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霸权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稀土出口管控落地,ASML光刻机传出延期,芯片霸权告急
搜狐财经· 2025-11-02 06:39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发布第61号和第62号公告,对稀土相关物项和技术加强出口控制,涵盖开采、冶炼到磁材制造全链条 [2] - 管制要求稀土矿、加工产品和技术出口需走审批流程,境外使用中国稀土制造的产品,若中国稀土成分含量超过0.1%的磁体或材料,也需申请许可 [2] - 管制措施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公告发布次日即有消息称荷兰ASML公司生产计划可能因依赖中国稀土而推迟 [2] 稀土资源与中国的市场地位 - 稀土包含17种特殊金属元素,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中国占据全球稀土开采量的70%,加工量的90%以上,重稀土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供应 [4] - 中国在稀土精炼技术方面具有高门槛和成本优势,需上百道化学分离工序,欧美国家因处理放射性废料成本高、建厂速度慢,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地位 [4] - 光刻机等高端芯片制造设备严重依赖稀土,例如ASML的EUV和DUV机型需要稀土用于光源系统、镜头系统提升透光率,以及钕铁硼永磁体实现纳米级定位 [4] 对全球芯片产业的影响 - ASML首席财务官表示,新规将影响光刻机交货速度,公司已为中断做准备,但库存仅够短期使用,金融时报报道延迟可能达几周至几个月,14纳米以上机型最先受影响 [6] -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巨头依赖ASML设备,一旦延期将拖累新生产线,5纳米、3纳米工艺中的抛光、刻蚀等环节需使用氧化铈、氧化钇等稀土,短缺将导致良率下降、成本上涨 [8] - 军工领域如F-35战机雷达、导弹导引头使用的稀土磁体也将受影响,美国本土稀土精炼链不全,建立新链需投资数千亿资金及5到7年时间 [8] 中美科技摩擦与博弈背景 - 此次管制是中美科技摩擦的延续,2018年美国开始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将华为、中兴列入实体清单,并施压荷兰政府禁止ASML向中国企业出售EUV光刻机 [6] - 中国转向自研芯片,至2024年集成电路出口超1万亿人民币,产量破4000亿颗,中芯国际实现14纳米量产,华为手机用上7纳米级芯片 [6] - 作为对美方封锁的回应,中国使用稀土作为反击手段,特朗普威胁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中国交通运输部则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 [8] 市场反应与后续发展 - 管制措施分阶段推进,12月1日正式生效前企业有时间囤货,长远看将针对14纳米以下逻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设备和材料进行逐案审批 [10] - 2025年10月30日,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在釜山会面后,美国关税从57%降至47%,中国恢复购买美国大豆和能源,稀土出口稳定一年 [10] - 特朗普计划2026年4月访华,形成短期休战,美国在稀土依赖上吃亏,中国赢得时间窗口以推进芯片自主化 [12] 长期行业格局影响 - 此次事件暴露全球芯片供应链的脆弱性,半导体设备、耗材、机电系统均依赖稀土,电机永磁需使用钕、镝等元素 [12] - 中国通过稀土杠杆卡住产业节奏,为本土产业赢得喘息机会,ASML库存预计可支撑半年至一年,14纳米机型将先停产 [14] - 全球科技格局不再由一家独大,中国在芯片领域经过多年努力,从被动转向主动,逐步掌握主动权 [16]
中方对美芯片发起调查,国际风向开始变了
新浪财经· 2025-09-20 19:23
中国商务部对美芯片调查 - 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就美国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 [1] 美国对华芯片封锁影响 - 美国政府自2018年起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芯片断供等限制措施 [5] - 美国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售先进AI芯片,并推出性能减半的特供版H20芯片 [5] - 美国政府要求在华经营的美国芯片企业上交15%的“芯片税” [5] -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95%暴跌至50%,美企在华芯片收入逐年下跌 [5] - 美国前商务部长雷蒙多承认试图阻止中国是愚蠢行为,并表示美国在AI领域仅是勉强领先 [5] 中国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华为在美国禁售H20芯片的次日宣布昇腾920研发成功 [9] - 中国AI芯片自给率从12%飙升至40%以上 [9] - 2022至2024年间,美国芯片企业为挤垮中国企业将芯片价格削减一半以上,导致自身利润暴跌 [11] - 中国掌控全球近90%的精炼稀土产能,并对稀土出口用途进行登记 [16] 中美科技博弈态势 - 美国对华施压措施出现反噬效应,例如中国增加大豆库存并转向南美采购,使美国大豆面临滞销风险 [14] - 华为被制裁后研发投入翻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18] - 中国在芯片、稀土、大豆及国际规则运用等多领域布局,展现出系统性的战略耐力 [18]
特朗普给芯片企业‘下通牒’?加税逼建厂,全球科技要变天?
搜狐财经· 2025-09-05 11:21
特朗普关税政策核心内容 - 对未在美国建厂的半导体企业加征关税 在美投资企业可获得豁免 [1] - 一个月内第二次发出政策警告 8月曾威胁征收100%关税 [1] 美国半导体产业现状 - 美国芯片产能仅占全球12% 较1990年37%大幅下降 [3] - 中国占据全球42.3%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 [3] 企业财务影响 - 英伟达因类似政策计提55亿美元损失 [3] - 三大设备商年损失达10亿美元 [3] - 应用材料公司37%营收来自中国市场面临风险 [3] - GPU零部件关税使服务器成本上涨15% [4] 全球供应链格局 - 亚洲占据芯片产业主导地位 台湾制造晶圆 韩国负责封装 中国进行测试 美国专注设计 [4] - 三星西安工厂生产全球25%的存储芯片 [3] - 英特尔在俄亥俄州建厂获得关税豁免 [3] 产业运行成本影响 - 生产线单日停工损失达百万级别 [3] - 光刻机运输关税可能超过设备本身价值 [3] - 数据中心扩建计划因成本上涨而推迟 [4] 技术发展制约 - 关税政策给美国AI发展增加负担 [4] - 中国加速国产设备研发进程 [5] - 企业寻求规避方案和替代供应商 [5] 历史对比与产业规律 - 德州仪器指出90年代37%产能来自开放合作而非保护主义 [4] - 芯片产业依赖全球分工协作体系 [4] - 创新需要开放合作而非强制建厂 [5]
英特尔,失去的20年
半导体芯闻· 2025-08-21 18:26
英特尔衰退原因分析 - 20年前开始进行多项失败收购,集中在电信和无线技术领域,花费120亿美元但报酬为零甚至负数 [1] - 错失智能手机商机,停用Arm方案转向自行设计x86手机芯片,被评价为"重大策略失误",十年内未能成功 [1] - 管理不善导致新芯片时程一再延误,市占率流失,2021年芯片技术落后台积电和三星整整两代 [1] 英特尔复兴计划与挑战 - 2021年召回季辛格担任CEO,推出野心勃勃但昂贵的重夺芯片领导地位计划 [2] - 2024年董事会解雇季辛格,改任陈立武为CEO [2] - 获得美国政府《芯片与科学法案》最高80亿美元补助及贷款,但需达成里程碑才拨款 [2] - 分析师认为公司执行能力不足,负面看法如滚雪球般扩大 [3] 地缘政治与产业地位 - 作为唯一拥有美国本土先进芯片制造技术的公司,具有战略价值 [2] -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两座新厂并获得补贴,但其最先进技术不会转移至美国 [5] - 行业分析师指出英特尔需证明交付能力,目前尚未达标 [5] 管理层变动与未来建议 - 前董事主张需要"新公司、新董事会与新CEO",建议分拆制造部门为独立公司 [3] - 陈立武若离职将面临继任者难寻问题,季辛格离职后董事会曾花费长时间寻找接替者 [3] - 川普政治因素增加管理层变动的不确定性 [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最快最有价值芯片过去八年仅在台湾与南韩生产 [2] - 台积电和三星成为主要技术领先者 [1]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试图重建本土半导体制造能力 [2]
OpenAI不再“All In”英伟达(NVDA.US) 转投谷歌(GOOGL.US)TPU破芯片霸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10:20
核心观点 - OpenAI首次采用谷歌TPU芯片构建产品 标志着供应商多元化战略启动 不再单一依赖英伟达GPU [1] - 谷歌云TPU租赁或降低OpenAI推理环节成本 可能成为英伟达GPU的廉价替代品 [1] - 此次合作反映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对手间的罕见协同 大摩认为将强化谷歌搜索业务地位并推动云业务估值达18倍以上 [1] 合作细节 - OpenAI通过谷歌云租赁TPU 但未获得最强大的TPU型号 谷歌保留先进版本用于内部Gemini模型开发 [1][2] - 谷歌TPU此前主要用于内部项目 现对外开放后已吸引苹果及Anthropic等OpenAI竞品公司 [2] 行业影响 - OpenAI长期为英伟达GPU最大采购方之一 此次转向可能改变AI芯片市场格局 [1] - 谷歌云服务接入OpenAI计算需求 显示云计算与AI硬件协同的商业化潜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