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科学管理
搜索文档
积极财政要综合考虑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
经济观察报· 2025-11-10 13:56
财政政策空间与可持续性 - 财政政策具备实施扩张的空间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因过度减税降费和支出需求大导致财政资金不足而依赖借债[1] -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需要综合考虑财政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不能单纯依赖赤字扩张[9] - 即使赤字率保持不变GDP增长也会带来赤字总量增加合适的赤字率仍需综合评判[9] 宏观税负水平调整 - 宏观税负水平持续下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17年的20.36%降至2024年的16.29%税收收入占GDP比重降至12.97%[3] - 保持合理宏观税负是一个中性概念需平衡财政支出需要和纳税人承受能力而非简单指向税负提升或下降[3] - 合理宏观税负的实现路径包括从公平税负中找增量挖掘新税源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加快税制建设和税收征管[2][4] 税制改革方向 - 税制改革关键方向是完善地方税和直接税体系健全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并规范税收优惠政策[1] - 新经济成长为新税源但税制建设滞后会阻碍新税源转化为税收收入同时传统经济税源正在萎缩[2] - 个人所得税占比偏低未来优化需考虑综合与分类所得相结合的税制下多元化收入来源者的税负问题资本所得税和遗产税调整需谨慎[8] 税收优惠政策规范 - 税收优惠政策需与经济发展形势相结合到期或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策应停止与改革一致的则可制度化[6] - 不规范财政补贴如财政返还冲击税法统一需约束地方政府行为引导其通过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进行招商引资[6][7] - 财政补贴政策应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适应符合国际经贸规则并坚持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和绩效优先[7] 财政科学管理改革 - 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具有统领作用和改革内涵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已在16个中央部门和地方试点[2][11] - 零基预算改革可促进预算资金统筹提高财政资金效率通过削减低绩效支出项目优化资源配置[13] - 编制全口径政府投资计划旨在解决政府投资碎片化问题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更好发挥资金效能[14][15]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 适当加强中央事权和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是改革方向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处理财权事权关系[11] - 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近50万亿元最近连续三年每年超过10万亿元中央财政担当重要角色[12] - 消费税改革如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可增加地方财力但面临征管难题和中央财力减少的挑战[12] 经济增长与市场活力 - 十五五期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至关重要需通过做大经济蛋糕解决税收总量问题而非在存量中争夺[16] - 市场活力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财政问题的关键政策需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环境如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16] -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较高全国财政支出七成用于民生有的地方基层民生支出占比达80%以上需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领域[10]
财政部: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全力支持稳就业稳外贸,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证券时报网· 2025-11-08 08:04
财政政策总体方向 - 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 - 财政政策在促消费和扩投资上协同发力并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1] - 明确后续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包括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等 [2] 促消费具体措施 - 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3] - 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并强化"一老一小"服务 [3] - 向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并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及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3] 扩投资与债务管理 - 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作用并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 [3] - 将更多公共服务纳入投资支持范围并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3] - 继续实施一揽子化债政策在稳步推进隐性债务置换的同时对新增隐性债务行为严肃问责 [3] 稳就业与稳外贸 - 全力支持稳就业稳外贸并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 [1][3] - 支持做好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稳岗扩岗等工作以稳定就业岗位 [3] - 有效发挥关税调控作用针对美加征关税实施反制并通过经贸会谈推动关税大幅降低和暂停安排展期 [1] 财政管理与改革 - 在12个试点省份组织开展地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设置11项任务力争2年内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2] - 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实现资产跨部门、跨级次、跨地区调剂共享 [2] - 平台汇聚超过20万条资产信息完成200余台(套)资产调剂工作节约预算资金4000多万元 [2]
财政部,最新部署!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券商中国· 2025-11-07 19:57
财政政策整体基调与方向 - 2025年以来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接续发力,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加强与其他政策协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 - 财政部将更高质量谋划实施财政政策,更高效能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更高水平推进财政管理监督 [8] - 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首要任务是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8] 促消费与扩投资政策 - 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4] - 共下达72.79亿元服务业发展资金推动释放县域和农村消费潜力 [4] - 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半年完成全年发行任务的42.7%,比去年同期快17.7个百分点 [4] - 新增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已于4月全部下达地方,上半年完成全年限额的49.1%,比去年同期快11个百分点 [4] - 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 [2][8] 稳外贸稳外资措施 - 自2025年1月1日起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5] - 根据与34个贸易伙伴签署的24项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实施降税 [5] - 针对美加征关税实施关税反制,并通过中美经贸会谈推动实现关税大幅降低和关税暂停安排展期 [5] 财政管理改革与试点 - 自2025年起在12个试点省份组织开展地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设置11项任务,力争用2年时间取得新突破 [2][6] - 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汇聚超过20万条资产信息,完成200余台(套)资产调剂,节约预算资金4000多万元 [7] - 强化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建立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监测机制,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7] 支持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 - 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强化产业创新科技供给,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8] -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向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9] - 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实施一揽子化债政策,对新增隐性债务行为严肃问责 [9]
财政部最新报告: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证券时报· 2025-11-07 19:13
财政政策总体基调与方向 - 2025年上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接续发力,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加强与其他政策协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 - 后续财政政策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7] 财政收支与预算执行情况 - 上半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持续恢复,税收收入逐步回升,支出强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得到有效保障 [2] 促消费与扩投资的具体措施 - 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共下达72.79亿元服务业发展资金推动释放县域和农村消费潜力 [3] - 超长期特别国债4月份启动发行,上半年完成全年发行任务的42.7%,比去年同期快17.7个百分点 [3] - 新增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已于4月全部下达地方,上半年完成全年限额的49.1%,比去年同期快11个百分点,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3] 稳外贸稳外资的关税政策 - 自2025年1月1日起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4] - 根据与34个贸易伙伴签署的24项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实施降税,并针对美加征关税实施反制 [4] 财政管理改革与试点 - 自2025年起在12个试点省份组织开展地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设置11项任务,力争用2年时间在财政管理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1][5] - 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上半年汇聚超过20万条资产信息,完成200余台(套)资产调剂,节约预算资金4000多万元 [5] - 强化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建立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监测机制,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以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5][6] 未来财政政策重点工作方向 - 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将更多公共服务纳入投资支持范围,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7] - 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支持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稳岗扩岗,支持企业稳订单、转内销、拓市场、保运营 [7] - 强化产业创新科技供给,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财政补助、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对待 [7] -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向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领域支持政策 [8] - 继续实施一揽子化债政策,在稳步推进隐性债务置换的同时,对新增隐性债务行为严肃问责 [8] - 深化落实财税改革举措,在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零基预算、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消费税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8]
财政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1-07 18:56
财政政策总体导向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3] -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布局之年,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压实预算执行责任链条 [1][66] 财政收入与支出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从4月起连续三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9]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增长3.4%,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9.2%和9.1% [11]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进度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12] 消费促进措施 - 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新增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上半年预拨1620亿元资金,带动销售额超1.6万亿元 [4][15] - 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 [1][66] - 县乡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8.9%,中央财政下达72.79亿元服务业发展资金以释放县域和农村消费潜力 [15] 投资拉动举措 - 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半年发行555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2.7%,进度同比快17.7个百分点 [16] - 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16万亿元,完成全年限额的49.1%,进度同比快11个百分点 [16] - 中央预算内投资上半年下达4601亿元,占全年预算的63%,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领域 [1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5年中央本级科技经费支出3981.19亿元,较上年增长10%,基础研究预算安排增长12.1% [5][21] - 对新一批1200多家“小巨人”企业给予奖补,并选取35个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23] - 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已支持2.2万户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约900亿元 [25] 民生保障与就业 -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 [27]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15万亿元,同比增长5.9%,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700元 [29][33] - 按照全国总体2%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提高20元 [34] 风险防控与债务管理 - 安排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上半年已发行置换债券1.8万亿元,完成额度的90%,置换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2.5个百分点以上 [55] - 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57]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 上半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4%至32.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38] - 下达“三北”工程补助资金100亿元,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40] - 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比例超过85%,明确部门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 [42]
财政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确保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上
搜狐财经· 2025-11-07 17:51
财政政策未来工作重点 - 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深化落实各项财税改革举措 [1] - 努力在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零基预算、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消费税改革、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 - 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扎实做好审计整改,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 [1] - 督促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提高预算约束力和财税法规制度执行力 [1] -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确保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上 [1]
蓝佛安: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金融时报· 2025-11-03 19:17
财政政策核心方向 - 财政政策通过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组合发挥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以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并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1] - “十五五”时期需切实提高财政政策效能、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科学管理水平,以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提出了全力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的六条重点举措 [1] 扩大内需与投资 -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大力提振消费 [2] - 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消费新场景 [2] - 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围绕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加大力度,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强化科技投入,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 - 落实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 [2] - 综合运用税收、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基金等工具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坚持就业优先,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和结构性就业矛盾 [3] - 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并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3] - 完善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优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并完善财政资源环境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3]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健全多元投入格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好惠农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 [3] - 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3] - 支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 [3] 财政管理与体制改革 - 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4] - 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更好发挥税收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作用 [4] - 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 - 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持续用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 [4] - 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对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4] - 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严禁新设或异化产生各类融资平台,优化债务结构 [4]
财政部: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科学管理水平
第一财经· 2025-09-22 19:13
财税体制改革 - 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以提高财政科学管理水平,重点领域包括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零基预算改革、税制改革、地方税体系建设、非税收入管理及完善转移支付体系 [1] - 指导地方深入推进财政科学管理试点,旨在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和法治化水平 [1] - 依法依规开展财会监督以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 [1] 财政风险防范 - 指导地方落实增量化债支持政策,统筹推进隐性债务置换、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及违规举债查处问责工作 [1] - 进一步强化专项债券全流程管理,以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1] - 督促地方将“三保”支出置于优先位置,以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1] - 充分研判并妥善应对影响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确保预算平衡和财政平稳运行 [1]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3 09:18
财政实力与收支规模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 [3] - 地方财政实力稳步壮大,16个省份财政收入比2020年增长20%以上,7个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3]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3]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4] -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今年安排1000亿元发放育儿补贴、200亿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4] 财政宏观调控与政策 - “十四五”以来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 [4] - 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两新”,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4][5] 财税改革与管理 -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资金资源资产统筹,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5] - 优化税制结构,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税收调节,健全同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5] - 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持续优化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5]
财政部:“十四五”时期我国财政的民生导向更加鲜明
新华财经· 2025-09-13 09:18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 增长24% [4] - 民生领域总投入近100万亿元 其中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1] - 2024年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16个省份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0% 7个省份超5000亿元 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4] 财政政策导向 - 财政政策增强与经济情景适配性 强化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协同 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4]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与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 强化民生保障投入 [3] - 预算管理坚持"小钱小气 大钱大方"原则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与资金资源统筹 [5] 财税体制改革 - 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 中央财政五年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5] - 优化税制结构与税收优惠政策 健全同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5] - 推行财政管理"四化"建设 通过支出标准与信息技术实现资金使用全链条覆盖 [6] 风险防控与协同治理 - 形成法定债务闭环管理制度 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并遏制增量 [5] - 协同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5] - 通过26个多边双边财经对话机制与18个国际组织窗口 深化国际财经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