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两部门:推动人工智能在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V2G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应用
核心观点 - 国家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到2027年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 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深度应用和十个以上重点示范项目[3][11] - 到2030年实现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世界领先水平 形成算力电力协同机制和全球领先的研发创新平台[12] - 重点加快人工智能在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八大领域的应用场景赋能[13][17][20][23][26][29][32][36] 人工智能+电网 - 开展电力供需预测、电网智能诊断分析和规划方案智能生成等电网规划设计应用 提升源网荷储全要素安全可靠低碳运行水平[13] - 构建新能源功率预测、负荷预测、调度辅助决策和市场出清运筹优化等智能化应用 完善新一代智能调控技术支持体系[16] - 推进配电网实时感知、风险分析和智能决策技术应用 加强配电网层面源网荷储协同调控[16] 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和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等灵活性调节资源中的应用 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和动态响应能力[17] - 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 实现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与电解装置柔性负荷的毫秒级匹配[19] - 构建园区智能降碳协同控制系统 形成碳-能-费智能协同模式 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充电桩功率及设备启停时序[19] 人工智能+新能源 - 加快高精度功率预测、电力市场和场站智慧运营等方向的人工智能应用 推动复杂场景及转折性天气下功率预测大模型发展[20] - 构建多时空尺度气象预报为核心的气象服务体系 建立气象-功率非线性关系精准挖掘的多场景多周期算法大模型[22] - 利用大模型、声纹检测和遥感等技术装备 实现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和多系统智能联动 提升偏远地区场站设备巡检效率[22] 人工智能+水电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提升水电工程智能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23] - 基于流域气象水文双向耦合预测大模型 构建洪旱极端事件风险量化工具 提升气象水文预报精度和预见期[25] - 推动水电关键设备实现状态全息监测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实现运维知识结构化管理与智能辅助决策系统[25] 人工智能+火电 - 在燃料管控、生产运行优化与智能控制等业务场景协同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及技术创新[26] - 基于燃料市场价格波动、库存量和煤质分析等多维度数据 实现燃料数量、质量等智能检测和智能管控[28] - 通过对汽轮机、发电机和锅炉等关键设备多类型数据进行实时状态监测 实现设备健康量化评估和隐患识别与故障预警[29] 人工智能+核电 - 构建核电安全预警、电站运行事件智能溯源分析和应急响应的智能辅助支持系统[29] -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核电系统智能监测、预警、诊断和预测中的应用 提升关键设备、系统及机组的一键启停能力[31]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实现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的智能化控制[31] 人工智能+煤炭 - 实现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与自主决策 助力少人无人化作业常态化运行 稳步推进减人、增安、提效[32] - 通过多模态感知和设备群协同控制 驱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设备群智能截割和自主决策 大幅提升采掘效率和安全水平[34] - 实时动态预测煤炭灰分、硫分和挥发分等关键指标 优化调节选煤生产工艺参数 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稳定率[35] 人工智能+油气 - 推动勘探地质目标智能评价、开发方案智能优化和钻井压裂等作业参数智能调整[36] - 研发油气开发数据与知识智能化技术和专业大模型 打造大模型驱动的协同研究与生产管理决策平台[38] - 推进市场洞察预测、管网实时仿真及动态优化和高效智能站库运行 实现黑屏智能调控[38] 技术支撑体系 - 推动开展数据、算力、算法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包括数据智能标注、智能增强和数据合成等技术应用[40] - 开展多元异构算力统一调度、任务智能编排和存算网一体化融合等关键技术攻关 提升智算服务水平[40] - 加大多智能体协同、可解释性和模型轻量化推理等技术的研究 深化机器视觉、多模态和时序预测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应用[41] 实施保障机制 - 推动建设一批行业研发创新平台 鼓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建设人工智能+能源创新联盟[43] - 加快编制能源数据治理、多元异构算力融合和典型场景设计等技术标准规范 推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43] -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关键枢纽作用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科技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应用[44]
(经济观察)中国能源领域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5-25 23:51
煤炭行业智能化升级 - 中国首个百台级纯电动无人驾驶矿卡集群在伊敏露天矿投入运营 该矿年度工程量约1亿立方米 峰值作业车辆超过300台 此前全部采用人工驾驶 从业人员超过1200人 [1] - 新型"华能睿驰"纯电动无人驾驶矿卡取消传统驾驶室 配备564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组 单次换电时间小于6分钟 满电可拉载90吨货物行驶约60公里 [1] - 无人电动矿卡单车综合运输效能达到人工的120% 创下全球无人驾驶电动矿卡领域最大吨位、最快运行速度、最低运行温度三项记录 [1] 核电领域智能化应用 - 中国4月新核准5个核电项目共10台机组 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2] - 海底隧洞海生物清理机器人能在90小时内完成约10万平方米清理任务 实现2000余吨海生物无人化清理 作业效率相比人工提升200多倍 [2] - 该机器人以无人化作业革新传统模式 取代工人需在7米高脚手架上使用铁铲作业的高风险劳动 [2] 燃气行业智能巡检技术 - 上海燃气试用PPB级高精度巡检车 检测精度达十亿分之一 运用光腔光谱测量技术 检测灵敏度提升1000倍 [3] - 2022年6月至2024年底 PPB高精度检漏累计覆盖91000公里 巡检效率提高 检测能力增强 检漏准度提升 [3] - 2024年将推进PPB两轮助动车巡检方式 实现对背街小巷等狭窄区域的灵活覆盖 [3] 能源行业智能化趋势 - 智能化设备与传统人工深度融合 使能源行业工作效率、精度和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 [1][2][3] - 智能技术显著降低员工工作强度和危险性 成为全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1][2][3]
从1亿到30亿:安克创新如何利⽤「阳台储能」实现弯道超⻋?
36氪· 2025-05-07 18:2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达247.1亿元,同比增长41.14%,归母净利润21.14亿元,同比增长30.93% [1] - 储能业务全年营收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达184%,阳台储能销售额位居全球NO.1 [1] - Anker SOLIX Solarbank 3 Pro首日销售额达到去年的5倍,订阅转化率是去年同期的1.8倍 [1] 市场认可与评价 - 德国多家头部媒体给予"SEHR GUT(Very Good)"评价 [3] - 德国顶级媒体Computer Bild为Solarbank 2 Pro和3 Pro均给出"非常满意"评级 [5] - 德国头部科技媒体Connect也给出"非常满意"评级 [7] 业务发展历程 - 2022年遭遇销量暴跌90%的挫折 [8] - 2023年初进入阳台光伏市场,随后选择差异化产品路线 [12] - 2023年中推出Solarbank阳台光储系统,将光伏自发自用率从40%提升至90% [14] - 2024年推出Solarbank 2 Pro,提升光伏MPPT输入功率至2400W [15] - 2025年4月发布Solarbank 3 Pro,引入AI技术并支持双向逆变和动态电价 [15] 产品创新与用户价值 - Solarbank支持DIY安装,售价约1000欧元,避免传统户储高昂安装成本 [14] - Solarbank 2 Pro用户年省电费中位数为373欧元,平均5年收回投资成本 [17] - Solarbank 3 Pro推动能源利用发展为"发电-存电-用电"智能协同模式 [15] - 典型阳台光储系统可帮助家庭降低超过64%的电费 [17] 研发与技术优势 - 储能领域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7亿元,研发人员占比70% [21] - 建立深圳、苏州双研发中心格局 [21] - 拥有全栈自主研发技术,包括BMS、EMS、PCS等关键模块 [21] - 开发"一簇一优化、一包一管理"系统架构和"直流交错抖频"软件技术 [21] - 拥有GaNPrime™、PowerlQ™、lnfiniPower™、SurgePad™等创新技术 [22] - 已获得471项知识产权 [22] 行业机遇与趋势 - 光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 [25] - 传统户储系统存在"慢、贵、难"痛点 [26] - 能源未来将走向生态化和智能化 [25] - 安克已实现L2光储系统智能运行,并向L3全屋能源智能调度迈进 [25] 公司方法论与文化 - 坚持"用户洞察+技术研发"双轮驱动模式 [29] - 通过VOC收集用户反馈并基于第一性原理挖掘本质需求 [29] - 价值观为"第一性、求极致、共成长" [30][33] - 2024年近10%员工年收入超100万元,工作两年以上员工年收入平均增长20% [30] - 为新领域设立期权池奖励突破员工 [30] 未来展望 - 目标实现"让可持续能源轻松惠及全球每一个家庭"的品牌愿景 [32] - 计划通过打造高价值观创造者团队和持续创新满足全球能源需求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