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观多头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攻守兼备!主观多头夏普比率哪家强?君之健投资、东方港湾、开思私募等领衔!
私募排排网· 2025-07-19 11:35
夏普比率在基金评估中的重要性 - 夏普比率作为现代金融领域最经典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之一,能够衡量每承担一单位总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为投资者提供评估投资"性价比"的工具 [2] - 近年来夏普比率已成为基金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业绩衡量标准化指标,帮助投资者穿透表面的高收益假象,识别真正优秀的投资管理能力 [2] - 对于主观多头策略,夏普比率可以作为评估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长期夏普比率较高的产品通常体现更强的选股和风险控制能力 [2] 100亿以上规模私募排名 - 君之健投资旗下产品"君之健翱翔信泰"以近3年夏普比率***高居榜首,该产品自2018年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年化收益***%,上半年收益***%,净值曲线呈现一路上扬态势 [3][4][5] - 东方港湾旗下产品"东方港湾海银专享1号"以近三年夏普比率***位列第二,4年多运作期间累计收益达***%,年化收益***%,近期净值快速反弹接近新高水平 [5] - 榜单前十还包括玄元投资、日斗投资、博润银泰投资、景林资产、睿璞投资、进化论资产、海南希瓦、仁桥资产等机构产品 [3][4] 20-100亿规模私募排名 - 开思私募旗下产品"开思瑋石"以1.32的近3年夏普比率排名第一,上半年绝对收益***%,超额收益***%,基金经理倪飞拥有18年港股研究经验 [6][7] - 通和投资旗下产品"通和认知进化一期"近3年夏普比率***排名第三,上半年绝对收益***%,超额收益***%,重点关注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新消费领域 [8] - 榜单前十还包括恒邦兆丰、香橙资本、神农投资、前海博普资产、富纳投资、复胜资产、立本私募、康曼德资本等机构产品 [6][7] 5-20亿规模私募排名 - 大筝资产旗下产品"大筝弘昇3期"近3年夏普比率***排名居首,上半年绝对收益***%,超额收益***%,投资理念坚持价值与成长并重 [9][10] - 北京枫泉投资旗下产品"枫泉景辉2期A类份额"近3年夏普比率***排名第二,2021年成立以来累计收益***%,年化***%,擅长通过多维研究控制风险 [11] - 榜单前十还包括壹点纳锦资管、锦绣中和(天津)投资、海之源投资、鼎泰四方(深圳)、久兴投资、钜融资产、优波资本、北京真科私募等机构产品 [9][10] 0-5亿规模私募排名 - 天贝合私募旗下产品"天贝合久香1号"近3年夏普比率***排名第一,成立以来动态回撤仅***%,基金经理黄少波擅长产业链分析和财务分析 [12][13] - 中泓汇富资产旗下产品"中泓汇富珞忱先进生产力B类份额"近3年夏普比率***排名第三,上半年绝对收益***%,增持港股新消费方向标的 [14] - 榜单前十还包括前海鹏铁投资、上海潜麟私募、沁昇基金、锃金信息技术、南方海慧、上海道涵私募、华尔融世资产、荒原投资等机构产品 [12][13]
主观多头榜单出炉!5月反弹但仍落后于量化!榕树投资、同犇投资等上榜!
私募排排网· 2025-06-21 17:48
主观多头策略表现 - 主观多头策略五月平均收益达3.18%,较四月显著改善,在16个二级策略中排名第二 [2] - 近半年和近一年平均收益分别为7.70%和24.71%,均跻身前三 [2] - 近三年平均收益为35.88%,在所有二级策略中排名居中 [2] 主观多头策略短期表现 - 近半年TOP20中有7只产品收益超过100%,能敬投资旗下"能敬价值优选二号"排名第一 [4] - 优波资本旗下"优波三号A类份额"排名第二,基金经理陈龙拥有20年投资经验并获五座金牛奖 [8] - 沁昇基金旗下"沁昇吉迈顿一号"排名第三 [4] 主观多头策略中期表现 - 近一年TOP20上榜门槛为***%,5只产品收益超过200% [9] - 行必达(厦门)私募旗下"行必达质真"以***%收益登顶榜首 [9] - 能敬投资旗下产品同时入围近半年和近一年TOP20,展现持续优异表现 [13] 主观多头策略长期表现 - 近三年TOP20上榜门槛为***%,5只产品收益率超过***% [14] - 钜融资产旗下"钜融百川1号"排名第二,采用"价值投机"理论在"924行情"中收益颇丰 [18] - 同威投资旗下"同威天眼"排名第三 [16]
股票策略业绩“打头阵” 私募青睐科技与医药板块
上海证券报· 2025-06-16 01:51
股票策略私募业绩表现 - 截至5月底股票策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接近5% 正收益占比超过70% 超400只产品年内收益超过20% [1] - 有业绩记录的8487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4.81% 正收益占比为73.5% 领跑各策略 [1] - 多资产策略私募产品平均收益4.14%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平均收益3.19% 组合基金平均收益3.09% 债券策略以2.42%垫底 [1] - 股票策略业绩亮眼主因:小盘股风格活跃+量化多头策略抢眼(中证1000指增策略收益超15%)+创新药/科技/新消费等结构性行情提振主观多头策略 [1] 头部私募仓位与配置动向 - 截至5月30日60.96%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超八成 26.07%仓位处于五成至八成 低于五成仓位者不足13% [2] - 睿郡资产保持高仓位配置 后续将结合行业景气度/周期阶段/估值水平灵活调仓 [2] - 清和泉资产认为沪深300市盈率12倍 恒指市盈率10倍 处于历史中枢 中国权益资产配置性价比突出 5月维持积极仓位兼顾成长进攻与稳定性 [2] 行业调研与布局重点 - 5月以来私募密集调研半导体/医疗企业/通用设备行业头部公司 包括安集科技/百济神州/盛美上海等 [2] - 重阳投资重点布局泛科技/先进制造/创新药等成长方向板块 [3]
百亿私募10强产品出炉!量化多头和宏观策略领跑!龙旗、日斗、进化论分别夺冠!
私募排排网· 2025-06-13 18:05
市场表现分析 - A股市场在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期间呈现高位震荡态势,上证指数微涨0.63%,深证成指下跌5.38%,创业板指下跌10.38% [4] - 中证2000指数表现相对强势,上涨2.92%,而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分别下跌1.95%、3.09%和2.63% [4] - 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恒生指数上涨19.9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76% [4] - 美股市场整体微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5.88%,标普500下跌2.00%,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54% [4] 私募基金业绩 - 百亿私募产品近半年平均收益为6.22%,近一年平均收益为21.10% [4] - 股票策略产品占比超80%,近半年平均收益6.57%,明显跑赢同期A股主要指数 [5] - 量化多头策略表现最佳,近半年平均收益11.21%,近一年平均收益35.21% [6] - 宏观策略产品紧随其后,近半年平均收益9.02%,近一年平均收益35.24% [6] - 主观多头策略表现相对落后,近半年平均收益1.07%,近一年平均收益10.61% [6] 量化多头策略 - 量化多头产品前10强上榜门槛较高,龙旗科技包揽前两名 [7] - 龙旗科技旗下"龙旗股票量化多头1号"和"龙旗中证2000指增1号"分别获得冠亚军 [9] - 前10强产品中,"量化选股"产品占4只,"中证2000指增"产品占3只 [7] - 龙旗科技成立于2011年,2024年荣获私募"金牛奖"等多项业内大奖 [9] 主观多头策略 - 日斗投资旗下"日斗丰益"产品获得主观多头策略冠军 [14] - 日斗投资董事长王文认为A股已完成筑底,将迎来大级别上涨 [14] - 王文选股体系包括低估值、高现金流、高分红、行业景气向上和基本面积极变化五个维度 [16] - 王文目前看好娱乐产业和金融业,认为金融业将迎来繁荣周期 [16]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 进化论资产旗下"进化论多棱镜对冲一号B类份额"获得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冠军 [20] - 进化论资产创始人王一平具有18年资本市场投资经验,曾多次荣获"金牛奖"等荣誉 [21] - 在2025年4月市场波动期间,王一平大举加仓中国资产,展现出较强的市场应对能力 [21] 多资产策略 - 泓湖私募旗下"泓湖稳健宏观对冲A类份额"在多资产策略中表现突出,成立10年来年化收益较高 [25] - 泓湖私募创始人梁文涛是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曾两次获得私募金牛基金经理奖 [25] - 黑翼资产旗下"黑翼优选成长1号A类份额"在多资产策略中排名第一 [24]
为什么这几年业绩好的主观多头都主做港股?
雪球· 2025-05-18 12:33
主观多头私募转向港股的原因 - 19-21年A股核心资产牛期间主观多头私募收益显著,如消费类涨近300%[3],新能源类涨近5倍[5],但21年后普遍回撤或腰斩[7] - A股22年后产业趋势消失,行业轮动加剧,风格切换频繁,选股难度增大[8] - 港股21-23年恒生指数跌37.39%,跌幅远超上证指数(-12.78%),估值处于近十年36.85%分位,显著低于全球主要市场(沪深300为43.33%,标普500为61.61%)[9] - 港股修复能力强于A股,价格与价值有效性更高,逆向策略胜率更优[11] 港股当前投资逻辑 - **估值洼地**:港股PE横向对比全球最低,如中海油A股PE8.81 vs 港股5.48[9] - **资金面改善**:南向资金21年至今累计买入超万亿,24年前4月已买入超6000亿(去年全年8000亿),内资持续定价权争夺[12][24] - **优质资产扩容**:新经济公司(泡泡玛特、小米)基本面改善,传统巨头(腾讯、阿里)业绩提升,叠加中概股回归预期[13][23] 典型港股私募策略案例 - **ZY(价值派)**:24年收益42%,持仓有色金属/医药/地产,PE低于行业均值,专注低估烟蒂股修复[15][16] - **DS(均衡派)**:40%红利(能源)+30%成长(互联网)+30%防御(地产),多策略并行实现低波高胜[17][19][20] - **HA HX(高进攻派)**:24年收益56%,集中持仓冷门行业(汽车占40%),远离市场热点[21][22] 港股配置时机判断 - 恒生指数PE9.94(近十年39.67%分位),估值仍处低位[22]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趋势未改,重新定价进程延续[24] - 中概股回归2.0及新经济公司增长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