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饮料

搜索文档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一片尚未完全激活的“新大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0:47
行业历史与演变 - 全球能量饮料雏形始于1927年英国药剂师调配的葡萄糖饮品"葡萄适"[1] -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经历从外资引入到国货崛起、蓝领刚需到全民日常、提神工具到健康生活符号的演变[1] - 东鹏饮料开创中国能量饮料行业采用PET瓶包装先河[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达千亿规模[3] - 市场规模从2019年770亿元增长至2024年111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7.7%[10]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80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0.2%[10] - 2024年人均年消费量5.3升 预计2029年增至8.4升 年复合增长率9.5%[10] 产品成分与功能 - 能量饮料含牛磺酸、赖氨酸、肌醇、咖啡因、维生素等成分[3] - 牛磺酸是人体必需非蛋白质氨基酸 具有抗运动性疲劳和调节神经组织兴奋性功能[4] - 咖啡因作为中枢神经刺激剂 通过阻断腺苷减少疲劳感并提高注意力[4] - 肌醇属于B族维生素 在细胞信号传导和脂质代谢中发挥作用[5] 消费场景演变 - 传统场景集中于体力劳动和夜间提神[6] - 现TOP3消费场景为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熬夜学习29.44%[8] - 场景从强功能过渡到日常陪伴 扩展至运动健身、电竞、户外等新兴领域[8] - 电竞场景成为营销重点 东鹏特饮连续赞助KPL和PEL职业联赛[8] 产品创新趋势 - 无糖/低糖配方成为新趋势[6] - 东鹏特饮推出无糖清爽版本 添加L-α-甘磷酸胆碱缓解脑疲劳[7] - Monster推出零糖系列 MATI能量饮料添加冬青茶提取物[6] - 产品覆盖健身人群、年轻白领及轻运动爱好者需求[7] 消费群体变化 -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军 热衷电竞、健身、音乐节等活动[10] - 需求从传统蓝领扩展至白领和学生群体[10] - 能量饮料兼具情绪价值和健康理念载体功能[10] 企业表现 - 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107亿元 同比增长36.37%[9] - 归母净利润超23亿元 同比增长37.22%[9] - 自2021年A股上市后连续多个报告期实现高两位数增长 最大年收入增幅超40%[9] 行业前景 - 配方革命、场景破圈和价值重塑推动市场持续扩容[3] - 多元化场景绑定奋斗精神 扩大赛道厚度和宽度[11] - 低渗透率带来高增长潜力 预计向另一个千亿台阶迈进[11]
东鹏饮料20250821
2025-08-21 23:0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东南亚能量饮料市场 * 公司:东鹏饮料 东南亚能量饮料市场核心观点 * **市场规模与增长** - 越南市场规模达108亿人民币,2014-2024年CAGR为12%,高于中国市场增速[2] - 柬埔寨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4-2024年CAGR为9.3%,零售规模达60亿人民币[13] - 印尼能量饮料市场规模较小(18.4亿人民币),2014-2024年几乎无增长[10] - 泰国市场规模55亿人民币,过去十年基本持平[12] * **驱动因素** - 人口红利:东南亚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普遍在30岁以下,30岁以下年轻人群占比40%-50%[3] - 可支配收入增长:越南2015-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CAGR为6%[3] - 咖啡因接受度高:越南消费者对咖啡因接受度较高,劳动人口占比56.9%[6] * **竞争格局** - 越南市场CR3达83.3%,天丝红牛占42.3%,本土品牌Number One通过差异化瓶装策略份额提升[2] - 柬埔寨市场Steam品牌市占率从9.1%提升至66.8%,通过低价策略和赞助电竞赛事[13] - 印尼市场CR3达53.5%,天丝红牛占40%,但份额下滑,低价粉状能量饮料份额提升[10][11] - 泰国市场CR3占84%,本土品牌M150、卡拉宝和天丝红牛竞争格局稳定[12] 其他软饮料子赛道表现 * **即饮咖啡和能量饮料增速最快** - 即饮咖啡过去十年CAGR达6.4%,能量饮料为3.9%[8] * **运动饮料市场** - 东南亚运动饮料规模14.9亿美元(约109亿人民币),过去十年CAGR为0.6%[14] - 越南、菲律宾和泰国增速较快,越南CAGR达12%[14] - 美国和日本品牌主导,如宝矿力水特和7UP[14] 东鹏饮料在东南亚市场的机会与布局 * **市场机会** - 东南亚零售渠道以线下夫妻杂货店和小型连锁便利店为主,适合能量饮料销售[5] - 竞争格局未定,当地品牌资金实力薄弱,全球品牌投入较少,中国品牌有机会[17] - 高性价比产品(如东鹏4元500毫升PET瓶装)具备竞争优势[17] * **布局与策略** - 以越南为首战市场,赞助体育赛事、参与展会、与经销商合作[4][17] - 计划在印尼投资建厂,覆盖周边国家[17] - 供应链依靠国内靠近东南亚的工厂(如广东中山、云南、海南)[17] * **未来展望** - 预计东南亚市场远期能量饮料收入规模达50亿元[16] - 特饮大单品中长期目标突破200亿规模,补水啦预计全年30亿,未来收入体量有望突破80-100亿[18] - 公司远期可支撑至少400亿元收入体量,中长期市值空间1,900-2,100亿元[19] 其他重要内容 * **净利率与估值** - 公司目前净利率21%,对标农夫山泉28%,新品规模效应可能提升净利率[19] - 中长期净利润预计84亿元,对应23-25倍PE估值[19] * **风险与挑战** - 印尼市场受宗教文化影响,咖啡因需求较低[10] - 泰国市场已趋饱和,头部品牌选择出海[12] - 缅甸因政治原因未做高假设[15]
新晋饮品之王,干翻东方树叶
36氪· 2025-08-06 08:12
能量饮料行业增长与竞争格局 -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过去5年增速最快,其中能量饮料占比达70% [8][10] - 2024年能量饮料市场规模达1114亿元,约为无糖茶饮的两倍 [11] - 行业已形成百亿级单品矩阵:红牛210亿元、东鹏特饮83.6亿元(半年) [5][7][15] 头部品牌业绩表现 - 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6.37%至超百亿元,大单品东鹏特饮连续5年增长 [5] - 华彬集团红牛2024年营收重回21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 [7] - 魔爪饮料2024年Q1中国销售额同比增长40.1%(美元计),剔除汇率因素达43.2% [7] 行业发展历程 - 红牛1995年进入中国开创能量饮料品类,长期占据80%市场份额 [19][23] - 2007年东鹏推出PET塑料瓶包装,通过差异化策略(价格仅为红牛一半)打开低线市场 [24][25] - 2015年红牛商标纠纷导致市场格局松动,国产品牌加速抢占份额 [26][27] 市场竞争策略 - 渠道争夺:东鹏2024年渠道推广费达7.8亿元(2018年仅0.6亿元),重点投放冰柜陈列 [31] - 营销创新:魔爪推出多口味高颜值包装,红牛/东鹏赞助电竞/赛车等年轻化赛事 [33][34] - 产品策略:近年转向"堆料"(添加人参/玛咖粉)+性价比(5-6元/升装) [35] 消费场景变迁 - 主要饮用场景从驾驶(23.34%)转向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熬夜学习(29.44%) [40] - 职场人加班常态化:38.7%每天加班,37.1%每次加班1-2小时 [40] - 消费群体从蓝领扩展至白领/学生,形成功能依赖和复购习惯 [42][43]
这个软饮赛道,增长最快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5 12:18
行业概览 - 功能饮料是2019-2024年中国软饮类目中增速最快的品类,能量饮料占功能饮料市场约70%份额[9] - 2024年能量饮料市场规模达1114亿元,约为无糖茶市场规模的两倍[9] - 2024年营收破百亿的饮料单品中,红牛和东鹏特饮分别跻身200亿和100亿阵营,与伊利安慕希、康师傅冰红茶等并列[12] 公司表现 - 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破百亿,同比增长36.37%,其中大单品"东鹏特饮"上半年销售额达83.6亿元[4] - 华彬集团红牛2024年营收重回21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6] - 魔爪饮料2024年一季度中国区净销售额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40.1%,剔除汇率因素后增长43.2%[6] 竞争格局 - 红牛早期占据超80%市场份额,后因商标争议增长停滞,其他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抢占市场[18] - 东鹏通过聚焦蓝领群体、低价策略(红牛一半价格)及PET塑料瓶包装创新实现崛起[18] - 伊利焕醒源要求渠道陈列紧贴红牛,终端货架排面不少于4个,保持售价一致[20] 渠道策略 - 东鹏2018-2024年渠道推广费从0.6亿元增至7.8亿元,2021年冰柜投放占销售费用43%[21] - 品牌采用"1元换购"活动激励消费者和商家,中国石油推出"好客之力"布局加油站渠道[20][21] 产品与营销 - 魔爪通过多口味(百香果/奇异果/柑橘)、气泡口感及高饱和包装吸引Z世代[21] - 华彬集团推出子品牌"战马",赞助并自办电竞赛事以触达年轻群体[21] - 近年产品创新转向"堆料"(人参/玛咖粉)和性价比(1升装6元、5元/瓶+1元换购)[22] 消费场景变迁 - 能量饮料消费场景TOP3: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熬夜学习(29.44%),驾驶场景占比降至23.34%[26] - 职场人加班常态化(38.7%每天加班,37.1%每次1-2小时)推动需求从蓝领向白领/学生群体扩展[26][28]
新晋饮品之王,干翻东方树叶
创业邦· 2025-07-31 18:42
行业概览 -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已达1114亿元,约为无糖茶的两倍[7] - 功能饮料是2019-2024年软饮类目中增速最快的品类,能量饮料占功能饮料70%份额[7] - 2024年营收破百亿的饮料单品中,红牛和东鹏特饮分别跻身200亿和100亿阵营[11] 主要品牌表现 - 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破百亿同比增长36.37%,大单品东鹏特饮上半年销售额达83.6亿元[3] - 华彬集团红牛2024年营收重回21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5] - 魔爪饮料2024年一季度中国区净销售额同比增长40.1%(剔除汇率因素后达43.2%)[5] 产品发展历程 - 1995年红牛进入中国开创能量饮料品类,后续涌现中沃体质能量、娃哈哈启力、达利乐虎等模仿者[14] - 2007年东鹏推出PET塑料瓶包装实现差异化,通过价格优势(红牛一半)和防尘设计打开市场[18][20] - 2015年红牛商标纠纷导致增长停滞,为其他品牌创造发展机会[19] 市场竞争策略 渠道争夺 - 伊利焕醒源要求终端陈列紧贴红牛且不少于4个排面[24] - 东鹏2021年43%销售费用用于冰柜投放,渠道推广费从2018年0.6亿增至2024年7.8亿[24] - 中国石油2021年推出"好客之力"抢占加油站渠道[25] 产品创新 - 魔爪通过多口味(百香果/奇异果/柑橘)和高饱和度包装吸引Z世代[26] - 近年创新转向"堆料"(添加人参/玛咖粉)和性价比(1升装6元、5元/瓶+1元换购)[27][28] 消费场景变迁 - 主要饮用场景从驾驶转向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和熬夜学习(29.44%)[32] - 38.7%职场人每天加班,37.1%每次加班1-2小时,推动"新蓝领"和"白领"成为核心客群[32][34] - 卡车司机数量从2016年3000万锐减至2021年1728万,但更广泛人群形成复购习惯[34]
新晋饮品之王,干翻东方树叶
36氪· 2025-07-31 16:03
公司业绩表现 - 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同比增长36.37% [1] - 东鹏特饮大单品连续5年增长 上半年销售额达83.6亿元 [1] - 华彬集团红牛2024年营收重回210亿元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3] - 魔爪饮料2024年一季度中国区净销售额美元计同比增长40.1% 剔除汇率因素后增长43.2% [3] 行业规模与格局 - 功能饮料成为2019-2024年中国软饮类目中增速最快品类 能量饮料占比约70% [4] - 2024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达1114亿元 相当于无糖茶市场规模的两倍 [4] - 2024年营收超百亿饮料单品共10个 可口可乐400亿元/特仑苏300亿元/红牛200亿元/东鹏特饮100亿元 [7] - 红牛曾占据能量饮料市场超80%份额 2015年后因商标争议增长停滞 [15][16] 产品与创新策略 - 能量饮料核心成分为牛磺酸/咖啡因/白砂糖/维生素 咖啡因需审批其他成分易获取 [4] - 东鹏2007年推出PET塑料瓶包装 采用防尘外瓶盖设计并定价为红牛一半 [16] - 魔爪推出多口味高饱和度包装 包括百香果/奇异果/柑橘等口味 [20] - 2022-2023年行业主打口味创新 2024年后转向"堆料+性价比"策略 [21] 渠道与营销策略 - 东鹏渠道推广费从2018年0.6亿元猛增至2024年7.8亿元 2021年冰柜投放占销售费用43% [19] - 品牌通过"1元换购"/扫码红包/冰柜陈列激励等方式推动渠道铺货 [18] - 中石油2021年推出"好客之力"抢占加油站渠道 [19] - 天丝红牛赞助顶级赛事 东鹏赞助电竞/赛车/街舞 华彬推出"战马"品牌并自办电竞赛事 [20] 消费群体与场景 - 能量饮料核心消费场景从蓝领扩展至运动/加班/学习/游戏等多元场景 [24] - 嘉世咨询显示2025年能量饮料前三大消费场景: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熬夜学习29.44% [24] -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38.7%职场人每天加班 37.1%每次加班1-2小时 [24] - 卡车司机数量从2016年3000万人锐减至2021年1728万人 但白领/学生等新群体形成补充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