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激发创新动能 释放澎湃活力
新华社· 2025-08-07 11:5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8% 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1] - 中国在船舶工业 核电 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包括集齐船舶工业"三颗明珠"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国产大飞机成功运营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1] -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从量变到质变 从中低端到中高端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1] 人才储备与创新基础 - 中国人力资源总量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研发人员总量均居世界第一 [2] - 科学 技术 工程 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人 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2] 创新挑战与发展方向 - AI浪潮带来变革机遇 但核心技术攻关仍存在"硬骨头"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尚未完全打通 [3] - 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升 劳动者技能结构转型压力日益凸显 [3] - 未来创新需聚焦解放生产力 赋能劳动力 构建具有强大韧性与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3]
数个“第一”!中国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快讯· 2025-07-09 10:13
中国创新重大突破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1] -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1] - 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 [1] - 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1] -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1] -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 [1] - 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1] 船舶工业成就 - 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国产电磁弹射航母、国产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 [1] 科技创新影响 - "脱钩断链"和打压遏制反而增强自立自强决心和能力 [1] - 外部压力加速科技创新进度和突破 [1]
航空报国 代代传承(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 公司通过文化墙展示历史照片,记录从河里捞木头建厂房、穿着破背心造飞机到试飞员与研制人员相拥而泣的奋斗历程,体现航空报国精神 [1] - 飞机研制周期长达十年以上,需要几代人的毕生奉献和接续奋斗,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逐步缩小差距并跻身一流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战机是大量尖端科技的集成,从歼—5甲到歼—20的研制过程中,面临外国专家撤离、设备脱钩断链和技术封锁打压等重重难关,但最终实现技术突破 [1] - 公司通过自力更生和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实力和产业能力整体突围,不畏霸凌并破壁前行 [1] 协作与举国体制 - 战机研制需要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协同作战,各方以"型号任务是最大的政治"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原则,形成"国家队"协作模式 [2] - 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战略主动,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保障 [2] 精神传承与未来展望 - 传承发扬航空报国精神,推动战机技术持续进步,未来将飞得更高并决胜苍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