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合化
icon
搜索文档
上汽集团:上汽集团间接持有乐聚机器人公司股份合计为1.2%
证券日报网· 2025-11-21 17:43
证券日报网讯上汽集团(600104)11月2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上汽集团间接持有乐聚 机器人公司股份合计为1.2%。公司始终坚持开放合作,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在新 能源产业链建设、智能汽车研发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设计和制造、网络数据安全、数字化产业生 态等方面,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不断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拓展合作新空间,持续提升产业链 供应链韧性,共筑产业新生态,协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5第二届中国(郑州)数字化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1-21 15:33
11月21日,2025第二届中国(郑州)数字化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 博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题,设有数字化与未来产业展区、先进装备展区、工 业自动化与机器人展区、新型电力设备与能源装备展区等。图为参会人员了解数智融合技术。中新社记 者 刘鹏 摄 2025第二届中国(郑州)数字化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开幕 11月21日,2025第二届中国(郑州)数字化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 博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题,设有数字化与未来产业展区、先进装备展区、工 业自动化与机器人展区、新型电力设备与能源装备展区等。图为起重装备展区。中新社记者 刘鹏 摄 11月21日,2025第二届中国(郑州)数字化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 博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题,设有数字化与未来产业展区、先进装备展区、工 业自动化与机器人展区、新型电力设备与能源装备展区等。图为电子设备类展区。中新社记者 刘鹏 摄 11月21日,2025第二届中国(郑州)数字化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 ...
刘琤: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中国能源报· 2025-11-21 13:33
11月20日,广州石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刘琤在《中国石化报》2版领导干部论坛发表 署名文章《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石化行业转型升 级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中国石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炼化企业,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历史交汇点,广州石化深入领会、深刻把握全 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坚持以智能化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以绿色化转型厚植高质量 发展底色、以融合化创新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作为、作 出新贡献。 广州石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刘琤 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推动转型升级 作 为 中 国 石 化 在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唯 一 的 炼 化 企 业 , 站 在 " 十 四 五 " 收 官 、 " 十 五 五"规划开局的历史交汇点,深入领会、深刻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坚持以 智能化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以绿色化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以融合 化 创 新 拓 宽 高 质 量 发 展 空 间 , 在 中 国 式 现 代 化 进 程 中 展 现 新 作 为 、 作 出 新 贡 ...
刘泉红:锚定强国建设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
经济日报· 2025-11-21 08:04
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现代化国家重要的物质 技术基础,是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放眼全球,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 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反之,一些后发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没有构建起现代化产 业体系,导致现代化的成色不足、难以持续。一些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由于产业体系没有实现持续 升级,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经济发展最终陷入停滞。由此看,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 现代化;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化强国。聚焦国内,从"一五"计划完成后初步建 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到改革开放后构建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再到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我 国现代化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与产业体系的发展和演进紧密相关。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 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拓展。党的十九大报 告提出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 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将其提升到新的战略高 ...
锚定强国建设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9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地位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核心在于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1] -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列为战略任务第一条[1] - 从"一五"计划到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家现代化进程与产业体系的发展演进紧密相关[2] - 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均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过程,反之则可能导致现代化成色不足或经济发展停滞[2]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与发展方向 - 产业体系发展方向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旨在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体系[3][5] - 智能化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对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全链条进行深度改造[5][6] - 绿色化将绿色、低碳、循环理念深度融入产业活动全过程,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7] - 融合化通过技术渗透、业务关联、市场叠加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8]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经验 - 国家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4] - 坚持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举,没有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4] - 突出创新赋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工程化产业化突破[4]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同时深化产业开放合作[4] 关键领域的发展重点与突破 - 传统产业增加值约占制造业的80%,是产业体系的"基本盘",优化提升需统筹锻长板和补短板[11]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全球瞩目的技术突破并建立国际竞争力产业链[12] -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60%以上[13]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高铁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高铁营业里程占全球70%以上,5G基站总数达470.5万个占全球60%以上,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14]
政策力推新质生产力!价值ETF(510030)上涨0.45%!机构:高股息资产或具备配置价值
新浪基金· 2025-11-20 10:43
价值ETF(510030)及其联接基金(联接A:240016,联接C:022826)被动跟踪180价值指数,该指数 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证券、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国泰海通、交 通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 数据来源于沪深交易所、公开资料等。 风险提示:以上产品由基金管理人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 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 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投 资须谨慎!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 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 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 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 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 证监会对上述基 ...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十五五”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要从六个方面着力
证券日报· 2025-11-14 13:32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就 - 上市公司结构向实向新特征鲜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比由“十三五”末的42.6%上升至52.3%,提升了10个百分点[2] - 实体经济上市公司利润占比达到52%,首次超过金融业,电子行业市值占比12.7%超过银行的9.9%[2] - 电子、通讯、电力设备、汽车、医药科技上市公司市值占比从“十三五”的40.5%上升到49.5%,同期金融行业市值占比下降[2] -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到6.5万亿元,较前期增长189.3%[3] -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投入的4.6%,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21.1%[3] - “十四五”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达1.4万多例,涉及交易金额7.6万亿元[4] - 2024年上市公司实现投资者分红2.4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分红10.4万亿元,增长85.7%[5] -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模从“十三五”期间的2000多亿元增加至5000多亿元[5] - 上市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4%[6] “十五五”规划对上市公司的要求 - 坚持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6][7] - 深耕实体经济,明确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方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8] - 强化科技赋能,大幅提升科技水平,资本市场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9] - 持续优化市场化改革,提升再融资灵活性,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10]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平衡协调投资与融资功能[11] -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12] “十五五”期间上市公司重点发展方向 -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聚焦冶金、化工等8个行业,提升全球产业竞争地位[13] - 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4个新型支柱产业[13] - 培育未来产业6个明确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13] - 紧跟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国际化趋势,实施全行业智能化改造[15] - 推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智能电网和微电网[15] -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鼓励服务企业向制造拓展,制造企业向服务延伸[16] - 促进贸易投资一体化,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布局,积极扩大自主开放[17] - 上市公司需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17][18]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市场化机制和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 -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碳管理[20] - 注重投资者回报,强化常态化分红机制[21]
中国宝武胡望明:聚焦“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战略部署 持续深化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
中证网· 2025-11-07 19:19
品牌建设成果 - 中国宝武与中核集团、中国石油等10家央企入选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第二批创建成果(集团品牌)[1] - 继宝钢股份入选首批优秀成果后,太钢不锈入选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第二批创建成果(企业品牌)[1] 品牌战略与定位 - 公司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攻克材料与技术难题,是关键领域的“破局者”[1] - 公司通过提供稳定、可靠、高品质的钢铁材料,为下游众多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是现代产业链的“稳定器”[1] - 公司致力于成为股东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备受社会尊重的世界一流企业,使“三满意一尊重”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2]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以绿色与智慧双轮驱动重塑品牌未来内涵,勇当新型低碳冶金现代产业链链长[2] - 公司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领全球钢铁行业绿色转型,争做绿色发展的“示范者”[2] - 公司深化“钢铁+AI”融合创新,推动工业现场全域互通和数实融合,争做智能制造的“先行者”[2] - 公司未来将聚焦“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战略部署,持续深化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2] - 公司将强化战略引领,构建现代化品牌治理新体系,并聚焦价值创造,铸就世界级产品与技术品牌新标杆[2]
中国宝武胡望明:聚焦“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 构建现代化品牌治理新体系
证券时报网· 2025-11-06 18:44
公司品牌荣誉与战略定位 - 公司入选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第二批创建成果(集团品牌),与中核集团、中国石油等10家央企共同获此认可 [1] - 公司认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在于强,是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者、行业进步的积极引领者、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撑者,归纳为绿色智慧钢铁,铸就美好未来 [1] - 公司展望未来将聚焦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战略部署,持续深化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强化战略引领并构建现代化品牌治理新体系 [2] 科技创新与产品成就 - 公司以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品牌根基,做关键领域的破局者,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材料与技术难题 [1] - 一批高精尖特材料成功替代进口,有力支撑新一代先进航空发动机、大型运载火箭、白鹤滩水电站、国和一号等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 [1] - 公司有100多项产品实现全球首发 [1] 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 - 公司以绿色与智慧双轮驱动重塑品牌未来内涵,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领全球钢铁行业绿色转型,争做绿色发展示范者 [2] - 公司深化钢铁+AI融合创新,推动工业现场全域互通和数实融合,争做智能制造先行者 [2] - 公司未来将聚焦价值创造,铸就世界级产品与技术品牌新标杆,努力将品牌打造成为国家信赖的战略支撑力量、客户首选的价值共创伙伴、员工自豪的事业发展平台、世界认可的中国工业名片 [2]
“十五五”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 固本育新打开增长新空间
证券时报· 2025-11-06 02:35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战略任务首位,以应对全球产业格局剧变,并作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1][2] - 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固本升级传统产业与育新提质未来产业双轮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 [2][5] - 该战略既是应对国际产业链重构的主动防御,也着眼于优化就业结构和提升经济韧性 [1][2] 实体经济战略地位 -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2] - 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万亿元,压舱石作用凸显 [2] - 战略任务旨在防止陷入发达国家“高端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低端转移”的双重挤压 [1]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 关键任务是推动矿业、冶金、化工、机械等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3] - 传统产业转型面临绿色工艺替代成本高、设备智能化改造缺乏通用标准、中小厂商技术适配能力薄弱等挑战 [3] - 需构建“政策—技术—金融”三角支撑体系,政策端可建立碳差价补贴机制,技术端制定智能装备互联互通标准,金融端设立技改专项贷款 [3][4] - 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未来五年可激活10万亿级技改市场,推动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4]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 - 规划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5] - 同时探索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多元技术路线与可行商业模式 [5] - 新兴产业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与“规模化应用难”的双重挑战,根源在于技术转化链条断裂与市场激励机制缺失 [6] - 破解难题需创新机制,如推行“研发合同制”和建立区域性中试共享平台,以聚焦应用导向与风险共担 [6] 服务业发展 - 规划建议明确要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扩大服务业开放 [6] - 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发展 [6] - 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将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