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越摩尔
icon
搜索文档
9.25-26 苏州见!2025先进封装及热管理大会
材料汇· 2025-08-15 23:39
行业背景与大会概况 - 半导体工艺逼近物理极限,产业加速向"超越摩尔"时代转型,5G、AI、HPC、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效热管理技术需求迫切,先进封装与热管理技术成为突破算力瓶颈的核心引擎 [2] - 2025先进封装及热管理大会将于9月25-26日在苏州举办,聚焦高算力热管理挑战,设置三大论坛:先进封装与异质异构、高算力热管理创新、液冷技术与市场应用,覆盖chiplet、2.5D/3D封装、热界面材料、碳基热管理、液冷技术等热点话题 [3] - 大会由梁剑波教授担任主席,甬江实验室支持,吸引19家单位参与演讲,包括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华润微电子等产学研机构,规模达500人 [2][3][4] 技术议题与研究方向 先进封装与异质异构 - 关键技术包括:chiplet异质集成、2.5D/3D互联芯粒开发、TSV刻蚀与填充、玻璃通孔技术、晶圆减薄与键合工艺(永久/临时/混合键合)、宽禁带半导体模块集成等 [15][17] - 材料创新重点:光敏性聚酰亚胺、低温烧结焊料、高纯金属靶材、陶瓷/玻璃基板材料,以及封装设备的高精度套刻与检测解决方案 [15][17] 高算力热管理 - 热界面材料(TIM)研发涵盖聚合物(导热硅脂/凝胶/相变材料)和金属(液态金属/微纳结构)两类,碳基材料如金刚石在AI芯片散热中应用突出 [19][20][21] - 液冷技术路径包括浸没式、冷板式、喷淋式,应用于数据中心、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解决相变材料热管理、多物理场耦合设计等挑战 [21][22][25] 液冷技术应用 - 产业链协同创新聚焦冷却液标准化(含氟/硅油系列)、核心部件(CDU/冷板)工艺革新,数据中心液冷规模化落地需优化PUE与余热回收商业模式 [24][25] - 新兴场景适配:新能源电池浸没式液冷、800V超充系统、储能液冷解决方案(铁铬液流电池)、商用车混动液冷系统等 [25] 产学研合作与商业化 - 大会设置专家问诊、VIP对接、科技成果展示墙等环节,促进技术需求与产业链对接,推动先进封装材料国产化(如环氧树脂、电子胶粘剂)及设备解决方案商业化 [13][17] - 参会费用标准:普通代表3000元/人,学生1500元/人,展位赞助25,000元/个,报告赞助35,000元/场,团体参会享9折优惠 [27]
芯片的未来:2.5D还是3D?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1 08:46
半导体封装技术概述 - 集成电路(IC)封装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步骤,为芯片提供环境保护、散热和电气连接等功能[2] - 封装过程发生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之后,将裸片放入功能性封装中保护[4] - 封装技术从二维向三维演进,突破尺寸、功耗和信号传输限制[6] 2D封装技术局限性 - 2D封装将芯片并排排列在基板上,使用引线键合或倒装芯片技术互连[6] - 面临集成度有限、尺寸重量大、可靠性问题和性能影响等挑战[14] - 随着晶体管数量增加,互连长度和复杂性导致更高功耗和更慢信号传输[9] 2.5D封装技术 - 2.5D封装将芯片并排放置在硅中介层上,实现更紧密快速的通信[16] - 中介层提供密集水平连接,实现更高互连密度和更精细线路[18] - 典型案例包括AMD Radeon GPU(2TB/s数据传输)、英特尔Kaby Lake-G处理器和NVIDIA Tesla V100显卡[18][20][21] - 优势包括异构技术集成、相对容易的热管理和中等设计复杂度[19] 3D封装技术 - 3D IC通过垂直堆叠芯片并使用硅通孔(TSV)连接,实现更高集成密度[23][25] - 分为3D系统级封装(3D SiP)和3D晶圆级封装(3D WLP)两种类型[25][26] - 典型案例包括英特尔Foveros、三星HBM和苹果M系列芯片[28] - 优势包括最小信号传输距离、超高带宽和"超越摩尔定律"的集成[25] 技术比较与市场前景 - 2.5D和3D IC都能提高性能、降低功耗和缩小尺寸,但各有侧重[15][28] - 2.5D适合GPU、FPGA等应用,3D IC更适合AI加速器、高级CPU等[28] - 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35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100亿美元[27] - 这些技术对满足AI、5G和边缘计算等领域需求至关重要[29]
研判2025!中国芯片级玻璃基板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受益于先进封装下大尺寸AI算力芯片更新迭代,玻璃基板对硅基板的替代将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30 09:36
玻璃基板技术概述 - 玻璃基板是一种高透明度、高平整度、高稳定性的基底材料,主要用于支撑上层功能材料并保障器件长期稳定性,被视为半导体和显示领域新一代基板解决方案 [1][2] - 玻璃基板的核心优势包括:高平整度(开孔间隔<100微米)、低热膨胀系数(与硅接近)、高介电常数(硅的1/3)、化学稳定性、光学特性和环保性 [5] - 玻璃基板通过降低互连电容实现更快信号传输,特别适用于数据中心、电信和高性能计算等对速度敏感的应用场景 [1][15] 行业发展背景 - 摩尔定律面临"存储墙""面积墙""功耗墙"等制约,先进封装成为后摩尔时代重要路径,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从2019年28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425亿美元 [1][13] - 生成式AI兴起推动大模型需求,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351亿美元(同比+19.8%),高性能计算需求刺激存储器量价齐升 [9] - 封装基板2023年产值下滑28.2%至125亿美元,但SIP/模块/先进封装领域仍具潜力,2024年随景气度回升恢复增长 [11] 市场现状与预测 - 当前玻璃基板行业处于技术导入期,2030年全球半导体封装用玻璃基板市场规模预计超4亿美元,渗透率将超2% [15][17] - 英特尔2023年9月推出行业首个玻璃基板先进封装计划,宣布2030年前在先进封装中采用玻璃基板 [15] - TGV(玻璃通孔)技术是核心突破点,其高频电学特性优于硅基TSV,但产业化仍面临高深宽比制造、微裂纹控制等挑战 [19][20][22][23]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产业链分为原料(特种玻璃)、设备、生产、封装检测和应用环节,生产需经过1500℃高温熔融、均化、成型(浮法/卷板法)、加工等复杂工艺 [6] - TGV工艺结合种子层溅射、电镀填充、CMP等流程实现3D互联,通孔直径10-100μm,单晶圆需数万金属化通孔 [20] - 未来技术发展将聚焦工艺优化(通孔精度/密度提升)、新材料研发以及解决多层可靠性问题 [25] 主要参与企业 - 上市公司包括沃格光电、五方光电、帝尔激光、德龙激光、东材科技、彩虹股份等 [2] - 产业链相关企业涵盖江西沃格光电、厦门云天半导体、三叠纪科技、安捷利美维电子等十余家厂商 [2]
东莞首个战略科学家团队五大成果首发,战略科学家团队如何炼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2:18
东莞市战略科学家团队成果发布 - 东莞市首个战略科学家团队发布五大国际/国内首创成果:TGV3 0技术、全球首颗"能感存算"低功耗AI芯片、全国首台PLP等离子刻蚀设备、全国首台全自动AI-AOI检测设备、全国首套低空经济雷达监测系统 [1] - 团队由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杨晓波教授带队,重点布局TGV三维封装、能感存算芯片等前沿领域,已与华为、三星、京东方等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1][3] - TGV3 0技术突破玻璃通孔量产瓶颈,实现亚10微米通孔、10:1深径比,良率达99 9%,支撑高算力芯片和3D集成半导体发展 [4] 半导体产业技术变革 - 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超越摩尔"阶段,先进封装技术通过系统级集成重塑产业格局,AI、5G、物联网等领域需求推动技术加速渗透 [2][3] - 先进封装技术(如系统级封装、3D堆叠、Chiplet异构集成)在不提升制程的情况下实现芯片性能跃迁,中国与全球处于相近起跑线 [3] - 东莞依托智能终端产业基础,在先进封装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和先发机会 [3] 核心技术突破 - "能感存算"AI芯片集成自取能、多模态传感与存算一体架构,功耗70mW,算力512GOPS,赋能AIOT与边缘计算 [4] - PLP等离子刻蚀设备支持610×510mm大尺寸玻璃基板刻蚀,刻蚀速率与均匀性达国际先进水平 [4] - 全自动AI-AOI检测设备实现0 001微米级精度检测,准确率超99%,填补国内高端检测装备空白 [4] - 低空相控阵雷达系统实现低空飞行器全天候监测,采用Ku波段全相参、全固态、脉冲多普勒技术 [5][10] 东莞集成电路产业生态 - 东莞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企业达257家,2024年产业营收突破750亿元,封测和设计环节占比超60%,形成以生益科技、利扬芯片、天域半导体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6] - 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引进15个科研团队,培育40余家产业链企业,与三星、小米、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建立合作 [10] - 三叠纪科技的TGV3 0玻璃微加工技术吸引英特尔、三星、苹果等科技巨头跟进入场 [11] 人才与政策支持 - 东莞通过"战略科学家团队+创新科研团队+青年科技人才"梯度体系吸引人才,优化科技人才政策 [8][12] - 政府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机制,快速响应企业需求,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11] - 创新中心计划建设"先进数据存储技术联合实验室",打造先进封装技术标准输出地和全球协作枢纽 [12]