分红表现 - 百亿私募旗下产品今年以来分红152次,分红金额达54.79亿元,占比高达36.14%,在分红金额上明显领先于其他规模梯队 [4]
私募年内平均收益超24%,量化多头完胜主观策略
搜狐财经· 2025-11-14 15:19
私募基金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10月底,全市场10969只私募基金中,91.33%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达到24.32% [1] - 高收益产品频现,前5%分位数收益率高达72.03% [1] 股票策略表现 - 股票策略以29.52%的平均收益率领跑五大策略,正收益产品占比达92.73% [1] - 在6931只产品中有6427只实现盈利,前5%分位数收益达82.48% [1] - 量化多头策略以36.76%的平均收益率和96.52%的正收益占比成为绝对赢家 [2] - 主观多头策略平均收益率为29.72%,其5%分位数收益高达86.45%,超出量化多头策略的64.38% [2] 多资产策略表现 - 多资产策略以19.71%的平均收益率位列第二,正收益产品占比为91.61% [1] - 该策略通过适时提升股票资产配置捕捉权益市场上涨红利,并借助多资产布局分散风险 [1] 组合基金表现 - 组合基金正收益产品占比高达96.85%,在476只产品中仅15只出现亏损 [2] - 组合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7.86%,略低于多资产策略 [2] 债券策略表现 - 债券策略平均收益率为8.77%,为五大策略中最低,但其正收益占比达90.09% [2]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表现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平均收益率为13.02%,正收益产品占比82.43%,明显低于其他策略 [2]
年内私募分红逾150亿元,同比大增近三倍,百亿私募分红更积极!
私募排排网· 2025-11-14 11:34
私募基金分红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在有业绩展示的5558只私募产品中,有1135只产品实施了分红,占比达20.42% [2] - 这1135只产品合计分红1443次,分红总金额达151.5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1.67亿元同比大增263.76% [2] 分红规模显著提升的原因 - 私募基金整体业绩表现突出,年内平均收益率达到24%,实现正收益的产品占比超过九成,其中股票策略平均收益率接近30% [3] - 分红有助于投资者将账面浮盈转化为实际收益,增强持有信心和对管理人的信任 [3] - 管理人可通过分红将部分浮动收益转化为确定性收入,并提前提取业绩报酬 [3] - 部分管理人通过分红适度控制产品规模,避免因规模过快扩张而影响投资策略的执行效果 [3] 按投资策略分析的分红情况 - 股票策略产品是分红绝对主力,合计分红848次,金额达115.86亿元,占分红总额的76.43% [4][5] - 多资产策略分红209次,金额13.76亿元,占比9.08% [6]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与债券策略分红金额基本持平,分别为9.36亿元和9.37亿元,占比均约为6.18% [6] - 组合基金分红规模相对较小,分红65次共计3.23亿元,占比2.13% [6] 按管理模式分析的分红情况 - 主观私募产品分红更积极,分红达943次,金额100.42亿元,占比66.25% [7][8] - 量化私募产品分红金额为51.16亿元,占比33.75%,约为主观产品的一半 [7][8] - 主观私募倾向于在盈利达到预期后通过分红回馈投资者并调整仓位,而量化私募的分红决策更关注策略有效性与资金利用效率 [8] 按公司规模分析的分红情况 - 100亿以上规模私募主导分红金额,分红152次,金额达54.79亿元,占比高达36.14% [5][9] - 0-5亿规模私募分红次数最多,达713次,但金额为28.60亿元,占比18.87% [5][9] - 50-100亿规模私募分红表现相对滞后,分红49次共计11.22亿元,占比7.40% [5][9] - 百亿私募分红金额领先源于其产品规模基数大、业绩稳定性强以及注重品牌建设 [9] 管理人维度分红特征 - 今年以来共有647家私募管理人旗下产品进行了分红 [10] - 分红金额呈现“头部集中”特征,分红金额不低于1亿元的管理人有23家 [10] - 日斗投资、九坤投资、天演资本、量魁私募分红金额突出,依次为28.21亿元、4.63亿元、3.61亿元和3.19亿元 [10] - 在23家分红金额不低于1亿元的管理人中,100亿以上规模私募数量最多达9家,主观私募有12家,量化私募有11家 [11][12]
10月私募备案股票策略占近七成
深圳商报· 2025-11-10 15:11
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总体情况 - 全市场10月完成备案的私募证券产品数量达994只,同比大幅增长205.85% [1] 产品策略分布 - 股票策略产品占据备案主力地位,10月备案数量为679只,占全月备案总量比例高达68.31% [1] - 多资产策略产品备案数量为122只,占比攀升至12.27%,成为备案策略类型第二位 [1] 私募机构类型与产品表现 - 主观私募机构在私募机构类型中占据主导地位,数量占比超过七成 [1] - 纯量化私募机构占比仅约一成 [1] - 量化私募产品备案数量占全市场私募产品总量四成以上,成为热门投资类型 [1]
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增至101家
证券日报· 2025-10-27 00:16
百亿元级私募阵营规模变化 - 截至10月26日,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达101家,较9月底的96家新增5家 [1] - 新增机构中,4家为重新回归的“熟面孔”,1家为首次入围 [1] - 自9月份以来,新晋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累计达10家 [1] 投资模式分布 - 量化私募机构占据主流,共47家,占比约46.53% [1] - 主观私募机构共44家,占比约43.56%,混合策略私募机构有8家 [1] - 10月份新增的5家机构中,主观与量化策略各占2家,混合策略1家 [1] - 自9月份以来新增的10家机构中,主观策略机构达6家,量化和混合策略各有2家 [1] 核心策略分布 - 股票策略占据主导地位,采用该策略的机构有77家,占比高达76.24% [2] - 采用多资产策略和债券策略的机构分别有13家和6家,占比依次为12.87%和5.94% [2] - 10月份新增的5家机构中,3家以股票策略为主,其余2家分别采用多资产策略和组合基金策略 [2] 规模扩张驱动因素 - A股市场企稳回升带动权益类资产收益提升,私募产品业绩与规模同步增长 [2] - 投资者对头部私募机构认可度提高,资金向策略成熟、业绩稳健的机构集中 [2] - 行业“头部效应”持续强化,推动优质私募机构规模快速扩张 [2] - 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主观策略因灵活性高,能及时调整配置以适应市场波动 [2] - 部分主观私募基金经理经验丰富,选股能力突出,在复杂行情中实现出色业绩吸引资金流入 [2] 行业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有数据记录的6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旗下产品平均收益率达28.80% [2] - 部分私募机构如上海复胜资产、宁波灵均投资、上海开思私募基金等旗下产品业绩表现居前 [2]
基金经理十强巨震!量化巨头幻方量化、九坤投资旗下基金经理上榜
搜狐财经· 2025-10-25 18:12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底,有业绩显示的2729位私募基金经理合计管理5405只产品,总规模约为4870.52亿元,今年来收益均值高达27.78%,显著跑赢同期大盘 [1] - 从不同管理规模来看,10-20亿私募的基金经理表现领先,322位基金经理管理的664只产品收益均值达30.30% [1] - 百亿私募的138位基金经理管理的660只产品,合计规模1338.18亿元,收益均值为29.43% [1][2] 基金经理群体特征 - 私募基金经理群体学历较高,硕士学历占比48.92%(1335位),博士及博士后学历分别有214位和7位 [1] - 从业经验丰富,从业2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有445位,占比16.31%,从业30年以上的有86位,占比3.15% [1] - 百亿私募基金经理中,股票策略占主导(50位),博士后学历仅启林投资王鸿勇1位,博士16位,硕士31位 [3] 百亿私募基金经理业绩亮点 - 百亿私募基金经理前三季度收益前十的上榜门槛因监管要求未公开,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复胜资产陆航、久期投资姜云飞、望正资产王鹏辉 [3] - 复胜资产陆航管理6只产品,合计规模约18.71亿元,位居百亿私募基金经理第一 [4][5] - 望正资产王鹏辉管理4只产品,合计规模约23.18亿元,位列第三,其公司于2025年9月新晋百亿私募 [4][5][6] - 量化巨头宁波幻方量化(徐进、陆政哲)和九坤投资(王琛)均有基金经理上榜前十 [4][6] 50-100亿规模私募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收益前十基金经理上榜门槛未公开,前三名分别是同犇投资童驯、睿扬投资王世超、盛麒资产蔡智俊 [8] - 睿扬投资王世超管理的3只产品合计规模约3.36亿元,业绩突出,其公司于2025年9月新晋准百亿私募 [11] - 国源信达史江辉管理的3只产品合计规模达8.61亿元,位列第四,其同事李剑飞也上榜前十 [11] 20-50亿规模私募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收益前十基金经理上榜门槛未公开,前三名分别是北京禧悦私募袁好、榕树投资翟敬勇、壹点纳锦(泉州)私募何玉清 [13] - 北京禧悦私募袁好管理的3只产品合计规模约2.36亿元,位列第一 [15][16] - 榕树投资翟敬勇管理的5只产品合计规模约2.24亿元,位列第二,从业经验达29年 [15][16] 10-20亿规模私募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收益前十基金经理上榜门槛未公开,前三名分别是量利私募何振权、龙航资产蔡英明、北恒基金周一丰 [18] - 量利私募何振权管理的3只产品合计规模约1.59亿元,位列第一 [19][20] - 龙航资产蔡英明管理的6只产品合计规模约4.76亿元,位列第二 [19] 5-10亿规模私募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收益前十基金经理上榜门槛未公开,前三名分别是富延资本刘祥龙、上海恒穗资产骆华森、龙吟虎啸吴胤彤 [23] - 富延资本刘祥龙管理的8只产品合计规模约8.58亿元,位列第一 [24][26] - 上海恒穗资产骆华森管理的3只产品合计规模约0.88亿元,位列第二 [24] 0-5亿规模私募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收益前十基金经理上榜门槛未公开,前三名分别是龙辉祥投资杨仲光、京盈智投谢黎博、沁昇基金姚勇 [27] - 龙辉祥投资杨仲光管理的4只产品合计规模约3.62亿元,位列第一,业绩表现亮眼 [30]
主观私募霸榜“量化之都”10强!幻方位居杭州10强!深圳私募整体业绩领先!
私募排排网· 2025-10-25 18:00
私募行业地域分布特征 - 私募行业呈现显著的地域集中性,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厦门、成都、西安、长沙、重庆、南京等区域性经济中心也聚集了不少私募 [2] - 截至2025年9月底,共有633家私募公司(旗下至少有3只产品符合排名规则)分布在全国45个城市,其中仅有北上广深杭5个城市拥有30家以上符合统计规则的私募 [2] - 在北上广深杭五大核心城市中,深圳地区私募以超过30%的收益中位数在今年前三季度相对领先 [2] 主要城市私募业绩数据 - 上海地区符合排名规则的私募公司数量最多,达195家,产品数947只,前三季度收益均值为26.37%,收益中位数为22.04% [3] - 深圳地区有111家私募公司符合规则,产品数612只,前三季度收益均值为33.45%,收益中位数为30.12% [3] - 北京地区有87家私募公司符合规则,产品数468只,前三季度收益均值为31.52%,收益中位数为22.61% [3] - 杭州地区有47家私募公司符合规则,产品数231只,前三季度收益均值高达37.52%,收益中位数为28.87% [3] - 广州地区有35家私募公司符合规则,产品数179只,前三季度收益均值为38.82%,收益中位数为29.03% [3] 上海地区私募表现 - 上海地区私募前三季度收益中位数为22.04%,前10强私募上榜门槛为各地最高 [7] - 10强私募中主观私募占7家,"主观+量化"类私募占3家,量化私募无一上榜;按核心策略划分,股票策略私募占9家,多资产策略私募占1家 [7] - 百亿私募中仅有复胜资产上榜,其共有7只产品在9月创历史新高,是百亿私募今年前三季度和近五年收益冠军 [11] - 上海地区收益均值前5强私募依次是上海恒穗资产、同犇投资、玖歌投资、龙航资产、睿扬投资 [8] 深圳地区私募表现 - 深圳地区私募前三季度收益中位数为30.12% [13] - 10强私募中主观私募占7家,"主观+量化"类私募占2家,量化私募占1家;股票策略私募占9家,多资产策略私募占1家 [13] - 百亿私募中仅有望正资产上榜,其为9月新晋百亿私募,今年前三季度收益位列百亿私募第2名 [17] - 深圳地区收益前5强私募依次是富延资本、榕树投资、能敬投资控股、深圳泽源、亿库资本 [14] 北京地区私募表现 - 北京地区私募前三季度收益中位数为22.61% [19] - 10强私募中主观私募占7家,量化私募占2家,"主观+量化"类私募占1家;股票策略私募占9家,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私募占1家 [19] - 远信投资、灵均投资两家百亿私募位列前5强,其中远信投资为近期新晋百亿私募 [19] - 北京地区收益前5强私募依次是北京禧悦私募、北恒基金、指南基金、远信投资、灵均投资 [19] 广州地区私募表现 - 广州地区私募前三季度收益中位数为29.03% [24] - 10强私募中主观私募占8家,量化私募占2家;全部为股票策略私募,百亿私募阿巴马投资上榜 [24] - 广州地区收益前5强私募依次是精砚私募、三和创赢、海南香元私募、泽元投资、里思基金 [25] 杭州地区私募表现 - 杭州地区私募前三季度收益中位数接近29% [30] - 10强私募中量化私募占5家,主观私募占4家,"主观+量化"类私募占1家;股票策略私募占8家,多资产策略私募占2家 [30] - 知名百亿量化私募宁波幻方量化、龙旗科技均位列10强 [30] - 杭州地区收益前5强私募依次是农夫私募、浩坤昇发资产、巴克夏投资、云起量化、杭州博衍私募 [31] 其他地区私募表现 - 除北上广深杭外,其他地区符合统计规则的私募共有158家 [35] - 10强私募中主观私募占7家,"主观+量化"类私募占2家,量化私募占1家;股票策略私募占9家,多资产策略私募占1家 [35] - 其他地区收益前5强私募依次是路远私募、龙吟虎啸、壹点纳锦(泉州)私募、一久(海南)私募基金、聚力基金 [36] - 路远私募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11月的新锐私募,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了规模从0-5亿跃升至10-20亿 [41]
再增5家!百亿私募数量突破100大关!
私募排排网· 2025-10-23 11:33
百亿私募行业规模动态 - 截至2025年10月22日,百亿私募数量增至101家,较9月底的96家新增5家 [1] - 新增机构中,上海新方程私募、望正资产、旌安投资和赫富投资为再次回归百亿阵营,大道投资为首次新晋 [1] - 自9月以来新晋的百亿私募共计10家 [2] 百亿私募投资模式分布 - 量化私募数量最多,共47家,占比46.53% [2] - 主观私募共44家,占比43.56% [2] - 混合策略私募有8家,占比7.92%,另有2家机构未披露投资模式 [2] - 10月份新晋的5家百亿私募中,主观和量化策略各占2家,混合策略占1家 [2] - 9月以来新晋的10家百亿私募中,主观策略私募有6家,混合策略和量化策略均为2家 [2] 百亿私募核心策略分布 - 股票策略占据主导地位,共77家,占比达76.24% [5] - 多资产策略有13家,占比12.87% [5] - 债券策略为6家,占比5.94% [5]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有2家,占比1.98% [5] - 另有1家机构以组合基金为核心策略,占比0.99%,还有2家未披露核心策略 [5] - 10月新晋的5家百亿私募中,以股票策略为核心的私募有3家,多资产策略和组合基金各占1家 [5] 百亿私募扩容原因分析 - A股市场企稳回升,权益类资产收益提升,带动私募产品业绩与规模同步上升 [6] - 投资者对头部私募认可度提高,资金持续向业绩稳健、策略成熟的机构集中 [6] - 行业"头部效应"强化,资源不断向优质私募倾斜,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6] - 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主观型私募策略灵活度高,能依据宏观形势及时调整配置 [7] - 部分主观私募基金经理具备丰富经验和较强选股能力,在复杂行情中实现优异业绩,吸引资金流入 [7] 代表性百亿私募机构示例 - 部分老牌百亿私募包括合晟资产(债券策略)、景林资产(股票策略)、重阳投资(股票策略)等,登记时间集中于2014年3月 [1] - 量化私募代表包括诚奇资产、九坤投资、明汯投资等,核心策略多为股票策略 [4][5] - 近期新晋百亿私募包括勤辰资产(2022年4月登记)、齐家私募(2022年4月登记)、北京正定私募(2022年8月登记)等 [2]
百亿私募数量突破100家 量化私募和主观私募占据绝大多数份额
中国基金报· 2025-10-22 18:16
百亿私募行业规模与格局 - 截至2025年10月22日,百亿私募数量达到100家,较9月底增加4家 [1][2] - 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数量最多,有46家,主观私募有44家,混合策略私募有8家,另有2家未披露投资模式 [2] - 量化与主观策略私募合计占据百亿私募九成份额,形成“双巨头”格局 [1][2] 百亿私募扩容驱动因素 - 市场回暖是主要驱动因素,A股市场企稳回升带动私募产品业绩与规模同步上升 [3] - 资金持续向业绩稳健、策略成熟的头部机构集中,行业“头部效应”强化 [3] - 自9月以来新晋的9家百亿私募中,主观策略私募有6家,成为此轮扩容主力 [2][3] 主观策略私募扩容原因 -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主观策略灵活度高,能依据宏观形势与政策及时调整仓位 [3] - 主观私募基金经理具备丰富投资经验和较强选股能力,在复杂行情中更能实现优异业绩,吸引资金流入 [3] 百亿私募核心策略分布 - 股票策略在百亿私募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有76家机构以此为核心策略,占比76.00% [4] - 多资产策略有13家,债券策略为6家,期货及衍生品策略2家,组合基金策略1家 [4] - 市场结构性行情持续为股票策略提供了丰富的选股土壤与收益空间 [4] 其他策略发展态势 - 多资产策略占比提升反映了市场对风险分散的需求升级,通过对冲不同市场周期性风险实现更稳健收益 [5] - 债券策略占比相对稳定,是头部私募服务低风险偏好资金、完善产品矩阵的布局 [5]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占比偏低与国内相关市场容量、工具丰富度仍在提升阶段相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