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报国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著名作家南昌市东湖区采风行活动圆满收官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4:47
中新网江西新闻10月21日电(卢梦梦)10月19日上午,随着名家交流会顺利举行,为期四天的"千年东湖 南昌原点"中国著名作家南昌市东湖区采风行圆满收官。 本次作家采风活动由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香港商报指导,东湖区委宣传部、东湖区文化广电旅游局主 办,东湖区图书馆、东湖区文化馆、豫章书院、招商蛇口·东湖意库、陆上书店协办。 采风活动于10月16日晚在招商蛇口·东湖意库陆上书店正式启幕。启幕仪式上,徐剑会长现场题写"千年 东湖 南昌原点"主题卷轴。在随后举行的"致东湖的一行诗"环节中,作家与嘉宾们提笔写下诗笺,以文 字寄托对东湖的深情,并同步举办线上"致东湖的一首诗"网络征集活动。 19日上午,本次采风的压轴环节——名家交流会如期举行。六位作家与本地文化学者围坐交流,分享采 风感悟,共话城市文脉。 为期四天的采风行程中,作家团深入东湖区各大文化地标,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八一广场, 作家们瞻仰纪念塔,献花致敬英雄先烈,重温红色记忆;在南昌风洞原址,探寻航空报国精神的初心使 命;在省府大院,休闲打卡,体验城市慢生活;在滕王阁,登高望远,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年诗 意;在杏花楼,漫步园林,追寻江南才子的文脉 ...
中国航空文化博物馆西安正式揭牌
中国民航网· 2025-10-21 09:09
中国航空文化博物馆与校史馆的落成,是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自觉担当,也是推动红色基因传承 的重要实践,将成为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了解中国航空发展脉络、感悟航空科技魅力、激发蓝天梦 想的精神殿堂,以及展现中国航空工业成就、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的重要窗口。坚持"展教融合",打造沉 浸式航空科普教育基地,让静态展陈"活"起来、航空精神"燃"起来;强化"协同共建",与航空工业文化 中心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展览共办、研究共进,共同讲好中国航空故事。并突 出"时代引领",紧跟航空科技前沿更新展览内容,激发青年对未来航空的创新热情,为航空强国注入不 竭动力。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近日,西安航空学院在阎良校区举行中国航空文化博物 馆、西安航空学院校史馆揭牌仪式。正值该院70周年校庆,标志着西安航空学院在传承航空文化、弘扬 航空报国精神上迈出关键步伐。两馆将成为培育航空英才、激发青年蓝天梦想的重要阵地,为航空强国 建设注入精神动力。现场,多方领导共同为三大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航空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航空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航空教育学会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揭 ...
歼-20首飞画面,官方首次公开!飞了18分钟,试飞员:没过瘾就下来了,“飞机很灵敏,操控性非常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13:41
每经编辑|段炼 潘海福 歼-20作为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突破了高隐身、高性能、高机动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歼-20首飞官方画面首度公开 试飞员:没过瘾就下来了 歼-20作为我国的首款隐身战机,它的研制历程凝聚了无数航空人的汗水。2011年1月11日,歼-20一飞冲天,铸就了中国航空史上又一里程碑。时隔十四 年,歼-20官方首飞画面首度公开。 总台军事评论员 魏东旭:利用这种独特的外形和气动布局,再加上隐身涂料,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弱化自身的雷达反射信号,可以让对手看不见, 与此同时也可以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和先敌击落。 同时,歼-20搭载国内最先进的空空导弹和任务管理系统,大幅提升了打击成功率,它还能和无人机、预警机等其他航空装备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从 单机作战到体系作战的跨越。 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中国首款隐身战机歼-20实现历史性首飞。时隔14年,总台"空天逐梦"独家公开这段珍贵画面,解码战鹰——歼-20,重温那 个激动人心的首飞时刻。 从1998年歼-10首飞时"甚至做好无法返航准备",到歼-20首飞时"对颤振特性心里有底",这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二十余年的技术积 ...
定“翼”空天 “智”胜未来——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中国航空工业交出新时代答卷
环球网· 2025-09-20 11:47
活动概况 - 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于9月19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活动为期5天,聚焦“追梦空天、制胜未来”主题 [1] - 活动设置空中展示、地面静展、主题展馆、配套活动4个板块,航空工业集团以“定翼空天,智胜未来”为主题参展 [1] - 公司携战斗机、教练机、预警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机载武器及系统等百余项航空装备发展代表成果亮相 [1] 核心展示亮点 - 公司研制列装人民空军的歼20首次向公众静态展示,百余型空军现役飞机、地面装备以及退役经典装备集中展出 [1] - 展台整体设计采用“同心圆”造型布局,分为“兴装强军”、“利国惠民”、“铸魂强基”三大展区 [2] - 不久前在九三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主力明星机型歼20S、歼35A、运油20A、歼16、歼15T、直20以大比例模型矗立展台中心 [2] 兴装强军展区 - 该展区紧扣现代化作战样式,设置制空作战、对面打击与支援保障、察打与协同、训效提升、机载系统等分展区 [3] - 制空作战展区全面展示歼20、歼10CE、歼11B、空警500等主战装备,系列化展示PL15E、PL10E、SD10A等各型空空导弹、地空导弹 [3] - 对面打击与支援保障展区展示直8L、直9WE、直10ME、直19E等军用直升机,体现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3] - 察打与协同展区以攻击11、无侦8、“翼龙”-6等为展示重点,突出无人系统及反无人机系统的体系化发展 [3] 利国惠民展区 - 该展区围绕“应急救援”和“低空经济”专题,展出AG600、“祥云”AS700载人飞艇、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AC系列直升机等主力机型 [4] - 通过航空装备体系化、应用场景多样化,突出公司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 [4] 铸魂强基展区 - 该展区采用视频内容展现手法,重点展现公司在党的领导下,传承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 [4] - 展区体现了公司以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建设航空强国,增强全民航空文化自信的坚定步伐 [4] 行业战略意义 - 公司全面展示航空装备高端化、智能化、体系化发展成效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社会民生的综合实力 [1] -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程的交汇点,中国航空工业正以智胜未来的硬核实力,为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4]
校馆弦歌|沉淀的历史,何以激发青春力量——感悟大学校园蕴藏的理想信念
新华社· 2025-09-15 09:49
高校博物馆与校史资源的教育价值 -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商代刻辞卜骨、西周叔虞方鼎及元代卵白釉印花"太禧"铭盘等文物 展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2] - 北京大学考古100年考古专业70年特展致敬马衡、向达、苏秉琦、宿白等学者 并记录周口店遗址、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宝鸡周原遗址及广汉三星堆遗址等重要考古贡献[2] - 校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李大钊像、蔡元培像、斯诺墓及博雅塔等标志物成为青年学子触摸历史印记的重要载体[2] 西南联大历史传承与精神象征 -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保留铁皮顶黄土墙教室 抗战期间培养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及170多位院士[3] - 西南联大博物馆通过50余件馆藏精品文物展示"刚毅坚卓"校训 体现战时空袭警报常态下学子步行赴滇求学的爱国精神[3] - 复原教室陈列兼具书桌与坐椅功能的"火腿椅" 反映当年为节约物资成本与校舍空间的设计智慧[4] 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陈列我国首架高校自行设计制造的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 1958年由师生团队1800余人耗时100天完成 其中学生占比76%[6] - 北航通过创新科教融通培养范式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利用大型综合项目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蓝天上[6] - 航空航天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空天事业发展 传承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6]
南航举办“八一”开航75周年暨民航徽章展
中国民航网· 2025-07-29 20:08
公司活动 - 南航集团在广州南航大厦举办"八一"开航75周年暨民航徽章展 重温历史并致敬民航前辈[1] - 展览由共享服务中心主办 南航档案馆承办 展出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8日[3] - 活动设置打卡赠礼环节 南航干部员工现场观展并表示将继承民航前辈精神[4] 展览内容 - 展览以图文形式展现中国民航发展脉络 重现重要历史节点[3] - 陈列民航特色徽章80余件 包括民航局局徽和航空公司徽章[3] - 展出飞行帽 肩章等珍贵老物件 见证人民航空事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由弱变强的历程[3] 行业意义 - 活动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展现中国民航75年发展成就[1][3] - 南航员工表示将承接历史使命 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和交通强国贡献力量[4]
文化中国行丨超硬核!在高校宝藏博物馆一眼看遍宝藏飞机
央视网· 2025-07-25 07:07
高校博物馆开放与航空航天展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暑期对公众开放 展示航空航天特色馆藏 包括御风园 航天馆和航空航天馆三个部分 [1][2] - 御风园占地3万平方米 展出歼-8Ⅱ战斗机 初教-5 歼-8 AG600等功勋机型 以及米格-15战斗机等珍贵航空器 [2] - 展品多与南航有渊源 包括新中国第一型飞机初教-5 第一架自行设计直升机"延安二号" 第一架无人靶机"长空一号" [4] 航空工业历史与技术创新 - 初教-5由南航前身南京航空学院首任院长吴继周等参与研制 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 [4] - "延安二号"直升机1975年试飞成功 标志中国具备独立研制直升机能力 为后续建立直升机旋翼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 [4][5] - "长空一号"靶机1976年定型 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 实现我国首次无人机核试验取样 [4][14] 航天科普与教育功能 - 航天馆提供卫星组装体验 可模拟真实卫星工作 展示长征六号A 鹊桥 北斗等模型及天问一号应急信标装置 [7] - 通过实物模型和学生讲解 博物馆具备专业航天科普教育功能 [7] AG600水陆两栖飞机技术突破 - AG600"鲲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能在陆地和水面起降 可在2米高海浪中航行 [8][10] - 采用船身式阶梯状设计 机翼上方安装四台发动机 20秒可汲水12吨 用于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 [10] - 研发历时15年 攻克110项关键技术 2024年4月获民航局型号合格证 [11] 无人机技术传承与发展 - "长空一号"靶机研制历时8年 经历9次试飞5次失败 使用计算尺和模拟电路完成设计 [14][15] - "中程高速无人机"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 研制团队在极端环境下完成测试 [17] - 锐鹰FX70无人机实现出口三国 体现南航无人机技术的持续创新 [17]
航空报国 代代传承(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 公司通过文化墙展示历史照片,记录从河里捞木头建厂房、穿着破背心造飞机到试飞员与研制人员相拥而泣的奋斗历程,体现航空报国精神 [1] - 飞机研制周期长达十年以上,需要几代人的毕生奉献和接续奋斗,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逐步缩小差距并跻身一流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战机是大量尖端科技的集成,从歼—5甲到歼—20的研制过程中,面临外国专家撤离、设备脱钩断链和技术封锁打压等重重难关,但最终实现技术突破 [1] - 公司通过自力更生和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实力和产业能力整体突围,不畏霸凌并破壁前行 [1] 协作与举国体制 - 战机研制需要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协同作战,各方以"型号任务是最大的政治"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原则,形成"国家队"协作模式 [2] - 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战略主动,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保障 [2] 精神传承与未来展望 - 传承发扬航空报国精神,推动战机技术持续进步,未来将飞得更高并决胜苍穹 [3]
“我们的‘20’时代——航空科普展”在穗启幕
环球网资讯· 2025-05-01 11:13
航空科普展概况 - 广东科学中心和中国科技馆联合推出"我们的'20'时代——航空科普展" 旨在推动航空科普知识普及并展示中国航空科技发展 [1] - 展览包含图文影像、经典飞机模型及飞行模拟体验展品 系统讲述中国航空工业百年发展历程 [3] 展览内容架构 - 以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为主线 设置"沧桑砥砺救国志""功炳天疆报国心""蓝天绘就强国路"三大板块 [3] - 时间脉络贯穿展览 通过典型人物、机型及航空故事展现70多年航空事业历程 重点展示歼20、直20等"国之重器" [3] - 突出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谱系 包括飞豹精神、直10精神、飞鲨精神、大运精神 [3] 配套活动 - 广东科学中心同步推出五一趣味科普挑战赛及系列科普电影 增强公众科学探索体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